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開展能動的思維活動,產生新認識,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真正的創造活動總是給社會產生有價值的成果,人類的文明史實質是創造力的實現結果。 對於創造力的研究日趨受到重視,由於側重點不同,出現兩種傾向,一是不把創造力看作一種能力,認為它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過程,從而創造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東西,二是認為它不是一種過程,而是一種產物。一般認為它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新穎的產物。有人認為,根據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實現。 創造力較高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創造力。根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智商超過一定水平時,智力和創造力之間的區別並不明顯。創造力高的人對於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明顯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現象易產生強烈興趣,對事物的感受性特別強,能抓住易為常人漠視的問題,推敲入微,意志堅強,比較自信,自我意識強烈,能認識和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和特點。 創造力的培養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②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③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④培養急驟性聯想能力。急驟性聯想是指集思廣益方式在一定時間內採用極迅速的聯想作用,引起新穎而有創造性的觀點。 創造力是推動生產、促進科學和文學藝術創造發明的重要力量。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引起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化藝術和科技界的普遍重視,對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文化作品創作等創造成果的多少和質量,也因此影響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速度和水平。知識經濟的時代和社會發展進程是離不開一個國家整體素質(包括國民創造力在內)的提高的。因此,國家教育的重點不在單純的智力開發,更在於受教育者創造力的培養之上。
② 美國心理學教授阿瑪比爾提出了創造力三結構理論包括哪些
一、創造力的定義
自古以來,
創造力始終是有關人類精神現象的探討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
之一。到目前為止關於創造力還沒有較為統一的定義,但是現在被大家
較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創造力即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
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精神或物質產品的能
力或特徵。
二、創造力的本質
關於創造力的本質,有史以來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現代心理學領域中,
對創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看法:
精神分析黨派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創造過程是自我控制被放鬆的狀態
下,前意識(介於意與潛意識之間的精神活動)中的觀念自由組合、自
發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回歸於幻想,並把幻想與問題解決
結合起來,新觀念通過自由表達就產生了。在這派心理學家中,弗洛伊
德強調無意識在創造力中的作用;
榮格將創造性的藝術看成是個體在不
受意識控制的情況下,對集體無意識的改造。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與自我實現相聯系的人格特徵。
馬斯洛
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力來源於人格,表現於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來
就具備的潛能,在後天一定的環境中得到開發。這派心理學家認為,提
高個體創造力的途徑主要是誘導個體產生更多的創造性自我知覺,
或改
善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個體創造力的表達。
認知派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人的頭腦對情景的一種完美經驗的組織
以及完善、
靈活的認知結構。
格式塔心理學家把創造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
1
)准備(收集信息);
(
2
)孕育(讓觀念在頭腦中自由聯結);
(
3
)
明朗(以頓悟方式產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驗證(檢驗解決的正
確性、有效性);吉爾福特強調創造力是一種心理能力,來源於具有流
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三個重要特徵的發散思維。斯騰伯格提出創造力
的三維模型理論,認為創造力由智力維度、
智力方式維度、人格維度
構成。
一些研究大腦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學家強調大腦右半球是創造力的物
質基礎,創造過程依賴於通過胼胝體實現的大腦兩半球機能聯合。一些
專家認為,傳統教育教學活動過分強調了輻合思維,重左腦、輕右腦。
他們建議:以通過延遲判斷(不急於評判學生作業的對與錯)、創造和
諧人際關系、刺激潛伏期(引發思索),並通過生物反饋、默想以及放
松等技術,幫助學生增強右腦功能。
從上述有關創造力本質的不同理論中,
我們可以看出存在於其中的一些
共同點:
(
1
)
教學應創設有利於消除創造性思維障礙的各種條件;
(
2
)
讓學生了解自己觀念的價值所在;(
3
)延遲判斷;(
4
)訓練思維的靈
活性;(
5
)不斷激發創造性行為。
三、創造力的結構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創造力研究之後,
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創造力
絕非一種單一能力,而是能力與其他方面的復合。人們逐漸放棄了那種
「單維創造論」,漸漸地構建起了創造力系統觀,使得創造力研究向
