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最早的創造力

最早的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6-22 06:43:19

『壹』 最早的氣質學說是由希臘的哪一位學者提出來的

希波克拉特
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每一種氣質類型都具有向某種積極個性品質或消極個性品質發展的可能性,如何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施教,幫助其發展積極的個性品質,抑制其消極的品質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課題。本文從四種氣質類型入手,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議和嘗試,以便更好地結合學生的氣質特徵,發揮氣質之優勢。關鍵詞氣質氣質類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一大教育原則,其含義是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聞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熟悉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我們這里所強調的「材」就包含著學生氣質的不同特點。因此,作為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觀察,並結合氣質的測量來確定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氣質特徵,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氣質的概念日常生活當中所講的氣質即是指人們常說的「脾氣」、「秉性」或「性情」。心理學中所講的氣質與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講的氣質的概念並不完全相同。心理學中所講的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動力特徵的總和,它是人們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表現為我們心理活動的速度(如言語的快慢、思維的速度)、強度(如情緒體驗的強弱等)、穩定性(如注重集中時間的長短、耐心等)和指向性(內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點和差異組合。這些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使人的日常活動帶有一定的色彩,形成一定的風貌。諸如有的人活潑好動,有的人安靜沉穩等。氣質類型的劃分方法眾多,但以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特的分類和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分類最有影響和生命力。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特認為人體內含有四種體液: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有機體的狀態決定於這四種體液的多寡搭配。後經不斷演化,氣質形成按體液特性可以劃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四種類型的體液學說。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三種基本特性。根據這三種特性的差異組合,將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四種類型,而這四種類型與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特的分類恰好相對應,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人的氣質的生理基礎。這兩種類型相吻合,人的氣質可分為四種典型的類型(見下表)。我國學者曾利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我國城鄉兒童的氣質分布情況,發現我國兒童的氣質除了上述四種型典型的氣質類外,還有相當部分的混合氣質類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的氣質都能歸入上述某一典型的氣質類型當中。除一半人具有某種氣質類型的典型特徵之外,有一半人都偏向於混合型,也就是說,他們較多地具有某一種質類類型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其它氣質類型的一些特點。據《中國青少年氣質分布與發展研究》課題組研究表明:四種典型氣質類型的人數佔一半稍多一點,而主要的混合型氣質中以膽汁-多血質為最多,佔12%-21%,多血-抑鬱質為最少,佔3%。二、不同氣質類型特徵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的總和,它是人們典型的、穩定的行為色彩。這些特點一般不受個人活動的目的、動機、內容等的影響。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一)氣質不決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會價值。人的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都具有輕易使人形成積極的性格特徵,也具有輕易使人形成消極的性格特徵的一面。(二)氣質特徵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之一。進行氣質特徵與職業之間的合理匹配,成了時代發展的自然要求,個體通過了解自己的氣質特徵,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氣質優勢,克服自己氣質特徵中消極的一面。(三)氣質在教育工作中的意義1、由於氣質特點不同,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身上產生的教育效果不同。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氣質有可塑性,教師可引導學生熟悉自己氣質中積極的一面,幫助學生克服不同氣質類型中的消極影響。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3、在組織協同工作時,教師要注重盡可能選擇不同氣質的人互相搭配。蘇聯心理學家魯薩洛夫(1982)研究發現,在兩個人的協同活動中,氣質類型不同的兩個人相配合比氣質類型相同的兩個人相配合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三、氣質類型及教育措施事實證實,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態度與策略,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不同的。