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保小發明製作方法
省力螺絲刀
(編者提抄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冊第16課 輪軸)
小朋友人小力氣小,用螺絲刀擰螺絲很費勁,有時用了很大力氣還是擰不動螺絲。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想出了個好法子,做了一把省力螺絲刀。
材料:木柄螺絲刀、小鐵棍。
工具:鑽子。
製作方法:
1.在螺絲刀的木柄上鑽一個小圓孔。
2.在圓孔中插一根小鐵棍。
擰螺絲釘時,一手向下按緊螺絲刀,一手用力扳動鐵棍,作圓周運動。
② 2013年11月看CCTV10我愛發明,有一集提到美國某公司可以提供給消費者一個平台,讓消費者自己
。。。好玩啊。。你搞這個? 不過你應該喜歡科技小製作,去貝殼兒科技看看。很多有趣小製作!
③ 大腳賽車是誰發明的
大腳賽車最初是由一位名叫Bob Chandler的建築經理打造的。
他出於對對越野車的熱愛,自己購買了一輛1974款的福特F250大皮卡,與他的鄰居在車庫中改裝起了這輛車,起名為bigfoot。
後來在1879年他開著bigfoot輾轉於各種比賽後。發現大家並不對這種大腳怪感興趣。
不過有一件事讓人們改變了想法,Bob竟然將兩輛報廢車放在自家院子中,讓他的bigfoot碾壓過去,並且拍成了視頻,這才讓bigfoot變得鮮為人知。越來越多的人試著用自己家的車改裝為bigfoot。
純手打的,累得手指頭都疼,望採納!
④ 什麼是大腳怪獸
在北美的原始叢林中,從1955年開始人們就傳言這里生活著一種好像亞洲野人的「大腳怪」。當時在報紙上也發現有關捕獲、殺死並發現某屍體的報導,但是目擊者們卻不承認他們發現這種「怪物」的屍體。
人們發現這種奇怪的動物都不喜歡陽光。它們喜歡晚上出來活動,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它們,伊凡·馬克斯早在50年代就對它們進行研究。並從當地的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那裡得到一些它們的情況。通過對它們的追蹤和考察,發現這些奇怪的動物有極善於逃避敵人傷害的能力。
人們都不相信有這樣的一種「大腳怪」的存在,伊凡也是一樣。但在1951年10月,伊凡在加里福尼亞北部西克猶郡的死馬山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腳印。他推斷那是「大腳怪」的腳印,用此他對他以前的觀點第一次表示了懷疑。
有一天伊凡·馬克斯在內華達州的華爾特山狩獵美洲獅時,發現500米外的地方有一個黑色高大的可怕的類人生物。他立即用長焦距鏡頭拍了下來,他說:「那東西太古怪、陌生,可能很危險,所以我不想再靠近它。
1970年5月的一天,他和一名瑞士「大腳怪」考察者雷內·達因頓在華盛頓州的科爾維爾迫蹤「大腳怪」中,再次發現眾多的、分布廣泛的「大腳怪」,他們還做出了這種腳印的石膏模型。
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學家格羅弗·克蘭茨博士鑒定模型後評論說:腳印異呼尋常地彎曲、隆起和細致,從解剖的精密度來說,是真實可信的。
1970年10月,有一個「大腳怪」在科爾維爾北邊的公路上被汽車撞倒。馬克斯聞訊馬上趕到現場,他看見那個被撞但傷勢不重的「大腳怪」渾身長著黑毛,它正在倉惶地逃跑,而且很快消失在叢林中。馬克斯僅僅搶拍了一點這個動物蹣跚而行的鏡頭。不久,馬克斯在愛達荷州的普利斯特湖東邊加裡布彎附近考察時,突然發現一個紅褐色的「大腳怪」正朝一片沼澤地跑去,它的身體在樹干之間時而顯露類似人的四肢與寬闊的背部。
1972年,有一隻龐大的白毛「大腳怪」在加里福尼亞北部的暴風雪中四處奔騰、跳躍。據有人考證認為,雄性的黑猩猩也有在風暴中騰躍的行為,而且隨著身體發育成熟,在身體某些部位的體毛會變得特別白。這個白毛「大腳怪」是否在習性上與黑猩猩有相同之處呢?
1977年4月,在加里福尼亞州夏斯塔郡的雪山附近,馬克斯發現一個雄性「大腳怪」站在沼澤中用手舀水,並用力抖動身體驅趕成群的蚊子。它的皮毛像水獺那樣光亮,頭上的毛發在縫處分成前後兩半,這是一種胚胎發育的特徵。同年12月的一天,馬克斯與妻子正沿著一隻猜測可能是「大腳怪」的腳印搜索前進時,忽然聽到一種樹枝斷裂的聲音正在向他們接近。馬克斯以為遇見了熊,他從肩上將槍取下來,正在這時,突然一個「大腳怪」晃動著腦袋十分迅猛地朝他們撲來。馬克斯出於自衛,將它一下擊倒。
「大腳怪」在地上來回翻滾,極度痛苦地掙扎著,一隻手捂住屁股,並跳起來跑到一棵大樹後面,顯得精疲力盡並痙攣地踢著腳。佩吉一直搶拍影片,直到膠卷耗盡,然後又用照相機拍照。
「大腳怪」很快就一跛一拐地逃走,不久就不再跛行,而是精力充沛地大步離開。馬克斯和佩吉謹慎地跟在「大腳怪」後面。
過了一會兒,「大腳怪」爬上一個熔岩石脊停了下來,擺動著長臂,回過頭來威脅地看著馬克斯他們。「大腳怪」額頂部的頂毛直直地豎立著,顯得十分可怕!為免遭它報復性的襲擊,馬克斯和佩吉急忙離開了。
人類學家認為「大腳怪」很可能是類似於粗壯南猿或包氏南猿的一種素食性的人科。他們喜歡居住在潮濕的森林中,雌體和雄體的兩腿姿勢、骨盆外狀和陰部都酷似於人類。
不過,多數猿類都不習水性,但「大腳怪」卻極善游泳,甚至能潛水,並習慣以潮汐帶、溪流、湖泊和沼澤中的水生食物為生。人類學家猜測「大腳怪」是一種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水猿。
伊凡·馬克斯花了33年時間在北美拍攝了大量「大腳怪」活動的珍貴鏡頭,並由驚異視野公司製成大型紀錄片——「大腳怪之迷」,生動地展示了這種動物的外觀和行為,使全球為之贊嘆。
毫無疑問,大腳怪是北美洲的隱秘動物學上最著名的神秘事物。一旦被證實是真的(任何缺乏一個真實標本的事件都不會讓大多數科學家感到可信),它將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的進化史。因為如果大腳怪真的存在的話,它們可能是我們人類的一支近親。事實上,大腳怪的相信者們認為,它們或者是一種猿,或者是一種早期人類。
大腳怪是一種巨大的「類人猿」或「類猿人」,它們廣泛被發現於美國西北部(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與愛達荷州)和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艾爾伯塔省),這些地區存在著廣闊的山地與森林。因此這種動物的存在——雖然所有案件均未最後被證實,但有些目擊者自己被嚇呆了——即使仍然是不可思議的,至少也是可能的。
根據加拿大著名「大腳怪」調查者與作家約翰·格林研究過幾百起目擊案所得出的結果,這些動物的平均身高為7.5英尺。它們似乎喜歡獨處,很少被見到與其他同伴在一起。它們的身體全都長滿了毛發,四肢的長度並不像猿,而更像人。然而,它們肩膀很寬,沒有脖子,臉部與鼻子平平的,前額傾斜,眉骨突出,頭像錐形,這些使其更像是動物而不是人。它們既吃動物,也吃植物,喜歡晝伏夜出,在寒冷的天氣里則不喜歡活動。
1901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出版的《殖民者》報,報道了在坎貝爾河附近的溫哥華島上工作的一個名叫邁克·金的伐木工人的一段經歷。當時金是一個人呆在那裡,因為他的搬運工們說害怕森林裡的一種「猴人」而拒絕與他同往。有一天傍晚,這個代木工看到一個「人獸」正在河中洗腳。在這只動物看到他後,就大叫起來並飛快地向山上跑去,然後在一個地方停下來回頭向他張望。金說這只動物「全身披著紅褐色的毛,他的胳膊特別長,在爬山或在森林中『奔跑』時很靈活。它留下的腳印尤其像人的,但有著明顯長且寬的腳趾。」
