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詩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創造詩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發布時間:2021-06-21 19:42:46

創造意境的基本方法

a b d e

② 現代詩歌意境重要,意象朦朧讓讀者臆猜性強,這是現今寫作詩歌的主流方式嗎

無論是散文、戲曲還是小說、詩歌,意境的營造是極為重要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詩歌的境界分為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這也側面反映了詩歌不僅是需要營造意境的,並且這所營造出來的意境還是分等級的。

說到現代詩寫作的主流方式,同樣和古體詩大致相同,那就是創造意境。這種意境不單單是朦朧的意境,更多的也是鮮明歌頌或贊美,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意象是無比鮮明的。比如一些歌頌祖國的現代詩歌等。這世上之事,本就沒有定規定法,創造詩歌更是如此。大多數創造詩歌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自由的。

③ 古典詩詞中創作的意境方法有哪些

依國學大師王國維之言: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派之所由分。所謂「造境」主要是依照想像、虛構、誇張的藝術手法創造的意境,突出作者的主觀情感的抒發和理想圖景的刻畫,所謂「寫境」則是通過對現實人生的忠實描寫、再現和創造的意境。但主觀營造出來的意境是以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真實感悟為基礎的。望採納!

④ 詩歌鑒賞的基本答題模式有哪些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 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

⑤ 現代詩歌主要表現形式

現代詩歌表現手法主要有比擬、誇張、借代。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
現代詩歌簡介:
現代詩歌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中國近現代詩歌的主體新詩,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 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⑥ 詩歌中的語言和節奏是詩人創造意境的手段這句話錯在哪

首先要提的是,為什麼寫現代詩。寫詩歌功率為追MM的夢想是業余愛好。啊哈,只是說,我不打算分別介紹。 。 。 。 。 。
總體而言,通常是因為你是業余愛好,為了夢想前。為了追MM的沒什麼意思了,它被稱為小提琴的文字或文字游戲,不能稱為詩,更談不上文學。否則,只要我在寫一個字,變成了一排,每個人都是詩人。
如果你真的喜歡它,我不放心地說。
第一個現代詩,是什麼。句子華麗呢?可以華麗確保沒有任何錯誤。為了吸引人的它呢?能源的話,肯定不是一個錯誤。為了心情是什麼?是,這是最重要的。
但答案似乎是沒有盡頭的,華麗的是什麼,琅琅上口的心情為了什麼呢?為了風格?事實上,沒有什麼比...
感覺。
所以我們在深入討論這個詞的感覺。
是什麼感覺呢。如果提到的現代詩歌,我們在這里僅僅是指我心裡的感覺,但這個概念不是狹隘的。
如果我們讀詩的感覺,如果我們寫詩歌寫作的感覺,那麼這兩個條件是必要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你的感覺,首先必須是能夠把字的感覺,可以從文本中提取。
然後問我們是如何寫入和讀出的感覺。我沒有寫我很傷心,傷心對我來說,該湖是為我難過,土地頁面對不起我,讓其他人將能夠讀出我的狠難過的時候,你寫的真的很開心今天,鳥類,但也你是幸福的,花也為你高興,為你感到高興的太陽,別人將能夠讀出你狠幸福。
那時的感覺是如何讀取和寫入。
想的感覺是什麼。
哭的傷心,開心的笑了代表的代表,這是由於生物性質,而不是常規。 (廢話是什麼?)
這樣的文字怎麼來的文本約定俗稱是什麼,也許,也許不是,不是罷了,約定在那裡。覺得呢?我想是的。讓我們來討論一些比較典型的話。
屁顛屁顛的,十個人裡面九加一,就會明白這個詞的意思,而這個詞的理解很小的區別是一個既可愛的,快樂的,行動的話詞典以上。他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情緒,甚至身體狀況。
(旗)飄揚,飄揚的字,你會認為這是一個講信譽的公司標志,標志一個動態的,而不是壞了,不薄,是不是一個靜態的。
捲曲,你所想像的煙霧上升,第二,微風中,一個很輕微的風,縷縷青煙,而不是一個大組,第四,顏色,和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白煙,五,煙囪,一些想像,這是窗外,第六,小房子,大房子,第七,距離,它不會關閉它,第八,綠樹成蔭,雖然有些人會認為,荒涼,但大多數人想到在寧靜的鄉村,綠樹成蔭,第九,晚上,甚至與黃昏的話是不完美的,十分之一,不能說太多人會覺得應該有山,但肯定超過一半,一半首先,我喜歡使用這個詞,它有時甚至超過十分之九是合適的,因為他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感覺的縮影。
密,你通常會想到一個炒鍋,一組白氣,一個黑暗的房間,一群人可能會更窮,周圍的老人與孩子們的認可,對不對,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感覺,呃,也可能認為有一個小窗口一樣。 。 。 。
宇宙:它應該是更容易想到的星空,宇宙與我們的中國是沒有太大的不同。
說,這幾個吧,如果你願意相信我的分析的話,然後我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文字帶來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的,最簡單的驚呼笑聲。什麼
起源嗎?的
肯定來自信號的相同的種屬同一物種的反應是類似的,這是示意性的。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絕對不是說,有人認為他是個鞋匠,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強盜,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個向導,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人,有些人認為他是軍人,有些人認為他是主人。 。 。 。 。 。 。
非常重要的結論就出來了,寫詩歌,尤其是現代詩,這句話更自由,更集中體現狀態的感覺。的
的羲模熔詩,具體的忘了,大概的圍欄前的白色花朵在樹年輕,我揮手告別似乎是錯誤的,懶得檢查,再有,你是不是感覺應該是陽光明媚的天氣非常熱的太陽光線是最適合你的悲傷。快下班了,就不多說了。 。 。 。 。 。

