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20世紀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

20世紀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

發布時間:2021-06-21 19:57:00

『壹』 古代四大發明是哪四個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
(一)造紙術
1.發明
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發展
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改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成便於書寫的紙,人稱「蔡侯紙」。
3.意義
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變革。4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7世紀傳到了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後來經過了阿拉伯傳到了歐洲和非洲,歐洲人又帶著紙張傳進了新大陸美洲。中國的造紙術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紙術加速了世界文明的進程,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印刷術
1.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是868年印刷的《金剛經》卷子)。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
2.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發明於北宋,發明者為平民畢升,比歐洲早了400年。(當代畢升:王選)
3.意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針
1.發明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特性,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發展
北宋時,已經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傳播
南宋時期,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意義
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它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好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1.起源
火葯的起源是我國古代煉丹、制葯相關。
2.發展
唐朝《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軍事從冷兵器過渡到熱兵器)。
北宋時期,政府在東京設立了「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3.傳播
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4.意義
恩格斯曾經高度的評價了火葯發明的影響,他說毫無疑問的,火葯是從中國傳到了印度,再傳到了歐洲。肯定了中國還是火葯的發明地。火葯是通過戰爭傳到了歐洲,並且火葯的發明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貳』 古代四大發明是指哪四個

古代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葯、指南針。

1、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2、造紙術:東漢的蔡倫,但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唐代的時候,火葯已經被用於戰爭,宋朝的時候,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中國的火葯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

4、印刷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2)20世紀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擴展閱讀:

盡管中華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說、四書五經,四大發明的概念卻來源於西方學者,並在之後被中國人接受。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

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1621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叄』 二十一世紀新四大發明有哪些

21世紀中國新四大發明(具備完全知識產權):
1,三聚氰胺冒充奶粉技術
2,地溝油提煉技術
3,饅頭染色技術
4,健美豬養殖技術

21世紀最「無奈」的四大發明

第一大發明是打卡機
據說打卡機是IBM發明的,自從有了打卡機這玩意,需要天天上班的白領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有兩個行為藝術家,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位白領,一年之內什麼也不要干,就是每一小時打一次卡。結果是這位白領被折磨得進了精神病院。
第二大發明是方便麵
民以食為天,但自有了方便麵,白領的生活質量便直線下降,十個白領九個菜色。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譽度。但方便麵品牌是難得有美譽度的。每逢看到一家老少三代在合家團圓的春節時每人手捧一碗方便麵為大家賀歲的廣告時,總覺得老闆的腦袋真是進水了。對於白領來說,被老闆勒令加班,獨自吃方便麵的時候,殺了老闆的心都有。
第三大發明是床墊
主要指可折疊的單人床墊。據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公司里,可折疊的單人床墊曾大行其道。床是伴隨人類時間最久的伴侶:人們生於斯,愛於斯,死於斯。但自席夢思開始,床墊有了獨立的法人地位。不用上床,也可以睡覺。這就給了老闆要求員工通宵達旦加班以借口。當白領看到同事從座位底下扯出床墊的時候,尤其是聽說有同事因過勞而「床墊裹屍還」的時候,那心中的悲憤可想而知。
第四大發明是手機
白領痛恨手機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私人時間,沒有了上下班之分,尤其是老闆要求24小時不許關機的工作。雖然白領痛恨手機但又離不開手機,可謂愛恨交織,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盡量不用公司提供的手機,白領晉級金領的一個標志就是擁有兩部手機,並不是歌里所唱的「等我發了財,買倆大哥大;左手諾基亞,右手摩托羅拉」,而是一部對公手機,一部因私手機。當然,最高的境界是不用手機,誰有李嘉誠打手機的照片可以發給我,高價徵求。

中國20世紀的新四大發明:
1 雜交水稻 :袁隆平 1973年發明
2 漢字激光照排:王選 1979年發明
3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鈕經義為首的一大批科技人員與1964年發明
4 復方蒿甲醚: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的結果 六十年代後期發明
美國20世紀的新四大發明:
1 原子能:奧本海默.等一大批美國科學家 1942年在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裂變反應堆
2 半導體:巴丁、布萊頓和肖特萊 1947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
3 計算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毛琪利與愛克特在1946年發明
4 激光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查爾斯.湯斯與西奧多.梅曼在1960年發明