1904年12月14日,《殖民者》報報道說,另外4個可信賴的目擊者也在溫哥華島看到過一種像大腳怪的動物。又過了3年,該報報道說一些印第安人離開了居住的村子,居民們是被一隻「像猴子一樣的野人」嚇走的,它「夜晚出現在岸邊,發出一種神秘的怪叫」。加拿大西部的居民對於披著毛發的大腳怪十分熟悉。這是由於一個名叫伯恩斯的教師經常撰文介紹的緣故。他在不列顛哥倫比亞靠近哈里森溫泉的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區里教書。從當地印第安人的講述中,伯恩斯感到大腳怪與傳說中的「超級猿人」並不是一回事,後者是一種聰明且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印第安巨人」。
其他聲稱曾看到過這種披有毛發的巨獸的人中,包括一個名叫艾伯特·奧斯特曼的不列顛哥倫比亞人。他於1957年站出來報告了一件聲稱發生於1924年的事件。當時他正在溫哥華島對面的多巴灣進行一次探礦旅行,有一天夜裡正當他睡覺時,連同睡袋一起被什麼東西「鏟起」並被「搬運」了數英里。當他終於被「卸」下來後,才發現自己已成為一個家庭的俘虜,這個家庭里有成年男性和女性,也有男孩和女孩,而他們全都是像猿類動物似的巨人!雖然這些「人」對他還算友好,但顯然不想使他逃脫。只有當那隻成年雄性因為嚼煙草而引起劇烈咳嗽後,他才有機會逃離那裡。奧斯特曼這次遭遇前後共經歷了6天時間。那些訪問過他的人們,包括奇異動物專家約翰·格林與伊凡·桑德森對於他的誠實與精神健康毫不懷疑。甚至靈長類動物學家內皮爾也認為這個事件是極具「說服力」的。
另一件不可思議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組礦工被一些大腳怪攻擊的事,它發生在華盛頓州西南部的聖海倫斯山與路易斯河地區。1924年7月的一個晚上,兩個礦工——至少一個星期以來,他們因為一直聽到從附近的山嶺上傳來一種奇怪而可怕的尖叫聲而變得有些神經質了——看到一隻有7英尺高的像猿一樣的動物並舉槍射擊。他們迅速跑回了小木屋,就在這里,他們與另外兩名礦工一起,遭受到一群這種動物整整一夜不停的攻擊。它們向屋子投擲石頭,並不斷地試圖破門而入。後來趕到現場的《波特蘭俄勒岡人報》的記者們發現了一些巨大的腳印。這段插曲發生的地點從那時起就被叫做「猿峽谷」。
1967年,這次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弗雷德·貝克,與兒子羅納德一起出版了一本回憶這次遭遇的小冊子,書名是《我曾與聖海倫斯山的猿人生死相搏》。1982年,在接受溫哥華一家報紙采訪時,86歲的蘭特·馬倫斯承認他與他的叔叔就是引起很久以前那次事件的那兩名礦工。他開玩笑說,在叔侄倆捕魚後回駐地的途中,「惹了點小小的麻煩」。羅納德·貝克拒絕了關於這整個故事只不過是「一個合謀騙局」的說法。
加拿大的報紙開始不間斷地報道有關大腳怪目擊案。「大腳怪」這個名稱開始被使用,是在20世紀20年代,當時西北部的居民們對於在遠郊地區發現的那些腳印之巨大感到十分震驚。1958年,神秘的大腳怪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當時工作在加利福尼亞州西北部柳樹溪附近的重型機械司機們發現了大量的由巨大的兩足動物留下的腳印。在推土機剛剛推平的地面上,一夜之間就出現了這些腳印。這些腳印多次出現後,就被鑄成了石膏模並在報紙上刊登出來。
20世紀60年代,大腳怪已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盡管科學家們拒絕承認目擊者們所看到的真是他們所聲稱看到的東西,認為那些報告只不過是一些騙局或只是看到了熊而已,但還是有一些調查者如約翰·格林、勒內·達亨丹以及吉姆·麥克拉倫去訪問目擊者,前往叢林期望有所獲並研究目擊資料,就自己的發現撰文或著書。
伊凡·桑德森在其1961年出版的《雪人從傳說中走進現實》——第一部詳細論述大腳怪現象的專著——書中將北美的有關報告與世界范圍的「野人」報告聯系了起來,其中包括蒙古的「阿爾瑪斯」(ALMA)與喜馬拉雅雪人「耶太」。
在那些前往野外尋找大腳怪的人當中,有一個叫羅傑·帕特森的人,他曾是騎牛賽手、發明家與投資者。1959年,他看了《真實》雜志的一篇有關大腳怪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好奇,從此,只要時間允許,他就前往沿太平洋的西北部森林中游盪,希望一睹這種動物的「尊容」。後來,他決定製作一部有關這種神秘動物的記錄影片,就在探險時隨身攜帶了一架攝影機,以便為以後的電影拍攝一些腳本。
1967年10月20日下午1點15分過後,帕特森與同伴鮑勃·吉姆林正騎著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六條河」國家公園,沿著布拉夫溪的100碼寬的半干河床前行。這一地區因為發現了太多的大腳怪活動——既有目擊又有足跡——以至於已變成一個旅遊勝地了。在一個地方,河床中間放著的一堆圓木頭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不得不繞道而行。在繞過木頭回到原路時,他倆看到了多年來已成為公眾睹目焦點的「那個東西」。
他倆看到一隻雌性大腳怪蹲伏在水中,然後站起身來敏捷地走向旁邊的樹林中去,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擺著手臂。這一場景使帕特森、吉姆林的坐騎都受驚了。帕特森的坐騎一躍而起,跌下來壓在帕特森的右腿上。待那匹馬剛站起身來,帕特森就把手伸進鞍袋中摸出那架16毫米攝影機,躍起身來沿著那隻動物的足跡追去。攝影機里只剩下28英尺長的膠片了,帕特森就利用這僅剩的一點膠片成功地從不同位置拍到了這只大腳怪的身形。
帕特森死於1972年,至死他都發誓說這次目擊與所拍到的膠片都是真實的。仍然健在的吉姆林也堅持這一說法。第一個趕到現場的調查者鮑勃·蒂特馬斯發現了一些腳印,這些腳印的位置與電影膠片上所顯示的大腳怪逃跑的路線是一致的,他製作了一些石膏模。這些腳印還顯示出,這只大腳怪爬上了一個山坡,在一個地方停下來坐了一會兒,回過頭來注視著帕特森與吉姆林,這時他倆已停止了追蹤以找回受驚而去的兩匹馬。
當然,要真正揭開北美神秘的「雪人」僅憑帕得森的電影是不夠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抹殺帕特森對這一問題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帕得森的電影還是值得人們加以研究討論的。
1982年,神秘的大腳怪再一次掀起軒然大波。6月10日上午,美國森林管理員的前雇員保羅·弗里曼正驅車在烏馬提拉國家森林公園里的藍色山脈中穿行,這個森林公園從華盛頓州東南部一直延伸到俄勒岡州的東北部。他看到了一群麋鹿,於是停下車,跳下來沿著腳印追蹤這些動物,以期在其中能找到一些小牛。
在繞過一個河流轉彎處時,他聞到了一股臭味,同時他看到對岸有什麼東西正穿過濃密的灌木叢下到岸邊。當這只動物來到開闊地時,弗里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呆立在那裡,愣愣地看著這只「巨大的動物」,一隻足有8.5英尺高的大腳怪,而它也回頭盯著他看。數秒鍾之內,弗里曼與這只動物就隔著約150英尺至200英尺的距離互相凝視著,然後大腳怪就向相反的方向逃走了。
