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准備專利獨立審查面試答辯
那個不是答辯。應該是發明專利必須要的實質審查。
發明專利除形式審查外,還要進行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實質審查,再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不需要發明人去答辯,如果材料部齊全可能需要你補齊材料而已。
外觀和實用新型通過初審即授權了,也不要答辯。
❷ 發明專利 如何答辯
「答辯」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一般是指在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過程中,內答復審查員提出容的審查意見的過程。
該過程,是以書面形式,逐一答復審查意見通知書提出的所有問題(注意,要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內容來回答,不能無法律依據的辯解),必要的情況下,要對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修改的范圍一定要符合專利法的三十三條的規定。
如果審查員接受您所做的答復,該專利就有授權的機會,如果不接受,有可能再次給您發出下一次審查意見,或者直接發出「駁回通知」,這種情況下,如果您仍想繼續努力爭取授權,只能通過提出「復審請求」來爭取授權,這個過程是用的不多,您遇到的時候在提出問題吧,呵呵。
答辯的過程,是個法律程序,就像在法庭上審判過程中,法官和律師進行辯解的過程,審查員相當於法官、進行答辯的人(專利代理人)相當於律師。由於要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進行答復,所以,最好找專利代理人來幫助您,這樣獲勝的幾率會大一些。
❸ 關於專利的創造性
第四章創造性
1.引言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具備創造性是授予其專利權的必要條件之一。本章僅對發明的創造性審查作了規定。
2.發明創造性的概念發明的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2.1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所述的現有技術,是指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五款和本部分第三章第2.1節所定義的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中所述的,在申請日以前由任何單位或個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內容,不屬於現有技術,因此,在評價發明創造性時不予考慮。
2.2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也就不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3顯著的進步
發明有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例如,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構思的技術方案,或者代表某種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2.4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
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基於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評價。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稱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設定這一概念的目的,在於統一審查標准,盡量避免審查員主觀因素的影響。
3.發明創造性的審查
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是否具備創造性,只有在該發明具備新穎性的條件下才予以考慮。
3.1審查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與新穎性「單獨對比」 的審查原則(參見本部分第三章第3.1節) 不同,審查創造性時,將一份或者多份現有技術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對要求保護的發明進行評價。
如果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具備創造性,則不再審查該獨立權利要求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3.2審查基準
評價發明有無創造性,應當以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為基準。為有助於正確掌握該基準,下面分別給出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一般性判斷方法和顯著的進步的判斷標准。
3.2.1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判斷
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則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反之,如果對比的結果表明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則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3.2.1.1判斷方法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指現有技術中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它是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基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例如可以是,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相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或者雖然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不同,但能夠實現發明的功能,並且公開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
應當注意的是,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首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審查中應當客觀分析並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分析要求保護的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有哪些區別特徵,然後根據該區別特徵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指為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而需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改進的技術任務。
