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韋達發明了什麼,研究了什麼
韋達(François Viète,1540~1603),法國數學家。年輕時當過律師,後來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他討論了方程根的多種有理變換,發現了方程根與分數的關系(所以人們把敘述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的結論稱為『韋達定理』),在歐洲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
⑵ 抗菌肽的國內研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黃自然及其研究組從我國特有物種柞蠶蛹中經人工誘導和提取的產物(溶菌酶)--抗菌肽,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取得的一項首創性科研成果。抗菌肽醫葯產品即以生物工程方法將抗菌肽純化為一類新型葯物。具有廣譜性殺菌作用,並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特別是對耐葯性細菌,抗菌肽有較強殺滅作用,並能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是一種具有作用靶點及新作用機制的化合物。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大港油田聯手攻關,成功地從蒼蠅體內分離出抑制多種病源菌和病毒的抗菌肽。目前多種抑菌實驗已經完成,科研人員正在著手進一步純化從蒼蠅幼蟲體內提取出的抗菌肽。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張永蓮等人對名為Binlb的鼠源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取得突破(批准號:39893320)。該基因只在附睾頭部上皮細胞中特異表達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生育旺期表達最高。這是目前第一個發現與附睾防禦系統相關的天然抗菌肽,人體也類似,也是國際上發現的第一個與男性生殖系統炎症相關的功能基因,第一次證實附睾具有免疫系統。其研究成果:《大鼠生殖系統中的一個抗菌肽基因》,於2001年3月在《Science》上發表,是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成果第一次在《Science》上刊載。
中國水稻所黃大年教授主持的蠶抗菌肽B基因轉化水稻的研究,抗菌肽B基因轉化植株表現出對白葉枯病合細條病的抗性有明顯提高,為水稻白葉枯病的抗性育種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將該基因導入推廣品種,可以獲得農藝性狀保持優良.另外,轉基因第二代植株仍然表現對白葉枯病合細條病的抗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賈士榮完成了抗菌肽Cecropin B及Shiva A基因的合成,構建了表達載體,並將這些基因成功地導入我國七個馬鈴薯主栽品種(品系),獲得1050個轉基因株系,經多年多點抗病性鑒定,初步篩選出三個較起始品種抗病的株系。
黃亞東,鄭青,王林川,廖富蘋,黃自然等採用病毒載體pAcGP67B,通過PCR點突變技術將柞蠶抗菌肽基因起始密碼ATG刪除以利於形成信號肽切除位點的編碼序列。gp67信號肽的插入能引導表達產物分泌到細胞外而便於表達產物的鑒定及其生物活性的測定,對柞蠶抗菌肽D基因重組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表達。
⑶ 今年科學家正在研究並即將發明的東西有哪些
今年科學家正在研究並即將發明的東西有:
虛擬實境。
用眼睛「劃」手機。
空氣傘。
觸控式「衣服」。
⑷ 抗菌肽的研究意義是什麼(如果不是自己寫的 一定要註明出處哦)
抗菌肽前景廣闊的新型抗生素
自發現青黴素以來,抗生素一直是人類治療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有力武器,但隨著抗生素的長期廣泛應用,病原菌耐葯性的形成也日趨嚴重,迫切要求開發新型抗生素,而且前從微生物中尋找新生物的難度已愈來愈大。來源於動物的抗菌肽(也稱為殺菌肽,動物多肽抗生素)的發現,為開發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廣闊的來源。近年來,對抗菌肽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獲得了迅速發展。
抗菌肽的發現起源於對昆蟲免疫機制的研究,當昆蟲受到外界刺激時,發生免疫應答反應,在體內誘導產生出具有強烈抗菌活性的物質,抗菌肽是其中重要組成成份。後來,又在兩棲動物、哺乳動物中分離得到類似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使人們對抗菌肽的起源及其在進化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隨著對抗菌肽結構與功能、抗菌肽-生物膜相互作用機理、抗菌肽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抗菌肽基因工程等研究的深入進行,抗菌肽在醫療、農業等領域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抗菌肽的概念和分類