驚慌失措的弗里曼立即將此事告訴了華盛頓州沃拉沃拉的幾個上司。幾個小時後,一隊森林工人就趕到了位於與華盛頓州交界處的俄勒岡州的出事地點。他們發現了21個腳印,長約14英尺,寬約7英尺。他們製作了3個石膏模並拍了一些照片。
1982年6月14日,沃拉沃拉森林局發出公告,陳述了弗里曼的目擊案並指出,有關弗里曼所聲稱看到的那種動物的「身份」方面「尚無任何結論」。森林局還說沒有再打算對此案作進一步調查。然而4天後,它卻透露說在16日,弗里曼與一名叫比爾·埃布克的巡警,在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州邊界位於華盛頓州境內的米爾河的分水嶺上,發現了40個新的腳印。
17日,一個名叫喬爾·哈丁的美國邊境巡警,他同時也是一個跟蹤專家與大腳怪懷疑論者,對這些足跡進行了檢查並斷定它們都是騙局。他說其中最可疑的是這些腳印顯露出有皮膚紋絡,而動物不可能具有這些紋絡。然而事實證明他在這一點恰恰是錯的,因為高級靈長類動物,諸如猴子、猿與人類,確實存在腳趾與手指上的這種紋絡,這就是指紋的來由。
1982年6月11日,俄勒岡州阿馬提拉縣治安局派遣了一隻由5名志願者組成的小組前往弗里曼目擊案發生的同一地點——虎溪地區。這些人並不是去尋找大腳怪,而是去尋找前不久失蹤的一名男孩的屍體。他們之所以來到這個地區,是因為弗里曼所提到的那種惡臭,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屍體腐爛時所發出的。雖然這只隊伍既沒有找到屍體也沒找到那股臭味,卻另有所發現。
據這只搜尋隊的隊長、當地商人阿特·斯諾說,搜尋隊發現的腳印遠遠比森林局所發現的那21個腳印要多。他說,腳印延伸長達3/4英里,他們將其中最好的一個復製成石膏模。斯諾還說,所有發現的證據都支持弗里曼的故事。
不久,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科學界大腳怪現象的支持者之一格羅弗·克蘭茨,對上述所有這些腳印進行了研究。一個星期後,克蘭茨得出結論,認為這些腳印是由兩個「獨立的個體」留下的。其中一個的腳趾要比一般大腳怪的大,另一個則明顯有一個分開的第二趾。
除了這兩點,這些腳印與以往典型的大腳怪的腳印是十分近似的。腳印約有5英寸長,各腳趾的大小比人類的要均勻得多。幾乎沒有足拱,大腳趾上有兩個「肉球」。
使這些大腳怪的腳印更為可信的是,其周圍沒有發現任何人類留下的足跡。從腳印間的距離看,留下它們的那大腳怪的步幅很大。另外,克蘭茨提到,這些腳印踏入地面很深,絕大多數調查人員都認為這至少需要有600磅的力才行,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是由某種機械力造成的。
還是有另外一些調查者對這些腳印產生了質疑。比如說,這些腳印實在是太完美了,其步幅也是如此一致。一般調查人員都估計說這只動物的體重約在800磅至1000磅之間,然而從泥中發現的腳印的深度卻絕不像是這樣體重的動物所應達到的深度。事實上,這些腳印的深度比調查人員所留下的腳印還要淺!另外,野生動物學家羅德尼·約翰遜認為,「情況似乎是,這只動物為留下這些腳印而把兩只腳擺來擺去」。他還指出,在發現腳印的一個地方,「似乎一些森林垃圾(如松針等)被掃到了一邊,這絕不是一種自然情形」。
有人對弗里曼的誠實也提出懷疑。曾長時間跟蹤大腳怪事件的鮑勃·蒂特馬斯認為弗里曼是在人為地製造證據。而且在一次電視訪問中,弗里曼曾一度承認假造了這些大腳怪的腳印!盡管弗里曼所「發現」的腳印有可能不是真的,但仍然有大量的大腳怪腳印有待解釋。約翰·內皮爾撰文認為,如果要說所有這些腳印都是有人偽造的話,那我們就不得不相信這樣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事實,即從舊金山到溫哥華一線所有地區的發現都是一個大陰謀。但是,另外一種說法也被很快提出來,認為如果這種動物確實在西北部地區存在的話,那它又為什麼能永遠保持住這種隱身狀態呢?
⑤ 法拉利跑車的故事
1916年4月28日,對所有的蘭博基尼愛好者來說是值得紀念的,它的創始人佛瑞肯·蘭博基尼就是這天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重鎮博羅尼亞(bologna)鄰近的費拉拉市(ferrara)。 蘭博基尼公司創建於1962年,以創建人蘭博基尼命名. 蘭博基尼之誕生
蘭博基尼汽車廠的創始人——費魯吉歐·蘭博基尼骨子裡滲透出義大利人特有的豪情壯志,這激勵著他一路從普通的農民之子白手起家,奮斗不息直至成為眾人敬仰的行業掌舵人。這個義大利的北方人憑借一股毫不妥協的闖勁以及近乎瘋狂的熱情,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製造出完美跑車的夢想。
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又音譯為佛瑞肯·蘭博基尼)在義大利戰後製造了一系列的拖拉機、燃油燃燒器及空調系統,從而為自己的品牌樹立了聲望,並於1963年在義大利Sant 'Agata成立了自己的車廠。據說有一次蘭博基尼這個跑車迷打算和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會面,想對其產品提些改進建議。然而法拉利並無意聽取一個拖拉機製造商的意見。雖未經考證,這則軼事始終在圈內流傳。不論事實真相如何,一年後首款蘭博基尼跑車——蘭博基尼350GTV——面世了,它標志著一段令人稱奇的成功之路的開始。蘭博基尼曾是一個小偷,據說他發明的汽車有些發動機都是從偷來的拖拉機上的發動機改造的。(人是可以變好的)沒人能想到日後世界上的一些超級名流會競相購買蘭博基尼,長長的名冊中有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和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所有記載各個時代最成功跑車的編年史中無一不載錄了蘭博基尼的兩款著名跑車「Countach」和「 Miura」。
戰後的義大利急需農機車輛,蘭博基尼因此聚斂了大筆財富,這也允許他可以縱情於購買法拉利跑車。32歲那年,蘭博基尼把法拉利快意(topolino)500cc型跑車改裝為750cc,並參加了世界著名的米勒米格萊越野賽(mille mgila)。雖然因為機械原因蘭博基尼中途退出,但這絲毫沒有減低旁觀者對蘭博基尼的興趣。之後邀請蘭博基尼幫助改進法拉利快意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
1959年,蘭博基尼的拖拉機產量可以達到日產10輛,在義大利僅位列菲亞特(fiat)、弗格森(ferguson)之後。此時蘭博基尼作了分散投資,進入了空調和暖氣領域,並領導了一次優化售後服務的浪潮。蘭博基尼本打算建立一家飛機公司,但義大利政府的官僚拒絕給蘭博基尼頒發生產直升飛機的許可證。
心情不快中的蘭博基尼就在此時開始了他與法拉利之父—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數十年傳奇的故事。早期的恩佐法拉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賽車上,一般路面用車只是為了賺錢來貼補賽車開發,所以民用級的法拉利路面效果都不甚好。許多擁有者很不滿意他們的車,但他們都不敢抱怨,因為這樣可能會被禁止購買法拉利。
蘭博基尼的4輛法拉利跑車中他最鍾愛的法拉利250出了故障。他心急如焚地找到法拉利跑車製造公司的服務部投訴變速箱問題,結果卻遭冷遇而歸。氣憤不過的蘭博基尼親自拜訪恩佐法拉利,恩佐法拉利對蘭博基尼的回復再度冷如千秋寒冰:我想用不著一個農耕機製造者,來告訴我如何造車吧!
