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洪水發明

洪水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1 06:50:50

1. 遠古時期發生過大洪水嗎

我們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樣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處在第四紀冰期中最後一個冰期後的間冰期。這個間冰期開始於1萬年以前,從冰期到間冰期,氣候有一個從寒冷到溫暖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發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於氣溫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融水進入河流,必然會形成洪水。其洪水規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可惜當時的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不能把那時的情景記錄下來,只能靠口頭語言代代相傳,最後形成流傳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關大洪水的種種民間傳說。

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間,世界氣候變得更加溫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科學家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氣候適宜期。這個氣候溫和、雨量較多的時期,也是人類高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人類學會了農耕和家畜的飼養。出現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列。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為繁盛的遠古時期之一。在兩河流域,曾經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也使世界矚目。

第四紀期間,冰期與間冰期相互交替出現,使人類從森林走到平原,經受了多變環境的鍛煉,能力與智慧得到提高,特別是那次大洪水過後,人類發展歷史出現明顯的轉折,並開始大踏步前進。

上述意見只是一家之言,也並不一定能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但是,在這里,我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對於古代一些民間傳說,切不可一概斥之為荒誕之詞,而不予理睬。也許透過這些傳說,還會發現一些有關自然之謎的真相呢!

2. 發明什麼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海力布,因為他靠打獵過活動,大家都叫他安格沁海力布。他很願意幫助人,打來禽獸,從不獨自享用,總分給大家,因此,海力布很受大家尊敬。

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在密林的旁邊,看見一條白蛇盤睡在山丁子樹下。他放輕腳步繞過去,不去驚動它。正在這時,忽地從頭上飛過來一隻灰鶴,「嗖」的一聲俯沖下來,用爪子抓住了盤睡的小白蛇,又騰空飛去。小白蛇驚醒後,尖叫:「救命!」「救命!」海力布急忙拉弓搭箭,對准順山峰飛升的灰鶴射去。灰鶴一閃,丟下了小白蛇就逃跑了。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去找你的爸爸媽媽去吧!」小白蛇向海力布點了點頭,表示了感謝,就隱到草叢里去了。海力布也收拾好弓箭回家了。

第二天,海力布正路過昨天走過的地方,看見一群蛇擁著一條小白蛇迎了過來。海力布覺得奇怪,想繞道過去,那條小白蛇卻向他說道:「救命的恩人,您好嗎?您可能不認得我,我是龍王的女兒。昨天您救了我的性命,爸爸媽媽今天特地叫我來接您,請您到我們家去一趟,爸爸媽媽好面謝您。」 小白蛇又繼續說:「您到我的家裡以後,我爸爸媽媽給您什麼您都別要,只要我爸爸嘴裡含著的寶石。您得著那塊寶石,把它含在嘴裡,就能聽懂世上各種動物的話。但是,您所聽到的話,只能自己知道,可不要向別人說,如果向別人說了,那麼您就會從頭到腳,變成僵硬的石頭而死去。」

海力布聽了,一面點頭,一面跟著小白蛇深谷里去,越走越冷,走到一個倉庫門前,小白蛇說:「我的爸爸和媽媽不能請您到家裡去坐,就在倉庫門前等您,現在已經來到這里了。」

正當小白蛇說話的時候,老龍王已經迎上前來,他恭敬地說:「您救了我的愛女,我感謝您!這是我聚藏珍寶的倉庫,我帶您進去看看,您願意要什麼,就拿什麼去,請不要客氣!「說著,把倉庫門打開,引海力布進屋,只見屋裡全是珍珠寶石,琳琅滿目。老龍王引著海力布看完這個倉庫又走到另一個倉庫,就這樣一連走了一百零八個倉庫,但是海力布卻沒有看中一個寶貝。老龍王很難為情地問海力布:「我的恩人!我這些倉庫里的寶物,您一個也不希罕嗎?」

海力布說:「這些寶物雖然很好,但只可以用來作美麗的裝飾品,對我們打獵的人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如果龍王真想給一點東西作紀念,就請把嘴裡含的那塊寶石給我吧!」龍王聽了這話,低頭沉思一會,只好忍痛把嘴裡含的那塊寶石吐了出來,遞給海力布。

海力布得了寶石,辭別龍王出來的時候,小白蛇又跟著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有了這塊寶石,您什麼都可以知道。但是您所知道的一切,一點也不許向別人說。如果說了,那時一定有危險。您可千萬要記住!」