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分子量在4KD左右,具有抗菌活性的鹼性多肽物質。最初,人們在研究北美天蠶的免疫機制時,發現其滯育蛹經外界刺激誘導後,其血淋巴中產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物質,這類抗菌多肽被命名為天蠶素(Cecropins)。後來,從其他昆蟲以及兩棲類動物、哺乳動物中,也分離到結構相似的抗菌多肽。迄今為止,在不同動物組織中已發現了很多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和多肽,已有70多種抗菌多肽的結構被測定,抗菌肽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根據抗菌肽的結構,可將其分為5類:(1)單鏈無半胱氨酸殘基的α-螺旋,或由無規捲曲連接的兩段α-螺旋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殘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殘基的抗菌肽;(3)含1個二硫鍵的抗菌多肽;(4)有2個或2個以上二硫鍵、具有β-折疊結構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較大的多肽衍生而來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其中最早分離到的Cecropins和從非洲爪蟾中分離到的Magainins等屬於第一類抗菌肽,通常也將其稱為Cecropin類抗菌肽,目前對此類抗菌肽的研究也較深入。
抗菌肽的生物學效應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葯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抗菌肽的作用機制
自從發現抗菌肽以來,已對抗菌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知的是,抗菌肽是通過作用於細菌細胞膜而起作用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種抗菌肽與細胞膜作用的模型。但嚴格地說,抗菌肽以何種機制殺死細菌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目前一般認為,Cecropin類抗菌肽作用於細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的離子通道,破壞了膜的完整性,造成細胞內容物泄漏,從而殺死細胞。
對於抗菌肽破壞膜的完整性,使細胞內外屏障喪失,從而殺死細菌這一觀點已得到基本統一的認識,但對其具體作用過程、是否存在特異性的膜受體、有無其它因子協同等問題尚不十分清楚,存在不同看法。不同抗菌肽的作用機制可能不一樣,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抗菌肽基因工程
抗菌肽在動物體內含量極微。從動物體內提取抗菌肽產量低、費時長、工藝復雜、費用昂貴,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這成為制約抗菌肽進入實際應用的最大障礙。因此,開展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進入臨床應用的基因工程葯物多數是採用原核表達系統生產的,但由於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不能用原核表達系統直接表達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而如果採用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將給表達產物的後處理帶來很大麻煩。因此,國內外的研究者多採用真核表達系統進行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
近年來,以酵母為基因工程受體菌的研究引起人們的重視,酵母具有比大腸桿菌更完備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和對表達產物的加工修飾及分泌能力,並且不會產生內毒素,是基因工程中良好的真核基因受體菌。自1978年Hinnen等首先試驗酵母轉化成功後,已有人干擾素基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α-澱粉酶基因等數十種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獲得表達。國內研究者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表達抗菌肽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如能在表達產率上得到進一步提高,將為抗菌肽早日進入臨床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⑸ 抗菌肽的應用前景