生性孤傲的蘭博基尼被自己所敬重的人如此嘲弄,他怎可善罷甘休。蘭博基尼變賣了自己視若珍寶的四輛法拉利跑車,一場世界超級跑車界矚目的華山論劍就此上演。蘭博基尼的第二帝國在距離法拉利之都摩德納(modena)僅僅15公里的薩特
⑥ 有哪些「金點子」創造發明設計競賽的創新方案
植物是地球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學生的用紙浪費現象很嚴重,造紙的原料很多都來自於植物,會導致對生態平衡的破壞。一些生活中的木製易耗品也要注意恰當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2、 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
3、 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4、 盡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6、 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7、 盡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 方便筷或竹簽使用後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藝品。
9、 不要用機械的方法破壞、損害樹木。
10、 多種植植物。
11、 把裝修中剩餘的木頭、木屑送去造紙廠,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
12、 和日本人一樣,珍愛自己國家的每一棵樹,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保護意識。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大家沒有重視對植物的保護。
2、 用過的廢紙沒有恰當的去處。
3、 同學們有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金點子二: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水資源的緊缺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可以把用過的但相對比較干凈的水沖馬桶、擦地板或者澆花。
2、 用水間歇可以把水龍頭關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 少量的衣服用手洗,避免洗衣機洗時使用大量的水。
4、 洗澡時,將開頭空房的冷水積蓄起來,可以洗衣服或別的用場。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等待二次使用的水平時放在哪裡。
金點子三: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電資源的節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沒人或沒必要的時候,不開燈、不使用空調。
2、 離開房間後隨手關燈。
3、 同一個房間,在採光情況良好的情況下,不用開兩盞燈。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同學們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只要我付得起電費,讓自己舒服一點,多用點電有什麼關系。
金點子四: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塑料袋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不隨便扔塑料袋,對大自然有害。
2、 超市裡的塑料袋可以當垃圾袋。
3、 買菜時少要塑料袋,或自備布袋或籃子。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大家圖方便和美觀,不願意使用布袋或籃子。
金點子五: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節約汽油,保護環境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能坐公交車上下學的,就不用專車接送。
2、 去很近的地方辦事,就步行或騎自行車去。既環保又鍛煉身體。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學習太緊張,時間不多。
2、 同學們有虛榮心,覺得家中有汽車接送才夠檔次,如果坐公交車有些丟人。
1、每天都該是「水日」——不要只是在水日我們才想起重視水,節約水,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水日」。
2、能騎車就別開車,不開車上班有獎。
3、遵從自然的法則,讓落葉堆肥,不焚燒落葉。
4、安裝節水龍頭,使用節水馬桶。
5、用檸檬,植物等替代空氣清新劑。
6 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環保資料,每人做幾個綠色小書簽,大家交流。
7、每出生一個孩子,父母都為他種植一棵同齡樹。
8、「口下留情」,「食有禁忌」,不吃野生動物。
9、盡可能多地走進大自然,和鳥兒一道唱歌,同蝴蝶一道飛舞,與魚兒一道戲水,激發熱愛自然的環境意識。
10、設個「班級環保獎」,在班級成員中開展「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不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活動,進行日記錄、周講評、月總結,獎優罰劣。
⑦ 創造發明創意金點子
點子一: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
植物是地球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學生的用紙浪費現象很嚴重,造紙的原料很多都來自於植物,會導致對生態平衡的破壞。一些生活中的木製易耗品也要注意恰當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2、 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
3、 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4、 盡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6、 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7、 盡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 方便筷或竹簽使用後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藝品。
9、 不要用機械的方法破壞、損害樹木。
10、 多種植植物。
11、 把裝修中剩餘的木頭、木屑送去造紙廠,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
12、 和日本人一樣,珍愛自己國家的每一棵樹,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保護意識。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大家沒有重視對植物的保護。
2、 用過的廢紙沒有恰當的去處。
3、 同學們有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金點子二: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水資源的緊缺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可以把用過的但相對比較干凈的水沖馬桶、擦地板或者澆花。
2、 用水間歇可以把水龍頭關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 少量的衣服用手洗,避免洗衣機洗時使用大量的水。
4、 洗澡時,將開頭空房的冷水積蓄起來,可以洗衣服或別的用場。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等待二次使用的水平時放在哪裡。
金點子三: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電資源的節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沒人或沒必要的時候,不開燈、不使用空調。
2、 離開房間後隨手關燈。
3、 同一個房間,在採光情況良好的情況下,不用開兩盞燈。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同學們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只要我付得起電費,讓自己舒服一點,多用點電有什麼關系。
金點子四: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塑料袋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不隨便扔塑料袋,對大自然有害。
2、 超市裡的塑料袋可以當垃圾袋。
3、 買菜時少要塑料袋,或自備布袋或籃子。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大家圖方便和美觀,不願意使用布袋或籃子。
金點子五: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節約汽油,保護環境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能坐公交車上下學的,就不用專車接送。
2、 去很近的地方辦事,就步行或騎自行車去。既環保又鍛煉身體。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學習太緊張,時間不多。
2、 同學們有虛榮心,覺得家中有汽車接送才夠檔次,如果坐公交車有些丟人。
⑧ 作文 我發明的物品
我發明的物品
我想發明一種垃圾箱,因為現在生活區里的垃圾箱,臭氣熏天,蒼蠅到處飛,人們每年都要備上好幾個蒼蠅拍用,如果沒有垃圾就不會產生臭氣了,也沒有蒼蠅,人們也不用打蒼蠅了。
我發明的垃圾箱只有小米那麼大,但它的內部卻很復雜,它裡面有一個雷達,可以用光速到達目的地,變成一個普通的垃圾箱,讓人們仍垃圾,如果有很多人在同一秒仍垃圾,它會在五分鍾前預測到,然後分身。
在人們的眼中,垃圾箱臭氣熏天,蒼蠅的翁翁聲源源不斷。可是我的發明就不一樣了,它會每過一個小時自動清洗一次,它自動清洗時會跑到下水道旁邊,把水潑到下水道里。
如果你把垃圾仍到了外面,它會出來一隻機器手提醒你,如果你不聽勸告,它就會纏住你發出微弱的電力來電你,直到你把垃圾仍到垃圾箱里。
我相信有了這種垃圾箱,人們的生活衛生質量會大大提升
我想發明一種電子鞋,簡稱叫:FJ速度鞋。
它是用一兩塊小鐵片,大量的膠布和一片智能機器晶元組成的,它的前端是較寬的,左右兩側有彩色條紋,上面有一個QQ飛車(電腦游戲)的人坐車上問你:「你新手上路了嗎?」後面是動畫片《中華小子》的圖案。差點忘了,還有一個遙控器,上面有各種智能鍵...
它有三大功能:一、你根本不用擔心它會磨壞,而抱怨浪費錢。我這種鞋呀,磨壞了,拿起遙控器,按「修復」鍵,鞋就補好了。仔細一看,補得天衣無縫啊,你根本看不出它的裂縫。二、穿上它,你會覺得無比地舒服,柔軟而舒適。三、要冷可冷,要熱可熱。如果你朝著它按冷或熱的話,它馬上變冷或熱。有人會問我:「價錢應該很貴吧?」如果你真的以為價錢很貴,我會可以告訴你,你是大錯特錯,因為我估計,只要五元就行了。
如果我真的能發明這種鞋該多好啊!
玻璃是家家都需要的。但是,現在的玻璃卻有許許多多的隱患,比如:它又薄又脆,有時連聲波也會震碎,破碎後因傷人,四季只有透明的顏色,太單調…….。我要發明一種新型玻璃,以便清除隱患。我在窗戶上做了一下修改:
我發明的新型玻璃裡面有微型晶元,窗戶上有許多細小的透氣孔,我用CDM和YOUNGE材料製成的,怎麼樣?很特殊吧?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最近發明的新型玻璃吧!
大家肯定會想,裝晶元有什麼用途啊?裝上晶元是為了讓窗戶在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半透明的漂亮的圖像,使人心情舒暢,有益身心:春天,玻璃上會出現春意盎然的景象,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夏天,一派炎熱的氣派出現在玻璃上,太陽快發「高燒」了,一個小孩子在街道上一邊走,一邊吃雪糕……。秋天,上面會顯現出大豐收的景象,麥稈黃了,稻田也黃了,紅柿子掛在樹上,顯得亮極了……。冬天,會出現一片歡快的情景,一群小孩子堆雪人,一群小孩子打雪仗。大家會想,這整天開著太費電。不會的,我在上面安裝的是微型的二極發光管,並在上面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透氣孔顧名思義,就是通風換氣的小眼兒。可我做的新型玻璃上面的透氣孔,不僅有透風換氣的功能,還有別的功能,比如:夏天會噴出涼氣,冬天會噴出熱氣,平時還會噴出等離子凈化空氣,制氧等功能。
在材料上也是與眾不同,我在上面加了CDM和YOUNGE材料。所謂CDM材料,就是我最新研究出來的化學材料,使玻璃堅硬無比;所謂YOUNGE材料,就是超級軟化劑。這兩種材料合起來具有防彈、不易破碎、堅硬無比。既使破碎,YOUNGE也會把玻璃軟化的,就不會劃破手啦!
