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誰發明了發電機,他叫什麼,是幾幾年發明的
1834 德國 雅可比 發明直流發動機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國 特斯拉 發明了交流電動機
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證明可以把電力轉變為旋轉運動。最先製成電動機的人,據說是德國的雅可比。他於1834年前後成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兩個U型電磁鐵中間,裝一六臂輪,每臂帶兩根棒型磁鐵。通電後,棒型磁鐵與U型磁鐵之間產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帶動輪軸轉動。後來,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裝置。安在小艇上,用320個丹尼爾電池供電,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時速只有2.2公里,與此同時,美國的達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驅動印刷機的電動機,印刷過美國電學期刑《電磁和機械情報》。但這兩種電動機都沒有多大商業價值,用電池作電源,成本太大、不實用。
直到第一台實用直流發動機問世 ,電動機才行了廣泛應用。1870年比利時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在設計上,直流發電機和電動機很相似。後來,格拉姆證明向直流發動機輸入電流,其轉子會象電動機一樣旋轉。於是,這種格拉姆型電動機大量製造出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德國的西門子接製造更好的發電機,並著手研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於是西門子公司製成了世界電車。1879年,在柏林工業展覽會上,西門子公司不冒煙的電車贏得觀眾的一片喝彩。西門子電機車當時只有3馬力,後來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試驗的電機車已達12—15馬力。但當時的電動機全是直流電機,只限於驅動電車。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國發明家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動機。它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又稱感應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結構簡單,使用交流電,無需整流,無火花,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的家庭電器中,交流電動機通常用三相交流供電。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首先提出同步電動機構想。
同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同感應電動機一樣,由定子產生旋轉磁場,便轉子繞組用直流供電,轉速固定不變,不受負載影響。因此同步電動機特別適用於鍾表,電唱機和磁帶錄音機。
直流電動機是直流激磁,工作特性接其激磁繞組的接線方式不同而有區別。串激電動機起動轉矩大,適用於牽引和起重,並激電動機轉速隨負載大小而變動較小,且可以調節,可用為定速或調速之用,復激電動機兼有以上兩種激磁方式發動機的特性。
交流換向器電動機,即轉子具有換向器的交流電動機。因它既可用於交流 又可用於直流,故稱作交直流兩用電動機或通用電動機,多用於家用電器。
⑵ 六年級科學發明發電站,簡單在家就可以發明的。
1882年,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在紐約創建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
⑶ 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的發明者是法國人皮克希。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於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這一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原理是說:「當磁場的磁力線發生變化時,在其周圍的導線中就會感應產生電流。」
法拉第曾煞費苦心,通過研究和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這一影響巨大的科學原理,而且他確信,利用此原理肯定能製造出可以實際發電的發電機。
就在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原理的第二年,受法拉第發現的啟示,法國人皮克希應用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最初的發電機。
皮克希的發電機是在靠近可以旋轉的U形磁鐵(通過手輪和齒輪使其旋轉)的地方,用兩根鐵芯繞上導線線圈,使其分別對准磁鐵的N極和S極,並將線圈導線引出。這樣,搖動手輪使磁鐵旋轉時,由於磁力線發生了變化,結果在線圈導線中就產生了電流。
⑷ 世界上的第一台發電機是誰發明的
畢克西
1832年,法國人畢克西發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發電機在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發電機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於電磁感應定律和電磁力定律。因此,其構造的一般原則是:用適當的導磁和導電材料構成互相進行電磁感應的磁路和電路,以產生電磁功率,達到能量轉換的目的。
發電機的檢測步驟:
第一步:檢查發電機各外導線連接部位有無斷線、錯接、短路現象,並用電壓表測量B+點有無電瓶電壓。
第二步:將鑰匙門打倒「開」位置,但不要起動發動機,此時用電壓表測量D+點有無電壓,並觀察充電指示燈是否明亮。
第三步:起動發動機,用電壓表測量發動機B+點電壓,應達到如下數值
第四步:打開部分負載,如車燈
第五步:打開空調、車燈等主要電器
⑸ 發電機是誰發明的
邁克爾·法拉第發明的。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電學方面成就
(1)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利用七片半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濕紙做成伏打電池。他並使用這個電池分解硫酸鎂。
(2)1821年,在丹麥化學家韓·克利斯汀·奧斯特發現電磁現象後,戴維和威廉·海德·渥拉斯頓嘗試設計一部電動機,但沒有成功。法拉第在與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後,繼續工作並建造了兩個裝置以產生他稱為「電磁轉動」的現象:由線圈外環狀磁場造成的連續旋轉運動。
他把導線接上化學電池,使其導電,再將導線放入內有磁鐵的汞池之中,則導線將繞著磁鐵旋轉。這個裝置現稱為單極電動機。這些實驗與發明成為了現代電磁科技的基石。
(3)法拉第在1831年,他開始一連串重大的實驗,並發現了電磁感應,此發現仍可稱為法拉第最大的貢獻之一。