從此,海力布在山中打獵更方便了。他能聽懂雀鳥和野獸的語言,隔著大山有什麼動物他都能知道。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他仍然到山裡打獵,忽然聽見一群飛鳥議論說:「我們快到別出去吧!明天這里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湧出的洪水,泛濫遍野,不知要淹死多少野獸哩!」

海力布聽見了這個消息,心裡很著急,也沒有心思再打獵了,趕緊回家,向大家說:

「我們趕快遷移到別處去吧!這個地方住不得了!誰要不相信,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大家聽了他的話都很奇怪,有的認為根本不理會有這樁事,有的認為可能是海力布發瘋了,誰都不相信。急得海力布掉下眼淚說:「大家難道先讓我死了,才相信我的話嗎?」

幾個年老的人向海力布說:「你從來不說謊話,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你現在說這個地方住不得,這是為什麼呢?」

海力布想:災難立刻就要來到了。如果我只顧自己避難,讓大家受禍,這能行嗎?我寧肯犧牲自己,也要救出大家。於是,他把如何得到寶石,如何利用打獵,今天又如何聽見一群飛鳥議論和忙著逃難的情形,以及不能把聽來的事情告訴別人,如果告訴了,立刻就會變成石頭而死等等,說了出來。海力布邊說邊化,就漸漸變成了一塊僵硬的石頭。大家看見海力布變成了石頭,立刻很悲痛地趕著牛羊馬群,把家遷走。這時陰雲密布,大雨已經下起來了。到第二天早晨,在轟隆的雷聲中,忽然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響聲,霎時山崩水涌,洪水滔滔。大家都感動地說:「不是海力布為大家而犧牲,我們都要被洪水淹死了!」

後來,大家找到了海力布變的那塊石頭,把它擱在一個山頂上。好讓

3. 古人發明了什麼遠古「奇跡」,液體時期真的存在過嗎

「史前大洪水」與我們現在的自然洪水在破壞力上有著天壤之別。「史前大洪水」是指在史前時代,地球被來歷不明的海嘯所包圍,洪水伴隨著風暴,吞沒了城市,幾乎毀滅了所有的生靈。



中華民族不相信命運,因為刻在我們骨子裡的就是「人定勝天」!

關於「史前大洪水」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4. 為什麼史前大洪水的記載只有中國是在治水

我認為那個時期不只有中華文明存在,歐洲,非洲,美洲(不是今天的南北美洲,而是一大片連續的大陸),亞特蘭提,亞洲都有文明存在,發展程度各不相同,而洪水是席捲全球的一場災難,最後形成了今天的地貌(也就是說今天的地貌是洪水後才這樣的,一切已今天的地貌為標准來推演過去的方法都是不靠譜的),有的文明消失了,有的文明保存得較好,有的雖然延續了下來,但是失去了傳承,而我們中華民族由於生活的區域較高,影響最小,保存也最好,文字,文化,人都保存了下來,同時,也說明了一點,那場災難滅絕了所有人類的海洋文明,凡是在海洋附近的文明都滅絕了,也說明後來的海洋文明都是從高山上遷徙下來後面發展起來的,世界上唯一一個古老文明,一直延續下來的文明只有中華文明

5. 求遠古時代關於大洪水的神話故事

1、比爾人洪水故事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都在水底下,唯有兩座山露在水面。一座叫帕萬頓伽爾(Pawanngar),另一座叫馬塔芬(Mataphen)。這兩座山隨著洪水的上漲而升高,更高的那座山上有一個竹籃,神看見這個籃子就走上前問道:「你們是誰?」

裡面答道:「我們是巴拉希斯人(Balahis),兄妹倆。」他們在與神說話時轉過身來互相端祥對方,神說:「看著對方,再說一次你們是誰?」他們互相看著說:「我們是男人和妻子。」故事結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們都朝地上吐痰,從唾液中生出了另一個人。另一種說他倆把一點汗泥撮在一起,從這里形成了另一個人。

2、中美洲惠喬爾人

一個人發現他砍下的樹一夜之間又長了出來。他偷看到原來是老祖母納卡維(Nakawe)乾的。她告訴他不久將有一場洪水毀滅世界。她指示他用樹造一個箱子,裝上穀粒、豆子和火具,還有五塊壓料的樹根做燃料,還要帶上一隻黑母狗。