這就是我的新型玻璃。怎麼樣?
在日常生活我們經常有一些小物品會遺失,比如:橡皮、筆、玩具、乒乓球等等,這些渺小又很難找的物品,所以我想發明一種能把以前遺失的物品找回來的儀器,它的形狀和手機的形狀差不多,那它應該怎樣使用呢,你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
搜索儀的外貌很典雅美觀,外表與手機殼相差不大,可是搜索儀的外殼無論你怎樣摔也摔不破,摔不花,就算放在滾燙的開水裡也不會影響儀器的正常操作。
我發明的搜索儀不但能尋回自己遺失的物品,還可以找回被盜的物品呢!比如,你回到家時,發現自己的錢包被偷了,就可以拿出搜索儀,把錢包的外表輸進搜索儀,並輸入錢包里有多少錢,在哪裡被偷的,然後按「搜索」鍵,我保證不出十分鍾錢包就會,在你的手中了。
不光是物品,人也可以搜索,比如:小孩子走失了,等,只要輸他的外貌,還要輸入他穿什麼衣服,在哪裡走失了,然後再按「搜索」鍵,不一會兒,小孩子就出現在你的面前。
這個搜索儀還可以當交通工具呢,只要在外地的人一打電話告訴給他的親人,親人就會按在外地人說的這些內容輸入,然後再按「搜索」鍵,不一會兒,在外地的人就會來到他親人的身邊了,你說這個遺失物品搜索儀是不是「多才多藝」呢!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會將這個遺失物品搜索儀發明出來的。
展開理想的翅膀,我飛向了的未來。在那裡,我知道自己成了聞名世界的發明家,發明了許多21世紀還沒有的東西,人們總是親切的叫我「梁博士」。在2029年的一天,我在「優秀小學」附近散步時,發現孩子們都愁眉苦臉的,我問其中的一個,他對我說:「我們的書包太重了,書本越來越多了,同學們承受不起。」我聽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回到研究室,我開始發明另一種神奇的東西,經過種種研究,我快要成功了,終於七七四十九天,我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我給它取名為「輕松盒」。
「輕松盒」用銅鑄組成,形狀像盒子,粉紅粉紅的,盒子頂上刻著四張孩子的臉,它們笑的甜甜的,背著一個小書包。四周有五顏六色的小花。它不但外表美麗,還有許多作用,它的下面有4個小按鈕,當你覺得重的時候,按一下紅色的按鈕,它就會變小變輕,讓你們把書包放在口袋裡,放在手心裡或當球玩。有時忘了帶什麼課本,那就不用著急的像鍋邊的螞蟻,因為你可以按第二個按鈕,黑色按鈕。那樣忘了帶的書本會迅速到你眼前,這樣,用不著再走一段路了。你知道第三個按鈕黃色的按鈕有什麼作用嗎?當你寫作業寫錯了字時,想要用什麼只要說一聲就可以,那個學慣用品自動到你手上來。第四個綠色按鈕是保護你的好幫手,在你去郊遊還是旅遊,只要把「輕松盒」帶到身邊,按一下綠色按鈕,那它就會保護你,你可以輕輕鬆鬆去郊遊了。
你可別驚訝的張大嘴巴,它對你一定非常有用處吧!再說,它的價值也不貴,5元一個,便宜吧?
現在,我的新物品一賣出去,人們爭先恐後搶著買,很快就洗劫一空了。每天我都看到小朋友們快快樂樂上學,多虧了我這新發明呀!
我的發明不錯吧?你也把你的小發明說出來,與我一起分享吧!
我最想發明微型縮小屋了。
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孤單一人,當要出去很久時,總是放不下心。微型縮小屋就為你解決這個難題。
微型縮小屋是一個仿照屋子。它非常小,只有一個手掌的四分之一大。運用十分簡單,佔用空間十分小,你不用擔心它不見,因為如果你不小心弄丟,他會發出一種異常的波動,這種波動只有那座小屋子的主人才會聽到看到。如果有人撿去了,想把它歸自己所有,並且把它發送波動的儀器弄壞了,這也不用怕,因為微型縮小屋,只有本身的遙控器才能打開。別的遙控器是不可以打開。我希望這種屋能給大家帶來方便。 微型縮小屋有一個遙控器。遙控器上面有七個鍵,鍵的顏色都不同:紅、黃、藍、綠、青、赤、紫。七個按鍵分別有:吸收二氧化碳、開燈、關燈、保暖、保涼、聯網、防護罩。人可以在裡面上網,看電視等。
這種用途非常之廣泛。特別適合經常出門在外的探險家了。有些人也許會問:那你屋內的能源來自那裡?如果有探險家爬到了懸崖峭壁上,房子怎樣安落呢?如果某個地區很熱或很冷怎麼辦?沒有網線怎樣上網?如果在山野里野獸來了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不用怕。因為神秘的遙控器在您手裡,您只要按一下遙控器里的紅鍵,屋子就能為自己存下能量了,屋子的主要能源是二氧化碳。所以就不用那麼浪費能源了。只要你按一下黃鍵,燈就會自動開,但是除了你所在的房間的話,其它地方的燈是不會開的。只要你按一下藍鍵,燈就會關閉。只要你按一下綠鍵,房子就會自動變暖,使你冬天出門在外就不用再受嚴寒了。只要你按一下青鍵,房子就會變得非常涼爽,使你在夏天再也不用面對炎熱了。只要你按一下赤鍵,電腦就會自動跟電信連通。只要你按一下紫鍵,您的房子旁邊就會有透明的防護罩,讓你免受野獸之憂。
雖然這只是想,但總有一天我經過努力發明了微型縮小屋
看看我的小發明
誰都有偉大的理想,而要想實現你的理想,就必須從小,從小事做起。
我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於是我就先開始,看動腦筋,搞小發明了……
今天,我在看電視時,看到電視里,一些人做的裝飾掛品,於是,我就想:我能不能比他們做的還好呢?能!我一定能做的還好!
這時,我就開始准備材料了。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把家都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了一塊白紗布,和一些彩色的線。准備好工具後,我就開始做裝飾品了。
首先,我把紗布一對折,用針把其餘的三個面縫起來,在找一張跟紗布一樣大得紙,用彩筆在紙上畫好畫之後,把紙放進紗布里,在把紗布縫起來。然後,再在紗布的另一面用彩筆畫上美麗的畫,之後,我又在上面噴上了香水。最後,我又把編號的才是拴在了紗布上,再在底下掛上一個鈴鐺,就這樣,一個香荷包就做成了。
你瞧!這個就是我的小發明!好看嗎?
