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鋁板發明者

鋁板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6-22 06:41:34

⑴ X射線是誰發明的。

波長在4000~7700埃(1埃等於千萬分之一毫米)之間的叫可見光,波長小於4000埃的,叫紫外光或紫外線,是不可見光,X射線是比紫外線的波長更短的光,它也是不可見光。可見光只能穿透透明體,X射線卻能穿透不透明的物體。
用X射線透過人體,為何能在熒屏上顯示出骨頭的影子來?原來,對於由較輕原子組成的物質,如肌肉等,X射線透過時很少有所減弱,但對於骨頭等由較重原子組成的物質,X射線幾乎全部被吸收了。因此,在用X射線透視人體時,在熒屏上就留下了人體內組織的黑影,由此透過人體肌肉看見肺部。
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賈科尼領導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宇宙X射線探測器。1978年,該探測器進入太空,它首次為人們提供了精確的宇宙X射線圖像,使科學家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運用這個「寶貝」,賈科尼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太陽系外的X射線源,並證實了宇宙存在X射線背景輻射。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威廉?康拉德?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上開始發光,恰像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秘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後人又把這種射線叫做倫琴射線。

⑵ 誰最先發現X射線

1895年11月8日是一個星期五。晚上,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整個校園都沉浸在一片靜悄悄的氣氛當中,大家都回家度周末去了。

但是還有一個房間依然亮著燈光。燈光下,一位年過半百的學者凝視著一疊灰黑色的照相底片在發呆,彷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在思索什麼呢?原來,這位學者以前做過一次放電實驗,為了確保實驗的精確性,他事先用錫紙和硬紙板把各種實驗器材都包裹得嚴嚴實實。可是現在,他卻驚奇地發現,實驗器材附近的東西居然閃爍著熒光!而放電管旁邊這疊原本嚴密封閉的底片,現在也變成了灰黑色—這說明它們已經曝光了!

這個一般人很快就會忽略的現象,卻引起了這位學者的注意,使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底片的變化,恰恰說明放電管放出了一種穿透力極強的新射線,它甚至能夠穿透裝底片的袋子!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不過—既然目前還不知道它是什麼射線,那麼就像列方程時一樣把它設為X吧,就叫它「X射線」好了。

於是,這位學者開始了對這種神秘的X射線的研究。

他先把一個塗有磷光物質的屏幕放在放電管附近,結果發現屏幕馬上發出了亮光。接著,他嘗試著拿一些平時不透光的較輕物質—比如書本、橡皮板和木板—放到放電管和屏幕之間去擋那束看不見的神秘射線,可是誰也不能把它擋住,在屏幕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陰影,它甚至能夠輕而易舉地穿透15毫米厚的鋁板!直到他把一塊厚厚的金屬板放在放電管與屏幕之間,屏幕上才出現了金屬板的陰影—看來這種射線還是沒有能力穿透太厚的物質。

接下來更為神奇的現象發生了,當這位學者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掌,試圖擋在放電管與屏幕之間時,他居然發現自己的手骨和手的輪廓被清晰地映射到了屏幕的上面。原來這是這種射線一個更為奇特的性質:具有相當強度的X射線,可以使肌體內的骨骼在磷光屏幕或者照相底片上投下陰影!

這一發現對於醫學的價值可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像給了人們一副可以看穿肌膚的「眼鏡」,能夠使醫生的「目光」穿透人的皮肉透視人的骨骼,清楚地觀察到活體內的各種生理和病理現象。根據這一原理,後來人們發明了X光機,X射線已經成為現代醫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武器。當人們不慎摔傷之後,為了檢查是不是骨折了,不是總要先到醫院去「照一個片子」嗎?這就是在用X射線照相啊!