然後覺得簡單的句子。
自由,而不是說隨便寫。隨便寫,沒有感覺啊。因此,如何寫,感覺寫。 。 。 。
感情是真實的,這句話必須懂得取捨。悲傷的,快樂的,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喊出來與心情感覺出准確的觸發回憶的讀者,以及天生的感覺,是一個比較標準的文字的話。
選擇其中之一,如何取捨,當然更不會寫太多了,亂,和墨水與紙張的浪費。
如果你理解了一個良好的感覺,我不會詳細說明,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句子,可以讓你感覺隱看似無關的話,可以讀出,通過生物他人的共識,因此,簡單地說,實現部分四捨五入,可以讀出部分直觀的標準是一個權衡。 。 。

的工作,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沒有積分並不重要,通過
其實,仔細一看,非常好! !
通過了嗎? ? ! !

⑦ 談談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別舉例說明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與詩詞有關的時代變化、國家動盪、 重大事件、政策風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因處「安史之亂」時期避亂之時,途經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詩中頌贊之情,悼惜之意可見,隱隱濟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後主李煜將江山玩掉了,現已成為北宋的階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榮華富貴,對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涼處境,大有天上人間之感。「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只是真性抒寫,可見後主本性難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謂感傷之極。這也是至情之語,難怪賺取古今多少淚水!以上兩首詩詞,如果沒有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就很難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寫的思想情感。
當然,作者寫詩往往有著特定的寫作背景,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這些也是鑒賞詩詞要了解的。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這是孟浩然科場失敗後所寫的。再如《寄韓潮州愈》(賈島):「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這是韓愈被流放到潮州後常與他一起「推敲」論詩的好友賈島寄詩言情的。作者自己寫詩時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寄詩的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如果我們不能很好了解,那麼也就很難領會孟浩然的孤愁和「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的傾訴,也就很難領會賈島「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的祝願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
作家的獨特思想和創作風格必然體現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是詩詞鑒賞的要點。平時對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淵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蘇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於謙、龔自珍、 鄭燮等等。下面舉幾首詩來談一談。首先讓我們來看曹操的詩。《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曹操北征烏桓凱旋而歸的途中所寫的組詩《步出廈門行》之一首。聯系作者生平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為:壽命長短在天,可保養身體,心情舒暢,也可使人長壽。想想看,曹操豈會是專於養生的道人!再來聯系一下以上的詩句,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曹操是在張揚人的能動性:千里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功業,這樣便可延長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聯系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便不難理解,杜甫是多麼渴望清除「安史」叛軍,恢復失地,使江山歸整啊!天寶十五載,杜甫挺身赴朝廷,獨轉陷賊中,因而懷念起鄜州的妻子。於是寫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管世銘雲:「『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伉儷之情也。」聯系杜甫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可知本詩決非「婉約」之屬。客中愁苦,長安苦衷,盡寓於此。如果再聯系「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便可以明白「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又何嘗不包含著「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期盼和對家家能得以團圓的祝願呢?再看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詩似乎抒寫了一種狂放之情。可這又有悖於王維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仔細閱讀,便可知道,原來詩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論語》)接輿,而把自己比為五柳先生陶淵明。再聯繫上面寫景,可以知道,原來本詩通篇扣「閑居」,與「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正屬一格。王夫之評此詩曰:「以高潔寫清幽,故勝。」
當然,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風格常常是多樣統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時,一定要注意其復雜性和多樣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詩人登高追懷謝眺,頓感雖與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卻甚少。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這里哪有什麼孤高?哪有什麼飄逸?只有仁愛和質朴!陶淵明的詩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剛怒目」式的詩篇。
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並進而領悟詩詞意境。