「多維取向」和「聚合模型」發展。
這樣的模型主要有吉爾福特創造力
結構理論,艾曼貝爾的創造力成分理論,斯騰伯格的創造力三維模型和
創造力投資理論,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創造力系統模型。
③ 什麼是創造力
根據字典的定義,創造,一般人是創造性的每一天。要創建的意思是使形成,導致不存在的東西,我們每天都做。 我們富於創意,每當我們看到或認為在一種新的方式對某事。首先這涉及到我們的環境意識。這意味著用我們的感官都成為我們這個世界的認識。這可能是一樣的顏色和質地是知道的簡單,以及口味,當我們計劃一餐。 首先,它是能夠看到東西,別人可能會錯過。 創造力的第三部分是勇氣和動力,把我們的新意念,適用於他們實現一些新的結果。為了想出一個新的概念是一回事,把這種思想工作是另一回事。 創造力的這三個部分所涉及的所有偉大作品的天才,但他們也是在我們日常的日常活動涉及許多。
④ 產生創造力的三要素是什麼
創造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我們在小學、中學、大學中,從專書本中、電影里、圖書館獲屬得的一切),思維(使用不同的思維工具使我們的念頭轉化為思考)和自我意識。所以,知識、思維和自我意識構成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⑤ 創造力高的個體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特徵
創造性人格也稱創造性個性,是指與個體創造性活動有關的個性傾向性( 需要回、動機、興趣、信念、答理想) 、自我意識和個性心理特徵( 氣質、性格、能力等) 的總和。從人格結構的角度看,創造性人格具有如下主要特徵:
(一) 個性傾向具有創新性
1.有崇高的創新志向與求新慾望。表現為總是渴望創造出新生事物,有強烈的成就需要、發展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不甘心或不滿足於默默無聞。
2.廣泛的興趣愛好和濃郁的好奇心。表現為對任何事物都好奇好問,愛追根究底,對自己特長的領域更是興趣盎然,情有獨鍾,時常達到痴迷的程度。
3.有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創造動機與價值取向。表現為實事求是,追求真理,能夠為集體、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而創造,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之豪情,又具有安貧樂道、寧靜致遠之境界。
(二)自我意識具有復雜性
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能夠立足現實自我,借鑒過去自我,掌握他人心中自我,創造未來自我。具有較高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水平。在自我評價方面,往往出現偏高或給人造成「狂氣」的印象,但不會大起大落。
⑥ 什麼叫做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6)個體創造力定義擴展閱讀
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創造,顧名思義就是首先創立製造出新東西。在《辭海》里,創造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創造是一項復雜的人類活動,因此,要想對其進行有效的定義,必須顧及一定的事實,即創造本身包含創造的過程和創造的成果。
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因此,創造是伴隨有獨創性成果出現的、具有豐富創造性體驗的實踐過程。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
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
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⑦ 如何理解個體創造力和群體創造力
群體創造力著重於抄群襲體創造。俗話說三個諸葛亮頂個臭皮匠,此話足見群里的創造力之大。現在社會很看重個人的素質,同時更注重團隊的協作能力。許多創造性的工作不是僅僅依靠個人的才能就能進行的,而是要各個個體之間通力的合作。所以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招聘人員時很強調團體協作精神。群體創造力就是指團隊中各個個體通過協作體現出來的創造力。
⑧ 創造力是指什麼
創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有可能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種新概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其判別標准有三:
即產品是否新穎、是否獨特、是否有社會或個人價值。「新穎」主要指不墨守陳規、破舊布新、前所未有,這是相對歷史而言,為一種縱向比較;「獨特」主要指不同凡俗、獨出心裁,這是相對於他人而言,為一種橫向比較。這兩條標准通常簡稱新穎獨特性,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有社會價值」是指對人類、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有重要意義,如重大的發明、創造和革新;「有個人價值」則指相對於個體發展有意義,而非抄襲模仿。
按照以上的含義,由產品來判定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那麼是不是說沒有產品出來的人就沒有創造力呢?不能這么判定。因為有沒有創造力和創造力是否體現出來不是同一回事情。創造力體現的過程和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個性特點、外在環境條件等。所以創造力有潛在和顯現的兩種狀態。
創造力的兩個主要成分
:創造性想像與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特徵有:敏感性,
即容易接受新現象,發現新問題;流暢性,
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特定的問題情境能順利指出多種反應或答案;靈活性,
即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發揮自由聯想;獨創性,
即產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再定義性,
即能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或多樣性,進行意義變換。
⑨ 創造力的定義是什麼求科普下~
在伊頓幼兒園看來創造力的定義是一種生產新事物的能力,對原創性的要求非常的高。
⑩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回造新事物答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
(10)個體創造力定義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