這位學者雖然發現了X射線,但當時的人們—包括他本人在內,都不知道這種射線究竟是什麼東西。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知道X射線實質上是一種比光波更短的電磁波,它不僅在醫學中用途廣泛,成為人類戰勝許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還為今後物理學的重大變革提供了重要的證據。正因為這些原因,在1901年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這位學者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物理獎的人。

噢,忘記說了,既然「方程」已經解出來了,這種神秘的X射線後來就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倫琴射線。而倫琴,當然就是發現這種神秘射線的學者的名字啦!

⑶ 鋁塑板和鋁單板的區別

鋁單板和鋁塑板他們的區別就是原料和造價鋁單板一般採用2~4MM厚的a1 1100純,鋁板或者是a3003的塑合金板,國內一般使用2.5MM厚AA3003鋁合金板,鋁塑板一般採用的是3.4MM3層結構,包括上下2層0.5MM夾著PVC或者p1的,防火特性是完全不同的。

⑷ 求天文學家弗蘭克·德瑞克的簡歷

人物簡介
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onald Drak 法蘭克·德雷克
)男,1930年5月28日出生在美國芝加哥,是美國的天文學家與天體物理學家,因為創立搜尋地外文明計劃與發明德雷克方程式及阿雷西博信息而聞名於世。法蘭克·德雷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名譽教授,也擔任過太平洋天文學會的會長。
編輯本段成長經歷
法蘭克·德雷克早年對於電子學及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8歲時便認為其他行星有可能存在生物,雖然基於個人宗教信仰,他並未告知過父母關於他的想法。 德雷克後來在康乃爾大學就讀,並在1951年時因奧托·斯特魯(Otto Str 法蘭克·德雷克
uve)的演講而強化他對於外星生命議題的興趣。在大學畢業後,德雷克曾在重巡洋艦奧爾巴尼號上短暫的擔任過電訊軍官。後來他則繼續在哈佛大學學習無線電天文學。 天文學研究 德雷克從位在西維吉尼亞州綠岸的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開始他的無線電天文學生涯,後來則加入了噴氣推進實驗室。 德雷克後來在1960年首次使用無線電來搜尋外星生命,這次計劃被稱為奧茲瑪計劃。雖然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後,並未發現任何可能是由外星生命所發射出來的訊息。盡管如此,德雷克仍然認為與外星生命「接觸」在不遠的未來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是以無線電或光學訊號來傳遞。 1961年,他在西維吉尼亞州召開了首次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的會議。在這次小型會議中,德雷克提出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德雷克方程式是用來計算可能與地球接觸的高智慧文明數量(N),並指出尋找外星生命所缺乏的資訊。根據不同的變數,M的值介於1與1,000,000之間。 德雷克在1960年代擔任阿雷西博天文台擴建計劃的發起人,後來他在1974年創造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法蘭克·德雷克與卡爾·薩剛博士在1972年共同設計了先鋒號鍍金鋁板,這也是人類首次將物理訊息送入外太空。先鋒號鍍金鋁板是讓外星生物可以理解我們的媒介。德雷克後來也負責監督航海家金唱片的製作,並在1974年成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的成員。
編輯本段德雷克方程式介紹
德雷克方程式(Drake equation,又稱薩根公 德雷克方程式
式(Sagan equation)、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或綠岸公式),是由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於1960年代提出的一條用來推測「可能與人類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之公式。 關於外星人是否存在,有一個著名的公式。這個公式被稱為德雷克方程式,後來又被稱為「綠岸公式」。它是由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福蘭克・德雷克在綠岸鎮提出的,故而得名。 利用這個公式可以估算出銀河系中有多少個星球居住著和我們人類一樣有智慧的生命體。這個公式其實是將以下7個要素相乘求積。
德雷克方程式
銀河系每年誕生的恆星的數量: 該恆星擁有行星的概率; 其中具備生命誕生條件的行星的數量; 生命誕生的概率; 該生命進化成有智慧的生命體的概率; 擁有與其他星球進行通信的技術的概率; 該技術文明能夠存在的時間。 然而,每個要素目前都還沒有具體的數值。代入的數值不同,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計算與外星人相遇的概率
假如銀河系中一共存在1000億顆行星,其中具備生命誕生條件的佔1/1000,然而這些星球中,只有1/100實際上誕生出了生命。這么算下來銀河系中約有100萬顆行星存在生命。 然而,即使這100萬顆行星上的生命體都已進化為我們人類這樣高級的生命體,而且還掌握著與其他星球進行通信的技術,我們和外星人相遇的概率還是很低。 雖然我們與外星人相遇的機會不大,但是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存在和人類一樣有智慧的生命體的概率卻相當高。 從概率學上說,在銀河系中,存在和我們人類一樣有智慧的生命體的行星就有100萬個。即使這100萬顆行星均勻地分布在銀河系中,其中距離最近的行星離地球也有500光年。這就是說,以光的速度行進,從地球要走500年才能到達該行星。此外,除了距離上的阻礙外,生命體的存在時間上也有差異。 所謂存在時間上的差異是指其他星球上有智慧的生命體與我們人類在掌握高度發達技術的時間段上存在時間差。更何況,我們人類目前還不知道如何將現有的技術和文明永遠維持下去。 縱觀宇宙誕生以來的約150億年,人類的出現不過是最近數百萬年的事情,而人類掌握高度發達的技術又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情。在漫長的宇宙歷史長河中,這無異於星光一閃。即使其他星球上也存在有智慧的生命體,也許它們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經滅絕,或者在人類滅絕之後才會誕生。 有智慧的生命體在同一時期具有高度發達的技術的概率是很低的,而在不同時期發展到高度發達的技術水平的概率相對較高。即使非常巧合,我們人類與其他星球上的某種有智慧的生命體同時掌握了高度發達的技術,但也會由於距離上的阻礙而難以相見。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收到了來自外星人的信息,那也是他們在500年前發出的。如果我們回信了,也只能等500年後才能到達外星人所在的星球。 現在,世界各國都試圖捕捉外星人發送的電波。可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捕捉到外星人電波的報告。 即使萬一我們真的有幸捕捉到了外星人發出的信息,證明了外星人的存在,但介於空間和時間的阻礙,還是很難與他們相見。目前,我們人類還沒有掌握跨越時間和500光年距離的技術。當然,如果外星人掌握了這種技術,那就另當別論了。