目前,所有的常規抗生素都出現了相應的抗葯性致病株系,致病菌的抗葯性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尋找全新類型的抗生素是解決抗葯性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抗菌肽因為抗菌活性高,抗菌譜廣,種類多,可供選擇的范圍廣,靶菌株不易產生抗性突變等原因,而被認為將會在醫葯工業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種多肽抗生素正在進行臨床前的可行性研究,其中magainins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一些多肽抗生素在醫葯研究中的進展情況。
Company Peptide Clinical indication Stage of development
Magainin Pharmaceutical MSI-78 Impetigo Abandoned after phaseⅢ(1997)
MSI-78 Top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phaseⅢ(1997)
Applied Microbiology/Astra/Merck Nisin(lantibiotic Gastric Helicobacter infection /ulcers Early clinical trails(1997);PhaseI(1998)
Applied Microbiology/Nippon/Shoji Nisin variants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parenteral) Preclinical research(1997)
Micrologix Biotech MBI-11CN+ Gram-positive infection Preclinical research(1997)
MBI-20 series(α-helical) Gram-negative infection; enhancers of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7)
Intrabiotics IB367(β-sheet) Topical treatment of oral mucositis(muoth ulcerations) Preclinical research(1997);Phase I(1998)
Xoma Mycoprex(BPI-derived) Systemic candidiasis; enhancer of fluconazole activity Prelinical research(1997); PhaseⅡcompleted, Phase Ⅲ initated(1998)
現在大多數臨床試驗是用於局部治療,這種治療應該是安全和有效的,因為一些毒性更強的多肽和脂多肽,如短桿菌肽S,多粘菌素B已被用於製造皮膚軟膏。這些多肽也可用於那些常規抗生素和常規療法無效的地方。利用粉劑的方法治療肺部感染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口服葯物可能會被用於治療腸道感染,nisin正在進行抗螺旋桿菌的臨床試驗。至少有兩個公司正在開發非腸道給葯的治療方法。
抗菌肽基因工程在農業上的應用,主要是用於轉化農作物培育抗病品種。由於抗菌肽對多種植物病原菌有殺菌活性,將抗茵膚基因導人植物體內表達可望提高其抗病能力。
抗菌肽基因用於轉化農作物培育抗病品種,如抗馬鈴薯青枯病、煙草抗青枯病及水稻抗白葉枯病等已有良好的開端。
抗菌肽對正常哺乳動物細胞無不良影響,但對癌細胞株,部分病毒則有明顯殺傷作用。這預示抗菌肽在治療及預防癌症和抗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由於某些多肽抗生素對一些植物致病細菌和真菌具有很強的抗性,一些多肽抗生素已經被用於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如Jaynes等將兩個cecropin的類似物基因,Shiva-I基因和SB-37基因轉入煙草,發現Shiva-I的轉基因煙草對青枯病具有一定的抗性,而SB-37的轉基因煙草沒有抗性。Huang等的研究表明將cecropin類多肽MB-39基因與大麥、澱粉酶信號肽基因融合後轉入煙草中,所得植株野火病的抗性增強。在國內,黃大年等利用cecropinB基因轉化水稻,得到了一些對水稻細條病具有不同抗性的植株。
抗菌肽動物轉基因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可以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來阻斷一些蟲媒疾病的傳播,Possani等的研究表明,在蚊子體內表達Shiva-3可以抑制瘧疾的傳播,但是在蚊子的轉基因技術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困難;Durasu1a等通過在長紅獵蟋的共生菌中表達CecropinA明顯減少了其體內錐蟲的數量。Reed等將Shiva-Ia轉入小鼠中,轉基因小鼠對布魯氏桿菌的抵抗力顯著增強,這為人工培育抗病飼養動物新品種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抗菌肽在食品防腐,鮮花保鮮和動物飼料添加劑等方面的應用研究也正在進展之中。
