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孫紹振審美形象的創造電子版

孫紹振審美形象的創造電子版

發布時間:2021-06-21 14:25:05

❶ 孫紹振的個人小傳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中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30萬字
《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20萬字

❷ 有關於孫紹振的簡介

代表作品
《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
部分著作
一、論文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我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二、專著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三、散文集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❸ 孫紹振老師寫過哪些書

孫紹振曾有詩集出版,八十年初捲入朦朧詩大辯論,其《 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從1981年在《詩刊》刊出以後,引起廣泛的批判,1983年又與謝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亞之《崛起的詩群》遭到批判。但是日後的實踐證明:孫氏的這一論文已成為當代新詩發展史的重要文獻。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為一系列當代文學史所肯定,其手稿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自1981年以後,孫氏集中力量從事文藝理論之研究。有專著《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等等。孫氏的所有學術以其獨創之真善美三維錯位、及形象之三維結構之理論為基礎,自成系統。 九十年代中期,孫氏將三維錯位學說,引入幽默理論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辯五十法》出版之後,在內地和港台均甚暢銷。中央電視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談》講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邏輯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錯位邏輯學說,其幽默理論不滿足於轉述西方經典,《在幽默學全書》中,更著重於將理論的獨創性與操作的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具體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還有幽默與雄辯、詭辯、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鄰范疇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錯位為核心范疇的的理論體系的建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年來孫氏又從事於幽默散文創作,近年出版集《面對陌生人》《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風格為其幽默理論的藝術實踐。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幽默答辯五十法》《幽默邏輯探秘》 《在幽默學全書》《美女危險論》(

❹ 關於孫紹振幽默文化的8部書是什麼

部分著作一、論文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西方文論的引進和我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又見賴瑞雲《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二、專著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三、散文集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關於孫紹振幽默文化的8部書是什麼?