⑸ 鋁塑板是誰發明的

鋁塑板是上世紀90年代從韓國引入中國的,是廣大勞動人民集體的智慧結晶.其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 查看更多答案>>

⑹ 最早發現x射線的科學家是誰

倫琴教授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教授 (1845~1923年),在他從事陰極射線的研究時,發現了X射線.

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陰極射線.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茹科夫線圈的電極),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非常滿意.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台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熒光屏上發出的.他非常驚奇,因為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厘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於是他全神貫注地重復剛才的實驗,把屏一步步地移遠,直到2米以外仍可見到屏上有熒光.倫琴確信這不是陰極射線了.倫琴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經過反復實驗,確信這是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取名為X射線.他發現X射線可穿透千頁書、2~3厘米厚的木板、幾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鋁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鉛板幾乎就完全把X射線擋住了.他偶然發現X射線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輪廓,於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實驗室來看他時,他請她把手放在用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後用X射線對准照射15分鍾,顯影後,底片上清晰地呈現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結婚戒指也很清楚.這是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它表明了人類可藉助X射線,隔著皮肉去透視骨骼·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一種新射線——初步報告」,報告中敘述了實驗的裝置,做法,初步發現的X射線的性質等等.這個報告成了轟動一時的新聞,幾天後就傳遍了全世界.X射線的發現,又很快地導致了一項新發現——放射性的發現.所以可以說X射線的發現揭開了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序幕.

