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喬布斯設計了蘋果 是誰設計了iPhone[圖]
生活對於他來說過於完美,一個歷史學家的妻子和雙胞胎孩子讓人羨慕不已,事業也顯得格外順利,20年前,英格蘭皇家藝術學會的位置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正如很多天才的故事一樣,Jonathan Ive在幼年時便與眾不同:Jonathan Ive出生於倫敦的一個中產家庭,十幾歲的時就沉迷於造物的神秘中。1985年Ive被紐卡斯爾藝術學校(Newcastle Polytechnic)的設計系錄取,他的天賦很快就顯現出來。在設計顧問公司Roberts Weaver Group實習期間,他設計了一支在頂端有圓球和夾子的筆,那種裝置除了消遣別無它用。「這種筆立刻成為擁有者的最愛,因為你會一直想玩它。」
等到畢業的時候,Ive已經是英國設計圈裡的傳奇。Grinyer造訪過Ive位於紐卡斯爾Gateshead區的公寓一次,驚訝的發現屋子裡掛滿了他畢業設計的泡沫模型,那是一個能使老師更好地與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話筒與助聽器的結合體(不出所料,使用的是白色的塑料)。
我們很難能把這樣一個寡言少語的禿頭男人和蘋果公司的閃光的高層職位聯系在一起,當Ive重新翻出布滿灰塵的簡歷後,獨具慧眼的Jobs意識到他已經找到了他想要的人。
想通過Jobs的變態面試也是並非輕而易舉的,他曾經要求設計新Mac的設計師不準出現一個可見的螺絲釘。結果這個設計師做出來的模型上有一個藏在把手下不易被發現的螺絲釘,於是Jobs解僱了他。
兩個人一拍即合,在今後的時間里,共同創造出許多偉大的產品,一切始於第一台半透明藍色iMac,在經歷了巨大的成功之後,靈感便像噴泉一樣涌現出來:iMac、Mac mini、iPod、以及今天的iPhone。
iPhone的出現有些讓人意外,因為這和原來的Mac風格有些區別,iPhone同樣出自Ive的蘋果團隊!
Ive團隊中的大部人住在舊金山,傳言他們的起薪是20萬美元左右,高出行業平均水平50%。他們在一個大的開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擁有私人空間和絕對的隱私。普通的蘋果員工不準進入,因為怕他們瞥見即將卻尚未推出的產品,這也是iPhone大會之前根本沒有人知道造型的根本原因!
Ive將他的設計資金投入到藝術品般的模型上,而不是用來召集一大群人。他的設計流程高度重復——製造一個又一個的模型以將新的理念具象化。也只有Apple的主設計Jonathan Ive才能夠把科技玩意雕琢得根藝術品一樣。按照Jobs的說法,這款叫做iPhone的小傢伙將是一個革命,它是Touchscreen iPod + Phone + Internet Communicater的混合體。
iPhone的設計同樣來自Jonathan Ive的那顆奇異的大腦,在日以繼夜的工作努力下,在蘋果技術員工的支持下,終於實現了藝術和技術的完美結合,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了!
正是Jonathan Ive讓蘋果的不敗神話持續至今,對於他很多業內知名人世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想這也是對他的最大的褒獎吧!
