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機化學 美國化學家r.f.heck因發現如下heck反應什麼的
答案:(1)a、d
(2)(CH3)2CHCH=CH2 (3)新制Cu(OH)2懸濁液(或新制銀氨溶液)
(4)詳情見http://gzhx.cooco.net.cn/testdetail/175775/
B. 世界上第一台汽油機是誰發明的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版、迅速權,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C. 黃林慶的專利是什麼
申 請 號: 94111969.6 申 請 日: 1994.11.05
名 稱: 二硝基重氮酚工業廢水治理技術
公 開 (公告) 號: CN1122781 公開(公告)日: 1996.05.22
主 分 類 號: C02F9/00 分案原申請號:
分 類 號: C02F9/00;C02F3/30;C02F1/00
頒 證 日: 優 先 權:
申請(專利權)人: 四川省遂寧市環保實業公司
地 址: 629000四川省遂寧市遂州南路43號
發 明 (設計)人: 楊烈貴; 吳南生; 黃林慶; 劉德緒 國 際 申 請:
國 際 公 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 代理 機構: 四川省遂寧市專利事務所 代 理 人: 李俊
摘要
本發明是二硝基重氮酚工業廢水治理技術,採用化學絮凝與氧化還原法,以廢治廢,其工藝過程為中和反應,曝氣、曝光、厭氧處理,偶合反應,混凝沉澱,氧化還原,鹼析,精濾,磁化處理。具有以廢治廢,治理原料易得;易於操作管理;耗能低,運行費用低廉;治理效果好,無二次污染,廢水處理能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准等特點。適應火工工業廢水(如DDNP工業廢水)的治理應用。
申 請 號: 94111968.8 申 請 日: 1994.11.05
名 稱: 工業廢水處理高效復合混凝劑
公 開 (公告) 號: CN1122776 公開(公告)日: 1996.05.22
主 分 類 號: C02F1/52 分案原申請號:
分 類 號: C02F1/52;B01D21/01
頒 證 日: 優 先 權:
申請(專利權)人: 四川省遂寧市環保實業公司
地 址: 629000四川省遂寧市遂州南路43號
發 明 (設計)人: 楊烈貴; 吳南生; 黃林慶; 劉德緒 國 際 申 請:
國 際 公 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 代理 機構: 四川省遂寧市專利事務所 代 理 人: 李俊
摘要
本發明是工業廢水處理高效復合混凝劑,用高鋁水泥、鋁灰、污泥灰混合,加入電鍍廢酸、工業鹽酸、水,使其充分反應後再加入石灰或鹽酸調整pH值為3—3.5復合製成。具有設備簡單、費用低、使用方便,易於工業化生產;廢水處理混凝速度快、效果好,能去除濁色、COD、BOD、硝基苯、酚類有機物質,對硫化物的去除有特效等特點。適用於化工、印染、製革、造紙等多種工業廢水處理。
D. 世界第一台復印機是誰發明的。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專得到廣泛的應用。後屬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E. 復印機誰發明的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專得到廣泛的屬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F. 急人!誰做過亞硝酸異戊酯重氮化上氯的反應
用亞硝酸異戊酯重氮化過程中,還是需要酸的存在吧?不然重氮是正電,沒有負電荷平衡。如果胺,氯化銅,亞硝酸異戊酯三個混合,不需要酸嗎?