⑺ x光是哪年發明的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從事陰極射線的研究時,發現了X射線。
倫琴
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陰極射線。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茹科夫線圈的電極),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滿意。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台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熒光屏上發出的。然而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厘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於是他重復剛才的實驗,把屏一步步地移遠,直到2米以外仍可見到屏上有熒光。倫琴認為這不是陰極射線了。倫琴經過反復實驗,確信這是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取名為X射線。他發現X射線可穿透千頁書、2~3厘米厚的木板、幾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鋁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鉛板幾乎就完全把X射線擋住了。他偶然發現X射線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輪廓,於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實驗室來看他時,他請她把手放在用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後用X射線對准照射15分鍾,顯影後,底片上清晰地呈現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結婚戒指也很清楚。這是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它表明了人類可藉助X射線,隔著皮肉去透視骨骼。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一種新射線——初步報告」,報告中敘述了實驗的裝置,做法,初步發現的X射線的性質等等。X射線的發現,又很快地導致了一項新發現——放射性的發現。

⑻ 誰發明了X射線

X射線的發現者威廉·康拉德·倫琴於1845年出生在德國尼普鎮。他於1869年從蘇黎世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隨後的十九年間,倫琴在一些不同的大學工作,逐步地贏得了優秀科學家的聲譽。1888年他被任命為維爾茨堡大學物理所物理學教授兼所長。1895年倫琴在這里發現了X射線。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陰極射線是由一束電子流組成的。當位於幾乎完全真空的封閉玻璃管兩端的電極之間有高電壓時,就有電子流產生。陰極射線並沒有特別強的穿透力,連幾厘米厚的空氣都難以穿過。這一次倫琴用厚黑紙完全覆蓋住陰極射線,這樣即使有電流通過,也不會看到來自玻璃管的光。可是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鍍有一種熒光物質氰亞鉑酸鋇)上開始發光,恰好象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密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 這一偶然發現使倫琴感到興奮,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擱置下來,專心致志地研究X射線的性質。經過幾周的緊張工作,他發現了下例事實。(1)X射線除了能引起氰亞鉑酸鋇發熒光外,還能引起許多其它化學製品發熒光。(2)X射線能穿透許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質;特別是能直接穿過肌肉但卻不能透過骨胳,倫琴把手放在陰極射線管和熒光屏之間,就能在熒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3)X射線沿直線運行,與帶電粒子不同,X射線不會因磁場的作用而發生偏移。 1895年12月倫琴寫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振奮。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有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在研究X射線,在一年之內發表的有關論文大約就有一千篇!在倫琴發明的直接感召下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位是安托萬·亨利·貝克雷爾。貝克雷爾雖然是有意在做X 射線的研究,但是卻偶然發現了甚至更為重要的放射現象。 在一般情況下,每當用高能電子轟擊一個物體時,就會有X射線產生。X射線本身並不是由電子而是由電磁波構成的。因此這種射線與可見輻射線(即光波)基本上相似,不過其波長要短得多。 當然X射線的最著名的應用還是在醫療(包括口腔)診斷中。其另一種應用是放射性治療,在這種治療當中X射線被用來消滅惡性腫瘤或抑制其生長。X射線在工業上也有很多應用,例如,可以用來測量某些物質的厚度或勘測潛在的缺陷。X射線還應用於許多科研領域,從生物到天文,特別是為科學家提供了大量有關原子和分子結構的信息。 發現X射線的全部功勞都應歸於倫琴。他獨自研究,他的發現是前所未料的,他對其進行了極佳的追蹤研究,而且他的發現對貝克雷爾及其他研究人員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然而人們不要過高地估計倫琴的重要性。X射線的應用當然很有益處,但是不能認為它如同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現一樣,改變了我們的整個技術;也不能認為X射線的發明在科學理論中有其真正重大的意義。人們知道紫外線(波長要比可見光短)已近一個世紀了,X射線與紫外線相類似,但是它的波長比紫外線還要短,它的存在與經典物理學的觀點完全相符。總之,我認為完全有理由把倫琴遠排在貝克雷爾之後,因為貝克雷爾的發現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倫琴目己沒有孩子,但他和妻子抱養了一個女兒。1901年倫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獲得該項獎的頭一個人。他於1923年在德國慕尼黑與世長辭。

閱讀全文

與鋁板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