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甲骨文發明的

甲骨文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22 02:30:26

Ⅰ 甲骨文的發明

好像是占卜者用於祭祀或者是祈求神靈保佑的所記錄結果的吧

Ⅱ 是誰發明的甲骨文呢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葯賣給葯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葯材的「龍骨」片上發現有古文字,於是開始了對此的搜集和研究,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等人,都是最早的購藏研究者。最初,在古物中獲利的人為壟斷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點說成是湯陰或衛輝,學者多受其誤導。1903年,劉鶚《鐵雲藏龜》出版,是為第一部甲骨文著錄。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決定發掘殷墟,第一次由董作賓領導,至1937年,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地點,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擴大到後岡、和洹水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高井檯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龜甲、獸骨有二萬四千九百多片。抗戰期間,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隨同眾多文物等被運往日本,達一萬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園庄東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葯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收購。1900年,王懿榮的甲骨轉歸了劉鶚所有,他的親家羅振玉得知這些甲骨來自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里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學家王懿榮認識並高價購藏。此後十年間先後搜購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羅振玉及美國人方法斂,英國人庫壽齡、金璋,日本人林泰輔,加拿大人明義士等,共得甲骨數萬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有計劃地進行殷墟發掘,先後發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約二萬五千片。以後殷墟仍不斷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甲骨四千餘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鄭州商代中期遺址中還檢到有字甲骨兩片;自1954年始,又先後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陝西豐鎬、周原遺址、岐山鳳雛出土西周時期有字甲骨約三百片。

Ⅲ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發明的 。
文字的發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回,有一些傳說,如「倉答頡造字」。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Ⅳ 甲骨文 是誰發明的

文字
內鏈_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甲骨文主要指
殷墟
甲骨文商代期(前14~前
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內事刻(或寫)
龜甲
獸骨容
文字已發現
古代
文字代早、體系較完整文字
甲骨文種古代文字認
現代
漢字
早期
形式候認漢字
書體
現存古種熟文字甲骨文稱
契文
、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

Ⅳ 甲骨文什麼時代發明的

商朝..

Ⅵ 中國的甲骨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哪發明的

是商朝人發明的,發明不能歸咎於一人
而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內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容和鍾鼎文(金文)被認為是中國最早期的文字形態,不過這種文字非常成熟,從常識判斷,這種在此之前應當已有文字的雛形,所以,我認為,最早的漢字應當至晚在夏朝甚至是夏以前。
那麼,這種中國早期文字究竟在哪裡,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早期的文字是用來記錄臨時的事情的,也許只寫在土地上並沒有保存下來。而後來,隨著社會的復雜化發展,及至殷商,人們需要保留文字,所以甲骨文應運而生。
希望答案您還滿意

Ⅶ 甲骨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現在發現的是殷商時期的。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因為載體的原因,可能其它物品上的沒有能保存下來。它的起源應該還要早很多。

Ⅷ 誰發明了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第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跡)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於戲劇色彩的。
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葯店買回一劑中葯,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葯品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葯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它們並非什麼「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劃痕跡逐漸辨識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後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由此肯定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葯中發現帶字龍骨之說提出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葯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葯店。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葯店都是成塊、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葯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葯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葯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葯都要去西鶴年堂葯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裡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葯材到中葯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葯,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幹了,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葯鋪。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跡,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甲骨文出自於商用時代的漢字,主要用刀刻在龜甲上和獸古上

Ⅸ 是什麼發明了甲骨文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及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Ⅹ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人類 、古人類 、勞動人民、中國人

閱讀全文

與甲骨文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