G. 復印機的發明發展
復印機的發明人查斯特·卡爾森(Chester Carlson,又譯切斯特·卡爾森),原本是一位專利律師,兼職研究員及發明家。他在紐約專利辦公室的工作需要復制大量重要文件。卡爾森患有關節炎,視復制文件為痛苦及單調的工作。這鼓勵了他進行有關Photoconctivity的實驗,並估計可以最簡單地製作復印本。卡爾迅在家中廚房進行Electrophotography實驗,1938年為過程技術申請專利。他使用以硫磺掩蓋的鋅片製作出首份復印產品。他使用一個覆有硫磺的鋅板製造了第一個「復印機」。文字「10-22-38 Astoria」印在一個顯微幻燈片上,這個幻燈片放在硫磺上進行強光照射。幻燈片拿走後,那些文字的鏡像就留在了硫磺上。卡爾遜打算將他的發明出售給一些公司,但是由於這個處理過程還不成熟所以沒能取得成效。
在那個時代,大量的復制工作使用炭紙或者復制機來完成,人們對於電子復印機沒有強烈的需求。在1939年到1944年間,卡爾遜被包括IBM和通用電氣在內的20多個公司拒絕,沒有一家認為復印機會有大量的市場需求。 1944年,一個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的非盈利組織與卡爾遜簽訂合同用來完善他的新工藝。在隨後的五年時間里,這個機構進行了許多試驗以改進電子照相工藝。在1947年,Haloid(一個位於紐約的當時製造銷售相紙的小型組織)接洽Battelle以獲得授權來開發銷售基於這項技術的復印機。
Haloid意識到「電子照相」這個詞過於復雜並且沒有很好的記憶性。在咨詢過俄亥俄州立大學一位經典語言教授之後,Haloid和卡爾森將這個過程的名字更改為「Xerography」,它由希臘語中的「干寫」一詞派生而來。Haloid決定將新的復印機稱為「施樂」,在1948年施樂成為商標。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1949年,施樂公司開發了第一個稱為型號A的靜電圖像復印機。施樂公司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以至於復印技術被大眾稱為「Xeroxing」,施樂公司積極應對以防止「xerox」成為一個通用商標。「Xerox」在一些字典中作為復印的同義詞出現,這導致施樂公司發出信函和廣告要求他們更改這些條目,並且要求人們不要這樣使用「Xerox」。但是,僅僅在北美地區出現了這種情況。例如,在不列顛群島「photoing」遠比「Xeroxing」使用更為普遍,這或許是由於在復印技術開始流行之後來自日本和歐洲製造商的復印機數量遠遠超過施樂公司的產品。在一些語言中使用混合詞彙,如在波蘭語中廣泛地使用kserokopia(「xero」),盡管施樂公司商標的復印機所佔市場份額很小。
隨著技術進步誕生了靜電復印技術,首先在硒鼓上生成一個高對比度的靜電影像,然後一種可熔化的塑料粉末(稱為墨粉)轉送到普通紙上,經過加熱熔化到紙張上,這個過程類似於激光列印機中使用的技術。技術進步帶來了彩色復印和靜電復印藝術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發展。
一些市面上作為復印機銷售的產品使用噴墨或者膠片轉印技術取代了基於硒鼓的工作過程。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早期,RCA(美國無線電公司)開發了一系列的稱為Electrofax的工藝,使用這種工藝圖像直接在特殊的有覆層的紙上生成,使用液體的墨粉進行著色。
H. 誰能給我簡單講講重氮化滴定
它是利用芳香伯胺類葯物,在鹽酸存在下,能定量地與亞硝酸鈉產生重氮化反應來測定芳伯胺類葯物含量的.具體看下面:
重氮化法
(一)定義
以亞硝酸鈉液為滴定液的容量分析法稱為重氮化法(亦亞硝酸鈉法).
(二)原理
芳香伯胺類葯物,在鹽酸存在下,能定量地與亞硝酸鈉產生重氮化反應.依此,用已知濃度的亞硝酸鈉滴定液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終點),根據消耗的亞硝酸鈉滴定液的濃度和毫升數,可計算出芳伯胺類葯物的含量.
反應式:ArNH2+NaNO2+2HCl→[Ar-N+≡N]Cl-+NaCl+2H2O
(三)滴定條件
1.酸的種類及濃度
(1)重氮化反應的速度與酸的種類有關,在HBr中比在HCl中為快,在HNO3或H2SO4中則較慢,但因HBr的價格較昂,故仍以HCl最為常用.此外,芳香伯胺類鹽酸鹽的溶解度也較大.
(2)重氮化反應的速度與酸的濃度有關,一般常在1~2mol/L酸度下滴定,這是因為酸度高時反應速度快,容易進行完全,且可增加重氮鹽的穩定性.如果酸度不足,則已生成的重氮鹽能與尚未反應的芳伯胺偶合,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使測定結果偏低.
[Ar-N+≡N]Cl-+ArNH2→Ar-N=N-NH-Ar+HCl
當然,酸的濃度也不可過高,否則將阻礙芳伯胺的游離,反而影響重氮化反應的速度.
2.反應溫度
重氮化反應的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生成的重氮鹽也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加速分解.
