A. 請問什麼是貨幣創造,舉例說明派生的創造過程
通俗講就是你用十萬買了房子,這貨幣你已經用了,沒錢了,但是你又抵押貸款十萬,相當於你有二十萬,只是其中十萬是實物形式,另外十萬派生的,還有公司用票據做貼息貸款等等,這社會貨幣創造的人是富人,呵呵,普通百姓懂得少,用的更少.經濟學講這個,不是學者的話,知道個大概就行原始存款: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銀行體系准備金的存款。一般為現金。派生存款:由原始存款派生出來的,用轉賬方式發放貸款所創造的存款。(一般不增加銀行體系的准備金)。1.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過程。2.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過程一般涉及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個行為主體。其中在貨幣供給過程起決定作用的是銀行體系。流通中的貨幣都是通過銀行供給的,貨幣供給與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活動密切相關。3.實行中央銀行制度的金融體制下,貨幣供應量是通過中央銀行創造基礎貨幣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而注入流通的。這一供應過程具有三個特點:①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②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即中央銀行創造現金通貨,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③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貨幣供給有重要影響。4.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①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②實行存款准備金制度;③廣泛採用非現金結算方式。5.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①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供給;②商業銀行進行的存款貨幣創造。6.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通過其資產業務出去的,一般通過三條渠道:①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儲備資產;②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變動對政府債權;③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7.基礎貨幣是指處於流通領域由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銀行體系准備金的總和。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礎貨幣=現金+銀行體系存款准備金。8.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債權的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的增加,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並將導致貨幣供給量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債權減少,意味著中央銀行減少了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貨幣供應量必將大幅收縮。9.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10.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11.貨幣供給的內生性是指貨幣供給難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經濟體系內部各經濟主體共同決定。貨幣供給的外生性,是指貨幣供給可以由經濟體系以外的中央銀行直接控制。12.我國目前的貨幣供給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具有轉型經濟的特點,使貨幣供給在外生性與內生性並存。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仍然有著很強的控制力,但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貨幣供應量的內生性也在不斷增強。.高手啊,幫幫忙吧!
B. 貨幣供給的口徑是什麼和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貨幣供給
(1)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機構),即存款貨幣銀行系統。
(2)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中央銀行創造現金,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3)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在這三個條件下,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
二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
在這兩個環節中,銀行存款是貨幣供給量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始終受制於中央銀行,因此,中央銀行在整個貨幣供給過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
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國外資產業務: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
對政府債權: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
對金融機構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C. 貨幣創造到貨幣供給的過程
例子A有1000元,存到甲銀行,存款准備金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兩百必須放在銀行里,剩下的八百可以貸出去,貸給了乙。乙又把這八百塊錢還給丙,丙把錢存到B銀行,B銀行可以貸出去800-800*20%=640,640存到C銀行,可以放貸出去512,依此類推,最先向市場投放了1000元,市場上最後多的貨幣會是1000+800+640+512+...,最後存款總量是5000,其實就是1000*(1/0.2)=5000
庫存的是200+160+128+.....,等於1000,放貸出去的是4000,貨幣增量是4000。公式你都知道,還可以參考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第五版469頁,黃達的金融學第二版精編版(貨幣銀行學第四版)第197頁
D. 試述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試述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1) 銀行在貨幣供給中居於決定性地位。中央銀行在貨幣供給中的作用:一是通過再貼現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以增加商業銀行的原始貸款,擴大其派生能力。二是通過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增加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量,以增強其派生能力。三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企業單位、居民把現金存入商業銀行,直接增加商業銀行的原始貸款,亦可擴大其派生能力。 (2) 商業銀行信用貨幣創造的條件:一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商業銀行不必對所有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備金,而只要按存款總額的一定比例來保留准備金即可,其餘的可以用來發放貸款,也可以用來進行證券投資。 二是非現金結算制度。當存款人將10000元現金存入某商業銀行,若法定準備金率比率為10%,則該商業銀行就可以把其中的9000元貸放出去。如果借款人在獲得這筆貸款之後,立即以現金的形式將其全部從銀行提走,而且在貸款歸還之前這筆現金始終在公眾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銀行,此時就不會有存款創造。因此非現金結算制度是商業銀行信用貨幣創造的必要提案件。 (3) 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的擴張系數,是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貨幣乘數是影響貨幣供給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比基礎貨幣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基礎貨幣一定的條件下,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正相關,即貨幣乘數越大,基礎貨幣所支撐的貨幣供給量也就越多;反之,貨幣供給量也就越少。(幣供給量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以及非銀行社會公眾這三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共同決定。)
E. 貨幣供應量的形成過程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 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
(1)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機構),即存款貨幣銀行系統。
(2)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中央銀行創造現金,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3)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在這三個條件下,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
二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
在這兩個環節中,銀行存款是貨幣供給量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始終受制於中央銀行,因此,中央銀行在整個貨幣供給過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
F. 簡述貨幣供給的創造
貨幣創造:在現代的貨幣體系中,一般由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但是商業銀行負責吸收存款和發放內貸款。商業容銀行在向中央銀行繳納一定的准備金後,可以將剩餘資金貸給企業部門。企業得到貸款後又會將其中一部分存入這家商業銀行或者其它商業銀行。接著,商業銀行可以再將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貸款發放取出。如此反復,最終社會中形成的購買力將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若干倍。這個過程,稱之為貨幣創造。
G. 貨幣供應量是如何形成的
(1)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機構),即存款貨幣銀行系統。
(2)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中央銀行創造現金,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在這兩個環節中,銀行存款是貨幣供給量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始終受制於中央銀行,因此,中央銀行在整個貨幣供給過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
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1)國外資產業務: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2)對政府債權: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3)對金融機構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H. 貨幣供給的過程
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與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①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②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③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特點:①通貨雖然由中央銀行供給,但中央銀行並不直接把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而是以商業銀行為中介,藉助於存款兌現途徑間接將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②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的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為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上述通貨供給是就擴張過程而言的,從收縮過程說明通貨供給,程序正好相反。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與通貨一樣,充當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據以簽發支票進行購買、支付和清償債務。因此,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和投資以後,一般並不立即提現,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項作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之中,以便隨時據以簽發支票。這樣,商業銀行在對客戶放款和投資時,就可以直接貸入客戶的活期存款。所以,商業銀行一旦獲得相應的准備金,就可以通過帳戶的分錄使自己的資產(放款與投資)和負債(活期存款)同時增加。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即使每家商業銀行只能貸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業銀行卻能把它們的貸款與投資擴大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許多倍。換言之,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一旦中央銀行供給的基礎貨幣被注入商業銀行內,為某一商業銀行收受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應的存款准備金之後,就會在各家商業銀行之間輾轉使用,從而最終被放大為多倍的活期存款。
I. 什麼因素決定了貨幣創造乘數的大小簡單說明貨幣創造過程
貨幣供給
(1)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機構),即存款貨幣銀行系統。
(2)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中央銀行創造現金,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3)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在這三個條件下,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
二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
在這兩個環節中,銀行存款是貨幣供給量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始終受制於中央銀行,因此,中央銀行在整個貨幣供給過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
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國外資產業務: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
對政府債權: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
對金融機構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