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燈是如何發明的
摘要: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第一個環節是燈泡形狀和容積的設計,這個問題愛迪生很快就解決了。他設計了不同形狀的燈泡。由於有自己的玻璃工場,他根本不用繁復的數學公式來計算容積。他在一隻空燈泡里灌滿了水,隨手把水倒進量杯,然後讀出量杯的刻度,一下子就解決了燈泡容積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當然就是選什麼材料做燈絲了。愛迪生最初選用的是炭,但是炭絲很快就斷裂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燈泡反復察看。
「對了!燈泡裡面有空氣,而空氣中的氧有助燃作用。如果沒有氧,會不會好一點呢?」愛迪生思索著。他馬上把燈泡裡面的空氣抽掉,採用了新型的氣泵。
在1879年8月,他已經可以使燈泡的真空保持在十萬分之一個大氣壓了,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在這種真空度下面,再用炭做燈絲,電燈一下子就亮了。成功了嗎?不,八分鍾後,電燈就熄了。看來炭絲不是理想的材料,必須找另外的材料。用金屬怎樣?愛迪生先後試用了鉻、銥、鈦等金屬。只有鉑的效果還可以,但最後鉑絲還是燒斷了。他試著在鉑絲上面塗上其他材料,電燈發光的時間明顯地延長了,但電燈卻會不時地自動熄掉,繼而又自動地再亮起來。看來還得想別的辦法。一個月後,愛迪生製造出新的抽真空設備,使燈泡內的真空達到了百萬分之一個大氣壓,電燈的壽命也因此延長到兩個小時了。這不能不說是朝成功又邁近了一步,但在實用性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鉑的價格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還得尋找其他的方法。
愛迪生向有機材料打起了主意。他開始試用麻繩、稻草、硬橡膠、馬鬃,甚至用人的頭發、胡須,能想到的似乎都想到了。有一天他清點了一下,選用過的材料已達一千六百種之多!但成功還是遙遙無期。
一天晚上,愛迪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隨手拿起一塊被壓榨過的混有樹脂的碳黑,不經意地搓弄著,無意中把碳黑搓成了一條細線。他突然心中一動,為什麼不試試纖維化的碳黑呢?
他馬上精選了一段棉線,把它彎成馬蹄形,放進一隻金屬盒去進行碳化處理。幾個小時以後,世界上第一根正式的電燈燈絲做成了。「助手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事後回憶道。他們小心翼翼地把燈絲裝入燈泡,然後抽真空、封口、通電,剎那間,金色的光芒灑遍了車間,燈泡點亮了好幾個小時!接著再換上一個新燈泡,居然連續亮了四十個小時!成功了!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
然而,點燃四十個小時的燈泡和愛迪生的設想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又開始考慮新的材料。他受扇子的啟發,選用了碳化的竹絲;在全世界六千個竹子品種中一一篩選,最後選用了一種日本竹子做燈絲。又過了許多年,竹絲才為鎢絲所取代,漸漸演變成今天我們使用的電燈泡。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中央配電系統,才使電燈走進千家萬戶,走遍了全世界。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靈感。」電燈的發明不正是這樣的嗎。
❷ 沒有燈泡之前 電是用來干什麼的 而電 又是誰發明的
電也是一種能量,就是電能。在沒有燈泡之前,電是人們用來點火的工具,是人類吃熟食進步的表現。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而電呢?人們對電現象的初步認識很早就有記載,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哲學家塞利斯,已經發現了摩擦過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輕小物體.我國在東漢時期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提到'頓牟掇芥'等問題,所謂頓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說摩擦琥珀能吸引輕小物體。西漢末年,有關於'玳瑁吸(細小物體之意)的記載,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屬制的矛的尖端放電的記載。晉朝(公元三世紀)還有關於摩擦起電引起放電現象的記載:'今人梳頭,解著衣,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聲。
在對電現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首推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他在文章中說:'隨便用一種金屬製成一個指示器……在這個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個輕輕摩擦過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過的寶石這指示器就會立即轉動',他通過大量的實驗駁斥了許多關於電的迷信說法,並且發現不僅摩擦過的琥珀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而且其它物質象金剛石、水晶、硫磺、硬樹脂、明礬等也有這種性質,他把這種性質稱為電性。1660年,馬德堡的蓋利克發明了第一台摩擦起電機,他用硫磺製成形如地球儀的可轉動物體,用乾燥的手掌擦著乾燥的球體使之停止可獲得電,蓋利克的摩擦起電機經過不斷改進,在靜電實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紀中葉,電學實驗逐漸普及,在法國和荷蘭有不少人公開表演認為娛樂。