[注]:2007年蘋果大會Macworld上,Jobs用iPhone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台下的Jonathan Ive!Jonathan Ive個人簡歷:
·1967年出生於英國,在紐卡斯爾綜合性工程技術學院(Newcastle Polytechnic)學習工業設計;
·1992年加入蘋果,是iPod和iMac的設計者。現在,他已經是蘋果工業設計部門的副總監;
·2003年,他被倫敦設計博物館評選為年度最佳設計師,同時還保持著皇家人文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的皇家工業設計師( Royal Designer for Instry )稱號;
② 蘋果的創始人是誰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是Steve Jobs 斯蒂夫·喬布斯:
財富檔案
「蘋果」電腦的創始人,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1997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
人」。
企業類型
計算機業。
成長記錄
他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到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他創造了「蘋果」,掀起了個人電腦的風潮,改變了一個時代,但卻在最頂峰的時候被封殺,從高樓落到谷底,但是12年後,他又卷土重來,重新開始第二個「斯蒂夫·喬布斯」時代。
「蘋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大學教授的父親與頹廢派藝術家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後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剛念大學一年級的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沒過多久,年輕而不安分的他又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連工作也不要了,飄洋過海去印度追隨大法師修行練功。這次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學成佛,路上還吃盡苦頭。他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台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准備自己開發。製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晶元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還不出售給未注冊公司的人。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晶元,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晶元,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介面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介面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自製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黯然離開
但在開始的時候,「蘋果」機的生意卻很清淡,畢竟它是一個全新的東西,除了對電子感興趣的人,誰知道這個東西會有什麼用處,而原先對「蘋果一號」感興趣的朋友們現在開始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好的「蘋果II號」的出台。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時間太倉促,任務又繁重,喬布斯和沃茲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每天幾乎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6小時。終於在第29天他們奇跡般地完成了任務,把50台「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
50台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像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③ 如何把摔碎的 iPhone 變成藝術品,絕技
玉器的修復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一分為二 有些玉器碰壞後,設計師、雕刻師總是根據其破損情況,部析它原來的造型,經過一番巧思,然後在原件基礎上巧妙分割,一分為二,把原來的雕件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或關連的小件。這樣的修復,因為一般不作大的舍棄,所以減少或彌補了原來的損失,甚至修復後的玉器價值,有時還不遜於原件。 2、金玉鑲嵌 金平鑲嵌在珠寶首飾行業里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工藝,例如嵌寶戒指、鑽石戒指、嵌寶項鏈掛件、嵌寶耳飾等等。金玉鑲嵌,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小說《紅樓夢》中的「金玉良緣」之說,那是吉祥的徵兆,況且金玉、金石都非常名貴,在色彩上的搭配也十分和諧。所以,古今中外金玉鑲嵌的器皿、飾件始終受到青睞。 金玉鑲嵌既是一種傳統工藝,作為一種技巧又被運用到玉器的修復上,例如翡翠、白玉手鐲,原本都是光潔潤圓的整體,只有被撞碰折斷才會出現圓環上包一段金箍。有些損傷的玉器、翡翠飾品,經過鑲嵌,甚至可以達到完美精緻,不露一絲缺陷的程度;它的傷痕、裂痕被華美的雕金外表和金玉統一和諧的組合完全掩蓋。3、重新修整 這是以掩飾、彌補玉器破損為前提,而別具匠心進行的重新創作。 