[Ar-N+≡N]Cl-+H2O→Ar-OH+N2↑+HCl
另外,溫度高時HNO2易分解逸失,導致測定結果偏高.實踐證明,溫度在15℃以下,雖然反應速度稍慢,但測定結果卻較准確.如果採用「快速滴定」法,則在30℃以下均能得到滿意結果.
3.滴定速度
快速滴定法:
將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約2/3處,用亞硝酸鈉滴定液迅速滴定,隨滴隨攪拌,至近終點時,將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洗液並入溶液中,繼續緩緩滴定,至永停儀的電流計指針突然偏轉,並持續1分鍾不再回復,即為滴定終點.
4.苯環上取代基團的影響
苯胺環上,特別是在對位上,有其它取代基團存在時,能影響重氮化反應的速度.
(1)親電子基團,如-NO2、-SO3H、-COOH、-X等,使反應加速.
(2)斥電子基團,如-CH3、-OH、-OR等,使反應減慢.
(3)對於慢的重氮化反應常加入適量KBr加以催化.
二、亞硝基化反應
芳仲胺類化合物,也可用NaNO2滴定液滴定,但所起反應並不是重氮化,而是亞硝基化,
NO
∣
ArNHR+NO2-+H+→ArN-R+H2O
反應量的關系仍然是1:1.習慣上把這種測定方法叫做亞硝基化滴定,以別於重氮化滴定.兩種方法統名為亞硝酸鈉法.
三、指示終點方法
(一)指示劑法
1.外指示劑
2.內指示劑
(二)永停法
四、滴定液的配製與標定
亞硝酸鈉滴定液
1.配製 間接法配製
2.標定 用基準對氨基苯磺酸標定,以永停法指示終點.
3.貯藏 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閉保存.
五、注意事項
1.將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2/3處進行滴定,是一種快速滴定法.
2.重氮化溫度應在15~30℃,以防重氮鹽分解和亞硝酸逸出.
3.重氮化反應須以鹽酸為介質,因在鹽酸中反應速度快,且芳伯胺的鹽酸鹽溶解度大.在酸度為1~2mol/L下滴定為宜.
4.近終點時,芳伯胺濃度較稀,反應速度減慢,應緩緩滴定,並不斷攪拌.
5.永停儀鉑電極易鈍化,應常用濃硝酸(加1~2滴三氯化鐵試液)溫熱活化.
6.亞硝酸鈉滴定液應於玻塞棕色玻璃瓶中避光保存.
六、適用范圍
1.芳香族第一胺類葯物.
2.水解後具有芳香第一胺結構的葯物.
3.還原後具有芳香第一胺結構的葯物.
七、允許差
本法的相對偏差不得超過0.3%.
I. 誰知道Paul Erhlich, 一個化學家的故事或趣事
保爾·埃爾利希
PaulEhHIch
「科學研究沒有園籍的限制和種族的隔閡。
……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們首先要免除門戶之
見。」這是德國細菌學家、免疫學家和化學療
法的先驅埃爾利希在接受諾貝爾獎金時講的
話。因他對免疫性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他與俄
國的胚胎學家、免疫學家梅契尼科夫並列為一
九O八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獲得者。
用「神奇的子彈」來肘殺病茵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的斯特恩。父親是一位猶太醫生。他日幼便
飽嘗了種族歧視的痛苫,立志當一名濟世良醫。那時候,肉眼無
法看到的病菌正在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猖狂肆虐,傳染病奪去了
千萬人的性命。埃爾利希目睹了種種苦難,他剛跨進醫學院大門,
使決心用畢生的精力向小小的細菌宣戰。他說:「我一定要發明一
種神奇的子彈, 讓它只射殺人體內的病菌, 而不敢傷害人體。。
在他求學時期,他的表兄威格特就在作組織及細菌培養的分類