(4)他的展示向世人建立起「磁場的改變產生電場」的觀念。此關系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建立起數學模型,並成為四條麥克斯韋方程組之一。這個方程組之後則歸納入場論之中。法拉第並依照此定理,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此為現代發電機的始祖。
(5)法拉第也提出電磁線的概念:這些流線由帶電體或者是磁鐵的其中一極中放射出,射向另一電性的帶電體或是磁性異極的物體。這個概念幫助世人能夠將抽象的電磁場具象化,對於電力機械裝置在十九世紀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⑹ 發電機是誰發明的
發電機/發明者:邁克爾·法拉第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⑺ 發電機是怎麼發明的
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學過,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無意中通過了電磁場,導線奇妙的發生了轉動並且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出中了解到了電與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建立了第一個發電機原型,這個原型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這個發電機產生電力,雖然微小,但卻足以稱道。在這個發明之前,所有的電力都是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的,這二者不可能產生出巨大的能量,提供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所以說,法拉第的發電機改變了這一切,也可以說改變了世界。
各國科學家跟據電磁感應原理,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其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是西門子。西門子用電磁鐵代替了永久磁鐵,其原理是:電磁鐵的鐵芯在不通電的時候,也還存有微弱的磁性。當轉動線圈時,利用這點所剩的磁發出電流,再反回給電磁鐵,促使其磁力增強,這樣,電磁鐵就能產生出很強的磁性。
再後來,西門子著手研究電磁式發電機。很快就製成了這種新型發電機,它所產生的電流,是皮克發電機無法相比的。而且,這種發電機比連接一大堆電池來通電也方便的多,這是因為實用,發電機才被廣泛應用起來。
當西門子的新型發電機問世不久後,義大利物理學家帕其努悌不甘落後,在1965年發明了環狀發電機電樞。這種電樞是以在鐵環上繞線圈代替在鐵芯棒上繞制的線圈,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發電機組效率。
就在西門子的新型發電機出問世不久的時候,義大利人帕其努悌不甘寂寞,在1965年發明了環狀發電機電樞。這種電樞的原理是,以在鐵環上繞線圈代替在鐵芯棒上繞的線圈,從而提高了發電機的工作效率。
其實,早在1860年,義大利人就提出了發電機電樞的設想,但這一構想卻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1865年,他又在一專業雜志上發表了這番見解,但仍未得到社會的公認。
過了四年,比利時學者古拉姆在巴黎研究電學時,偶然看到了帕其努悌發表的電樞文章,獨到的眼光看出其優越性。後來,他根據義大利人的設計方案,同時又採納了西門子的電磁鐵式發電機原理進行研製,終於在1870年製成了性能優良,效率高效的發電機。
看來,發電機的發明,與每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在帕其努悌的發明中,對發電機的整流子部分進行了重要的改進,讓發電機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極小。在採用帕的設計方案完成的古拉姆式發電機,同樣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也很小。沒有帕的設計方案,古拉姆的發電機組可能就不會有這么良好的性能。
古拉姆的發電機效率高,性能好,所以有了很好的銷路,也發了大財,同時讓後人記住了他,被人們譽為「發電機之父」。
不只是中國人看到別人發財了會眼紅,德國人也一樣。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阿特涅,就對發電機進行了成功的改進,他改進了線圈的繞線方式,讓發電機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古拉姆發電機是電樞是將鐵絲繞成環狀,在每個環之間夾了一層紙做絕緣體,再將環捆在一起作為鐵芯,然後在其上面繞上導線線圈,由線圈的不同部位引出一些導線,最後接向帶整流子。阿特涅發電機的電樞,是用許多薄的圓鐵板以紙絕緣之後再重疊起來,製作成鐵芯,然後在上而繞上導線線圈。後人把這種方法叫做「鼓卷」,根據它的形象像鼓一樣由來。經過了阿的這番改進,發電機的外觀和性能,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⑻ 發電機誰發明的
公元來1831年由法拉第發明源。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通過電磁場,導線轉動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因此了解到電和磁場之間有某種緊密的關連,他建造了第一座發電機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此發電機產生了電力。在此之前,所有的電皆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而這二者均無法產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發電機終於改變了一切。
發電機包括一個能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磁場間迅速旋轉的電磁鐵,當二個磁場相互交錯,就產生了電,由電線從發電機中導出。電子工程師依發電機線繞的方式和磁鐵的安排,而獲得交流電(AC)或直流電(DC),大部分發電機都是產生交流電,它比直流電更易由傳輸線作長距離的傳送。
⑼ 誰發明的發電機
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通過電磁場,導線轉動有電流流過電線,內法拉第因此了解到容電和磁場之間有某種緊密的關連,他建造了第一座發電機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此發電機產生了電力。在此之前,所有的電皆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而這二者均無法產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發電機終於改變了一切。
1832年,法國人畢克西發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1896年,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在尼亞拉發電廠開始勞動營運,3750KW,5000V的交流電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羅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岡州建設了發電廠,1892年成功地將15000伏電壓送到了皮茨菲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