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從電魚身得到啟示發明什麼:
電魚器一般由蓄電池、逆變器、整流電路組成的。一般這種設備在網上有售,理論上任何功率大小的都可以,只是作用范圍的問題。友情提示一下:電魚是違法的。是不分品種和大小的滅絕性的撲殺行為,會對漁業造成毀滅性傷害而且也會誤傷下到水中的人、家畜、家禽,危害公共安全。這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行為。國家有很多法規都明令禁止這種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漁業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電力法》規定,向水中施放電電魚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用電行為,如果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是要依《刑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3)這種「電魚」行為,還危害公共安全。沒有造成後果的由公安機關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拘留或罰款的行政處罰,造成後果的,則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刑。
建議為了可持續發展、為了後代有魚吃、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了家庭幸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要進行電魚行為。
任何公民都有權直接制止這種違法行為,且有責任和義務向漁業部門、電力部門、公安部門舉報該違法行為,這些部門都有權利和義務處理這種危害社會安全的行為,報警電話110。
B. 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什麼
1、人類根據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拓展資料:
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的學科。
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這個詞語大約從1961年才開始使用。
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又比如,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一般歸類為害蟲,可是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
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參考資料:仿生學-網路
C. 科學家看到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根據鳥的翅膀發明了飛機
還有根據響尾蛇發明跟蹤導彈
蒼蠅與宇宙飛船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D. 人類從哪些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什麼
1、維可勞(也叫魔術貼或者尼龍搭扣)
瑞士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在自己的褲子和寵物狗身上發現了牛蒡的毛刺。他發現這種種子上帶的小勾讓它能夠掛到其它動物身上。這種掛扣的問世耗費了George de Mestra超過十年的實驗來將其完美復制下來。
2、聲納
1912年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促使研究人員試圖研發出一次能夠探測海中物體的技術。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發明了一種使用聲波和回聲定位水下物體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聲納技術。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新技術,但是一些動物卻一直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導航、捕食和搜尋,比如說蝙蝠和海豚。
3、吸盤
吸盤藉助了真空和壓力的原理緊緊吸附在平面上,它們能夠將物體粘到牆上甚至是高建築物上。最早記載的人造吸盤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而章魚的吸盤事實上更加先進,每個吸盤的邊緣都有同心紋,這就使它們即使在水下也能夠吸住不平整的表面。
4、新干線火車
新干線火車最初設計時模擬的是子彈頭,而且獲得了成功。但這種設計卻存在一個問題,當它們離開隧道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新干線火車設計公司的工程師Eji Nakatsu將翠鳥的嘴形應用於火車設計,不僅解決了噪音問題而且增加了能效,提高了最快速度。
5、膠帶
透明膠帶是Richard Gurley Drew在1922年發明的。他是3M公司的一位實驗室技術員,他在將砂紙樣本送到當地的汽車店中,聽到店員經常抱怨在給汽車噴漆時會留下膠帶痕跡。在後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
E. 介紹一下人類怎麼根據電魚發明了伏特電池
電魚:
話說一次一個遠洋捕撈船隊的一個檢修人員潛到水底,突然觸到了什麼東西,他立即感到四肢麻木、渾身戰栗起來。
他們不知出了什麼怪事,詢問當地漁民後才知道,原來,是一種棲居在海底的魚在作怪。這種魚叫電鰩,能夠放電,讓人四肢麻木、渾身戰栗。
能夠放電的魚,人們把它們統稱為「電魚」,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
F. 人類通過電魚發明了什麼
發明了吃魚,烤魚,炸魚,水煮魚,紅燒魚等等,電魚這一發明徹底顛覆了人類對魚進行科學文化交流,使人類文明進行了徹底改革,人類文明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G. 科學家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東西
一、烏賊與側壁氣墊船
魷魚是一種神奇的海洋動物,被稱為海洋火箭。它的最高時速可達公里,這主要取決於它的結構簡單和安全可靠的高速水射流推進器。它被模仿成一個側壁氣墊船,帶有噴水推進器,每秒可達40米,能夠在低於一米深的淺水中加速。
二、魚兒與船
魚有在水中自由移動的能力。人們模仿魚的形狀造船,用槳模仿魚鰭。傳說早在大禹時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看到魚用尾巴在水裡盪來盪去,把木槳放在船尾。經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船舶逐漸變為櫓和舵,提高了船舶的動力,掌握了船舶的轉向手段。這樣,即使在翻滾的河流中,人們也能使船隻自由航行。
三、蝴蝶與衛星控溫系統
當人造地球衛星在太空中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時,衛星上的各種精密儀器儀表很容易「烘烤」或「凍結」。蝴蝶的體表上長出一層薄薄的鱗片,用來調節體溫。科學家們仿照蝴蝶翅膀的結構,為人造衛星的太陽能表面設計載入了一種和蝴蝶鱗片相仿的控溫系統。
四、蒼蠅與照相機
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華人博士生吳義仁,與幾名研究員創制出手提「光場相機」又稱蠅眼照相機。蒼蠅的每隻小眼能獨立成像,並能迅速地分辨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
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五、長頸鹿與宇航員
長頸鹿之所以能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輸送到頭部,是由於長頸鹿的血壓很高。據測定,長頸鹿的血壓比人的正常血壓高出2倍。這樣高的血壓為什麼不會導致長頸鹿患腦溢血而死亡呢?這和長頸鹿身體的結構有關。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
科學家由此受到啟示,在訓練宇航員對,設置特殊器械,讓宇航員利用這種器械每天鍛煉,以防止宇航員血管周圍肌肉退化;在宇宙飛船升空時,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綳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研製了飛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
H. 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東西
飛機的出現毫無疑問是來自人們對飛禽鳥類的直接模仿,現代飛機的垂直起降,空中定專懸後掉頭屬等諸多方面功能的實現也深受飛鳥和蚊蟲的啟發。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人類模擬動物的變色術,研製了軍用的迷彩服裝,模擬蜻蜓、螳螂的復眼製造出了雷達以及蛙眼雷達等等,研究應用動物的靈性來為人類服務的例子真是不枚勝舉。
I. 人類根據魚發明了什麼
發明了潛水艇
潛艇,做為一種新式武器出現,與船舶有所不同,它經歷了版極為曲折的過程。假如不是戰爭和權鮮血,潛艇是不可能過早地問世的。人類設想製造一種水下航行工具的想法,很早以前就已經萌生了。1620年,荷蘭 人德雷貝爾發明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在英國泰昭士河上試航時,成功地潛入水下四 至五米深。後來,美國人大衛·弗休奈 爾又建造了一艘供實戰使用的潛艇,名叫「海龜號 」,只能乘 坐一個人,完全是用木頭製成的,它利用人力搖動曲柄轉動的螺旋漿推進。177 6年,美國的水兵埃茲拉·李,駕駛這艘海龜號潛艇駛近了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艦只。因埃茲 拉無法將炸葯包固定在船底,只是在英艦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英艦並未受傷。在世界潛艇史上,最早把潛艇推進到實戰中去的,恐怕要數英國約翰菲利普·霍 蘭了。潛水艇第一次在海戰中正式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9月間,德國人和英國人在丹麥海岸附近發生海戰。德國潛水艇U-9號,擊沉了英國的「亞博克號」、「 克雷塞號」和「霍格號」三艘巡洋艦。當時,霍蘭才逝世一個多月,德國人正是根據霍蘭的潛艇結構和原理,建造出了使世界為之震驚的潛水艦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