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頻淬火的原理是什麼
利用電流的集膚效應,在零件表面形成電流進而加熱工件,實現心部和表面不同的熱處理狀態;
其中根據電流頻率的不同分為工頻、中頻和高頻。分別針對不同的淬硬深度和工件大小。
高頻(10KHZ以上)加熱的深度為0.5-2.5mm, 一般用於中小型零件的加熱,如小模數齒輪及中小軸類零件等。
❷ 高頻淬火技術要求
1、使用高頻淬火時機房應通風良好,保持清潔、整齊和乾燥。設備必須有兩人以上方可開機操作,並指定操作負責人。操作人員應熟悉和遵守淬火設備操作規程,並穿戴好規定的防護用品。工件應去除毛刺、鐵屑和油垢,否則容易產生打弧,操作時也要防止工件與感應器接觸產生打弧。使用高頻淬火機床,應注意電氣、機械和液壓傳動等的安全操作規程。設備需由專人修理,修理前用放電棒對電容器等進行放電。嚴禁帶電搶修。
2、高頻加熱設備,是用工業電頻率、低電壓、大電流,對大型工件進行加熱淬火或正火。使用時應遵守安全用電規則。
3、高頻淬火過程中為防止大工件高感應加熱時炸裂傷人,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高頻熱處理操作規程和相應的大件熱處理工藝規程。應先對大工件逐件進行超聲波探傷,凡探傷後發現有白點、嚴重偏析和疏鬆等缺陷的工件,禁止用高頻設備加熱。工件應去除毛刺、鐵屑和油污,以防止打弧。生產操作中,必須指定負責人,操作者必須熟悉和遵守中頻淬火設備操作規程。
頻率決定淬火深度
室溫時感應電流流入工件表層的深度δ(mm)與電流頻率f(HZ)的關系為
頻率升高,電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層降低。
常用的電流頻率有:
1、高頻加熱:100~500KHZ,常用200~300KHZ,為電子管式高頻加熱,淬硬層深為0.5~2.5mm,適於中小型零件。
2、中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電源設備為機械式中頻加熱裝置或可控硅中頻發生器。淬硬層深度2~10 mm。適於較大直徑的軸類、中大齒輪等。
3、工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HZ。採用機械式工頻加熱電源設備,淬硬層深可達10~20mm,適於大直徑工件的表面淬火。
高頻淬火是將工件放在用空心銅管繞成的感應器內,通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後,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頻率的的感應電流,將零件表面或局部迅速加熱(幾秒鍾內即可升溫800~1000℃,心部仍接近室溫)若干秒鍾後迅速立即噴(浸)水冷卻(或噴浸油冷卻)完成浸火工作,使工件表面或局部達到相應的硬度要求。
❸ 淬火技術產生於何時
西漢
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❹ 什麼是高頻淬火
是指利用高頻電流使工件表面局部進行加熱、用感應圈、電磁感應加熱並配合快速冷卻的熱處理方法。
這種方法只是對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強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處理前的組織和性能,因而可獲得高強度,高耐磨性
和高韌性的綜合。又因是局部加熱,所以能顯著減少淬火變形,降減能耗。正是因為高頻淬火擁有上述這些特點,
因而在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被採用.
❺ 求知,請問淬火技術是怎麼發明的,是誰發明的
西漢
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內史的一大成就,比容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❻ 淬火技術何時發明
西漢
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版一大權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❼ 高頻淬火 的詳細原理
【高頻淬火電源工作的原理】主要採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工作,是指利用高頻電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進行加熱、冷卻,獲得表面硬化層的熱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只是對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強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處理前的組織和性能,因而可獲得高強度,高耐磨性和高韌性的綜合。又因是局部加熱,所以能顯著減少淬火變形,降減能耗。
利用感應加熱設備,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產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表面強,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接近於0,利用這個集膚效應,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鍾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正是因為高頻淬火擁有上述這些特點,因而在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被採用。
【高頻淬火】多數用於工業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後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
❽ 普通淬火和高頻淬火有什麼區別
一、方法不同
1、高頻淬火:通過快速加熱,待加工鋼件的表面達到淬火溫度,不均勻的熱量傳遞到中心,然後快速冷卻。只有表面硬化為馬氏體,中心仍為退火(或正火回火)結構,具有原有的塑性和良好的韌性。
2、普通淬火:將金屬工件加熱到合適的溫度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二、應用不同
1、高頻淬火:受扭轉、彎曲等交變載荷作用的工件,其表面的應力或耐磨性比芯部高,對工件表面的強化要求也高,適於含碳量We=0.40~0.50%鋼材。
2、普通淬火:淬火技術廣泛應用於現代機械製造業。幾乎所有重要的機械零件,特別是汽車、飛機和火箭用的鋼制零件,都經過淬火處理。為了滿足各種零件的各種技術要求,開發了各種淬火工藝。
(8)高頻淬火技術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淬火安全要求:
熱處理車間和工段的安全管井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設置必要的勞動保險、消防、急救、環境保護、通風、照明器材和設備。車間必須制定一套更具體的、符合標准要求的安全操作文件,並在生產中嚴格執行。
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加熱溫度的選擇。如亞共析鋼含碳量下限,當爐子負荷大,零件硬化層深度增加時,可選擇溫度上限,當工件形狀較復雜時,應採用溫度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