❺ 關於孫紹振幽默文化的8部書是什麼

部分著作一、論文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我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二、專著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三、散文集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❻ 孫紹振如何用「還原-分析法」解讀古代詩詞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讀後(1)福建龍岩一中 邱靜芳 古代詩詞的鑒賞在高考中屬於雷打不動的固定考點,長期是教學復習迎考的重點,而且提高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無論怎麼說,掌握古典詩詞的鑒賞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孫教授強調,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統一的對象加以剖析,不應該從統一性出發,而是應該從差異性,或者矛盾性出發。因此,就要善於從看來相同的作品中看出相異的地方,而且要善於看來相異的作品中,看出來相同的地方。這是科學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長期培養的。而看出矛盾所在,看出相異所在,是分析的前提。孫紹振教授在他的《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一書中,解讀了27首古代詩詞。為了便於學習,筆者試著對他的解讀方法作個歸納。一、多角度提出質疑1.與同題材的其他作品比。如解讀《敕勒歌》,提出這個問題:類似寫草原的民歌並不少見,為什麼這一首卻成了經典性的,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成就?2.從詩話家已有的定評中提出質疑。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北風卷地白草折」一句,有這么一段文字: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白草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經霜草脆,故能折斷。這種說法也許有根據,但是其中有矛盾:既然很堅韌,就不易折斷。至於經霜草脆,則不是西北草的特點。草枯則黃,枯久則朽,朽則發白。這是北方普遍的現象,並不是某一種草的特有現象。為什麼古代的學者要這么費勁地考證西北實有其物呢?3.從詩歌類型角度質疑。如寫景抒情詩歌,解讀《春夜喜雨》,提出:詩憑什麼感人?解讀《望廬山瀑布》,提出:從哪裡可以看出李白的感情呢?4.藉助詩話家的定評,進一步質疑。如解讀《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提出:眾口一詞都說好,但是好在什麼地方,一千多年來,那麼多詩話家,卻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解讀柳宗元的《江雪》,提出:這也是一首以圖畫來抒情的傑作,歷代詩評家,一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大多數是印象式的論斷,並沒有把道理講出來。如解讀《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批點唐音》說:「此篇鮮媚如晚唐,但不俗。」孫教授接著寫道:為什麼並沒有感到俗艷呢?自從這個問題提出來以來,幾百年了,還沒有人從理性上回答過。在我看來,這是因為……5.從風格還原上提出質疑。孫教授強調分析的最終目標是抓住作品的特殊點,要對作品的風格或者作家的特點窮追不舍。如解讀《西江月遣興》,直接提出:它很有特點,特點何在?6.在同一種表現手法上比較質疑。如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大多詞評家都集中贊賞她的十四個疊詞。疊字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效果,但從修辭技巧來說,這樣連續性的疊詞並不是越多越妙,孫教授接著列舉了許多不成功的例子,然後提出質疑:為什麼其他人用的疊字給人多餘繁冗的感覺,而李清照卻不會?從而探究其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是在內容上,情感上的深沉。7.還原情感邏輯提出質疑按常規情感來理解,提出假設。再與詩歌的情感邏輯發展作比較。前後對比,提出質疑。如解讀《獨坐敬亭山》的三四句時,孫教授解讀道:和孤獨聯系在一起的,是寂寞、苦悶、煩厭。這對於人來說,有一種否定的性質,詩人完全可以宣洩他的苦悶和煩厭。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俗了,就沒有李白的特點了……但是,就在這樣的極端孤寂之中,詩的情感,卻發生了一次倒轉。面對無聲的敬亭山,不但沒有感到煩厭,相反倒是感到「不厭」。這不是無理嗎?不,這里隱含著詩的情感的邏輯特點。……這里,李白的妙處在於,既突然,而又不太突然。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如孫教授在自序里所說的,各種還原法、比較法都是低層次的操作性方法,而最高層次,從哲學上說,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他說,「如果我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話,那也不過是,我把這種方法用得很徹底,用得很堅決,將之轉化為操作性方法,並使之系統化。」筆者笨拙,並沒從紛繁復雜的分析之中看出其系統性,但是,確實知道了孫教授如何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1.抓住詩歌創作特點如解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時,引出《萬首唐人絕句》編者提出的問題:「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且首句寫關外之景,但見無際黃沙直與白雲相連,已令人生荒遠之感。