箱子在洪水中飄了五年。洪水退後箱子落在一座小山上。這個人象洪水沒來之前那樣回去幹活。每天他回到自己住的山洞時,都發現有人已經給他准備好了玉米面餅。

他暗中窺探才知道是母狗做的。她脫下皮變成女人給他磨穀子。他把她的皮扔進火里,於是她悲嗥不止。他用尼塔瑪水(nixtamal)為她洗浴,二人重新繁衍出了人類。

3、阿特拉西斯史詩

史密斯在庫雲基克找到的第二個洪水傳說泥板,史稱《阿特拉西斯史詩》,也是一個珍貴的異文。這個文本中的主角被稱作阿特拉西斯或「大智者」。詩中說,人被創造之前,神象人一樣勞動。由於神不願做工,就用泥土和一個被殺死的神的血肉創造出人類來替代。

但人類的人口增長很快,又喜歡吵鬧,使眾神無法入睡。眾神發動瘟疫、遣來旱災、飢荒和土壤鹽鹼,都不能解決問題。最後,他們決定發動洪水摧毀人類。計劃遭到了地獄之神恩基的反對,他讓阿特拉西斯建造了一艘方舟,逃過了浩劫。

洪水阿特拉西斯向眾神獻祭,眾神都來吃。在洪水之後的新世界,眾神創造了不生育的婦女和受禁忌的婦女,同時派出名叫帕西圖的惡魔專門從母親膝上奪走嬰兒,解決了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

4、費城大學藏本

這是一個蘇美爾文本,載於一塊來自尼普爾的泥板殘片,由波貝爾發現於費城大學博物館,上面有90行可以釋讀。故事的主角是國王兼祭司朱蘇拉(Ziusudra,意為「長壽」),當時他在雕刻並膜拜一尊木頭神像,又祈問了神諭。

神諭告訴他一個眾神的庄嚴決定:「我們將親手遣下一場洪水,使人類滅種。……」大難臨頭時,主人公躲進一艘船中逃生。七天之後他打開艙蓋,太陽神烏圖出現了。朱蘇拉以一頭牛和一頭羊獻祭。向阿努和恩利爾鞠躬,這樣他在迪爾門(Dilmun,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獲得了永生。

5、百道梵書

《百道梵書》(SatapathaBrahmana)。據稱是印度最早的洪水故事,約產生公元前10世紀前後。故事說摩奴在水池洗手,一條魚忽然跳到他手中,開口對他說:「好好照料我,我將保佑你。」並告訴他洪水將至。

摩奴將魚養在陶缽,並隨其長大而移至溝中,最後放入大海。後來在洪水來臨時,摩奴登舟,將舟系於魚角,魚將其拉到北山,那裡後來被稱為「摩奴登陸處」。摩奴登陸後以黃油和牛奶、乳清、凝乳向神祭祀,從祭品中出現一個女人,她自稱是摩奴之女,後來與摩奴一起繁衍出他們的子孫。

6. 降雨彈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在軍事史上,恐怕沒有哪一條小道比「胡志明小道」更為有名了。

其實,這條被稱為「小道」的通道,並非是僅供單人或雙人行走的羊腸小道,甚至也不是只供馬幫往來的山間小路,而是可走卡車的大路。它蜿蜒在東南亞的崇山峻嶺中,時而跨過險峻的高山峽谷,時而穿過茂密的熱帶雨林,寬處可並排開上數輛卡車,窄處就連一輛車也難通過。

在越南戰爭中,這「小道」是北越軍隊的生命線,北越軍隊在越南南方、柬埔寨與美國人作戰,全靠這條小道運送軍隊和給養。這小道是美國人的喪命線,小道上每通過一個軍人,每運過一支步槍,每送過一發子彈,都有可能送掉一個美國兵的性命。

很自然的,掐斷「胡志明小道」,成了美國軍方一項重要任務。他們出動了大批聲名赫赫的「空中堡壘」——B—52重型轟炸機,丟下了數不清的炸彈,換來的卻是這樣一份報告:目前每周通過「胡志明小道」的車輛約為8000輛,僅比轟炸之前的9000輛減少九分之一!

這樣的結果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因為「胡志明小道」穿越之處,幾乎皆有茂盛蔥郁的熱帶雨林,美國飛機根本就找不準目標。再說,北越人組織了大批民工待命,一旦道路被炸中,也能很快加以修復。

看來,要用常規炸彈來掐斷「胡志明小道」是不可能的了,那麼,該發明一種什麼樣的炸彈來達到這個目的呢?

1970年初冬的一天,正當美國陸軍武器研究所的專家雷利為此一籌莫展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則新聞:巴黎奧列機場連日濃霧,飛機無法起降。後來,航空局長聽了一位氣象學家的建議,在跑道上一字排開8台噴氣引擎,一齊開動。不過數小時,9萬平方米的奧列機場上就霧散日現了。因為噴氣引擎發動時要放散熱流,霧其實都是些小水滴,經不起加熱,一烘就沒了。

這則新聞使雷利茅塞頓開:人工既然可以消霧,為什麼不可以搞人工造霧、人工造風、人工造雨啊?如果真能搞出一些可以呼風喚雨的氣象炸彈來,或許真能把「胡志明小道」掐斷呢!

