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車什麼時候開始用真空胎
真空輪胎簡介 真空輪胎近年來在摩托車,轎車,客車、貨車上的使用日益廣泛。真空輪胎有較高的彈性和耐磨性,並有良好的附著力和散熱性能。特別是全鋼子午線真空輪胎輪胎,由於經濟耐用,由國家經濟委員會,全國輪胎協會,向物流運輸行業推廣。 全鋼子午線真空輪胎和一般內胎式輪胎相比有以下三大優點: 其一:抗穿刺=安全——真空輪胎表面是一層優質橡膠,充氣後外表張力增大,在內表面形成一定的壓力,提高了對破口的自封能力,一旦扎破,不像普通車胎那樣氣體在瞬間全部泄完,會持續一定的時間,保障了高速行車時的安全。 其二:超耐磨=省錢——真空輪胎輪圈比普通輪圈直徑大,在行駛中不會受到剎車鼓熱量的影響。由於沒有內胎和襯帶,輪胎與車輪圈密封為一體,在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由輪胎和路面摩擦產生的高溫,在內部(熱空氣)經鋼圈 直接散熱快速降低胎溫 ,從而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其三:油耗低=掙錢——真空輪胎在公制單位315/80R22.5,295/80R22.5,275/70R22.5里為扁平胎,輪胎冠角為零,故附著力強。能保持較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較小的摩擦,有利於減震和提高車速。帶速層的定位性高,車輪的徑向跳動量小,阻力小。因而減省燃油3%. 使用無內胎輪胎的卡車,貨車其耐磨性,安全性,舒適性、穩定性都比使用普通輪胎的性價比更高。
『貳』 世界上第一條真空胎怎麼誕生的
真空胎是法國的米其林發明的。
真空輪胎即無內胎的充氣輪胎,又稱「低壓胎」「充氣胎」。真空輪胎近年來在自行車、摩托車、轎車、客車、貨車上的使用日益廣泛。真空輪胎有較高的彈性和耐磨性,並有良好的附著力和散熱性能。
『叄』 無內胎輪胎什麼時候發明的
你說的是真空胎吧,首先在1895年,法國人安德烈·米其林發明了汽車充氣輪胎。1903年,美國固特異(Goodyear)輪胎公司的利奇菲爾德獲得了無內胎車輪的專利,這個專利就是把空心的內胎和起保護作用的外胎合並成一個整體。1949年,固特異輪胎公司將無內胎輪胎用在汽車上。
『肆』 輪胎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早在1836年,比利時人迪埃茲就曾提出過充氣輪胎的看法。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答·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
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伍』 請簡述最早的車輪出現的時間;第一輛汽車的發明者及其發明時間
在1895年隨著汽車的出現,充氣輪胎得到廣泛的發展,首批汽車輪胎樣品是1895年在法國出現,這是由平紋帆布製成的單管式輪胎,雖有胎面膠但無花紋。
汽車輪胎
1892年英國的伯利密爾發明了簾布,1910年用於生產,這一成就除改進了輪胎質量,擴大了輪胎品種外,還使外胎具備了模製的可能性。隨著對輪胎質量要求的提高,簾布質量也得到改進,棉簾布由人造絲代替,50年代末人造絲又被強力性能更好、耐熱性能更高的尼龍、聚酯簾線所代替,而且鋼絲簾線隨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1904年馬特創造了炭黑補強橡膠,大規模用於補強胎面膠是在輪胎採用簾布之後,因為在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輪胎使用中損壞得還要快,炭黑在膠料中的用量增長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膠中使用的炭黑也不過20份左右,這時主要在胎面上採用炭黑,胎體不用,已達50份以上。胎面中摻用炭黑以前,輪胎大約只行駛6000km就磨光了,摻用炭黑後,輪胎的行駛里程很快就得到顯著的提高。一組貨車輪胎大約可行駛10萬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達20萬km。
