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宋朝四大發明

宋朝四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1 16:23:40

Ⅰ 宋代的三大發明是哪三大發明在宋代各達到了怎樣的水平

1、指南針

沈括《夢溪筆談》首先記載了指南針和地磁偏角。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兒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宋軍中配備有指南魚,後來發展為羅盤(水羅盤)。最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 2、活字印刷

由於雕版印刷的普及,北宋形成了不少印書中心,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版本。國子監刻印的書稱監本。民間書坊刻印的書稱坊本。地方官府的稱庫本(公使庫)。北宋三大印書中心:杭州、西川(四川)、福建,其書依次為杭本、蜀本、建本。福建建陽麻沙鎮書坊的書世稱麻沙本。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平民畢升(?—約1051)發明了活字印刷。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為膠泥活字。還研究過木活字。已經具備了製造活字、排版和印刷三道基本程序(參見圖片泥活字版復原圖)。 3、huo 葯
煉丹家之功。硫磺(S)、硝(KNO3)和木炭(C)的混合物。唐朝孫思邈《丹經》中已有記載。唐末天佑年間戰爭中已有huo葯箭和「發機飛huo 」。北宋時,huo 葯武器已開始普遍使用。曾公亮、丁度《武經總要》(中國第一部官修兵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軍事網路全書)中記載了三種配方和十幾種huo葯 wu器名稱:huo箭、huo炮、蒺藜huo球、毒葯煙球、飛huo槍、huo雞、竹huo鷂、鐵嘴huo鷂等。南宋軍隊中又有huo槍、突huo槍、鐵huo炮、霹靂pao等。當時的霹靂pao和震天雷威力極大。南宋初年即開慶元年(1259),壽春(今安徽壽縣)軍民陳規發明「突huo槍」管形huo器,在竹筒內裝huo葯和「子窠」。

Ⅱ 宋朝四大發明是什麼

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

Ⅲ 四大發明中那些與宋朝有關

活字印刷術:北 宋 畢 升
指南針:北 宋 無記載
火葯:唐 朝 古代煉丹家
造紙版術: 東 漢 蔡 倫權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在宋朝,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
印刷術得到了大幅度改良(比如畢升的活字印刷)。
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Ⅳ 為什麼四大發明出現在宋朝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東漢蔡倫加以改進。印刷術、指南針、火葯三大發明,起內始遠在宋代以前,但其容完成和發展卻在宋代。它代表著宋代自然科學技術的突出成就。
1、原因:
①經濟發展,為科技文化進步提供物質基礎;
②由經濟決定的政治狀況,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社會環境;
③統治階級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
④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包括外來宗教),有利於我國科技文化的正常發展;
⑤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融合,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發展;
⑥前代科技文化成就奠定的基礎。
2、簡介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膠泥活字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Ⅳ 宋元時期四大發明

造紙術:促進歐洲文化發展和文化的普及。火葯:推動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沉重版打擊了權封建階層,為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條件,促進歐洲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指南針:促進遠洋航行,為新航路開辟和資產階級的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印刷術: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進步。

Ⅵ 四大發明宋朝發明了仨的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事實上,四大發明中只有活字印刷書算是宋朝發明的
紙:西漢發明,東漢蔡倫改進
印刷術:唐朝出現,雕版印刷術
指南針:先秦乃至上古時期已有類似裝置,如司南
火葯:唐朝中期出現,唐末用於戰爭,宋元時期,火葯被廣泛使用

Ⅶ 四大發明在宋朝時期的發展情況

四大發明在宋代被發揚光大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回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答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

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到了14世紀初,指南針才由中國傳到歐洲。

Ⅷ 不靠譜的宋朝四大發明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古代科技發達,經濟繁榮的一個時期,很多朋友都比較喜歡宋朝。

於是,有些人就說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葯、印刷術都出現在宋朝,甚至宋朝出現了第五大發明——紙幣。相當於宋朝有個獨屬於自己的四大發明。

事實真是如此嗎?