(一)膽汁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精力旺盛,反應迅速,情感體驗強烈,情緒發生快而強,易沖動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開朗熱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製力,有頑強的拼勁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來,以精力旺盛,表裡如一、堅強、易感情用事為主要特徵,整個心理活動布滿著迅速而突變的色彩。《水滸傳》里的黑旋風李逵脾氣急躁、氣力過人、為人耿直、忠義烈性、思想簡單、行為冒失,就屬於這種氣質類型,有人把這類人喻為 「夏天裡的一把火,一點就著」,「一場雷陣雨,來去匆匆」。對這種氣質類型的人教育時,要注重加強在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方面的心理修養。進行教育時,教師要先講明道理,然後耐心說服,態度要平靜、安詳、嚴格,使其多干細致的事,並用時間來約束,以便磨練和培養耐心細致的習慣。要多進行檢查和鼓勵。及時提醒這部分學生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發脾氣,防止任性、粗暴。注重培養其沉著、堅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製力的品質。(二)多血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活潑好動,反應迅速,行動靈敏、思維靈活;注重力易轉移,情緒發生快而多變,易適應環境,喜歡交往,做事粗枝大葉,表情豐富、外向,易動感情且體驗不深,往往不求甚解,華而不實,粗枝大葉為特徵。《水滸傳》里的「浪子燕青」聰明過人,靈活善變,使槍弄刀、彈琴吹蕭、交結朋友等無所不會,屬於多血質的典型代表。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加強在刻苦鑽研、有始有終、嚴格要求,耐心細致等方面的心理修養,教師要著重培養其刻苦精神,使他們養成踏實、認真細心、有始有終的習慣,克服輕率、浮躁、華而不實的行為。做事時,先由簡單的事做起,逐漸變為復雜,要求他們做的事一定要堅持到底,耐心細致地做完。要嚴格要求,幫助其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等。(三)粘液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安靜、沉著、反應較慢,思維、言語及行動遲緩,不靈活,不易轉移注重。心平氣和,不易沖動,態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較強。不易習慣新工作,情緒不易外露,善於忍耐,具有內傾性。但易因循守舊,不易改變舊習慣去適應新環境。堅韌、執拗、淡漠。概括起來,以穩重但靈活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為主要特徵。《水滸傳》里的「豹子頭」林沖沉著老練,身負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幾經挫折萬般無奈,終於被逼上樑山,真是這種類型人的典型代表。這種氣質就象冬天一樣,無艷麗色彩裝點而「冰冷耐寒」缺乏生氣,給人以 「冷」的感覺,很象外涼內熱的「熱水瓶」。這種人輕易形成勤勉、實事求是的精神,但也可能發展為萎靡、遲鈍、消極、怠惰等不良品質。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鼓勵並誘導他們接受新事物,主動探索,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引導他們與外界交往,帶領他們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注重培養其敏銳的反應、辦事果斷的作風及集體合作的能力。(四)抑鬱質。這種氣質類型的人敏銳穩重,聰明而富於想像,自製力強,情感體驗深刻、持久、少流露,行動遲緩,膽小、孤僻,不善交往,生活比較單調,多愁善感,內向,謹慎小心,遇困難或挫折易畏縮。有較強的敏感性,具有內傾性,輕易體察到一般人不易覺察的事件,外表溫柔、怯懦、孤獨、行動緩慢為特徵。《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聰穎多疑,孤僻清高,真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這種氣質給人以「秋風落葉」 般的無奈、憂愁的感覺。這種人輕易形成自製力強,體驗深刻、善解人意等積極的心理品質,但也輕易形成傷感、沮喪、憂郁、悲觀絕望等不良的心理特徵。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需要非凡注重,具有這種氣質的學生,平時敏感而多心,注重不要輕易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她)們,且批評不可過於嚴厲,否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增強適應能力,克服孤僻、敏感。多做戶外活動和快樂的活動(游戲)。對待他們應採取耐心啟發的方法,對他們的要求要逐漸提高,不可操之過急,使他們熟悉自己行為中對成長發展不利的一面。要多加關心和鼓勵,培養其自信心。綜上所述,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發展成不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也有發展成優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和熟悉自己氣質特徵中的優勢和不足,善於駕馭自己的氣質,充分發揮氣質的優勢,克服消極的一面。教師只有將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能使不同氣質類型學生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樂於學習、且學的輕松效率高,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自我實現,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參考文獻1.楊佐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優化生活,卓越發展2. 孟昭蘭.北京大學出版社.普通心理學3.王靜.結合學生氣質特徵,發揮氣質之優勢.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4.王振宇.心理學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韓永昌,楊治良.心理學.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楊玲.蘭州大學出版社.心理學理論與實踐