1731年,英國牧師格雷從實驗中發現,由摩擦產生的電在玻璃和絲綢這類物體上可以保持下來而不流動,而有的物體如金屬,它們不能由摩擦而產生電,但卻可以用金屬絲把房裡摩擦產生的電引出來繞花園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對輕小物體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導體和絕緣體,並認為電是一種流體。電既是一種流體,而流體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來蓄存的,1745年,德國牧師克茉斯脫,試用一根釘子把電引到瓶子里去,當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釘子時,受到了明顯的電擊。1746年,荷蘭萊頓城萊頓大學的教授彼得.馮.慕欣布羅克無意中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形的恐怖感覺,總之,我認為自己的命沒了',。就這樣穆欣布羅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發現:把帶電的物體放進玻璃瓶里,就可以把電保存起來。
穆欣布羅克 的發現,使電學史上第一個保存電荷的容器誕生了。它是一個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里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們作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葯。其中最壯觀的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萊頓瓶的表演,他讓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然後,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七百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1785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❸ 為什麼愛迪生還沒發明燈泡之前,日本就有電燈了。。。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ö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
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亦在1810年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續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但是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並且獲得勝訴.愛迪生在英國的電燈公司被迫讓斯旺加入為合夥人.但後來斯旺把他的權益及專利都賣了給愛迪生.在美國,愛迪生的專利亦被挑戰.美國專利局曾判決他的發明已有前科,屬於無效.最後經過多年的官司,愛迪生才取得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
愛迪生的最大發現是使用鎢代替碳作為燈絲.之後在1906年,通用電器發明一種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最終廉價製造鎢絲的方法得到解決,鎢絲電燈泡被使用至今.
❹ 沒有人發明電燈世界會怎樣
請大人在某個夜晚點上幾枝蠟燭,關上電燈,你就會知道世間還沒有電燈時,晚上是多麼的黑暗。在燭光下,也許你可以勉強看書。但是看電視並不需要很強的光線,可如果沒有人發明電燈的話,當然就不可能有電視!
❺ 如果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還會有人發明電燈嗎
那是肯定的,照明是人類的需求。。
❻ 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是怎樣
世界還是會像現在這個樣子。總會有人發明燈的。偉人總會出現,不是你,就是我。
❼ 古人在沒有發明電燈之前,真的只靠燒火照明嗎
古人在沒有發明電燈之前,真的只靠燒火照明嗎?不是。
古人已經想出了各種對付黑夜的方法。古代中國的照明工具主要分為兩大系列,即燈系和燭系。
蠟燭。油燈用液體油脂,蠟燭用固體油脂。最早的蠟燭是用蜂蠟等天然蠟製成,產量低,價格高。只有皇宮和貴族才能使用。西晉時,石崇和王愷斗很富有,他們用蠟燭來燒火。這和今天紅酒沖廁所是一個意思。
❽ 人們在沒有電燈的古代,是憑借什麼手段和方法照明的
白天里的世界因為陽光普照而非常明亮;到了晚上,太陽西沉,天色就會變得黑暗,但是現在的我們到了晚上許多地方依舊燈火通明。這一切都是電燈的功勞,從特斯拉發現交流電以及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我們的夜晚就不再黑暗。但是在這兩樣東西出現之前,我們的古人是用什麼東西來照明的呢?
不過上文所說到的火把、油燈、蠟燭、煤氣燈等幾乎都是用火來照明的。真正讓人類的照明工具有火、油走向了電的,是從在19世紀末一位叫做愛迪生的發明家點亮了第1個電燈開始,這個經過幾千次實驗而被點亮的燈泡,成功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而電燈一直發展至今,出現了白熾燈、節能燈、裝飾燈等等各種各樣的燈。一到晚上,城市裡的霓虹燈比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亮如白晝」。綜合來看,人類照明的歷史其實也是人類發展歷史的寫照。
❾ 古代沒有電燈,那古代人是用什麼照明的
眾所周知,古代的科技是比較落後的,古人並沒有手機,電視等電子設備,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其實,這件事必須分成兩種情況來說,一種是達官貴人,另一種是窮苦的百姓。
由此可見,達官貴人的夜生活是非常豐富,畢竟這些人不僅有錢,而且還不用勞苦的工作,可以說是精力充沛,怎麼可能不鬧騰呢?
❿ 如果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世界將會怎樣
不會的,即使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後人也會發明的,但可能不是想如今的電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