每當我上學和放學時,我都會看一下櫥窗里我做的小發明——風鈴。
那是一個暑假,我很多作業都已經做完了,只有小製作這項作業讓我很傷腦筋。一次,我無意中看見客廳里有一盒已經過期了的「三精牌藍瓶口服液」,我好奇的走過去,打開一看,滿滿的,只喝了一瓶!我望著這些好喝的口服液,想喝,可是又已經過期了。扔了,又覺得可惜,怎麼辦呢?我靈機一動:「我可以把瓶子里已經過期了的口服液倒掉,把外面的瓶子收集起來做成一個漂亮的風鈴呀!」。
說干就干,我先把瓶子從盒子里拿出來,用剪刀在瓶口上刺了一個小洞,然後把瓶口朝下,讓口服液一點一點的倒出來,待全部的口服液都倒完後就把瓶子放在桌子上。從家裡找出一些以前美術課上沒有用完的的卡紙、雙面膠,又找出毛線、剪刀等工具。待一切准備完畢後,就正式開始製作了。
我的頭腦中閃現出商店裡見過的很多風鈴的樣子,可就是不知該做什麼樣子的風鈴。我找來很多的美術書,終於在三年級的美術書上找到了「海底世界」風鈴。我和媽媽商量了很久,決定就做它。
我先用一張藍色的卡紙,把它剪成了圓形,然後又在圓形上剪掉了 一個銳角,再把剛剛剪掉的那個角的兩邊用雙面膠粘了起來,這樣就成了一個漏斗形狀。接下來,就要做吊墜了。吊墜是各種海底生物。我在一張紅色的卡紙上畫了一隻大螃蟹,舉著大而有力的大腳,鼓著一對大眼睛,樣子好威風啊!我用剪刀細心地剪下來。再剪一條肥肥的大鯉魚、背著厚厚的殼的小烏龜……再准備一些長短不一的各種顏色的毛線,每個生物的背後都粘上一根。其次就是在每個生物的下面吊上一個瓶子,這下可把我難道了,怎樣才能把瓶子穩穩地吊在上面呢?直接套在瓶口上吧,不好看,而瓶子是玻璃的,又不能在下面打個小洞,怎麼辦呢?我望著瓶子發呆。突然,我的視線落在桌上的牙簽上,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把牙簽分成兩段,拿起一段,用毛線從中間綁上,再把牙簽斜著放進瓶口,把毛線提起來。瓶子就穩穩地吊起來了。我用同樣的方法把所有的瓶子都吊上了。最後把所有的連著生物和瓶子的毛線從漏斗的中心穿過,擰成一股。這樣一個漂亮的風鈴就做好了。我美滋滋的拿給媽媽看,媽媽也特別喜歡,直誇我做的真好,並和我一起把它掛在了客廳里。
每次我到客廳,我都會看看我的風鈴。每次起風的時候,我的風鈴就會「叮咚、叮咚」地唱歌,在風中翩翩起舞。
這些夠嗎?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⑨ 現實中賽車怎樣實現飄移
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
一、Inertia-Drift
松油門並利用慣性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120度以上的大彎角).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二、Breaking-Drift
踩剎車並利用車身重心轉移,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90度以上的彎角).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時重踩剎車並降檔,讓車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盤使車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盤修正進彎角度.
4.保持車速以滑行到可出彎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盤,瞬時重踩油門出彎.
三、Sidebreak-Drift
拉手剎車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F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尚未到一般的入彎點處,提早切方向盤,然後拉手剎車使車輛側滑.
2.滑行時立即降檔,並保持滑行狀態到過彎頂點.
3.到達彎頂點時,幾即大腳油門出彎.
四、Straight-Drift
入彎前的直線處,就開始甩尾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狹窄之90度彎).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的直線上就開始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時,同時降檔並保持油門深度.
3.滑行入彎點後,方向盤同時反向修正.
4.車頭以朝向出彎口的姿勢進入彎道.
5.車頭對到出彎口時,即大腳油門直進出彎.
五、Power-Drift
利用改裝後驅車的大馬力,大扭力,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RR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減速並降檔,放油門並小切方向盤.
2.進彎後大腳油門,驅動輪會應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讓車尾甩出.
3.此時用油門控制轉向程度,油門愈重,轉向角度愈多,車頭對到出彎點後,再順順地出彎.
六、Shift-Drift
利用降檔使車身重心轉移,並讓車尾甩出的過窪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略微提升車速,進彎時切方向盤,然後踩剎車並同時降檔.
2.此時車輛重心前移,車尾會突然向外甩出.
3.松開剎車並大腳油門出彎.
七、Feint Motion
利用左右重心移動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慣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適用於FR,RR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不切到外側,反而保持在中線附近.
2.方向盤在一瞬間往彎外方向切,瞬時剎車使車身重心往前移.
3.此時方向盤往前進方向用力猛切,車子會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
4.滑行時退檔放剎車,再大腳油門出彎.
八.4WD-Drift
四驅車過彎時稍微滑行甩尾的過彎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對准彎頂點,用力切方向盤並剎車降檔.
2.車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進彎.
3.過彎頂點時,大腳油門直線出彎.
編輯本段關於漂移的電影
速度與激情1、2、3(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車神(Michel Vaillant)……法國版
的士速遞1、2、3、4(Taxi
的士女王(Taxi)……美國版《的士速遞》
幻影車神1、2(Dhoom)……印度飆車電影
瘋狂大賽車(The Great Race)……1965年出品的大堆頭賽車喜劇
極速競賽(Driven)……史泰龍2001的方程式賽車力作
超越馬赫極速(Landspeed)
高潮沖鋒隊(Hot Laps)………義大利賽車電影
極速60秒(Gone in Sixty Seconds)……尼古拉斯·凱奇主演,從頭至尾都是驚心動魄的飆車場面
極速狂飆(Le Mans)……1971年的老賽車電影
金龜車系列(Herbie)……小巧玲瓏的金龜車上演驚險刺激的賽車之旅
塔拉迪加之夜(Talladega Nights: 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威爾·法瑞爾主演的NASCAR賽車電影
車舞狂沙(Dust to Glory)……墨西哥汽車拉力賽電影
狂野時速(Redline)……狂熱的跑車收藏愛好者丹尼爾·薩德克投資2600萬美元製作
競速之王(Speed Master)……日版《速度與激情》
山路飄移2.0(Drift II)
極速女孩(Fast Girl)……美女賽車手繼承父業
極速賽車(Speed Racer)……馬赫5號賽車,賽車手斯比德,兩者合一,天下無敵。
車神的故事3:(The Dale Earnhardt Story)……雲斯頓賽車高手Dale Earnhardt締造Nacsar賽車最偉大的傳說之一
超級賽車場(Super Speedway)……一部令人顫栗的捕捉到了這項競速運動的精彩之處的IMAX影片
極速酷客(Torque)……黑幫摩托車競賽
迷霧追魂手(Mad Max)……梅爾·吉布森早期主演摩托車電影
蛇行太保(Biker Boyz)……白領青年化身暴走戰士
惡靈騎士(Ghost Rider)
逍遙騎士(Easy Rider)
荒野大飆客(Wild Hogs)……摩托車騎士橫穿美國
摩托日記(Diarios de motocicleta)……一個年輕的格瓦拉的真實故事,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
頭文字D
東京漂移
⑩ 大腳怪獸是怎麼回事
在北美的原始叢林中,從1955年開始人們就傳言這里生活著一種好像亞洲野人的「大腳怪」。當時在報紙上也發現有關捕獲、殺死並發現某屍體的報導,但是目擊者們卻不承認他們發現這種「怪物」的屍體。
人們發現這種奇怪的動物都不喜歡陽光。它們喜歡晚上出來活動,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它們,伊凡·馬克斯早在50年代就對它們進行了研究。並從當地的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那裡得到了一些它們的情況。通過對它們的追蹤和考察,他發現這些奇怪的動物有極善於逃避敵人傷害的能力。
人們都不相信有這樣的一種「大腳怪」存在,伊凡也是一樣。但在1951年10月,伊凡在加里福尼亞北部西克猶郡的死馬山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腳印。他推斷那是「大腳怪」的腳印,由此他對他以前的觀點第一次表示了懷疑。
有一天伊凡·馬克斯在內華達州的華爾特山狩獵美洲獅時,發現500米外的地方有一個黑色的高大百可怕的類人生物。他立即用長焦距鏡頭拍了下來,他說:「那東西太古怪、陌生,可能很危險,所以我不想再靠近它。」
1970年5月的一天,他和一名瑞士「大腳怪」考察者雷內·達因頓在華盛頓州的科爾維爾迫蹤「大腳怪」時,再次發現眾多的、分布廣泛的「大腳怪」,他們還做出了這種腳印的石膏模型。
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學家格羅弗·克蘭茨博士鑒定模型後評論說:腳印異乎尋常地彎曲、隆起和細致,從解剖的精密度來說,是真實可信的。
1970年10月,有一個「大腳怪」在科爾維爾北邊的公路上被汽車撞倒。馬克斯聞訊馬上趕到現場,他看見那個被撞但傷勢不重的「大腳怪」渾身長著黑毛,它正在倉惶地逃跑,而且很快消失在叢林中。馬克斯僅僅搶拍了一點這個動物蹣跚而行的鏡頭。不久,馬克斯在愛達荷州的普利斯特湖東邊加裡布彎附近考察時,突然發現一個紅褐色的「大腳怪」正朝一片沼澤地跑去,它的身體在樹干之間時而顯露出類似人的四肢與寬闊的背部。
1972年,有一隻龐大的白毛「大腳怪」在加里福尼亞北部的暴風雪中四處奔騰、跳躍。據有人考證認為,雄性的黑猩猩也有在風暴中騰躍的行為,而且隨著身體發育成熟,在身體某些部位的體毛會變得特別白。這個白毛「大腳怪」是否在習性上與黑猩猩有相同之處呢?