20世紀的「新四大發明」——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激光器,又徹底改寫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
原子能
1911年,物理學家發現電子的中心是帶正電的原子核。1913年,玻爾提出電子在不同軌道上繞原子核運動。1919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粒子轟擊氮和氫,發現了質。1932年,盧瑟福的學生和助手——查德威克發現中子,進而提出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1938年,物理學家發現重原子核裂變。核能的威力首先被用於戰爭。1942年6月,美國政府啟動了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原子武器製造計劃。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試爆成功。此後,前蘇聯於
1949年、英國1952年、法國於1960年、中國於1964年
10月分別研製出並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和平利用原子能,成為整個世界的呼聲。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裂變反應堆在美國建成;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奧布寧斯克原子能發電站投入運行,標志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時代的到來。
1991年,中國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起用,繼之大亞灣核電站投產。
半導體
1947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巴丁、布萊頓和肖克利在研究半導體材料——鍺和硅的物理性質時,意外地發現了鍺晶體具有放大作,經過反復研究,他們用半導體材料製成了放大倍數達100量級的放大器,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個固體放大器——晶體三極體。
晶體管的出現,迅速替代電子管佔領了世界電子領域。隨後,晶體管電路不斷向微型化方向發展。1957年,美國科學家達默提出「將電子設備製作在一個沒有引線的固體半導體板塊中」的大膽技術思想,這就是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思想。1958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基爾比在一塊半導體硅晶片上電阻、電容等分立元件放入其中,製成第一批集成電路。1959年,美國仙童公司的諾伊斯用一種平面工藝製成半導體集成電路,「點石成金」,集成電路很快成了比黃金還誘人的產品1971年11月,英特爾(Intel)公司的霍夫將計算機的線路加以改進,把中央處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塊晶元上,另外再加上存儲器,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隨著矽片上元件集成度的增加,集成電路的發展經歷了小規模集成電路、中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階段。1978年,研製成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達10萬以上,電子技術進入微電子時代。80年代末,晶元上集成的元件數突破1000萬的大關。
計算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埃尼克(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誕生。ENIAC猶如一個龐然大物,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內裝18000個電子管,但它運算速度卻比當時最好的機電式計算機快1000倍。ENMC的問世,猶如石破天驚,開辟了信息新時代。
1949年,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EDSAC在劍橋大學投入運行,ENIAC和EDSAC均屬於第一代計算機。
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製成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TRADIC,使計算機體積大大縮小。1958年,美國IBM公司製成全部使用晶體管的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誕生了。第二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比第一代計算機提高了近百倍。
60年代中期,隨著集成電路的問世,第三代計算機誕生,其標志產品是1964年由美國IBM公司生產的IBM360系列機。
第四代計算機以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元件和存儲器,使計算機向著微型化和巨型化方向發展。計算機的微處理器從早期的8086,發展到80286.80386.80486.奔騰(Pentium)、奔騰二代(PentiumⅡ)和奔騰三代(PentiumⅢ)。
當前,第五代計算機——智能計算機的研究正漸入佳境。智能計算機的主要特徵是具備人工智慧,能像人一樣思維,並且運算速度極快,它不僅具有一種能夠支持高度並行和推理的硬體系統,還具有能夠處理知識信息的軟體系統。
世紀之交,計算機科技的前沿領域包括:神經網路計算機。超導計算機、生物計算機和光計算機等。
激光器
1958年,貝爾實驗室的湯斯和肖洛發表了關於激光器的經典論文,奠定了激光發展的基礎。1960年,美國人梅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1965年,第一台可產生大功率激光的器件——二氧化碳激光器誕生。1967年,第一台X射線激光器研製成功。199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出第一台原子激光器。
激光器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
在通信技術領域,光通信依賴的基礎器件便是激光器,用於存儲信息的CD-ROM光碟,可存儲數百兆比特的信息;越洋光通信已進入1萬億比特/8的開發階段;光計算機的研究也正日益深入。
在能源領域,激光可用於工業、軍事上的能量源,大功率激光器被用於受控核聚變研究。
在醫學領域,激光治療已在外科、內科、婦科、牙科、五官科、腫瘤科得到應用,可治療數百種疾病;激光針灸可以無痛,無菌地穿透皮膚,達到治療的目的。
此外,激光在軍事、生物工程等領域也嶄露頭角,應用范圍日益拓寬。由此,激光被人們譽為20世紀的「世紀之光」。

『肆』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哪四個發明

分別是: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葯、指南針。

1、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2、造紙術:東漢的蔡倫,但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唐代的時候,火葯已經被用於戰爭,宋朝的時候,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中國的火葯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

4、印刷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4)20世紀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擴展閱讀

1、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研究證明樹皮能通過拍打,做成像紙一樣的載體,其存在可能已有數千年之久。樹皮布在南中國很早已存在,東南亞和中美洲也有使用樹皮紙的傳統。

3、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4、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

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

『伍』 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你知道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膠泥活字印刷術( 由中國流傳到西方的是雕版印刷術,後來西方人獨立發明了自己的活字印刷術)。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遊學身後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並非否定蔡倫造紙之功,而是說蔡倫的造紙術並非是突然之間的發明,它有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西漢時期出土的植物纖維紙,是蔡倫造紙的前身。蔡倫擴大了造紙原料的范圍,破布、魚網、樹皮、麻頭等都可以造紙,其中樹皮造紙更是他的發明。他的造紙工藝更為精細,造紙術到他這里,擺脫了紡織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紡織之後拋棄的副產品來造紙的,蔡倫將造紙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工藝。

『陸』 20世紀的新四大發明是哪四個

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激光器

『柒』 20世紀科技四大發明都是什麼 20世紀的科技有四大發明,請問都是哪四個

原子能,半導體,激光器,計算機.

閱讀全文

與20世紀四大發明是指哪四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