⑹ 最近的發明
會說話的「魔鏡」
當你擁有了一面特別的魔鏡以後,可能就會有點步入仙境的感覺了。這面鏡子是由好萊塢特技專家設計的,還整合了家居安全系統和家庭自動控制網路(如果你足夠幸運擁有其中之一的話)。大多數情況下,它看起來不過是一面普通的鏡子,被激活時,一張精靈般的臉就會從其表面浮現在來,並且還會適時地以一位傲慢大管家的口吻發號施令:汽車已經開入車道了,極可意浴缸已經熱好水了……只是記住不要問她,誰是天底下最美麗的人哦!
發明者:克雷格·巴爾
標價:19995美元
「絕水」雨傘
雨傘本是一個將雨水「拒之門外」的工具,但一星半點的雨水被帶入室內都是一件惱人的事情。NanoNuno雨傘在使用後只需快速地搖一搖,便可清除傘面上殘留的雨水,堪稱一把「絕水」雨傘。有了「絕水」的本領,在恰逢雨天的時候,人們就不必將它們殘忍地丟棄在門外了。NanoNuno的傘面是由納米技術的聚脂纖維製成的,在設計上可以阻擋雨水的滲入,使它們不會在你的身上或者地板上「安營紮寨」。發明者的靈感來源於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絕水」的過程類似於水珠、泥土從荷花葉上滾落。
發明者:Pro-Idee公司
標價:現價為95美元
排濕排熱運動衫
耐克公司的新款網球衫(Sphere Macro React)——200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瑪麗亞·莎拉波娃所穿——背部的魚鱗圖案絕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如果出汗的話,背部的「鱗片」會隨身體的運動打開,將熱量和濕氣排除體外,達到保持涼爽與乾燥的目的。除此之外,質地輕且有彈性的網襯也可以防止聚酯氨綸材料製成的「鱗片」粘在皮膚上。莎拉波娃並不是耐克公司唯一的模特,在溫布爾登公開賽上亮相的羅傑·費德勒也曾身穿耐克的新款水手衫。
發明者:耐克公司
標價:網球衫,現價60美元以上;水手衫,45美元。
擁抱衫
PDA一詞不僅僅是指個人數字助理(個人掌上電腦),它也可以指擁抱衫(Hug Shirt)——一種高科技服裝,能夠模擬被所愛之人擁抱的感覺。當朋友發給你一個虛擬的擁抱,你的手機會利用無線藍牙技術通知擁抱衫;它隨後便為你「奉獻」朋友那與眾不同的擁抱,將他或她的熱情、壓力、持續時間甚至是心跳進行復制。當然了,擁抱衫也可以用水洗。
發明者:CuteCircuit
標價:尚未上市
自助上衣
一條胳膊喪失運動能力和感覺的中風患者的病情可以通過「Realive」得到緩解,它是一件機器人式上衣,利用患者健康肢體的運動來幫助受損的肢體康復。中風患者的健康胳膊做彎曲運動時,衣服上的感測器立刻就會感覺到胳膊的運動,並將信號傳遞給環繞在另一條胳膊上的橡膠肌肉,受損胳膊就會模擬健康胳膊運動。有關研究顯示,通過刺激神經元,簡單地使用受損的肢體可以加快它的康復,這項發明正是受到這一研究的啟發。這個裝置還有助於促進中風患者的物理治療的正常進行。
發明者:日本松下公司
標價:2011年上市
CLEVER三輪概念車
低廢氣排放量的CLEVER概念車介於直升機、微型汽車和不明飛行物(UFO)之間,由壓縮天然氣提供動力,壓縮天然氣儲存在乘客座椅背後的兩個圓筒中,每加侖可行駛108英里。CLEVER概念車的三輪設計更為靈活和穩定,採用鋁制構架,由於應用了電腦控制回轉和水力學方面的技術,行駛起來總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
CLEVER概念車發動機廢氣排放量低,不會造成污染,盡管如此,行駛速度仍能達到每小時80英里,讓用戶體會到駕車的樂趣。
發明者:寶馬公司、巴斯大學及歐洲其它幾家研究機構
標價:暫無
臭氧洗菜器
緊跟那場由菠菜引發的恐慌之後,即使是最好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某種生物危害性,單靠洗菜無法清除殺蟲劑或細菌。美國Lotus消毒系統把普通的自來水變成一種能殺死微生物、清除毒素的過氧化水。這種機器利用電荷向自來水注入臭氧,這種聽起來讓人恐懼的臭氧只是意味著,水中含有一種可當作天然消毒殺菌劑的氧氣。
發明人:特薩諾(Tersano)公司
標價:200美元
固體咖啡
西班牙名廚費蘭·阿德里亞(Ferran Adrià)以其創立的分子廚藝而聞名全球,他發明的美食有透明餛飩和帕爾馬乾酪冰淇淋。他最新的創意是一種固體濃咖啡bbed èspesso。這種咖啡是通過將普通的濃咖啡和糖,還有一種神秘成分相結合而製成的,然後儲存在罐中,像生奶油,吃的時候要用勺。9月,這種像多泡沫含奶油的甜點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可調出濃咖啡、卡布奇諾咖啡和瑪奇雅朵咖啡等口味。
發明人:費蘭·阿德里亞
標價:芝加哥樂維薩咖啡的售價為2.49美元
便利鏟雪機
雪景很漂亮,在雪中玩耍也是件趣事,但清除積雪是件苦差事。吹雪機有噪音,破壞環境,用鐵鍬鏟雪可能讓你累個半死。估計每年因清除積雪導致受傷的大約有72000人。Enter the Wovel是一種建在一個36英寸長的輪子上的新型鐵鏟。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鞦韆:按下一端的把手,另一端的鏟身就會舉起來,讓鏟子揚起。這種工具,再配上一個切削板來掃雪,能讓繁重的鏟雪工作變得輕松、有趣。
發明人:馬克·諾南
當前售價:120美元
⑺ 近期比較熱門的科學研究有哪些比較新穎的發明創造有哪些
可見光通信...比較容易理解的應用是用光代替網線上網...