1977年4月,在加里福尼亞州夏斯塔郡的雪山附近,馬克斯發現一個雄性「大腳怪」站在沼澤中用手舀水,並用力抖動身體驅趕成群的蚊子。它的皮毛像水獺那樣光亮,頭上的毛發在縫處分成前後兩半,這是一種胚胎發育的特徵。同年12月的一天,馬克斯與妻子正沿著一隻猜測可能是「大腳怪」的腳印搜索前進時,忽然聽到一種樹枝斷裂的聲音正在向他們接近。馬克斯以為遇見了熊,他從肩上將槍取下來,正在這時,突然一個「大腳怪」晃動著腦袋十分迅猛地朝他們撲來。馬克斯出於自衛,將它一下擊倒。
「大腳怪」在地上來回翻滾,極度痛苦地掙扎著,一隻手捂住屁股,並跳起來跑到一棵大樹後面,顯得精疲力盡並痙攣地踢著腳。佩吉一直搶拍影片,直到膠卷耗盡,然後又用照相機拍照。
「大腳怪」很快就一跛一拐地逃走,不久就不再跛行,而是精力充沛地大步離開。馬克斯和佩吉謹慎地跟在「大腳怪」後面。
過了一會兒,「大腳怪」爬上一個熔岩石脊停了下來,擺動著長臂,回過頭來威脅地看著馬克斯他們。「大腳怪」額頂部的頂毛直直地豎立著,顯得十分可怕!為免遭它報復性的襲擊,馬克斯和佩吉急忙離開了。
人類學家認為「大腳怪」很可能是類似於粗壯南猿或包氏南猿的一種素食性的人科。他們喜歡居住在潮濕的森林中,雌體和雄體的兩腿姿勢、骨盆外狀和陰部都酷似於人類。
不過,多數猿類都不習水性,但「大腳怪」卻極善游泳,甚至能潛水,並習慣以潮汐帶、溪流、湖泊和沼澤中的水生食物為生。人類學家猜測「大腳怪」是一種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水猿。
伊凡·馬克斯花了33年時間在北美拍攝了大量「大腳怪」活動的珍貴鏡頭,並由驚異視野公司製成大型紀錄片——「大腳怪之迷」,生動地展示了這種動物的外觀和行為,使全球為之贊嘆。
毫無疑問,大腳怪是北美洲的隱秘動物學上最著名的神秘事物。一旦被證實是真的(任何缺乏一個真實標本的事件都不會讓大多數科學家感到可信),它將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的進化史。因為如果大腳怪真的存在的話,它們可能是我們人類的一支近親。事實上,大腳怪的相信者們認為,它們或者是一種猿,或者是一種早期人類。
大腳怪是一種巨大的「類人猿」或「類猿人」,它們廣泛被發現於美國西北部(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與愛達荷州)和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艾爾伯塔省),這些地區存在著廣闊的山地與森林。因此,這種動物的存在——雖然所有案件均未最後被證實,但有些目擊者自己被嚇呆了——即使仍然是不可思議的,至少也是可能的。
根據加拿大著名「大腳怪」調查者與作家約翰·格林研究過的幾百起目擊案所得出的結果,這些動物的平均身高為7.5英尺。它們似乎喜歡獨處,很少被見到與其他同伴在一起。它們的身體全都長滿了毛發,四肢的長度並不像猿,而更像人。然而,它們的肩膀很寬,沒有脖子,臉部與鼻子平平的,前額傾斜,眉骨突出,頭像錐形,這些使其更像是動物而不是人。它們既吃動物,也吃植物,喜歡晝伏夜出,在寒冷的天氣里則不喜歡活動。
1901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出版的《殖民者》報,報道了在坎貝爾河附近的溫哥華島上工作的一個名叫邁克·金的伐木工人的一段經歷。當時金是一個人呆在那裡,因為他的搬運工們說害怕森林裡的一種「猴人」而拒絕與他同往。有一天傍晚,這個代木工看到一個「人獸」正在河中洗腳。在這只動物看到他後,就大叫起來,並飛快地向山上跑去,然後在一個地方停了下來回頭向他張望。金說這只動物「全身披著紅褐色的毛,他的胳膊特別長,在爬山或在森林中『奔跑』時很靈活。它留下的腳印尤其像人的,但有著明顯長且寬的腳趾」。
1904年12月14日,《殖民者》報報道說,另外4個可信賴的目擊者也在溫哥華島看到過一種像大腳怪的動物。又過了3年,該報報道說一些印第安人離開了居住的村子,居民們是被一隻「像猴子一樣的野人」嚇走的,它「夜晚出現在岸邊,發出一種神秘的怪叫」。加拿大西部的居民對於披著毛發的大腳怪十分熟悉。這是由於一個名叫伯恩斯的教師經常撰文介紹的緣故。他在不列顛哥倫比亞靠近哈里森溫泉的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區里教書。從當地印第安人的講述中,伯恩斯感到大腳怪與傳說中的「超級猿人」並不是一回事,後者是一種聰明且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印第安巨人」。
其他聲稱曾看到過這種披有毛發的巨獸的人中,包括一個名叫艾伯特·奧斯特曼的不列顛哥倫比亞人。他於1957年站出來報告了一件聲稱發生於1924年的事件。當時他正在溫哥華島對面的多巴灣進行一次探礦旅行,有一天夜裡正當他睡覺時,連同睡袋一起被什麼東西「鏟起」並被「搬運」了數英里。當他終於被「卸」下來後,才發現自己已成為一個家庭的俘虜,這個家庭里有成年男性和女性,也有男孩和女孩,而他們全都是像猿類動物似的巨人!雖然這些「人」對他還算友好,但顯然不想使他逃脫。只有當那隻成年雄性因為嚼煙草而引起劇烈咳嗽後,他才有機會逃離那裡。奧斯特曼這次遭遇前後共經歷了6天時間。那些訪問過他的人們,包括奇異動物專家約翰·格林與伊凡·桑德森對於他的誠實與精神健康毫不懷疑。甚至靈長類動物學家內皮爾也認為這個事件是極具「說服力」的。
另一件不可思議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組礦工被一些大腳怪攻擊的事,它發生在華盛頓州西南部的聖海倫斯山與路易斯河地區。1924年7月的一個晚上,兩個礦工——至少一個星期以來,他們因為一直聽到從附近的山嶺上傳來一種奇怪而可怕的尖叫聲而變得有些神經質了——看到一隻有7英尺高的像猿一樣的動物並舉槍射擊。他們迅速跑回了小木屋,就在這里,他們與另外兩名礦工一起,遭受到一群這種動物整整一夜不停的攻擊。它們向屋子投擲石頭,並不斷地試圖破門而入。後來趕到現場的《波特蘭俄勒岡人報》的記者們發現了一些巨大的腳印。這段插曲發生的地點從那時起就被叫做「猿峽谷」。
1967年,這次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弗雷德·貝克,與兒子羅納德一起出版了一本回憶這次遭遇的小冊子,書名是《我曾與聖海倫斯山的猿人生死相搏》。1982年,在接受溫哥華一家報紙采訪時,86歲的蘭特·馬倫斯承認他與他的叔叔就是引起很久以前那次事件的那兩名礦工。他開玩笑說,在叔侄倆捕魚後回駐地的途中,「惹了點小小的麻煩」。羅納德·貝克拒絕了關於這整個故事只不過是「一個合謀騙局」的說法。
加拿大的報紙開始不間斷地報道有關大腳怪的目擊案。「大腳怪」這個名稱開始被使用,是在20世紀20年代,當時西北部的居民們對於在遠郊地區發現的那些腳印之巨大感到十分震驚。1958年,神秘的大腳怪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西北部柳樹溪附近工作的重型機械司機們發現了大量的由巨大的兩足動物留下的腳印。在推土機剛剛推平的地面上,一夜之間就出現了這些腳印。這些腳印多次出現後,就被鑄成了石膏模並在報紙上刊登出來。
20世紀60年代,大腳怪已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盡管科學家們拒絕承認目擊者們所看到的真是他們所聲稱看到的東西,認為那些報告只不過是一些騙局或只是看到了熊而已,但還是有一些調查者如約翰·格林、勒內·達亨丹以及吉姆·麥克拉倫去訪問目擊者,前往叢林期望有所獲並研究目擊資料,就自己的發現撰文或著書。