藝術大師們從長藝術生涯中,創造和積累了多種絕妙的應變補救、重新修整的方法,如「去高補低」、「去肥補瘦」、「以壞補壞」、「以破補破」等等絕技。七十年代初期,我們看到過一件巧雕白玉蟹盆,是件難得的佳作:盆是白色的,蟹殼為桔紅色;盆質細薄透光,螃蟹生動逼真,雕 琢十分精緻。可惜盆底有一被穿戳的小洞,顯然是遭意外戳擊而致,這樣整體作品價值驟然下降。後來放到藝術大師面前,藝術大師仔細琢磨後,突破常規,將白玉盆變成了「藤條」編制的扁簍:煮熟了的蟹 放在「藤條」編制的工藝器皿上,民俗氛圍更為濃郁,也合情合理,並且不留一點修改的痕跡,這在當時玉雕行業中傳為佳話。 重新修整法在當今的雕刻業應用也很廣,但設計雕刻師的度卻是很高的,因為它沒有一個可遁的規律,只能視作品的具體情況靈活應用,要出奇創新,不留破綻,相當不易。4、斷口粘合 玉器斷裂 ,在近代也有用粘合法進行修復的。修復得好,甚至能「以次亂正」。台灣收藏家李更夫老先生曾經介紹過這方面的事例。有一年,他在香港市場上買到一件質地相當不錯的商周玉琮,呈淡黃色。回家以後過了一陣子,用放大鏡仔細去欣賞,發現玉琮的一角有貫穿的裂紋。李老先生把這玉琮放在滾水裡煮。經沸水一煮,這玉琮便顯露原形。原來這是一件用膠水粘合的破損玉琮。高溫之下原先補膠處失膠。於是玉器重又破損,露出破綻。 一般來講,玉器破損後考慮到一分為二的修整不合算,不稱意,或者不能重新雕琢,才會想到粘合。這種粘合方法的大致操作過程是:先將裂面仔細清掃干凈,再用高效粘合劑(聚醋酸乙烯浮劑或環氧基樹脂)均勻地塗於其上,然後細心地對准原來的部位,用力粘合,擠出裂口的粘合劑,再用丙酮擦除,粘合劑凝固的過程中,最好用膠帶固定,或以重物壓住,以免錯位。 5、缺處添補 玉雕佩掛件不慎跌落,也有不斷裂而只碰缺一小塊的,但畢竟「破相」了。於是人們想到如何為它「整容」,其辦法就是添補。添補的方法有二:一是填補,年前,有位朋友讓出一件明代蟬飾,花生殼般大小,羊脂白玉質,雕鏤細膩而傳神,不失為上品。但放在熒光燈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瑕疵」終究還是被抓住了,在蟬飾的背面接近翼根處,發現有填補的痕跡。 玉雕的填補,一般都用合成樹脂摻滑石粉,塗於缺失部,以塑刻方式修飾。為了使修補部位的顏色與其周圍玉器的顏色相一致,先要用修復玉器的同種、同色原料研磨成粉末,如孔雀石、青金石等;也有用相同顏色的原料調於填料中,然後再填補。 上述蟬飾的填補沒有用合成樹脂,它是以封蠟調配色料充填,然後用燒燙的小刀抹平蠟面,稍作拋光即成。由於缺塊細小,所以很難察覺。 除了填補,還可新補。有些玉器長年置放,不經心之時,丟失或碰落其中一個很微小卻是關鍵的「零件」,於是造成殘缺不全之感。彌補的辦法是重新製造一個與玉器上一樣的「零件」,用合成樹脂滑石粉補劑或當今科學的替代劑,翻模注出或用高溫吹氧銜接的辦法,銜接到缺失的部位。由於「零件」細微,放上去倒也能「濫竽充數」。 祝你好運,祝你幸福。
④ 藝術蘋果
棲霞客來美果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6日,是一家以藝術蘋果、客來美魔法皮膚蘋果為發展起點,集種植、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農業服務企業。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熟稔的運營能力、完善精湛的技術支持能力、人性化的客戶服務能力,以及強大的銷售能力。
客來美果業的員工不僅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有著無盡的創造力和凝聚一心的團隊合作精神,秉承「說到做到,做不到不說;敢於擔當 艱苦奮斗;追求卓越 永無止境」的客來美精神,專注地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高品質的個性化果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一種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營銷方式,與客戶一起共同推進中國新型農業和新媒體的蓬勃發展。
客來美果業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個性化水果消費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和文化創意農業的領導者,並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精緻水果生活和精準的營銷方案,客來美公司自創立之始就一直為這個目標努力。
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需求和層出不窮的挑戰,客來美果業堅持「一切以客戶為出發點,客戶至上」的宗旨,不斷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為中國文化創意農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⑤ 蘋果的來歷
在公元前三百年的歐洲,M.P.Ca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後來,羅馬人開始栽培,並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紀J.B. 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蘋果,乃傳入亞洲。此後,大洋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最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並對之進行了改良和選育,一些品種早 見於2000多年前,在向美洲殖民前,歐洲已知品種達數百個。
隨著北美的移民浪潮,實生苗蘋果品種也到處傳播,變成當地傳奇人物的巡迴使者,在蘋果的傳播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約翰·查普曼,他綽號「蘋果佬」,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納廣泛種植蘋果。印第安人和設陷阱捕獸者可能也傳播了蘋果。
(5)蘋果藝術創造擴展閱讀:
吃蘋果好處:
1、治療便秘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以及纖維素,這兩種物質都能夠很好的促進我們的腸道進行蠕動,這樣原本堅硬的大便也會變得松軟起來,更加容易排出體外。所以說,每天吃一個蘋果具有很好的通便的效果,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治療便秘的功效,那麼可以將蘋果烤熟之後服用。