審查過程中,由於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能不同於申請人在說明書中所描述的現有技術,因此,基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的該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可能不同於說明書中所描述的技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可能要依據每項發明的具體情況而定。作為一個原則,發明的任何技術效果都可以作為重新確定技術問題的基礎,只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該申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內容能夠得知該技術效果即可。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該步驟中,要從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徵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即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並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下述情況,通常認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啟示:
(i)所述區別特徵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1)如果新的用途僅僅是使用了已知材料的已知的性質,則該用途發明不具備創造性果、功能及用途的變化是可預料到的,則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❹ 專利答辯中如果審查員說權1沒有創造性,其他權利要求並沒有指出有無創造性
建議答復思路為,將其他有創造性的權利要求添加到權1中,並分析修改後的版權1與對比文件權相比為何具有創造性。
有些時候,審查員不對從權進行評述並不表示審查員認為從權具有創造性,所以還是要進行分析。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但不是沒有出現過。
權1中的技術特徵是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從權是對權1的進一步限定,如果刪除權1的話,無法解決技術問題,不符合專利法規定。
❺ 發明性專利申請,初審沒過說創新性不夠需要答辯 不知道怎麼寫
專利要求新穎,創造,實用三性。審查員駁回說新穎性不夠,那麼是專利文寫的不夠好,你這瞎著急有什麼用。。另外,就算要去答辯,那麼你什麼都不懂,你去了也沒用,這個最好要這個發明人和你們的專代溝通下。。
❻ 專利獨權1沒有新穎性,而獨權2,3均具有新穎性,這樣該如何答辯
你好:
新穎性答辯:如果你不認同審查員意見,那你就對專利主題的新穎性進行答辯,闡述與對比專利技術有哪些不同。
合並權利要求:如果你認同其觀點,那就依次上提獨立權利要求。
❼ 專利實審意見對專利方案 僅僅提到沒有創造性,還用對新穎性再論述嗎
沒有創造性,是指抄該技術發明對於本襲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答通時要強調,就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而言,已知的對比文件不存在對區別技術特徵的技術啟示,因此,本發明對解決技術問題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你可查找些有關專利審查三步法的資料了解下。
❽ 專利申請的流程是怎樣的,聽說還要答辯
那個不是答辯。應該是發明專利必須要的實質審查。
發明專利除形式審查外,還要進行新專穎性、屬創造性、實用性的實質審查,再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不需要發明人去答辯,如果材料部齊全可能需要你補齊材料而已。
外觀和實用新型通過初審即授權了,也不要答辯。
❾ 這樣的專利如何答辯
必須有改進,如果有1點不同於這兩個專利(及組合),並能夠帶來實質性的有益效果,就可以申請專利並獲得批准,但一定要巧妙地在主權利中加入這個創新點。如果沒有創新點,僥幸通過了也么用,還會被宣告無效。
❿ 發明專利必須要答辯嗎
發明專利在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後,審查員進行實質審查後會下發審查意見通知書,代理人和申請人需要對此進行答復,如果你不答辯,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注意事項幫你網路收集如下,供參考:
一、要以《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以及《專利審查指南》三大件為依據原則,因為在這三個內容是專利的核心所在,其詳細規定了專利從申請到審查到授權駁回再到後續復審無效等過程應當注意的內容,並且作為專利法條列出來,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需要遵循,代理人和申請人在答復過程中也同樣需要遵循,如果脫離了上述規定,不僅答復無效,而且對代理人的職業道德以及職業能力也是一個否定;
二、全面答復原則,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我們在答復過程中需要對審查員提出的審查意見做出全面的回復,審查意見中有時會提出很多問題,有常見的創造性問題,也有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清楚,說明書公開不充分等問題,只要審查員在審查意見中提及到的問題,即使審查員有時候引用法條錯誤,我們也應該一一作出回復,不要遺漏,否則在後續審查意見通知書中仍然會提及,還是需要進行答復的;
三、要維護申請人利益,這個是代理人的重要任務,也是很能區別有代理申請和無代理自己申請的,有代理的,代理人對於專利相關法條、規定等有深入了解,特別是涉及到權利要求書修改的問題,因為權利要求書規定了專利的保護范圍,如果修改不當,則會影響專利的保護范圍,從而直接影響該專利的價值,如果對於專利不了解的,在答復創造性問題時,直接合並所有權利要求,有時候是能夠克服了創造性問題而得到授權,但是導致了這個專利的保護范圍變得很小,很多的不必要技術特徵都被加進了獨立權利要求中去了,其他人看到這個專利,發現了很多可以規避掉的地方,從而可以很方便的根據這專利做出自己的產品,同時又不侵犯這個專利權,當專利權人發現這個問題時,此時為時已晚,因此代理人在答復過程中,如果遇到可以和審查員進行辯駁的地方,一般都要維護申請人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答復,即使答復上去不被認可而接受審查員的意見,那也盡到了自身的責任,與放任不去爭取是兩碼事,作為代理人,理應盡到自身的義務。
四、時間原則,要在審查意見的答復期限內做出答復,否則會視為撤回,從而影響了申請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