伊凡·桑德森在其1961年出版的《雪人從傳說中走進現實》——第一部詳細論述大腳怪現象的專著——書中將北美的有關報告與世界范圍的「野人」報告聯系了起來,其中包括蒙古的「阿爾瑪斯」(ALMA)與喜馬拉雅雪人「耶太」。
在那些前往野外尋找大腳怪的人當中,有一個叫羅傑·帕特森的人,他曾是騎牛賽手、發明家與投資者。1959年,《真實》雜志的一篇有關大腳怪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好奇,從此,只要時間允許,他就前往太平洋西北部的森林中游盪,希望一睹這種動物的「尊容」。後來,他決定製作一部有關這種神秘動物的記錄影片,就在探險時隨身攜帶了一架攝影機,以便為以後的電影拍攝一些腳本。
1967年10月20日下午1點15分過後,帕特森與同伴鮑勃·吉姆林正騎著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六條河」國家公園,沿著布拉夫溪100碼寬的半干河床前行。這一地區因為發現了太多的大腳怪活動——既有目擊又有足跡——以至於已變成一個旅遊勝地了。在一個地方,河床中間放著的一堆圓木頭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不得不繞道而行。在繞過木頭回到原路時,他倆看到了多年來已成為公眾睹目焦點的「那個東西」。
他倆看到一隻雌性大腳怪蹲伏在水中,然後站起身來敏捷地走向旁邊的樹林中去,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擺著手臂。這一場景使帕特森、吉姆林的坐騎都受驚了。帕特森的坐騎一躍而起,跌下來壓在帕特森的右腿上。待那匹馬剛站起身來,帕特森就把手伸進鞍袋中摸出那架16毫米攝影機,躍起身來沿著那隻動物的足跡追去。攝影機里只剩下28英尺長的膠片了,帕特森就利用這僅剩的一點膠片成功地從不同位置拍到了這只大腳怪的身形。
帕特森死於1972年,至死他都發誓說這次目擊與所拍到的膠片都是真實的。仍然健在的吉姆林也堅持這一說法。第一個趕到現場的調查者鮑勃·蒂特馬斯發現了一些腳印,這些腳印的位置與電影膠片上所顯示的大腳怪逃跑的路線是一致的,他製作了一些石膏模。這些腳印還顯示出,這只大腳怪爬上了一個山坡,在一個地方停下來坐了一會兒,回過頭來注視著帕特森與吉姆林,這時他倆已停止了追蹤以找回受驚而去的兩匹馬。
當然,要真正揭開北美神秘的「雪人」僅憑帕特森的電影是不夠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抹殺帕特森對這一問題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帕特森的電影還是值得人們加以研究討論的。
1982年,神秘的大腳怪再一次掀起軒然大波。6月10日上午,美國森林管理員的前雇員保羅·弗里曼正驅車在烏馬提拉國家森林公園里的藍色山脈中穿行,這個森林公園從華盛頓州東南部一直延伸到俄勒岡州的東北部。他看到了一群麋鹿,於是停下車,跳下來沿著腳印追蹤這些動物,以期在其中能找到一些小牛。
在繞過一個河流轉彎處時,他聞到了一股臭味,同時他看到對岸有什麼東西正穿過濃密的灌木叢下到岸邊。當這只動物來到開闊地時,弗里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呆立在那裡,愣愣地看著這只「巨大的動物」,一隻足有8.5英尺高的大腳怪,而它也回頭盯著他看。數秒鍾之內,弗里曼與這只動物就隔著約150~200英尺的距離互相凝視著,然後大腳怪就向相反的方向逃走了。
驚慌失措的弗里曼立即將此事告訴了華盛頓州沃拉沃拉的幾個上司。幾個小時後,一隊森林工人就趕到了位於與華盛頓州交界處的俄勒岡州的出事地點。他們發現了21個腳印,長約14英尺,寬約7英尺。他們製作了3個石膏模並拍了一些照片。
1982年6月14日,沃拉沃拉森林局發出公告,陳述了弗里曼的目擊案並指出,有關弗里曼所聲稱看到的那種動物的「身份」方面「尚無任何結論」。森林局還說沒有再打算對此案作進一步調查。然而4天後,它卻透露說在16日,弗里曼與一名叫比爾·埃布克的巡警,在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州邊界位於華盛頓州境內的米爾河的分水嶺上,發現了40個新的腳印。
17日,一個名叫喬爾·哈丁的美國邊境巡警,他同時也是一個跟蹤專家與大腳怪懷疑論者,對這些足跡進行了檢查並斷定它們都是騙局。他說其中最可疑的是這些腳印顯露出有皮膚紋絡,而動物不可能具有這些紋絡。然而事實證明他在這一點恰恰是錯的,因為高級靈長類動物,諸如猴子、猿與人類,確實存在腳趾與手指上的這種紋絡,這就是指紋的來由。
1982年6月11日,俄勒岡州阿馬提拉縣治安局派遣了一隻由5名志願者組成的小組前往弗里曼目擊案發生的同一地點——虎溪地區。這些人並不是去尋找大腳怪,而是去尋找前不久失蹤的一名男孩的屍體。他們之所以來到這個地區,是因為弗里曼所提到的那種惡臭,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屍體腐爛時所發出的。雖然這只隊伍既沒有找到屍體也沒找到那股臭味,卻另有所發現。
據這只搜尋隊的隊長、當地商人阿特·斯諾說,搜尋隊發現的腳印遠遠比森林局所發現的那21個腳印要多。他說,腳印長達14英尺,他們將其中最好的一個復製成石膏模。斯諾還說,所有發現的證據都支持弗里曼的故事。
不久,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科學界大腳怪現象的支持者之一格羅弗·克蘭茨,對上述所有這些腳印進行了研究。一個星期後,克蘭茨得出結論,認為這些腳印是由兩個「獨立的個體」留下的。其中一個的腳趾要比一般大腳怪的大,另一個則明顯有一個分開的第二趾。
除了這兩點,這些腳印與以往典型的大腳怪的腳印是十分近似的。腳印約有5英寸長,各腳趾的大小比人類的要均勻得多,幾乎沒有足拱,大腳趾上有兩個「肉球」。
使這些大腳怪的腳印更為可信的是,其周圍沒有發現任何人類留下的足跡。從腳印間的距離看,留下它們的那大腳怪的步幅很大。另外,克蘭茨提到,這些腳印踏入地面很深,絕大多數調查人員都認為這至少需要有600磅的力才行,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是由某種機械力造成的。
還是有另外一些調查者對這些腳印產生了質疑。比如說,這些腳印實在是太完美了,其步幅也是如此一致。一般調查人員都估計說這只動物的體重約在800~1000磅之間,然而從泥中發現的腳印的深度卻絕不像是這樣體重的動物所應達到的深度。事實上,這些腳印的深度比調查人員所留下的腳印還要淺!另外,野生動物學家羅德尼·約翰遜認為,「情況似乎是,這只動物為留下這些腳印而把兩只腳擺來擺去」。他還指出,在發現腳印的一個地方,「似乎一些森林垃圾(如松針等)被掃到了一邊,這絕不是一種自然情形」。
有人對弗里曼的誠實也提出懷疑。曾長時間跟蹤大腳怪事件的鮑勃·蒂特馬斯認為弗里曼是在人為地製造證據。而且在一次電視訪問中,弗里曼曾一度承認假造了這些大腳怪的腳印!盡管弗里曼所「發現」的腳印有可能不是真的,但仍然有大量的大腳怪腳印有待解釋。約翰·內皮爾撰文認為,如果要說所有這些腳印都是有人偽造的話,那我們就不得不相信這樣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事實,即從舊金山到溫哥華一線所有地區的發現都是一個大陰謀。但是,另外一種說法也被很快提出來,認為如果這種動物確實在西北部地區存在的話,那它又為什麼能永遠保持住這種隱身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