1913-1926年,因發明了簾線和炭黑輪胎技術,為輪胎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輪胎外緣的標准化,製造工藝的逐漸完善,生產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輪胎的產量與日俱增。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輪胎技術一直不斷地改進與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轎車胎由低壓輪胎過渡到超低壓輪胎;40年代開始輪胎逐步向寬輪輞過渡;40年代末無內胎輪胎的出現;50年代末低斷面輪胎問世等等。許多新技術的出現都莫過於1946年法國米其林公司首創的子午線結構輪胎,這種輪胎由於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的顯著提高,特別是在行駛中可以節省燃料,而被譽為輪胎工業的革命,在這里簡略介紹一下當今發展的主要幾種輪胎特徵。
早期的汽車使用木製或鐵制的車輪,汽車的懸架結構也不完善,再加上路面行駛條件不好,盡管汽車行駛速度不高,但還是顛簸得厲害。有位海軍上校對乘坐早期汽車的感受如下追述:「是我初次嘗試不用馬拉的交通工具。1886年,我乘坐鐵輪的汽車在高低不平的花崗石路上行駛,車子的劇烈顛簸使我聯想到葯水瓶上的說明--服前搖勻」。
第一個空心輪子是1845年英國人羅伯特·湯姆遜發明的,他提出用壓縮空氣充入彈性囊,以緩和運動時的振動與沖擊。盡管當時的輪胎是用皮革和塗膠帆布製成,然而這種輪胎已經顯示出滾動阻力小的優點。根據這一原理,1888年約翰·鄧錄普製成了橡膠空心輪胎,隨後托馬斯又製造了帶有氣門開關的橡膠空心輪胎,可惜的是因為內層沒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斷面形狀和斷面寬。
橡膠輪胎的出現是汽車進一步發展的先決條件。提到橡膠,人們自然會想到橡膠之父查爾斯·古德伊爾。1834年,他受焦炭煉鋼的啟發,開始進行軟橡膠硬化的試驗。經過無數次失敗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硫化橡膠受熱時不發粘而且彈性好,於是硬化橡膠誕生了,橡膠輪胎製造業從此也應運而生。1895年隨著汽車的出現,充氣輪胎得到廣泛的發展,首批汽車輪胎樣品是1895年在法國出現的,這是由平紋帆布製成的單管式輪胎, 雖有胎面膠而無花紋。
直到1908年至1912年間,輪胎才有了顯著的變化,即胎面膠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紋,從而開拓了輪胎胎面花紋的歷史,並增加了輪胎的斷面寬度,允許採用較低的內壓,以保證獲得較好的緩沖性能。
輪胎分類
『陸』 什麼是真空輪胎
真空胎通常是指無內胎輪胎。 無內胎輪胎內部帶有氣密層。氣密層採用了合成橡膠,可以密閉輪胎內部的壓縮空(相當於內胎的功能)。 無內胎輪胎正常情況下依然會有自然胎壓流失,所以通常一個月內至少需要測量一次胎壓。為了安全,建議長途高速前也要檢查一下。 目前乘用車輪胎(轎車、SUV等)基本使用的都是無內胎輪胎。英文標示 TL。
『柒』 真空胎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無內胎輪胎也俗稱真空胎。首先在1895年,法國人安德烈·米其林發明了汽車充氣輪胎。1903年,美國固特異(Goodyear)輪胎公司的利奇菲爾德獲得了無內胎車輪的專利,這個專利就是把空心的內胎和起保護作用的外胎合並成一個整體。1949年,固特異輪胎公司將無內胎輪胎用在汽車上。
『捌』 汽車真空輪胎是誰發明的
真空輪胎是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1959年發明的。 真空輪胎又稱子午胎,是由簾布層外圍加有一層鋼絲(帶束層)組成,提高了輪胎強度,散熱條件好,適應高速行駛;弱點是怕缺氣,缺氣行駛時輪胎下沉量增大,與地面磨擦成倍增加,胎溫急劇升高,輪胎變軟,強度下降;胎體內的鋼絲與簾布層之間也會磨擦生熱,過熱狀態會加速鋼絲與橡膠的老化,變形,甚至內部斷裂,以至脫層,埋下爆胎禍根。缺氣低速行駛也會刺傷輪胎,胎側折斷,而且潛伏期長,隱蔽性大,更有危害性,以後在高速行駛時極易發生爆胎。
『玖』 誰發明了輪胎
約翰·伯德·鄧洛普發明了汽車輪胎。
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真空輪胎是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1959年發明的。真空輪胎又稱子午胎,是由簾布層外圍加有一層鋼絲(帶束層)組成,提高了輪胎強度,散熱條件好,適應高速行駛;弱點是怕缺氣,缺氣行駛時輪胎下沉量增大,與地面磨擦成倍增加,胎溫急劇升高,輪胎變軟,強度下降;胎體內的鋼絲與簾布層之間也會磨擦生熱,過熱狀態會加速鋼絲與橡膠的老化,變形,甚至內部斷裂,以至脫層,埋下爆胎禍根。缺氣低速行駛也會刺傷輪胎,胎側折斷,而且潛伏期長,隱蔽性大,更有危害性,以後在高速行駛時極易發生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