⑻ 抗菌肽首次發現於何時
目錄[隱藏]概述概念和分類生物學效應作用機制基因工程發展現狀應用及前景總結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 antibiotic peptide)拼音:kàng jūn tài[編輯本段]概述抗菌肽是生物體內經誘導產生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動物的抗菌肽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鹼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隊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為Cecropins。此後數年間,人們相繼從細菌、真菌、兩棲類、昆蟲、高等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中發現並分離獲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由於最初人們發現這類活性多肽對細菌具有廣譜高效殺菌活性,因而命名為「antibactetial pepiides,ABP」,中文譯為抗菌肽,其原意為抗細菌肽。隨著人們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發現某些抗細菌肽對部分真菌、原蟲、病毒及癌細胞等均具有強有力的殺傷作用,因而對這類活性多肽的命名許多學者傾向於稱之為」peptide antibiotics」一多肽抗生素。[編輯本段]概念和分類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分子量在4KD左右,具有抗菌活性的鹼性多肽物質。最初,人們在研究北美天蠶的免疫機制時,發現其滯育蛹經外界刺激誘導後,其血淋巴中產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物質,這類抗菌多肽被命名為天蠶素(Cecropins)。後來,從其他昆蟲以及兩棲類動物、哺乳動物中,也分離到結構相似的抗菌多肽。迄今為止,在不同動物組織中已發現了很多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和多肽,已有70多種抗菌多肽的結構被測定,抗菌肽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擴展。根據抗菌肽的結構,可將其分為5類:(1)單鏈無半胱氨酸殘基的α-螺旋,或由無規捲曲連接的兩段α-螺旋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殘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殘基的抗菌肽;(3)含1個二硫鍵的抗菌多肽;(4)有2個或2個以上二硫鍵、具有β-折疊結構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較大的多肽衍生而來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其中最早分離到的Cecropins和從非洲爪蟾中分離到的Magainins等屬於第一類抗菌肽,通常也將其稱為Cecropin類抗菌肽,目前對此類抗菌肽的研究也較深入。
⑼ 干擾素α的發明 研究進程
1957年,英國病毒生物學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員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雞胚絨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擾現象時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細胞能產生一種因子,後者作用於其他細胞,干擾病
病毒干擾素圖片
毒的復制,故將其命名為干擾素。 1966-1971年,Friedman發現了干擾素的抗病毒機制,引起了人們對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的關注,而後,干擾素的免疫調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腫瘤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報道用人白細胞干擾素治療4例慢性活動性乙肝,治療後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於人白細胞干擾素原材料來源有限,價格昂貴,因此未能大量應用於臨床。 1980-1982年,科學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腸桿菌及酵母菌細胞內獲得了干擾素,從每1升細胞培養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升干擾素。從1987年開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干擾素進入了工業化生產,並且大量投放市場。
干擾素研究、應用歷程
20世紀50年代: 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發現了干擾素(IFN),到IFN的抗病毒機制被闡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醫學界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產生干擾素的能力低下,在應用外源性干擾素後,不僅產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時可以增加肝細胞膜上人白細胞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進T細胞溶解感染性肝細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X106單位干擾素後,3小時血清中干擾素活性開始測出,6小時達高位,48小時基本消失。經歷了十餘年。隨後,IFN開始用於治療乙型肝炎. 20世紀80年代初:瑞士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幾乎同時成功研究出第一代基因工程IFNα。 1981年初:Pestka等合成並純化了IFN α-2a,並得到FDA批准進入臨床試驗。 20世紀80年代中期:第一個基因工程IFN α-2a研製成功並上市後,才被較為廣泛地應用於臨床。 20世紀80年代中期:第二代基因工程IFN α-2b問世,其分子結構與人IFN幾乎一致,於1986年被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與此同時,我國侯雲德等學者也在研究基因工程IFN的制備。 20世紀70年代:干擾素的聚乙二醇化技術被提出,旨在既可延長干擾素的半衰期又可保持其生物活性。 21世紀初:聚乙二醇干擾素進入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試驗。 2005年: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通過美國FDA批准,正式用於乙肝治療