說干就干,雷利和他的同伴順著這條思路開始了他們的「發明工程」。

首先是要確定發明方向。雷利等人花大量精力搜集了「胡志明小道」所經地區的地形地貌資料,分析後認為這一地區山高林密,人工造風不能充分發揮威辦;人工造霧呢,雖然能對車輛通行造成一些困難,但也不起決定性影響。這樣,發明方向自然就要放到人工降雨上來了。因為這一地區西南季風盛行,季節多雨,如能發明出一種降雨彈,就可及時將飄過小道上方的厚厚的雲層截住,並使它變成大雨降下來,那就會對這條鋪築簡陋的道路造成破壞性影響。

發明方向確定之後,還確定了兩點必要的發明要求。一是使用要方便,做到利用現有的軍事技術手段,如飛機、火箭、火炮、探空氣球就可以投放;二是成雨速度要快,不然,等發現雲,投下彈,形成雨時,那片雨雲或許早已越過小道了。

按照這樣的要求,這些美國人決定將降雨彈設計成多種型號的,有炸彈,有炮彈,有定時爆炸的,有定高度爆炸的。他們還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在彈體內裝入碘化銀、乾冰、碘經鉛、硫化銅、聚乙醛以及碘酸銀發煙基等填充料,因為它們的降雨速度快。當彈體炸開後,這些填充劑作為凝結核能促使過飽和水蒸氣快速凝結成水滴或冰晶,造成降雨。

為追求多重效果,最後,發明者還在降雨彈的化學成分中摻入了有腐蝕性或致命的化學物質,使人、畜、設備在這種「化學雨」的浸淋中不知不覺地死亡或被消蝕。

1971年6月,降雨彈問世了。美國人連續出動了2600架次飛機,在「胡志明小道」地區投放降雨彈47400多枚,耗資2160萬美元。

這些美元都丟在了「水」里——這期間,寮國、越南、柬埔寨毗鄰「胡志明小道」的地區,不是陰雨綿綿,便是大雨滂沱。泛濫的洪水沖垮了路上的橋梁,被雨水泡透的道路泥濘難行。卡車輪子老在泥水中打滑,車上裝的彈葯全受了潮,地雷踩上去不響,炮彈打出去不炸。軍隊再也沒法在路上急行軍了,一步一跤,走得比爬還慢。

效果報告很快就出來了:目前每周通過「胡志明小道」的車輛僅為900輛左右,只有投彈前的十分之一,「小道」實際上已接近於癱瘓。

7. 中國饅頭是誰發明的,聽說是三國時代,諸葛亮治洪水是發明的,具體怎麼一回事,說詳細點

三國時期的蜀國軍師:諸葛亮。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內不斷來襲擊騷擾,諸容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滿意請採納

8. 為什麼許多國家都曾記載史前發生過一次毀滅性的大洪水

很多國家的傳說中都曾有史前大洪水的記載,比如聖經中的諾亞方舟和中國的大禹治水還有古巴比倫《吉爾伽美什史詩》和古代墨西哥《梵蒂岡城國古抄本》等都有類似的記載,據考證,這些個神話傳說描述的時間比較接近,很有可能記述的是同一件事情。

其實類似於史前大洪水這樣全球性的災難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比如恐龍滅絕、冰河時期還有我國明朝左右發生的小冰河時期,都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化造成的。地球在整個宇宙體系中很渺小,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就更加渺小,一旦來自於外太空的影響作用在地球上,哪怕只是很小的改變,就可能造成天大的災難。據說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消失就和當時的大洪水有關,即便現代社會科技如此發達,我們對於這樣災難的抵抗力也很渺小,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開始實現對外太空的探索,總有一天會解開這些歷史性的謎團。假如災難再次降臨,我們也具備了最基本的抵抗力,不會造成整個文明體系的滅絕。

9. 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有哪些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傳說。

在中國,有關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是這樣的:在堯舜時期,天下洪水滔滔,到處是一片汪洋。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於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治水辦法不當,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結果越治洪水越厲害,受到舜的嚴厲制裁,丟了腦袋。接著舜帝又起用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一改堵塞的被動辦法,而用疏呀、導呀的方式,也就是說,哪裡有洪水,就在哪裡挖一條溝,把洪水排掉。用的力量比鯀要少得多,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據說,大禹治水13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有回家看看。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動了生產的發展,自己也當上了部落的首領。