『貳』 互聯網+最早是誰的創意誰最先提出

最早是2012年11月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15年TX CEO 提交了《關於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議案,表達了對經濟社會創新的建議和看法,之後就陸續得到關注,16年6月16日又在北 京召開了峰會,更進一步推動的互聯網的發展

『叄』 有哪些說明中國偉大創造力的例子

1、舵

舵,從舟,它聲。本義: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裝置。單提「舵」字,默認一般指船舵,如把舵(掌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也出現了「車舵(汽車駕駛時控制方向的裝置)」和「機舵(應用偏航運動原理製作的飛機末尾部分的附著有紋摺的,或可活動的輔助機翼,在飛行時用來控制其水平動向)」。

「船舵」,附設於船體外,利用船舶航行時作用於舵葉上的流體動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裝置。通常由舵葉和舵桿組成。船舵是用來操縱和控制船舶航向的,一般位於船尾,又稱船尾舵,它是中國造船技術方面的一項重大發明

2、廁紙

在中國沒有先進的造紙術的時候,古代人用廁籌來解決這一問題。稱「廁簡」。古代上廁,不用紙而用廁籌。籌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畢後以水滌盡,以備下次再用。貴族之家,以錦襄盛籌,以備取用。紙張發明後,因價格較昂,仍用竹木籌。

或曰此俗傳自古代印度,故中國寺院中皆沿襲之。《北史。齊紀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轉虧本性。雖以楊愔為宰輔,使進廁籌。」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

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明陶宗儀《輟耕錄。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圊中,名曰廁籌。」

3、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紀換馬的唯一手段是「項前肚帶換具」。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方法,因為皮帶勒在喉部,意味著馬一旦使出最大力氣就會立即窒息死亡。

我國發明的馬胸帶換具克服了這一缺點。我國的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4、火葯

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5、降落傘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許多人都知道達芬奇留下了降落傘的草圖,這標志著歐洲人最初產生製造降落傘提法的時間。但是遠在達芬奇1500年前,中國人已經發明了降落傘,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極其成功地運用了它。

何以為證?我們可以從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找到最早的文學記載,此書完成於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傘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這一事實,證明了降落傘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

中國人在中世紀使用降落傘的例子,敘述了1192年在廣州親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時候雲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們曾親自看到過中國人使用降落傘。法國人西蒙在《歷史性的關系》一書中也說過,他曾親眼看到過中國人使用降落傘表演雜技。

中國確實是發明降落傘的國家,用傘當作降落傘是其古老的傳統!西方人利諾曼德於1783年,多次從樹頂或房頂上跳下去,結果很成功,他把這叫降落傘;這比中國人發明降落傘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肆』 誰最早提出"創造力是無意識"的觀點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內自動識別中心容(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路互聯」,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早期的物聯網是依託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物流網路,。