2、減肥
一些過於肥胖的人群可以在每天的飯前吃一個蘋果,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提供飽腹感,同時還具有預防肥胖的作用。如果是一些想要更好的進行減肥的人群,那麼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酸蘋果。
3、美容養顏
蘋果中的鈣質以及維生素的含量非常的豐富,這些物質在進入身體之後具有美容的功效,能夠很好的延緩機體衰老,保持青春美貌。另外,蘋果中所含有的大量果膠能夠令肌膚保持彈性有光澤。
4、消除疲勞
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所承受的生活以及工作壓力也是越愛越大,這就經常容易感覺到疲憊。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糖分以及果膠等等,這些服用之後能夠很好的消除身體的疲憊感。
5、增強記憶力
蘋果中含有大量大腦正常運轉所需要的營養素,甚至於所含有的鋅元素非常的豐富。現代研究發現,鋅元素對於人體非常的重要,是多種酶的重要做成部分,是促進身體以及大腦發育的關鍵元素。
⑥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簡介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生於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喬布斯和朋友「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成立蘋果電腦公司,1985年在蘋果高層權力斗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1997年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2011年8月24日辭去蘋果公司行政總裁職位。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
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6)蘋果藝術創造擴展閱讀:
喬布斯的商業理念:
1、連接關聯事物
蘋果發布了自主創新的產品,但也整合了自己的理念。iPod與iTunes進行了完美的融合,iPad和iPhone也與應用商店進行很好地融合。喬布斯表示:創造力就是把所有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
2、不招聘俗套的員工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的畢業生並非能夠運營公司的唯一人選。喬布斯曾經宣稱:能夠讓Macintosh成為偉大產品的部分因素就得益於從事此產品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是音樂家、詩人以及藝術家等,甚至還有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巧合的是,他們又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電腦科學家。
3、鼓勵其他人另類思考
蘋果「另類思考」廣告活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此活動也一直是最有效的活動之一。而且這一活動還拉動了創新與創造,而這正是蘋果的一切所在。
4、不追求復雜
簡單就是快樂。蘋果的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Ives)對此戰略證實稱:蘋果絕對是努力研發簡單的應用方案,因為人們喜歡簡單明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蒂夫·喬布斯
⑦ 蘋果的喬布斯今年多大了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於1955年。1972年高中畢業後,在波蘭的一所大學中只念了一學期的書。1974年喬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設計電腦游戲的工作。兩年後,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尼艾克在喬布斯家的車庫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他們開發的蘋果II具有4K內存,用戶使用他們的電視機作為顯示器,這就是第一台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個人電腦。 喬布斯後來說:「我很幸運,當計算機還是個年輕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這個領域。當時擁有計算機學位的人不多,從業人員都是從物理、音樂、動物學等領域半途出家的優秀人才。他們對此有濃厚興趣,沒有誰是為了錢進了計算機這個行業的。」 1980年11月,蘋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喬布斯和沃茲尼艾克一夜之間變為百萬富翁。1986年喬布斯買下了數字動畫公司Pixar。這間公司如今已成為暢銷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和《蟲蟲危機》的製作廠商,它是現年44歲的 喬布斯事業生涯中的第二個高峰。 1996年,蘋果公司重新僱傭喬布斯作為其兼職顧問。此時蘋果經歷了高層領導的不斷更迭和經營不善之後,其營運情況每況愈下,財務收入開始萎縮。 1997年9月,喬布斯重返該公司任首席執行官,他對奄奄一息的蘋果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公司改組和一連串新產品降價促銷的措施。終於在98第四個財政季度創造了一億零九百萬美元的利潤,讓「蘋果」重新「紅」了起來。目前蘋果最熱門的產品是最近上市的iMac。這個 All-In-One多媒體電腦機身湛藍透明,據蘋果公司統計,iMac訂單已高達15萬份。 喬布斯形容說:「當我重返蘋果公司時,情況遠比我想像的糟糕。蘋果的職員被認為是一群失敗者,他們幾乎將放棄所有的努力。在頭六個月里,我也經常想到認輸。