這一點應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方法,也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我們來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等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而被貶各州,因作此詩以寄情。廖文炳雲:此子厚登城樓懷四人而作。首言登樓遠望,海闊連天,愁思與之彌漫,不可紀極也。三、四句唯「驚風」,故雲「亂颭」,唯細雨,故雲「斜侵」,有風雨蕭條,觸物興懷意。至「嶺樹重遮」、「江流曲轉」,益重相思之感矣。當時「共來百越」,意謂易於相見,今反音問疏隔,將何以慰所思哉?(《唐詩鼓吹註解》)屈復雲:「嶺樹」遮目,望不可見;「江曲」九回,斷腸無已時也。(《唐詩成法》)吳喬雲:中四句皆寓比意。「驚風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亂颭、「斜侵」則傾倒中傷之狀,「嶺樹」喻君之遠,「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憂思煩亂之詞。(轉引《義門讀書記》)紀昀雲:一起意境闊遠,倒攝四州,有神無跡。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賦中之比,不露痕跡,舊說謂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著相。(《瀛奎律髓刊誤》)以上都是通過對詞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領悟詩詞意境的。這正是古人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這樣的詞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蘇幕遮》)這里「雲」是「碧雲」,「葉」 是「黃葉」,「煙」 是「寒煙」。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連波」將這些意象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圖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涼。正是這種寒涼的意境引發詞人觸景生情,隨視線想到 「更在斜陽外」的 「芳草」,即故鄉親人所居之處。遙不可見,多麼無情!這正是「鄉魂」「旅思」的多情處。這里,隨詞人視線的轉移和心理空間的變化,「芳草」已是想像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徵性的意象在詩詞中也屢見不鮮,需要加以注意和區別。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詩不是單純地狀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徵著王安石知難而進和敢於獻身的改革精神。這樣,「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好,我們來讀一讀杜甫的《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桅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首聯寫獨身客舟的孤寂。頷聯寫景開闊,聯系尾聯,我們可以知道景象的廣大莫及可以顯示自比沙鷗之微渺。再聯系頸聯議論句,就能夠感悟到詩歌中抒發的旅夜自傷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是山水詩人,卻並非甘於隱逸之人。本詩從雄闊景象入手,順而說身處聖明之世,閑居而無所作為,實為恥辱。可雖有報國之志,無奈無人提攜,面對為官之人,只能徒增羨慕而已。顯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釣」、「羨魚」等真正的用意,這首詩便很難讀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竟逐。嘆門外摟頭,悲恨相繼。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這首詞意在借古諷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華享樂的朝中權臣。不明白這一點,這首詞也很難讀懂。同樣李商隱的《隋宮》也是借古諷今:「紫泉宮殿瑣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熒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詩詞中抒情議論的關鍵句,往往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自然是詩詞鑒賞的關鍵。
五、運用聯想和想像、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
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簡直就無法談得上詩詞鑒賞。舉個例子來說,李清照的《如夢令》,如不利用聯想和想像去再現詞中的情境並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行嗎?請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試想一想,「昨夜雨疏風驟」,按說會讓人難以入眠,可詩人還是一夜濃睡。原來她喝了很多酒。風雨再加悶酒,或是借酒銷愁。是因離情別緒?還是寂寞?是為飄泊?還是為傷春?或許都有。早晨還睡在床上,只掛念著風雨後的海棠。這時,侍女進來捲起窗簾。於是便問海棠怎麼樣了。回答說「依舊」。她說,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嗎?應是「綠肥紅瘦」。看來,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風雨之後,海棠葉子肥大了,而花卻落了。如果聯系詩人的個人遭遇,詞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來讀一讀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一首悼亡詩,寫的是對亡妻的思量。首句寫難忘,次句寫難見,再假設寫十年來自己變化之大。下面「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夜來幽夢,「明月夜,短松岡」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夢,夢見妻子;因夢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會夢見自己。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詞中情境,詞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間至情是很難領悟的。下面就運用這種方法鑒賞一下兩首詩詞。試試看吧!《江夏別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谷鳥鳴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八聲甘州》(柳永):「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以上所談是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並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實踐,應可以獲得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便可通過比較等方法進一步提高詩詞鑒賞的水平。