『伍』 最早明確提出「創意產業」是哪個國家

英國。
南半球的發源地是昆士蘭科技大學

『陸』 人類的創造力如何起源是什麼說明文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直到4萬年前,早期人類才開始突破自身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但近年的考古發現揭示,我們的祖先在此之前便迸發出智慧之火。早在幾十萬年前,人類的創造力便在生物學與社會學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嶄露頭角了。
從《蒙娜麗莎》、莫扎特的名曲到NASA發射台上的宇宙飛船,這僅僅展現了人類漫長創造史的一小部分特徵——人類擁有創造新事物,及持續提升設計與技巧的能力。「現代人類是非凡的發明者,我們的技藝越來越高超。」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考古學家漢希爾伍德(Christopher Henshilwood)說。
我們是如何獲得這看似無限的創造能力的?這是科學研究的熱點。我們並不是一直都擁有這么敏銳的創造力。雖然約在600萬年前,人類便出現於非洲,但在起初的約340萬年裡,早期人族成員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見的新發明。在之後的某一時刻,遷徙的人們開始使用石錘擊打水中的鵝卵石,來製作切削工具。毋庸置疑,這是一項別出心裁的發明,但緊接著是一段冗長的瓶頸期——這期間鮮有發明,我們的遠祖160萬年的時間里,都在使用同樣的石斧,改進極為有限。「這些工具確實算是老古董了。」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考古學家麥克布里雅蒂(Sally McBrearty)說。
那麼,人類大腦究竟是在何時,開始在技術和藝術上產生一些創新性的想法的?直到不久前,大多數研究人員還認為,4萬年前,人類剛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時,智人在歐洲引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發明熱潮——時尚的貝殼項鏈、石洞壁上畫有歐洲野牛及其他冰河時代動物的精美壁畫,以及一系列新的石質和骨質工具。這些發現推動了一個流行理論,即當時的隨機基因突變使人類的認知力產生了突發性飛躍,點燃了創新的「大變革」。
然而,一些新出現的證據,對「突變理論」提出了質疑。過去十年中,考古學家發掘出一系列來自遠古的、藝術與先進技術(當然,這里的先進是相對的)存在的證據,這說明人類產生創新性想法的時間,要比我們之前估計的早得多:甚至在智人還未出現,也就是20萬年以前人類大腦就已經擁有這種能力了。不過,雖然我們的創新能力出現得很早,但人們仍在醞釀了千年之後,才在非洲及歐洲將其轉變為取火能力。這些證據揭示,我們的創新能力並不是在人類進化史晚期突然爆發的,而是經過數十萬年「細水長流」般的累積,在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及社會學因素作用下才得以出現的。
人類到底從何時開始突破常規思維,又是什麼因素最終點燃了人類的智慧之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像閱讀偵探小說一般,抓住幾個關鍵線索,然後從其中那個表明人類創造力起源時間的線索出發,開始這趟探索之旅。
更早期的發明
長期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使用符號是現代人認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人類有使用語言的能力——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志。因此,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精美壁畫暗示,當時的人能如我們一般思考。但近來,研究人員開始在考古記錄中尋找其他現代行為的來源,並發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線索。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考古學家沃德利(Lyn Wadley),一直致力於研究古人類的認知能力。20世紀90年代,她開始發掘西布度洞穴(Sibu Cave),該遺址位於南非德班北部約40公里處。兩年前,她和團隊在那裡發現了一層奇怪的白色纖維質植物膜。對沃德利來說,這塊蒼白易碎的物質就像一張用燈芯草和其他植物(這幾種植物常常被後人鋪於地上就座或就寢)製成的古代的寢具。但這層膜也可能是風吹落葉形成的。唯一能鑒別它們的方法,就是將這個東西完好無損地放入保護性石膏護套中,並帶回實驗室檢驗。「我們花了三周製作石膏,」沃德利說,「那段時間我脾氣很不好。我不停地想,『我是不是在這里浪費了三周時間?』」
但這一次,沃德利「賭贏」了。2011年12月,她和同事在《科學》雜志撰文稱,西布度穴居人於7.7萬年前便開始從木本植物中選擇樹葉,用於製作寢具——比之前報道的例子早了將近5萬年。然而,最令沃德利驚訝的是,穴居人對當地植物非常了解。分析報告顯示,樹葉選自厚殼桂屬科植物,一種具有天然防蟲效果的樹,可以驅防那些目前攜帶致命疾病的蚊子。「這對於人們就寢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居於河畔之人。」沃德利評價道。
然而,西布度居民的創造力並不僅限於此。他們很可能已經會利用陷阱來捕捉小羚羊,因為在發掘地有少量這種羊的骸骨。從洞穴中發現的一些石錐的尺寸、形狀以及磨耗圖紋來看,他們也會製作弓箭,以狩獵更危險的獵物。而且,西布度獵人還會調制多種非常有價值的化合物。沃德利團隊試圖復制出這種膠粘劑。他們把實驗結果公布在了《科學》雜志的撰文中,並總結稱,西布度居民很有可能在7萬年前就已是「成熟的化學家、煉金術士及煙火技工」。
近期,研究人員在南非其他地區,也發現了一些早期發明的蹤跡。舉例而言,距今10萬年至7.2萬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Blombos Cave)的原始人能在大塊的赭石上雕刻花紋;製作用於裁剪獸皮衣服的老式骨錐;用光彩照人的珍珠貝殼鏈裝扮自己;他們還創建了一個藝術工作室,用來研磨紅赭石並將其存放於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容器內,該容器由鮑魚殼製成。在西面的平納克爾角遺址(Pinnacle Point),人們早在16.4萬年前就能改變石頭的結構。他們將當地的一種低等石(硅結礫岩)燒制後,轉化為一種光亮易碎的物質。「這些行為是我們在10年前無法想像的。」漢希爾伍德評價道。
即使是我們遙遠的祖先,也會萌發新的想法。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古人類學家賽摩(Sileshi Semaw)帶領的團隊,在衣索比亞的卡達戈納河畔附近的兩個遺址內,發現了已知最早的石器——260萬年前,由南方古猿驚奇種或同時期人科物種打制的石斧,可用於剝離動物屍體的肉。這些工具對我們來說十分簡陋,「但在一個僅由自然物質所組成的世界裡,想像新事物及將其付諸實現的能力便幾乎成了魔法。」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嘉寶(Liane Gabora)和紐約大學心理學家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在《劍橋創造力手冊》一書中這樣寫道。