⑽ 抗菌肽的發展現狀
迄今為止,從不同的生物體內誘導分離獲得的抗菌肽已不下200多種,僅從昆蟲中分離獲得的就多達170餘種。人們根據抗菌肽的來源及結構性質進行了分類。根據抗菌肽的結構,可將其分為5類
具有螺旋結構的線性多肽
cecropins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動物抗菌肽,1980年,由Boman等從美國天蠶蛹中分離得到。該類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37~39個氨基酸殘基,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區域具有強鹼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雙親螺旋結構,而在C端區域可形成疏水螺旋,兩者之間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鉸鏈區,多數多肽的C端被醯胺化,醯胺化對其抗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後,人們相繼從家蠶、柞蠶、果蠅、麻蠅中分離到了cecropins類抗菌肽。1989年,Lee等人從豬小腸中分高到了cecropin P1,說明了cecropins可能在動物中廣泛存在。cecropins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部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對真菌和真核細胞沒有毒性。目前cecropins已被人工合成並已商品化。
magainins也是較早發現的一類具有雙親螺旋結構的抗菌肽。最初是從蟾蜍的皮膚中分離得到的,後來在哺乳動物的神經組織和腸組織中發現了其類似物。magainins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真菌、原生動物都有殺傷作用,但是對革蘭陰性菌的活性比cecropins要低10倍左右。
此外,從一些動物的再生性器官和兩棲類的多種組織器官中分離得到了一些具有螺旋結構的多肽,如來源於南美蛙的dermaseptin和來源於樹蛙的bombininh。
富含某種氨基酸的線性多肽
apidaecins是從蜜蜂中分離得到的富含脯氨酸的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16~18個氨基酸殘基,其中脯氨酸含量高達33%,精氨酸含量可達17%。apidaecins對某些革蘭陰性菌具有很強的活性,而對革蘭陽性菌不起作用。apidaecins對某些革蘭陰性的植物病原菌和腸桿菌科的致病菌的高殺傷力,使其在植物抗細菌病基因工程和食品工業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drosocin是來源於果蠅的一種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在結構上與apidaecin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其11位的蘇氨酸羥基上連接著一個O-二糖鏈(-N-乙醯半乳糖胺-半乳糖。)
coleoptericin和hemiptericin分別來源於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蟲,一級結構中富含甘氨酸,分子量一般較大。Oppenheim等人從人的腮腺和下頜腺分泌物中分離得到了一組富含組氨酸的抗菌肽,長度在7~38個氨基酸殘基不等,被稱為histatins。對於引起口腔感染的多種微生物具有活性。indolicidin是來源於牛中性粒細胞的多肽抗生素,因其13個氨基酸中含有5個色氨酸而得名。其C端是醯胺化的。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具有很強的殺菌活性。
含有一個二硫鍵的多肽
這是一類數量很少的抗菌肽,第1個被發現的這類多肽是bactenecin,來源於牛中性粒細胞。其12個氨基酸中含有4個精氨酸,在其第2位和第11位氨基酸殘基間形成二硫鍵。bactenecin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有活性。這類多肽中還包括一些來源於蛙類皮膚的多肽抗生素,一般在C端有一個由7個氨基酸形成的「loop」和一個長的N端「尾巴」,如brevinin-1,brevinin-2。
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二硫鍵的多肽
這類多肽的典型代表是defensins,最初發現的α-defensins來源於哺乳動物的組織中,一般含有29~34個氨基酸殘基,其中6個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個分子內二硫鍵,此外,其第6位和第15位的精氨酸,第24位的甘氨酸也是保守的。α-defensins可形成3層的β片層結構,通過3個二硫鍵和Arg-6與Glu-24之間的鹽橋而被穩定。目前,defensins已被合成並已商品化。defensins對多種細菌和某些真菌具有殺傷作用,並且對真核細胞有一定的毒性。defensins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比革蘭陰性菌強。defenssins的活性比cecropins弱,並且通常在低離子強度下起作用。 β-defensins比α-defensins大一些,一般含有38~42個氨基酸殘基。都含有3個二硫鍵和4~8個精氨酸。昆蟲defensins在C末端與α-defensins相似,但是只有兩個β片層結構,中間有一段α螺旋起穩定作用,主要對革蘭陽性菌起作用,而對真菌沒有作用。 植物defensins一般有45~54個氨基酸殘基,可形成4個二硫鍵,3個β片層結構和一個α螺旋結構。植物defensins一般只對真菌起作用而對細菌沒有作用。不同植物defensins對真菌的抗菌譜不同。 thionins也是一類來源於植物的多肽抗生素,含有45~47個氨基酸殘基,有6個或8個半胱氨酸形成的3個或4個二硫鍵。其二級結構可形成2個反平行的α螺旋結構和2個反平行的β片層結構。thionins抑制多種植物致病細菌和真菌,但是對假單胞菌屬和歐文氏菌屬的細菌不起作用。
羊毛硫抗生素
羊毛硫抗生素(1antibiotics)是指一些由細菌產生的,由基因編碼在核糖體中合成,經翻譯後加工而含有一些特殊有機基團的多肽抗生素。其中研究最廣泛的是nisin。它是來源於乳酸菌的一種抗菌肽,成熟多肽由34個氨基酸組成,含有羊毛硫氨酸、甲基羊毛硫氨酸等特殊基因。主要對革蘭陽性菌起作用,而對革蘭陰性菌不起作用,已被廣泛應用作食品保鮮劑。nisin及其類似物在醫葯上的應用研究也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