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曠寥廓,愈覺難堪。乃於此等境界之中,忽聞羌笛吹《折楊柳》曲,不能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怨詞。」表面上是一字之爭,實質是關於詩的寫實性還是想像虛擬性質的分歧。因而,這首詩歌解讀時,孫教授抓住詩歌創作的特點,進一步解讀道:「詩歌的感人力量並不僅僅來自真切的畫面,來自視覺寫實,同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更為依賴假定、想像來超越現實,如果拘泥於寫實,詩人的感情就比較難以滲透在景觀之中而得以自由發揮了。只有在假定的、虛擬的情景中,主觀的情感才能滲透在客觀的情景之中,得到比較自由的發揮。」「詩歌的藝術准則,不是寫實與否,而是情感與景觀的猝然遇合、交融中是否有獨特的感觸,虛擬的自由,意境的創造是否產生特殊的審美價值。」2.抓住詩歌的結構特點如解讀《涼州詞》抓住絕句的特點,從結構上去解析,先講述作為絕句的共同點:比較傑出的絕句,往往是第三句、第四句,在句式上有所變化,從陳述句變成疑問、感嘆、否定,條件復句的比較多。這是因為,這種句式,主觀的情感色彩比較強烈。並舉了大量例子證明「這是一種規律,許多傑出的絕句都是合乎詞規律的」,然後重點鑒賞「何須」二字:因為有了這個「何須」二字,這首絕句就從描繪圖景,轉入為抒情。這樣的解讀擴展了詩歌的深度,有一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感。倘若你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就必須佔領知識的高地。還有對《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的解讀更是從結構上去分析的,六言絕句,缺少變化。聯系王維精通音律,不會不知道六言節奏上的缺陷,最後分析得出結論:「或許正因為六言缺少了起伏變化,才更有一種淡漠、平靜、閑適的感覺」。3.抓住作品特殊的角度如解讀《敕勒歌》最後三句時,孫教授分析道:從意念上來說,這是一個對轉:從蒼涼,到水草豐美;從無人,到人的欣賞的目光和喜悅的心靈。從結構上來說,這是雙重的反襯:一是廣闊無垠、大面積的空白,與微露的牛羊之間的對比;二是從蒼涼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悅。解讀《木蘭辭》還從文化學的角度去理解「英雄」。4.抓住詩人的特點進行分析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抓住岑參的兩個特點進行分析:其一是很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尤其是抓住局部特點,以激發讀者全面的聯想;其二是善於運用比喻。解讀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時,開篇就明確:要真正品出陶詩的純真韻味來,有一點要明確,他的詩雖然屬於抒情詩,但與一般的抒情詩不太一樣。一般的抒情詩,所抒發的往往是強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謂激情。如……而陶淵明的詩,則不太相同,好像沒有什麼激情似的。……這種特點,還表現在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他的語言,他的文字,不像一般詩作那樣詞采華麗,而是相當樸素。5.多方比較深入分析孫教授在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文最後一段中對「比較」一法作了補充說明:「比較只須一點相通,四面八方,無可不比。故本文有意將該詩與李白、杜甫,甚至李世民的相比,以顯示比較作為方法貴在不拘一格。」例如,提到雪,就從漢語講到英語,從謝道韞講到李杜,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歸納解說:岑參從戰爭的現場寫邊疆將士感覺中的雪,雪仍然是美的,但不是李白式的浪漫的溫暖,他並沒有迴避寒冷的感覺,但是也沒有杜甫那樣的悲苦之感,而是一種以酷寒為美的豪邁的感覺。這可以說是岑參對唐詩中苦寒美感的一種開拓。6.運用美學知識提升解讀的高度如上例,解讀陶淵明的樸素的特點時,作者運用了樸素美的相關知識:「……樸素,本身並不一定就是美的。從字面上孤立起來看,是很平淡的。但是平淡之所以能夠轉化為深沉,主要靠整體結構,各關鍵語詞之間,有一種內在的關聯和照應,字里行間,默默地互相補充,互相滲透,構成一種有機的情感和景物的『場』。」這也是詩歌結構的一種,是內在的結構。如解讀韋應物的《滁州西澗》,鑒賞時含有哲學的思考。孫教授抓住「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橫」字,解讀了其三重內心感應暗示,說其無人而有人憐,有人而無人影。內心和外物之間的多重的互動,構成了情感的「場」,無聲地升華為意境。並明確「這是從詩的內在結構和人的情感結構來欣賞的」。又如解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作者運用到了時空變化的審美知識:「在這首詩中,情感主要是依賴空間和時間的自由的雙重跳躍性轉換而得到充分的表達的。……以時間空間的轉換,表現情感的轉折,就這一點來說,是中外詩歌不約而同的:眼下的一切會成為未來的回憶,而回憶可能使不幸轉化為美好的欣慰。如普希金著名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是這樣。」三、點滴感悟要會揭示矛盾,才能找到可分析的對象。而要從天衣無縫的統一中找出相異點、特殊點,沒有一定的知識積淀是沒法做到的。「只有具備抽象的想像力,才能把隱秘的矛盾揪出來」(第10頁),這談何容易?而要能夠從四面八方對作品進行還原進行比較,也不是一件易事。不僅要掌握各種詩歌體裁的結構特點章法特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還要了解歷代詩話家對其的相關評論;既要有詩學知識,還要有美學知識、哲學知識、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學知識。所以,孫教授的解讀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當然,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❼ 簡約主義的現代商業展示空間研究分為哪幾個方面