『柒』 為什麼文化創意產業最早在歐美國家興起

文化創意園區多表現為由市場自發驅動、企業自主集聚、自發形成、自下而上的形成特點。國內文創園區的形成主要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動發展,雖然有六種形成模式,但基本以政策導向型為主

『捌』 為何美國人有創造力比如最早的安卓手機

美國是移民國家。

只要是聰明的人都可以到美國移民。
所以說,最聰明的人目前都會選擇的移民地都是美國。

『玖』 歷史上有創意的人

美國(記不清哪國了)有一家牙膏公司,挺有名的效益也很好,連續10年每年營銷上什版10%,突然連續兩年業績停滯權不前,老闆著急,10萬獎賞求創意。有一員工遞了張紙條給老闆,就一句話:把牙膏口直徑擴大一毫米。那年這家公司業績上什32%

法國,一家未來廣告公司,在創業之初,在巴黎繁華街道處貼了一張很大的美女廣告。
穿泳衣的美女,讓人看了噴鼻血的那種。很多人駐足觀看,她的旁邊有一行小字:9月2號,我將脫去上面的。
於是很多人都期待9月2號的到來。
9月2號,許多人記得這事都到廣告牌這來,果然美女脫去了上面的,露出飽滿的胸部。她的旁邊寫著一行小字:9月4號,我將脫去下面的。
這下更加引人注目了。9月4號,許多人專門來這看廣告,果然美女脫去了下面的,廣告牌上是一全裸的美女後背,同樣健美,吸引人。旁邊寫著一行小字:未來廣告公司,說得到做得到。
由此,這家公司名聲大噪。

樓主,這兩個夠有創意吧!

『拾』 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的是哪個國家

1、「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1997年英國大選後工黨政府上台,新上任的首相布萊爾聽從了霍金斯的建議,開始扶持創意產業,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並親自擔任主席,意在大力推進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英國政府在1998年提出的定義:創意產業是指那些源自於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具有「創意產業之父」之稱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在其《創意經濟:人們如何從思想中創造金錢》一書中將創意產業界定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范圍內的經濟部門。

閱讀全文

與最早的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