實際上這兩個說法是非常可笑的,且非常不可取的。

事實上,所謂第五大發明從來都沒有形成定論,紙幣也從來都不是第五大發明。

Ⅸ 北宋時期出現我國四大發明中的

北宋時期
1、戰國時來出現最早自指南針(「司南」),到了北宋宋代指南針用於航海。
2、雕版印刷術於唐代出現,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畢升發明。(一般印刷術發明指的是 活字印刷術)

至於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算造紙術發明的開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最早火葯武器出現在唐末叫「發機飛火」。

Ⅹ 宋代三大發明是哪些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而後三樣發明,都是在宋代出現的。

根據資料記載,最早的印刷術,是隋唐之際發明的雕版印刷。它是先用手工刻出陽文反字,塗上黑墨,然後復印在紙上。這種方法比手抄要經濟許多。但雕版所花的工夫太長,而且刻好一塊木板,要改動一個字,就得全部重刻;如果要印別的書,又得重新雕字。

宋代慶歷年間(1041年—1049年),有個叫畢昇的工匠,覺得雕版印刷很費事,就想改變這種狀況,他經過反復琢磨,終於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所謂膠泥活字,就是用膠泥做成的單字。先用一種很細的黏土,做成許多方塊,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後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再按字韻順序排列在專用的盒子里。排印時把一個個活字撿排在鐵框里。鐵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蠟、紙灰等帶有黏合性的混合物,將排好字的鐵框拿到火上加熱、壓平。待冷卻凝固後,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堅固,就成為版型,塗上墨就能印刷。印刷時,可以用兩塊鐵框同時交替進行。一版在印刷,另一版便繼續排字,使印刷不會中斷。每版可印1000次以上,速度快,質量好。經常用的字,就刻制幾十個活字;冷僻的字,隨用隨刻,立即燒硬就可使用。印版中發現錯字,也可隨時更換。完畢之後,將版型放在火上烘烤一下,等脂蠟熔化活字就會從鐵框上脫落下來,然後供重復排版使用。

畢昇所創造的膠泥活字印刷,是一套完整的印刷技術,已具有製作活字、排版和印刷三個環節,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它是現代鉛字印刷的前身。

後來活字印刷術流傳到了國外,最早傳入朝鮮。大約在13世紀初,朝鮮人在學習宋代活字的基礎上,首先發明了金屬活字,然後又傳入亞洲其他各國。歐洲人採用活字印刷則比較晚,那已是15世紀中期以後的事了。

提起印刷術,不能不提到宋代一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沈括。

沈括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於1031年,死於1095年。他一生在科學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貢獻。

沈括晚年的時候,寫下了一部科學著作,叫《夢溪筆談》。這是一部宏偉的著作,論述、記載了包括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考古、文學、音樂和繪畫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記載了畢昇發明和運用活字印刷的情況。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沈括的記載,我們今天就不知道是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沈括的《夢溪筆談》還記載了宋代的另一重大發明,那就是指南針。

早在東漢以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就已經知道利用天然磁石製成一種形狀像勺、能辨別南北方向的工具,那就是最早的指南針,當時把它稱作「司南」。

「司南」在磨製成形的過程中,因為受擊發熱而容易失去磁性,因此製成後的磁性較弱,指南效果不好。

宋代人針對「司南」的不足,創造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使指南針的使用獲得了重大進步。

根據人們的總結,宋代的指南針有四種不同形式:一種是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上,讓它自由轉動;一種是把指南針放在手指甲上,利用指甲的光滑,指針可以靈活轉動;另一種是把它放在光滑的碗唇上,使它旋轉;而最好的一種,就是用蠟把細絲線綴在指南針的正中,將它懸掛在無風的場所,讓它靈活轉動。

宋代人在發明了可以准確指示方向的指南針之後,立即將之應用於航海。

在北宋末年一些人所寫的書籍中,就有關於海上航行應用指南針的記載。沈括對指南針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能有細致的觀察和研究。因此,在利用指南針進行地形測量時,他發現磁針所指的方向並不是正南,往往是稍向東偏移。這種物理現象,歐洲人是直到哥倫布遠渡大西洋時才發現的,沈括的發現整整早出了400年。

火葯在宋代之前早已經出現了,但配方不合理,因此沒有獲得廣泛應用。到了宋代,火葯配方有了改進,增加了硝的含量,並加入了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從而使火葯真正具備了威力。

火葯有了威力,宋代人就把它運用到軍事上。大約在9—10世紀,火葯已經被用來製造兵器。970年,有個叫馮繼升的人,向宋太祖演示了火箭的製造法。這種火箭的用法是,點燃箭頭附近裝的用火葯製成的燃燒物,用弓射向敵營,它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火葯兵器。

到了後來,火葯兵器的種類越來越多,最後出現了利用火葯的爆炸性能製造的鐵火炮,也就是炸彈。

火葯的製造方法,在13世紀的時候,傳入了伊斯蘭教國家。大約100年之後,歐洲人在與伊斯蘭教國家的戰爭中,才學到火葯武器的製造方法。

閱讀全文

與宋朝四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