展示設計專業是現代社會綜合性很強並具備行業特點的專業。設計師應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有較強的創意、策劃、組織與協作能力。應熟練掌握系統設計的方法和技能,把握時代特徵及展示專業發展規律,對專業設計所涉及的空間、造型、聲光、電等方面具備很強的創造和綜合表達能力,同時具備現代科技技術和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強調環境保護意識,有較強的設計與實施能力。

商業展示設計所創造的環境是城市景觀構成的主要因素,琳琅滿目的商場、超市、專賣店、飯店、商務休閑酒吧、迪廳、美容美發廳等,是實現商品交換、滿足人類消費需求、體驗商品經濟的前沿陣地,其五光十色、鱗次櫛比的特色,以形、色、聲、光組成適應人類各感覺機能的愉悅空間。 時至今日,現代商業空間展示設計概括為如下特點:

一、真實性

商業展示設計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招徠顧客,就必須充分發揮設計者的創造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標新立異的審美形象。與此同時,商業展示設計又必須注重審美創造的真實性,即所傳達的信息必須准確,不能誇大其詞、虛張聲勢,這也是現代商業展示設計十分關鍵的問題。否則,不僅會失去信譽,違背職業道德,還會造成消費者心理上的不信任感和憎惡感。美國工商界在其廣告信條八則中有五條是有關真實性問題的,即講求事實,不作引誘,價格確實,不得誇張,誠實推薦等,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強調商業展示設計的真實性,並不意味著否定表現手法的豐富性。相反,為了Ji發人們的情感,調動購買慾望,必須重視表現手法的獨特性、豐富性和新奇感。

二、時代感和民族風格

商品是一定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講,它體現著歷史的演進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此,作為商品與消費者之間信息媒介的展示設計也必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具體地講,現代商業展示設計就是運用人類社會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商業管理手段,利用工業化社會大生產所帶來的物質便利條件,通過各種傳播媒體的展示,創造出多變的視覺傳達效應,來完成屬於商業范疇的媒介策劃,進而以嶄新的商品觀念去改變顧客的購物心理,使消費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對商品進行有機的選擇。實踐證明,較為成功的設計往往具有高強度的刺Ji感或標新立異的形式感,與高技術和現代人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高情感相適應,從而引起人們的美感。缺乏時代感的設計則缺乏視覺沖擊力,因而不易吸引人,不為人們所注意。
三、 環境觀念

商業展示主要是訴諸於人的視覺、聽覺感受,它與人的活動場所――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它也構成城市人文景觀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須充分強調其環境觀念。商業展示設計是存在於人――環境這個大系統之中的,因此,在具體設計時必須從整體空間出發進行綜合設計。要依據所處環境的色彩、建築、道路寬窄和氣候季節等方面的特點進行綜合考慮,這在店面展示、霓虹燈、招貼廣告、電子顯示廣告設計中尤為重要。從整個城市總體規劃及環境美的要求出發,應對其設計提出統一的要求和規劃,經過系統地規劃設計,才能形成琳琅滿目的繁榮街景。反之,則會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
四、直覺審美效應

人們對商業展示物的觀賞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由此,「最短時間與最大的信息量」便成了現代商業展示設計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覺」審美效應強調的是瞬間觀照,是在以往經驗、理智的前提條件下,對事物本質內容的直觀把握。這種瞬間觀照,是審美客體給予主體刺Ji所引起的情感反映,使主體在想像的過程中豐富了客體形象,並在其心目中留下了對客體的鮮明感受和強烈印象。

五、展示的輔助設施

展示活動所使用的器物是指用以安放、圍護、承托、吊掛、張貼展品的器械,如展架、展台、展板、展櫃等。現代展示道具設計和選用的原則是:首先,以定型的標准化、系列化為主。以特殊設計為輔;其次,以組合式、拆裝式為主,以便於任意組合、變化,方便包裝、運輸和儲存;第三,結構要堅固耐用、加工方便、安全可靠;第四,造型要簡潔,色彩要單純。

❽ 哪位可以提供下《男人贏在形象力》這本書的電子版,謝嘍!

好不容易弄到,採納的話加分啊

閱讀全文

與孫紹振審美形象的創造電子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