⑧ 詩歌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詩歌閱讀的方法: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

二、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

1、常見的意境:恬靜優美、清幽明凈、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凄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2、常見的表現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等。

(2)描寫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聯想想像、正側面結合、比較襯托、樂景寫哀、欲揚先抑、象徵、渲染、白描、用典用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間接抒情(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語言風格: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華美絢麗、委婉含蓄、簡練生

動、雄渾豪放、沉鬱頓挫??需要強調的是,用以上這些術語賞析詩詞時,

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論,需「因詩而異」,根據各詩不同特點,結合相關詩句,有的放矢地進行賞析。

三、積累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

1、寫景詩:寫景抒情,寄情於景,常用白描、襯托的寫法描繪山川美景,抒寫熱愛祖國河山之情,或抒閑適情調,表達自己的高潔品格。

2、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

3、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頌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寶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涵。

5、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東晉的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

6、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這類詩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慣用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平時接觸過後有常識的一定要盡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爛柯人等。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寫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⑨ 幼兒詩的主要形式有

在類別的劃分上,兒童詩與一般詩歌大體相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從表現手段的運用方面,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類.從押韻、分行的角度,可分為韻律體詩和散文體詩兩大類.但由於兒童詩的涵蓋面比較廣,常常以詩的外殼包容兒童文學其他樣式和內容.因此,可把兒童詩分為童話詩、寓言詩、科學詩、故事詩、諷刺詩、題畫詩等等.以下介紹的是兒童詩不同分類中的幾種主要形態. 抒情詩 抒情詩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學樣式.這種詩一般不憑依人物行動或故事抒發胸臆,也沒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描寫,而是抒情主人公心靈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顯.少年期的兒童更傾向於這種最富於抒情個性的文學樣式.如喬羽的《讓我們盪起雙槳》、柯岩的《我的爺爺》《種子的夢》、唐奇的《小溪流》、楊喚的《家》、高帆的《我看見了風》等等,都是兒童讀者喜愛的抒情詩. 敘事詩 敘事詩是運用詩歌的語言,通過某一特定的生活場景,表現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聯系,創造優美的意境,真實地表現情感的文學樣式. 敘事詩大多依靠情節或人物串綴展開詩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節的完整,情節結構允許較大的跳動,是帶著濃郁的詩情去抒寫人和事的.著名詩人郭小川曾經說過,「奇、美、情」三個要素,「都是好的敘事詩所需要的」,因為兒童喜歡讀那些有人物和有情節的小敘事詩.「奇」是指敘事詩中要有巧妙的情節安排;「美」是指詩歌要用精粹的語言、生動的形象構成優美的意境;「情」是指詩歌抒發飽滿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邊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師》、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獵手》等等,可稱是敘事詩中的代表作. 童話詩 童話詩是以詩的形式敘說富於幻想誇張色彩的童話(或傳說)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話和詩的結合物.通常認為童話詩是兒童詩特有的一種樣式.同時它又是頗受學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歡迎的文學樣式.一位詩人說:「我常常想,讓詩中充滿童話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讓奇幻的童話世界具有詩的意蘊.我愛詩的童話,我也愛童話的詩.」(張秋生語) 童話詩中,既有取材於民間童話和民間傳說的童話詩,像阮章競的《金色的海螺》、熊塞聲的《馬蓮花》等;也有在現實生活基礎上展開情節幻想的童話詩,像泰戈爾的《在黃昏的時候》、聖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話》等等. 寓言詩 寓言詩又稱詩體寓言,它以蘊涵發人深思的鮮明寓意(哲理或教訓)為主要特徵,是以寓言的形式來敘事的詩.17世紀法國的拉封丹、19世紀俄國的克雷洛夫都寫過大量深受少年兒童歡迎的寓言詩我國當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車上的蒼蠅》張秋生的《會拉關系的蝸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諷刺詩 諷刺詩是用比喻和誇張等手法對兒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現象進行提示和批評、引導兒童對照自省的幽默詼諧的兒童詩.