染色研究。一八七八年,威格特發現不同種類的細菌對於各種染
料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埃爾利希對此很感興翅,就向威格特學習
染色法,不久又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同學們譏笑他是不務正業的
「幻想醫生」,他毫不在乎。他先後在弗勞茲瓦夫、斯特拉斯堡、
弗賴堡和萊比幅等大學醫學院里學習,受到當時細菌學創導者柯
思和病理學家海德里希的提攜。一八七八年畢業之後,他就被推
薦到當時歐洲規模最大的病理研究院,成為實驗病理學創導者、柏
林大學教授姑雷·里希斯的助手。不久,他發現不但細菌,而且
生物體內不同的組織也有不同的染色能力。從此,染色分析法成
了解剖學家剖析組織不可缺少的方法。
埃爾利希完成了一項若名的實驗:把甲基藍染料注射到一隻
活老鼠體內,然後作生理解剖,發現只有老鼠的神經末梢染,卜了
藍色,而肌肉和骨饋不染色。這是為什麼呢?埃爾利希推想:可
能在染料和神經末梢之間有某種吸引力。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
對體內病菌有吸引力的染料,又有葯物的作用,把病菌殺死呢2
他開始了實現其「神奇子彈」的設想。
研究有機體對染料的感受性,提出用染色法鑒別有機體細胞
和組織,這是飽的第一大貢獻。埃爾利希曾經是科鼓的學生,對
於科赫用染料使細菌著色的方法,他一直有著深刻的印象。既然
染料在玻璃片上能滲入細菌,使細菌著色而死亡。那末,如何用
染料來殺死體內的病菌,就要靠先辨明正常人體細胞和組織與病
菌的區別了,這樣,才能避免「玉石懼焚」。在這一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了白血球的變種,即一種體積龐大,容易被曙紅染色的顆
粒,他稱之為「嗜曙紅白細胞」,即後來人們所稱的「埃爾利希細
胞」。一八八二年,他觀察到並描述了這種白細胞吞噬紅血球細胞
的現象。他的這一發現,對組織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一八
九六午,埃爾利希在柏林附近的斯特吉茨血清實驗所任所長,他
用顯微鏡研究血液,gf究有機組織對染色物質的感受論發現了
望氮反應,後來被稱之為「埃爾利希反應」。重氮化合物可以和許
多有機化合物產生顏色反應,可以用來對尿液、血液或血漿的提
取物進行染色試驗,通過比色,就可以區別人體、動物體內的病
茵和正常細胞、組織了。埃爾利希用這種染色法首先鑒別了韶細
胞性白血病的各種類型,研究血液的正常細胞和病態細胞。「埃自:
利希反應」流傳至今,應用起來非常簡便。他被稱為血液學和免
疫血液學之父。
埃爾利希在研究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為什麼用同一染料後,
有些組織呈紅色,別的卻呈藍色?為什麼細胞核可以接受某種染
色,細胞質卻不能?為什麼白喉毒素對鴿子無害,對嬰兒會造成死
亡?他推斷,各種不同的細胞、組織間,必有基本的差異存在。
埃爾利希認為「化學親和力」即是生命奧秘的鎢匙,他提出了有
機體和周圍化學物質(食物、葯物等)結合的學說——側鏈學說,
進而又科學地導出免疫化學和化學療法理論。
埃爾利希認為,抗原具有結合基或「側鏈」,他稱之為「結合
簇」,毒性抗原具有代表其毒性的「毒性簇」。抗體是機體細胞受抗
原刺激後所產生的物質。抗體也具有側鏈或結合簇,能與抗原的
結合族作特殊的結合。一八九七年,他把抗體叫做受體。他推想:
化學性質不問的受體能與不同的抗原結合,在機體細胞上發生結
台反應,此後,受體即不能發揮正常功能,細胞就產生更多的受體,其中有些脫落而進入血流;血流中的受體能與抗原發生反應,
從而保護機體細胞。埃爾利希認為淋巴球是參與形成受體的。他
同時提出,多形核白血球及巨噬細胞起到協助作用,因為它們能
使細菌及其他顆粒狀抗原裂胳使其可涪成分為淋巴球所吸收。
