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花瓷是哪個國家發明的瓷器發明於什麼朝代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回瓷。青花瓷是用含氧答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Ⅱ 青花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唐青花還沒認定是「青花」鼻祖
馬未都認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沒有學術定論的事,在現在青花瓷比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藉助概念造勢,試圖把青花瓷的歷史再進行「翻案」.
「我認為他們所說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沒關系,中間並沒有質地、色彩等傳承關系.」馬未都認為,要說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產地景德鎮瓷器做下對比,但從他在市場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質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區別.偶然的相似不能證明什麼,孤立的個案也不能成立「源頭說」,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類似唐三彩的釉陶,連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藍色,一些人認為釉底下呈現藍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碼得具備若干個要素才能成立.「目前還沒見到哪個官方報告確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說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說,此青花非彼青花.」馬未都說,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學術界認定的元代以來的青花瓷還不能扯在一堆說.
鼻祖「元青花」確立青花瓷要素
馬未都認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須高嶺土燒制,這決定了它的胎細和質地;第二,必須是以金屬鈷為成色劑,在高溫下燒制,一次呈現藍色,而且最低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第三,嚴格一點說,出產區域不該超過景德鎮范圍.
馬未都認為,元青花目前才是學術界廣泛認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較少.從元代以後,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緣基因」上的銜接.
青花瓷「起源說」演變
隨著對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斷深入,截至目前關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種說法.
一、「青花元代說」.這是關於青花的最早說法,這一說法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歡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歡花瓷.在他們眼中,青花瓷過於花哨和俗氣.所以,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關於青花瓷器的文獻記載很少,而最早開始研究中國青花瓷器的卻是美國人.
二、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隊在一個宋代的考古工地現場發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幾個青花碗,於是「青花宋代說」便由此產生.但經過國家考古研究鑒定發現,這幾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屬於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說」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在揚州的唐城遺址發掘出了幾件殘破的青花瓷器,這次考古發現促成了「青花唐代說」的形成.
Ⅲ 青花瓷產生於以下哪個朝代
唐朝。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Ⅳ 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據考古工作者發現,唐代時河南省的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製作。也就是說,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朝。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
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艷,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
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
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
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4)青花瓷發明於何時擴展閱讀:
一、唐代藍花白瓷特點:
1、胎體厚重,質地粗松,有大小不均的氣孔或氣泡。其色澤無法達到純白,泛灰或泛黃。
2、器物外罩滿釉,器足底露胎。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釉色白泛黃色或灰色,有些呈乳白色,開片呈冰裂紋。釉面較薄,最薄處僅0.1mm。胎釉之間有化妝土,結合不夠緊密。
3、鈷料發色呈現藍色或藍中含紫,暈散,有黑色結晶點。濃重或淺淡均有出現。部分青花紋飾有明顯凸起。
4、常見紋飾開始擺脫唐代常見的不規則斑點塊面向線描圖案轉化。花草紋(寶相花,團花,四瓣小團花,蔓草蓮花)如意頭形卷雲紋,蝴蝶紋(兩翼和須清晰可辨)幾何圖樣(菱形紋,方格紋),斑點,條形。紋飾繁簡與時代前後無關。
根據化學測定,鈷料低錳高鐵,含硫無砷,與波斯鈷料特徵不符,可能來自南非,中亞或者甘肅;胎體成分與鞏義窯白瓷一致,可能就是後者出產。但是也不能排除長沙窯。推測燒成溫度在1200℃至1230℃之間。
然而唐青花是否屬於釉下彩難以確定。燒成溫度不穩定,有青花凸出釉面,胎色黃白,說明溫度比較低。呈現釉上彩的特徵。也有胎色灰白,說明溫度較高。從殘片斷面可知,鈷料雖然深入釉面,但是並沒有觸及化妝土,而且下層邊緣模糊。
9世紀至10世紀,阿拔斯王朝在錫白釉陶上加繪藍色或者藍綠交替紋樣,出現以阿拉伯文字和幾何圖形裝飾的白地藍花土陶,並且逐步提高燒制溫度,向石胎瓷轉化。其外在樣式與青花幾乎沒有區別,可以視為後者在美學上的濫觴。
二、景德鎮青花瓷:
中華傳統名瓷之一,青花瓷作為特色江西的產物在景德鎮它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景德鎮青花瓷始創於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化鈷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高溫一次燒成。它藍白相映,怡然成趣,晶瑩明快,美觀雋久。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青花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
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青花是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是釉下彩瓷的一種,也是中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一。
Ⅳ 青花瓷起源於哪個朝代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Ⅵ 青花瓷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Ⅶ 青花瓷最早產生的年代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
Ⅷ 青花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唐青花還沒認定是「青花」鼻祖
馬未都認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沒有學術定論的事,在現在青花瓷比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藉助概念造勢,試圖把青花瓷的歷史再進行「翻案」。
「我認為他們所說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沒關系,中間並沒有質地、色彩等傳承關系。」馬未都認為,要說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產地景德鎮瓷器做下對比,但從他在市場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質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區別。偶然的相似不能證明什麼,孤立的個案也不能成立「源頭說」,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類似唐三彩的釉陶,連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藍色,一些人認為釉底下呈現藍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碼得具備若干個要素才能成立。「目前還沒見到哪個官方報告確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說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說,此青花非彼青花。」馬未都說,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學術界認定的元代以來的青花瓷還不能扯在一堆說。
鼻祖「元青花」確立青花瓷要素
馬未都認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須高嶺土燒制,這決定了它的胎細和質地;第二,必須是以金屬鈷為成色劑,在高溫下燒制,一次呈現藍色,而且最低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第三,嚴格一點說,出產區域不該超過景德鎮范圍。
馬未都認為,元青花目前才是學術界廣泛認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較少。從元代以後,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緣基因」上的銜接。
青花瓷「起源說」演變
隨著對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斷深入,截至目前關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種說法。
一、「青花元代說」。這是關於青花的最早說法,這一說法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歡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歡花瓷。在他們眼中,青花瓷過於花哨和俗氣。所以,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關於青花瓷器的文獻記載很少,而最早開始研究中國青花瓷器的卻是美國人。
二、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隊在一個宋代的考古工地現場發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幾個青花碗,於是「青花宋代說」便由此產生。但經過國家考古研究鑒定發現,這幾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屬於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說」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在揚州的唐城遺址發掘出了幾件殘破的青花瓷器,這次考古發現促成了「青花唐代說」的形成。
Ⅸ 青花瓷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Ⅹ 探索青花瓷的發展史,青花瓷最早始於哪個朝代
青花瓷的發展史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胚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
當他們出現的時候,細想一下,在色彩單一的宋朝瓷器瞬間被美麗生動的青色和圖案所覆蓋,可以說青花瓷是 瓷器時代的偉大飛躍。商人們也看到了商機,他們引進一系列的貨物,采購絲綢,香料,貴金屬和其他商品,其中包括鈷這種顏料,它們從波斯引進。
瓷器界一直就有粉彩為後,青花為王的說法,自唐朝起青花瓷便受世界的矚目,歷經宋元明清的四代發展,更是因其獨特復雜的工藝,稀少的存量世量,深邃而神秘的美麗而名揚天下,成為世界藏家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