這種詩,或直寫兒童的錯誤行為及後果,或巧指他們的一兩種毛病缺點,或有意誇張敘寫他們某種不良習慣及可笑的結局,使兒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啟發,引起警覺.如任溶溶的諷刺詩《強強穿衣服》,以極度的誇張,描繪強強穿衣服動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諷刺嘲笑了某些兒童邊做事邊玩耍的習慣. 兒童諷刺詩和一般諷刺詩有明顯的區別.兒童詩中諷刺對象是兒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溫和的諷刺.它不同於一般諷刺詩大都針對社會生活中某種不正常現象、某種人的劣跡或者敵人的那種辛辣尖刻、針砭入木三分,甚至沒有迴旋餘地的諷刺. 散文詩 散文詩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學樣式,它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郭風的《我們來唱白雲、銀河……》就是一組精美的散文詩.另外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寫過不少優秀的兒童散文詩,像《金色花》、《紙船》、《花的學校》、《當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時候》等等. 科學詩 科學詩是指用詩歌樣式所寫的科學文藝作品.它以表現科學精神、科學現象、科學規律等為主要特徵.如高士其的《大陽的工作》、李松波的《為黃鼠狼辯》、范建國的《太陽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朗誦詩 它以適合少年兒童朗誦為主要特徵.為了適應朗誦的需要,在詞彙的使用和句式結構上都更注重口語化.如餘光中的《鄉愁》、高洪波的《遺憾的爸爸》、徐魯的《熱愛生活》、滕毓旭的朗誦詩集《少年英傑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題畫詩 題畫詩是一種為適合少年兒童欣賞的圖畫(或連環畫)而題配的兒童詩.著名詩人柯岩的題畫詩就是其中的典範. 兒童詩與兒歌同屬於兒童詩歌類,它們雖然都具有詩歌的共性特徵,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從讀者對象的角度看,兒歌是以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兒童詩則是以學齡中後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 (二)、從主題思想的表現看,兒童詩的主題思想常常以間接方式表現出來,比較深刻、含蓄;兒歌則往往是比較單純淺易地表現它的主題思想.如兒童詩《小弟和小貓》與兒歌《洗手》都是以要講究衛生為主題的作品,但表現方式卻明顯不同. 兒童詩是指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於兒童聽賞、吟誦、閱讀的詩歌.它應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特點,既包括成人詩人為兒童創作的詩,也包括兒童為抒懷而創作的詩.兒童詩是詩的一個分支,由於它受到特定讀者對象心理特徵的制約,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所進行的藝術構思、所展開的聯想和想像、所運用的文學語言等等,都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必須是兒童所喜聞樂見的.這樣才能在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操,激發豐富他們的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養兒童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力上,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 (一)飽滿的兒童情感 抒情,是詩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兒童詩也不例外.但由於它的讀者對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詩歌的情感必須從兒童心靈深處抒發出來,逼真地傳達出孩子們那種美好的感情、善良的願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讀者感情上的共鳴.例如,聖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飽含著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綠意的詩,詩人把夏天比喻成愛爬竿子的綠孩子,由衷地贊美他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可愛的綠顏色!」表面上詩人在贊美大自然那綠的生命力,實際上是在贊美「為了/祖國四個現代化,在灑滿綠陰的窗口,勤奮看書的學生,……」這些學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滿綠意的風景.這樣不僅可以讓兒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兒童對知識的渴望,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 兒童詩所抒發的兒童情感,往往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不僅能使兒童們從中獲得關照和愉悅,也能把成人讀者帶回那童心萌動的情景中,重溫兒時的夢.如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的作品《十四歲,藍色的港灣》(膝毓旭)寫出歲這一特殊年齡段兒童對愛的理解、心事與天真、性格差別、心中的渴望,以及他們的理想與冒險精神等等,情感抒發得自然、貼切、生動、有趣.其中有這樣的詩句:「要說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槍子飛來也不眨眼;要說女孩膽小真夠膽小,看見豆蟲一蹦老遠.希望多有幾個嘆號,叫大人們都刮目相看,可腦子里問號總也拉不直,古怪的問題常讓老師為難.……」詩人於幽默風趣的描寫中,把兒童獨有的內心世界和情緒活動宣洩出來,使人感到這就是活潑快樂的兒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兒童情趣溢於言表. 應當注意的是,兒童詩中盎然的兒童情趣是兒童生活中本來固有的因素,只不過是由兒童詩人采擷發現並進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兒童式的豐富想像 兒童是最富於想像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像來認識並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通過想像而詩化的世界裡,花