埃爾利希是第一個定量地研究了毒素與抗毒素的沉澱反應,
建立起抗體理論的,他詳細地說明了有機體組織對病菌感染的反
抗。由於他的研究,後來科學家才開始使用「免疫化學」這個名
詞。埃爾利希因此被稱為免疫化學的先驅。
埃爾利希最早用化學反應解釋免疫過程。他認為抗原和抗體
之間的結合是化學的結合,正如強酸和強鹼的結合一樣,完全朝
一個方向進化很少是可逆的。他研究出毒素與抗毒素的中和反
應和酸鹼的中和反應不同的地方,是它們不邏守倍比定律;這種
結合實際上並不經常有一定嚴格的比例。包爾德特在他之後建立
的吸附學說完善地解釋了上述現象。但是埃爾利希的側鏈學說在
.9論免疫學的發展上,曾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他的學說已逐漸被
一些其他內容所充實,而繼續存在於現代的免疫學中。他的受體說
反映在關於抗原決定基與抗體結合價等概念上,而他的關於抗原
抗體結合具有化學性質的觀念,也已在現代免疫學中獲得了巨大
發展。當然,現代免疫學對這一反應的理解已遠比埃爾利希當年
的見解完整和正確,但埃爾利希的學說成為現代免疫學的先導,這
確實是了不起的貢獻。
從一八九O年起,埃爾利希就在羅伯特·柯赫傳染病研究院
主持工作。他對免疫現象作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免疫血清具有
溶菌作用,有這種作用的抗體他稱之為介體。他把介體看作是反
應過程的中間環節,它具有兩種親和力:一種是對補體的親和力
(所謂補體簇),另一種是對紅血球的親和力(所謂細胞族)。他認
為每種血清都有作用於各種敏感抗原的多元補體。這一理論為以
後的學者進一步研究開辟了道路。
埃爾利希從一八九八年起到了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先是在法蘭克福醫院化驗所繼續免疫現象的化驗研究,後來專門研究傳
染病從膿腫的治療。 「九O四年,他完成白喉毒素的研究,發現
中和白喉毒素的抗韋素。但是他並不滿足於這一發鞏曾嘗試在
實驗室內製造這種抗毒素。雖然並未成功,卻為後人指出了方向。
他也曾轉而研災癌症的化學治療,並取得初步進展。在這期間,
他發表了《免疫論文全集》和《論毒素與抗毒素之間的關系及研究
途徑》,這些著作都被看成是權威性著作。從—『九O六年起,他擔
任了喬治·施佩爾·豪斯研究院院長。
埃爾利希在醫學理論上做出巨大貢獻以後,就把他晚年的全
部精力投入到化學葯物的研製上,以便實現他多年來的幻想——
用。抑奇的子彈」射殺人體內的病菌。他對染料的奇妙想法,英
定了他進行化學治療的基礎。由於某些染料能有選擇性地給細菌
和原生動物染色,就有可能找到某種能夠單為寄生蟲所吸收的物
質,可以殺死寄生蟲而不傷害寄主。一九O四年他終於找到了第一
種能殺死民體內銀蟲的染料「阿托克西爾」,又叫「錐蟲紅」。錐蟲體
積比細菌大,在顯微鏡下容易被發現,注射到小白鼠的血管里.它
可以不停地繁殖,最後使小白鼠死亡。埃爾利希從一本化學雜志
上談到一篇試驗報告,說明錐蟲能被「阿托克西爾」即對氨基苯
腫殺死。可是治療的後果卻很慘,病人雖不再昏睡而死,卻變成
了瞎於。他決定改變對氛基苯腫的化學結構,以達到只殺死錐蟲
不傷害視神經的目的。他就主動合成了數千種腫苯化合物,然後
對其一一篩選o這些葯物當中,現有文獻還提到的有五種,就是
他命名的五號、五九四號、六軍六號、九一四號、一二軍六號。
埃爾利希和他的助手、日本朋友秦佐八郎博士一起,投入研
制實驗工作,他們年復一年地試驗改變「鑷蟲紅」的分子結構,
經常日夜戰斗在自己的實驗室里,有時連續幾個晚上不回家,只農實驗室的長椅上用幾本書疊起來當枕頭睡一會。他一次父一次
地安排「錐蟲紅」分子的排列方式,增加、移走或掉換原子。他要
喬清楚,到底裕要多大的劑量,才能殺死誰蟲而不致引起1\良反
應。
經過改變了化學結構的「錐蟲紅」,已經應用了第六百零五種
了,但是當給受錐蟲感染的小白鼠注射後,小白鼠仍是在狂竄亂
跳中痛苦地死去。