在我一生中,從來沒有這么疲倦過,我晚上十點鍾回到家裡,徑直上床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六點,然後起床、沖澡、上班。妻子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再怎麼贊揚她也不過份。」 喬布斯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沒有特色的業務。他告訴他的同僚,不必保證每個決定都是正確的,只要大多數的決定正確即可。因此不必害怕。有許多難以做出的決定,像砍掉無特色的業務,在今天看來十分明智,但當初做決定時卻令人提心吊膽。 喬布斯有著火爆的管理風格,很多蘋果職員多半不敢和他同乘電梯,唯恐電梯未坐完即被炒魷魚。但年屆中年的他現在的性情已圓融了許多。他說:「我告訴你一個能夠改變你看問題的方法的例子。 一旦你有了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應該有人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他們,這聽起來並不深奧,但是許多人忽略了這一點。所以現在對我而言,解僱蘋果公司的員工要比以前痛苦得多,但我沒有辦法,這是我的工作。我設身處地地想像他們回到家中告訴妻子兒女自己被雇的情景,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情用事過。」家庭美滿或許是喬布斯事業成功的另一個原因。 喬布斯過去花許多時間尋找能夠產生新產品的技術,但是現在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說有時在臨睡前,會冒出一些平時想不到的點子。 他在網際網路的六個新聞站點上登記注冊,每天能收到大約300份電子郵件,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裡面大談他們的新構想。 經歷了多年的工作以後,喬布斯說:「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到遺憾,但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那些你沒去做的事。如果我早點明白現在才明白的道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但這又怎麼樣呢?關鍵是要把握好現在。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這就是現實。」 現在蘋果公司的經營目標是成為計算機行業的「索尼」。蘋果公司是唯一既搞硬體又搞軟體,生產全套產品的個人電腦公司。這就意味著蘋果公司能夠推出更容易使用的系統,這是公司爭取消費者的可靠資本。喬布斯表示技術不是最困難的,困難的是如何確定產品和目標消費者。 除了電子、技術和生產能力外,你還必須有很強的市場營銷能力。專家認為,雖然蘋果的盈餘與過去相比大有改善,但面對類似微軟和康柏等強勁的競爭對手蘋果仍需步步為營才不致再遭失敗。 始終傾聽消費者的需求、以極大的熱忱貫徹「在一般人與高深的計算機之間搭起橋梁」的初衷,正是喬布斯最厲害的武器。不論是在蘋果以藝術創造科技,或是在Pixar以科技創造藝術,喬布斯都孜孜不倦地設法使他的夢想變成現實:用計算機作工具,協助填補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鴻溝。
⑧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介紹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生於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喬布斯和朋友「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成立蘋果電腦公司,1985年在蘋果高層權力斗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1997年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2011年8月24日辭去蘋果公司行政總裁職位。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
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8)蘋果藝術創造擴展閱讀:
喬布斯的商業理念:
1、連接關聯事物
蘋果發布了自主創新的產品,但也整合了自己的理念。iPod與iTunes進行了完美的融合,iPad和iPhone也與應用商店進行很好地融合。喬布斯表示:創造力就是把所有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
2、不招聘俗套的員工
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的畢業生並非能夠運營公司的唯一人選。喬布斯曾經宣稱:能夠讓Macintosh成為偉大產品的部分因素就得益於從事此產品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是音樂家、詩人以及藝術家等,甚至還有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巧合的是,他們又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電腦科學家。
3、鼓勵其他人另類思考
蘋果「另類思考」廣告活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此活動也一直是最有效的活動之一。而且這一活動還拉動了創新與創造,而這正是蘋果的一切所在。
4、不追求復雜
簡單就是快樂。蘋果的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s)對此戰略證實稱:蘋果絕對是努力研發簡單的應用方案,因為人們喜歡簡單明了。
⑨ 蘋果手機是誰發明的
蘋果手機是蘋果公司發明的,蘋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專由史蒂夫·喬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007年1月9日更名為蘋果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