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土地發明

土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1 12:50:39

⑴ 什麼的發明對土壤造成污染

想法就是仁宗時要活著

⑵ 中國古代土地制的演變發展歷程

網路上是這么說的。。
奴隸制社會:土地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

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農土地私有)均田制遭破壞。商鞅變法從根本廢除了均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廢除過程:管仲:收魚鹽之利——商鞅:法律形式廢除。
根本原因:鐵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產力。原先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
其他原因: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
影響:解放生產力。促進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壯大。自耕農成為國家賦稅主要承擔者。製造了貫穿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並」問題。

均田制:隋唐均實施均田制。政府按戶數人口給予土地。農民每年給政府賦稅。農民得到土地。獲得生活來源。意義:緩解了階級矛盾。 實施條件: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宋:不抑制 土地兼並 階級矛盾激化。

中國近代
前期依舊土地私有制
太平天國曾提出:「人人有地耕」實際未實施
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
1.打土豪,分田地。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

建國後
2.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大改造」。農業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成立
變土地私有制度為 土地公有制度。
3.改革開放初期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條件下,國家(集體)把土地承包給農民,農民自負盈虧。意義:大大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解放了生產力。
4.土地流轉。

⑶ 土地制度的發展歷史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上,習慣把土地制度理解為狹義的土地制度。改革開放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人們對我國土地制度含義的理解不斷深化和發展。新的觀點擺脫了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更強調廣義的土地制度,在重視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的國家管理制度的同時,更增強了對新形勢下由新的土地關系所產生的新的土地制度的關注程度,諸如土地利用制度、土地流轉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等。

⑷ 土壤分類的發展歷史

1.古代土壤分類

古代土壤分類著眼於土壤形態和它的實用性。著眼於形態如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成書的《禹貢》,主要根據土壤顏色將全國土壤分為白壤、黑墳、赤殖、青黎、黃壤、濱海、廣斥等;重視實用性如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按土宜性對土壤進行分類;此外古代土壤分類還往往將土壤與其外在環境條件聯系起來,如春秋時期的《管子·地員篇》,就以土壤和植被關系進行分類。

2.18世紀中葉的土壤分類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土壤發生學思想,隨之出現了按成因對土壤進行分類。如F.A.法魯根據地質成因類型,劃分出不同成因類型的風化殘積土(石灰岩土、花崗岩土、粘土岩土等)和不同質地的沖積土等;其後F.V .李希霍芬將土壤劃分為洪積、海積、冰積、風積等成因類型。

3.19世紀末的土壤分類

19世紀末俄國土壤學家B.B.道庫恰耶夫(1846~1903)在廣闊的俄羅斯大平原上進行土壤調查工作,發現了土壤類型隨成土因素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創立了土壤形成因素說,並根據這一學說提出了土壤發生分類系統,使土壤分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並在國際上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20世紀以來各國的土壤分類無一不受其影響。

4.現代土壤分類

診斷定量化土壤分類代表了當今世界土壤分類的發展趨勢,它是依據土壤發生學為指導思想,組織土壤資料數據,採取分類定量化,如以土壤本身性質劃分土壤類型的美國診斷土壤分類體系即是。

⑸ 中國土地制度的演變發展歷程

一、原始社會

氏族公有,集體耕種,平均分配。

二、奴隸社會(夏商—春秋末年)

井田制,千耦齊耘。

商鞅變法,承認私人佔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推動地主經濟的發展。

三、封建社會

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

四、近代以來

(一)清末民初(1840—1924)

封建土地所有制佔主體(截止1952)。

(二)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

耕者有其田(口號)

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三)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

1931土地革命,農民土地所有制。

(四)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

(1)進行根據地建設—大生產運動(抗戰時期中共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軍墾屯田。

(2)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五)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

1946年《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變減租減息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

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耕者有其田

四、新中國成立後

(一)1950土改

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按勞分配。

(二)1953-1956 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農民土地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平均分配

(三)1958後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規模集體所有制,平均分配

(四)改革開放以來

1978 家庭聯產承包制(經濟體制改革、調整產業結構)

大規模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

(5)土地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土地制變遷軌跡沿著土地國家所有制為主的公有制向土地私有為主的私有制變遷。

地主對土地的不斷兼並, 使得國家所有土地和自耕農土地日益萎縮, 直至產生嚴重的社會危機, 社會腐敗不堪、稅負繁重、農民受到壓迫和剝削以至於難以維持生計, 因而激起社會動盪、農民起義, 推翻封建統治, 原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推翻, 土地制度再次回到原點。

然後, 新一輪的地主所有制又開始對土地不斷兼並, 直到農民不堪重負、再次舉義推翻當朝統治。這是秦漢以來不斷循環上演的土地制度變遷軌跡。土地制度變遷與朝代跌宕起伏緊密相連。

歷史不可改寫, 但歷史留下的經驗深值反思。新時期土地制度改革進入深水區, 現行土地制度的優勢被弱化, 回顧、總結中國土地制度變遷史, 以期啟發未來土地改革。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土地制度