在西方,有關大洪水的傳說記載在《聖經》里。在《聖經·創世記》中寫道:「此事發生在2月17日,這一天,巨大的深淵之源全部沖決,天窗大開,大雨40天40夜澆注到大地上。」原來,當上帝創造了萬物和人以後,由於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造了不少罪孽,上帝非常憤怒,為了懲罰世人,准備天降大水,把人類全部淹掉。可是,人世間有一位善人諾亞,上帝就把大洪水的消息告訴了他。這位善人造了一個方舟,稱諾亞方舟。他和他的家人乘著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擱淺在高山上。為了探知洪水是否已經退去,諾亞連續放飛了3次鴿子。等到第三次,鴿子從遠方銜來一枝翠綠色的橄欖枝,諾亞知道大水確實已經過去。

據說,這位大善人靠著這只方舟,逃脫了這場世界性大劫難。今天的人類就是這位善人傳下來的。

在古巴比倫也有類似的傳說。人們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的蘇美爾泥版文書中,找到關於大洪水的如下記載:「早晨,雨越下越大。我親眼看見,夜裡大粒的雨點就密集起來。我抬頭凝視天空,其恐怖程度簡直無法形容……第一天南風以可怕的速度刮著,人們都以為戰爭開始了,爭先恐後地逃到山裡,什麼人都不顧,拚命逃跑。」

在印度,大洪水傳說記載在《摩奴法典》里。據說有一位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恆河沐浴,無意中救下一條正被大魚追趕的小魚。他把這條小魚帶回家,放到水池裡養大,又送回恆河裡。小魚告訴他,今夏洪水泛濫,將毀滅一切生物,讓摩奴做好准備。洪水泛濫時,小魚又拖著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後,摩奴的子孫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

在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中,在美洲130多個印第安部落中,同樣也有類似的傳說。

難道上述各民族中關於大洪水的傳說純系民間傳說,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嗎?它們之間有沒有一定的聯系呢?在這么多民族世代流傳的傳說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洪水,這難道是巧合嗎?

人們是否可以透過傳說的「外衣」,去發掘一下其間合理的內核呢?我以為,這其中確有一些問題可以探討。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看看東西方的傳說有什麼異同。

不同點,可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東方的中國,對於自然界的態度,一直是比較積極的,相信只要經過人的努力,自然災害是可以防治的。於是就產生了上面所說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西方,宿命思想比較嚴重,以為自然災害是上帝強加在人類頭上的,除了利用「諾亞方舟」死裡逃生以外別無其他辦法。

相同點對於我們更有意義。第一,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大體相同,都發生在人類文明的初期,距今大約在七八千年以前;第二,大洪水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洪水過後,人類開始了新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則傳說發生的地點。中國大禹治水的傳說大約發生在中國黃河流域,而西方的傳說,大約發生在西亞的兩河流域。不管是黃河也好,還是兩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也好,都有發生洪水的可能。問題是那時的洪水何以能夠造成那麼大的災難,以至於幾千年以後在人們口頭上還流傳著關於大洪水的傳說呢?

我們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樣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處在第四紀冰期中最後一個冰期後的間冰期。這個間冰期開始於1萬年以前,從冰期到間冰期,氣候有一個從寒冷到溫暖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發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於氣溫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融水進入河流,必然會形成洪水。其洪水規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可惜當時的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不能把那時的情景記錄下來,只能靠口頭語言代代相傳,最後形成流傳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關大洪水的種種民間傳說。

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間,世界氣候變得更加溫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科學家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氣候適宜期。這個氣候溫和、雨量較多的時期,也是人類高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人類學會了農耕和家畜的飼養。出現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列。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為繁盛的遠古時期之一。在兩河流域,曾經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也使世界矚目。

第四紀期間,冰期與間冰期相互交替出現,使人類從森林走到平原,經受了多變環境的鍛煉,能力與智慧得到提高,特別是那次大洪水過後,人類發展歷史出現明顯的轉折,並開始大踏步前進。

上述意見只是一家之言,也並不一定能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但是,在這里,我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對於古代一些民間傳說,切不可一概斥之為荒誕之詞,而不予理睬。也許透過這些傳說,還會發現一些有關自然之謎的真相呢!

10. 假如我是一個發明家 發明能預防 地震 台風 洪水

發明家是無法預報有關氣象方面的事件,這與發明家沒有關系。應該是氣象學家。

閱讀全文

與洪水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