⑩ 什麼是詩歌的意境

詩歌的意境:古代詩人詞人格外重視文學意象創造中的「意」與「象」的有機融合,重視創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審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標准就是從意象中升華出境界,即意境。

1、淡泊靜謐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題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現作者一種遠塵避世的淡泊情緒。田園山水詩便是傑出的代表,例如:

《歸園田居·其三》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釋義: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2、蒼涼悲壯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寫景則蒼茫遼遠,峻拔蕭疏;抒情則豪邁雄健,慷慨悲涼;文辭古樸遒勁,慘烈悠長。

《使至塞上》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釋義: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3、曠達開朗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寫景則脫俗飄逸,虛實相生;抒情則自然開朗,舒緩綿長;文辭輕健明快,奇譎俊麗。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釋義: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4、深邃沉鬱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思想上厚積薄發,沉鬱頓挫,曲回郁結;語言上不飾雕琢,真摯感懷,長於以情動人。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釋義: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以東長江以西,落日緩緩下沉,無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一動不動。登臨的地方是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萬里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危樓。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5、雄壯陽剛類意境。

這類意境所展現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騁懷,或深沉堅毅,或悲慨剛勁。曹操的《觀滄海》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於寫景雄奇壯美,氣勢恢弘;抒情奔騰震盪,磅礴千鈞;文辭渲染誇張,振奮激昂。

《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釋義: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閱讀全文

與創造詩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