在達漫長而又艱苦的戰斗中,埃爾利希的信心始終沒有動搖
過。他堅佑,射殺錐蟲的「補彈」足一定可以製造出來的。當他
在一九O九年試驗到六百零六號化合物時,埃爾利希終於發現一
種有效的分子式「腫凡納明」,即二箋基二氧偶帥苯。他把它命名
為「灑爾佛散」(意為安全腫劑),它能殺死老鼠和馬體內的錐蟲,而
不致引起眼盲或跳躍病。
達時,埃爾利希的實驗室里沸騰起來了,人們都為這個六百
零六號化合物的成功而歡呼2四年的時間,篩選出各種不同結構
的腫苯化合物,這里而包含了多少繁重的傳動和多麼頑強的意志
啊I
埃爾利希發明的二氰基二氧偶腫苯,後來就成了商品葯名「六
O六」。「六O六」這種「神奇的子彈」為什麼只殺死錐蟲而不傷
害人體呢?他解釋汰因為病原體和人體組織有不同的代謝方式,
這種「六O六」葯物隻影響病原體所特有的代謝方式。它就象導
彈一樣,在人體內專門跟蹤追擊錐蟲,而不傷害神經。
「六O六」的發明,使非洲人從昏睡病的威脅下解救出來。但
是,當時世界各地J。泛流傳著一種梅毒病,這種病是由比誰蟲還
小的螺旋體所引起的。無論男人或女人,甚至剛出生的嬰兒,部
可能染上這種可怕的疾病。這種病在歐洲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
並正在全世界蔓延。這是一種性病,早期傳染性很大,以後發生
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或其他臟器的梅毒,或潛伏多年成為隱性
梅毒。患者經過幾年痛苦的折磨,最後得心臟病死去,或成為補經失常的痴果。這種病還可以內印婦傳給胎兒,使下一代得先天
性梅毒。這些成千上萬的患者多麼希望能行一種良葯,使他們擺
脫這種疚病的痛苦啊1
「六O六」能不能殺滅梅毒螺旋體,從而拯救成千上萬的梅毒
病患者呢?一九O九年整個炎熱的夏天,埃爾利希及其助手們都
投入到這場緊張的戰斗中。
他們首先在兔子的宰九上汰入一點從患者瘡瘋貝取來的膿
液,讓螺旋體在血城裡繁殖,於是兔子的宰九附近長出不癒合的
瘡門,這證明兔子染亡了梅毒病。
他們又納患病的兔子注別一針「六O六『。第二天,發現難以
癒合的瘡口出乎意料地結痴癒合了、又過了兩天,瘡口完全癒合,
連兔子血液里的螺旋體巴不見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兔子
競完全恢復了健康。他們又重復多次做試驗,只要一針「入O六」
就能消滅兔丁休內的螺旋體,議驗禍到了成功。
用來治療梅毒的「六O六」劑雖遠比治療昏睡病的劑量大得
多。這么大的劑量,用在人體內是不是安全呢2會不會象「銀蟲
紅」那樣引起病人雙目失明呢?
他們把注射到免子身上的「六O六」的劑運再加大,試驗結
果還是—『切順利。埃爾利希這時充滿了勝利的喜悅,通知他的好
朋友阿爾塔醫生:「六O六」DJ以用來治分梅毒忠者了1
一天下『1:,埃爾利希和秦佐八郎跑到法蘭女福最下揮的娟妓
區里,找到一個得了梅毒病已經很嚴重的妓女,給她打了一針「六
O六」。過了一個星期,那個妓女笑盈盈地來報這兩位學者,感謝
他們救命之恩。
梅毒再也不是絕瘦了I埃爾利希把「六O六」的樣品送給醫
院去試用。一九一O年四月,第一批報告寄回來了,證明應用「六
O六」治療梅毒是成功的。
埃爾利希的幻想實現了1同年五月,他在巴思巴資內科學年
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發明。這個勞動全世界的新聞,給千千萬萬構毒病思考帶來了顱音。埃爾利希等的辛勤勞功開辟了化學
治外傳染病的道路。一九—O午,他發表了重要著作《螺旋體病化
學治療的嘗試》,這使他成為化『;i療法的光碟機。這位偉大的學者
於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逝世於巴特霍姆堡。他發明的「六O六」,
這個百位數已成了他百折不抗,勇於探索的象徵。
J. 是誰發明了復印機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