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紡紗機為什麼又叫騾機
因為這個房司機有叫這個邏輯,這是有一個典故,也就是我們原先的早,先是叫這個名字的原因。
⑵ 珍妮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18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珍妮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英國工業革命,是被一個男子「一腳踢出來」,然後才開始的。這個故事還是真實的呢!
事情要從1764年裡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製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於棉、毛、麻纖維紡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引起當時人數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1768年J.哈格里夫斯在諾丁漢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在他家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沖沖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裡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點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
原來,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熱銷一時,引發了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產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
哈格里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
1768年,哈格里夫斯獲得了專利;到了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四年後英國已有兩萬台「珍妮機」了。
工業革命不斷地催生出新的發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萊特發明了卷軸紡紗機。它以水力為動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解決了生產純棉布的技術問題。但是水力紡紗機體積很大,必須搭建高大的廠房,又必須建在河流旁邊,並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於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廠;十年後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紡織業就這樣逐漸從手工業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到1800年,英國已有這樣的工廠三百家。但這種機器紡出的紗太粗,還需要改進。
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頓於1779年發明了走錠精紡機。它結合「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特色,又稱「騾機」。這種機器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又結實,很快得到應用。到1800年,英國已有六百家「騾機」紡紗廠。
英國紡紗業的大發展,使織布業反倒顯得落後了。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發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國棉紡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紡紗機、織布機由水力驅動,使工廠必須建造在河邊,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節差影響,造成生產不穩定,這就促使人們研製新的動力驅動機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一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蒸汽機作為動力,從紡織業開始,逐漸被廣泛應用於采礦、冶金、磨面、製造和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4年,英國人斯蒂文森發明火車。當進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的主要產業均已採用機器,完成了工業近代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國家。
就這樣,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的工業革命,是先從英國的紡織業開始的。繼而,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又被美、法、德、俄等歐美列強廣泛吸收和採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又促進了商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⑶ 誰發明了紡紗機
珍妮抄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襲斯發明的。
⑷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有哪些
珍妮紡織機、蒸汽機車、汽船、飛梭、蒸汽火車等。
1、珍妮紡織機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
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
2、蒸汽機車
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於1769年誕生,是的,就在瓦特與博爾頓一起合作出帶冷凝器的蒸汽機的那一年。這輛蒸汽汽車是一輛三輪汽車,是由法國人N·J·居紐所製造,被命名為「卡布奧雷」。
雖然居紐的這項發明失敗了,但是他的發明在古代交通運輸與近代交通運輸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不斷地發現與改進中,之後又有無數的車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總,比如在1804年脫威迪克設計製作的蒸汽汽車,還有1825年英國人斯瓦底·嘉內製作的第一輛蒸汽公共汽車。
在歷史的發展下,汽車形式不斷地在變化,1804年的蒸汽汽車拉著10T的重物行駛過,1825年的公共汽車開啟了公共汽車的運營。1831年,美國的史沃奇將一台蒸汽機投入到運輸中。
3、汽船
最早建造蒸汽機船的是法國發明家喬弗菜,他在1769年就建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輪船「皮羅斯卡菲」號,用蒸汽機啟動。後來,英國人薛明敦在1802年也建成一艘蒸汽輪船。可惜它們均未得到實際應用。
直到1807年9月,美國人富爾頓設計、製造的蒸汽輪船「克萊蒙特」號試航成功,才使輪船開始真正成功為水上舞台的主角。「克萊蒙特」號,全長45.72米,寬9.14米,排水量100噸,船速每小時6.4公里。
蒸汽機船發明後,用蒸汽機為動力代替人力帶動槳輪,沿用了100多年之久。
4、飛梭
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里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飛梭於1733年被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5、蒸汽火車
蒸汽火車也叫蒸汽機車,是利用煤為動力,以蒸汽機為核心的最初級最古老的火車。
蒸汽火車的外觀和功用與如今的各種火車相差甚遠,它是世界上第一代的火車,蒸汽火車通過用煤燒水,使水變成蒸汽,從而推動活塞,使火車運行。
蒸汽火車曾以無比的巨力開啟過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一般蒸汽火車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現在已被淘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工業革命
⑸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物,發明物的發明時間,發明人。
【工業革命前後的重抄要發明】
1712年 英國襲人湯姆斯·鈕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並於1785年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斯蒂芬森 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粵教版:史帝芬遜,由於是音譯,所以各個版本會有些不同]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⑹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一種叫騾機的機器,是哪個國家的那個人發明的,時間是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工人克隆普頓發明的紡紗機。這種騾機集中了水力紡紗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優點,它可以推動300~400個紗錠,紡出細致而又牢固的紗線。
⑺ 珍妮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珍妮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
⑻ 騾機的介紹
騾機由英國工人克隆普頓受到騾子的啟發發明於17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