⑹ 荷蘭人為了拓展土地面積發明了什麼,把誰示為功臣

荷蘭人為了拓展復土地面積發制明了風車,把風車示為功臣
雖然荷蘭世世代代都受大海的威脅,但是有了風車仍然能夠不斷發展生產,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國家。 聰明的荷蘭人發明了風車,風車最大的用處是排水,而此時風車就像一位勇士一樣挺身而出幫助荷蘭人和大海抗衡!最終把海灣變成了肥沃的土地

⑺ 中國土地革命的發展過程

黨的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在井閃山革 命根據地建立後,黨就領導根據地人民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爭。在1928年底,毛澤東根據井岡山地區一年來土地革命的實踐 經驗,主持制定了井同山《土地法》。

這個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規定「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以人口為標准,男女 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鄉為分配單位。此時,由於黨缺乏土地革命的經驗,曾經有一些不適當的規定,如:規定沒收一切土地進行分配, 而不是只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進行分配;規定土地的所有權歸工農民 主政府所有,而不歸農民所有;禁止土地買賣等。

隨著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也日益 廣泛和深入地開展起來。1929年4月,在總結贛南土地斗爭經驗的基 礎上,毛澤東主持制定了興國縣《土地法》,將井岡山《土地法》中規定的「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這是一個原則的改正。同年7月,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毛澤東 的指導下通過的《政治決議案》提出:「自耕農的田地不沒收」;富農多餘的土地要沒收,但在革命初期「不沒收其土地」,也「不廢除務」;「對農村小地主要沒收其土地,廢除其債務,但不要派款及其他 過分打擊」;「對大小商店應取一般的保護政策(即不沒收)」。

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還規定,「分田時以抽多補少為原則,不可重 新瓜分妄想平均以煩手續」。1930年2月,毛澤東召開了紅四軍前委, 贛西、贛南特委,紅五軍、六軍兩軍委聯席會議。會議強調平分土地 是當務之急。毛澤東作了一要「分」,二要「快」的兩個字的結論,批評了當時出現的一種主張按耕地作為分配土地的標准及遲遲不分田的 右傾錯誤。

到1930年底、1931年初,隨著各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普遍開 展,不僅沒收和分配土地的對象和具體辦法比以前明確多了,而且長 期沒有解決的土地所有權問題得到了解決。1930年9月,周恩來在中 共六屆三中全會上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土地問題的精神,指出「土地國有問題,現在是要宣傳,但不是現在已經就能實行土地國有」,「禁 止土地買賣,目前是不需要的口號,這只是增加了農民的恐慌心理」。

1931年2月,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通告,明確提出農民參加土地革命 的目的是,「不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權,主要的還要取得土地的所有 權」,必須使廣大農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他們唯一熱望的土地所有權」。

2月27日,毛澤東以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的名義致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指示各級政府發一布告,「說明過去分好了的田(實行抽 多補少、抽肥補痩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 這田由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租借買賣,由他自主。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於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

3月底至4月,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和閩西土地委員會擴大會議分別發布文告和作出決議,正式向廣 大農民宣布了上述「土地歸農民所有,任其出租買賣」的政策。

這樣,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過程中,從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 法到二七會議、南陽會議,各根據地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即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限制富 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給富農以經濟出路,給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⑻ 中國土地革命的發展過程

1、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保存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3、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

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8)土地發明擴展閱讀

重要影響

自1927 年大革命失敗之後,中國共產黨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建立農村根據地就成為這條道路的主要內容。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要在農村開展革命,就必須動員與組織廣大農民。

農民是最講實際的,他參加革命與否,不是靠幾句動人的口號、講一通革命的道理就能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維護其切身利益。農民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生活貧窮、社會地位低下的根源,正在於沒有解決土地問題。

因此,中國共產黨自建立農村根據地之後,就開始「打土豪、分田地」,以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解決了糾纏中國農民幾千年的土地問題,是符合農民意願的。

進入抗日戰爭之後,中國共產黨為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了許多重大的政策調整,其中將土地革命時期執行的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變為減租減息。這是一個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

對於廣大農民而言,抗日固然是他們的強烈要求,但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給予其一定的物質利益,其抗日的積極性才更得以激發;對於地主富農而言,他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成員,作為中國人,多數人不願當亡國奴、賣身求榮去做漢奸,他們也有一定的抗日願望。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即使農民減輕了負擔,得到了物質利益,也使地主富農的根本利益沒有受損。這一政策的執行,使抗日根據地的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於建立和鞏固抗日根據地,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⑼ 漢代發明的耕地農具是什麼

人力翻車
漢代創造並製作人力翻車
翻車

漢代,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車。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畢嵐發明了翻車,「翻車設機車以引水」。翻車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帶動翻車轉動,一面把水提上來。長期以來,翻車成為我國農村中應用最廣、最為重要的一種提水機械。馬鈞對翻車進行了改進,製造了新式翻車,結構精巧,能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這種新式翻車也較省力,兒童都能轉動。以後,這種翻車發展為龍骨水車,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筒車

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沖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並沿水槽流向田間。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產生於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車」,依靠齒輪傳動帶動筒車;「高轉筒車」,通過兩大輪,將低處之水帶向高處,結構均巧妙合理,為我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唐陳廷章《水輪賦》:「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宋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自營。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宋史.太祖紀三》:「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筒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筒車與三國時翻車比較,翻車轉動需人力帶動,而筒車則是隨水流自行轉動,可見優於前者。

閱讀全文

與土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