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中國紀錄片

創造中國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1-06-21 02:33:33

『壹』 哪位朋友能推薦一部關於創業的紀錄片最好是中國的

矽谷傳奇,外國的(講蓋茨和喬布斯)

『貳』 誰拍攝了什麼紀錄片,開創了中國獨立攝制的先河

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叄』 如何評價BBC紀錄片《中國創造

中國在掘起!以後可以和美歐平起平坐!但不要嬌傲!還雖努力!中國人加油!

『肆』 我記得5,6年前還是多久我忘了,有一部紀錄片,講中國,其中有一集講到了創新,要把中國製造改為中國創

中國重器

『伍』 紀錄片《創新中國》主要講了什麼

《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它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劇集目錄:

第一集 信息

「0」和「1」建構起一個嶄新的世界,信息和數據無處不在,在線互聯無往不利,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信息革命。在中國,炙手可熱的信息領域,正在引發巨大的社會變革。

從偏遠山村到現代都市,從古老的傳統行業到新銳的試驗場,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通信……最熱點的領域探索帶來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我們將看到創新力量引導的數字變革以及它所描摹的未來圖景。

第二集 能源

煤能夠變成石油嗎?太陽能夠被人造出來嗎?人體能成為發電機嗎?

最大膽的嘗試、最新型的能源,都將在這里展示。思考世界能源危機、面對審時度勢的考驗,中國人在世界能源領域不讓責任與擔當。以東方智慧結合現代科技,創新精神推動能源變革,正在為中國,也為世界打造一個充滿動力的未來。

第三集 製造

現代人的生活是「製造」出來的。從簡單的製造到真正的「智」造,中國人已經加入到爭奪未來的賽跑!機器、生產以及產品,一切都在被重新定義。

傳統製造業將走向何方?透過紛繁復雜、不斷升級的技術和發明,我們正在把握製造前行的脈搏。在這一集你不僅看到世界上最薄的玻璃、最靈活的機械手臂,還有努力堅守與執著奮斗的精神!

第四集 生命

生命,有時候可以簡化成一個化學公式。

人類正是在對生命的認知中,獲得智慧和力量。在有限的地球上生存,如何攻克疾病、延長壽命?怎樣收獲更多的糧食、戰勝飢餓?能不能創造出嶄新的物種?中國科學家大膽探索、小心求證,創新在生命科學領域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驚喜。

第五集 空海

無數星辰構建的廣袤空間,始終神秘莫測。

海洋的幽暗深處,孕育著不為人知的生命。

從製造「天宮」到化身「蛟龍」,中國人夢想飛向太空,也在努力探索深海。如何才能抵達11000米的海洋最深處?什麼樣的空間站能幫助中國人登上月球甚至探索火星?

在對於空間和海洋的探索中,創新引領夢想、塑造超越,也帶來自豪與信心。探索者無畏,必將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在大海與星辰的方向。

第六集 潮起

從科學家到創業者,從基礎科學到工程建設,從政府到企業,這是一個萬眾創新的時代。故事發生在長城腳下世界最深的地鐵站,也發生在瀕臨倒閉的製造車間;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夢想開發另外一種智慧,中國最老牌的經濟特區也在醞釀新的騰飛。

熱情與活力,無所不在。那些推動中國創新的精神與面貌,時時浮現;那些影響未來的深刻改變,正在中國發生。


(5)創造中國紀錄片擴展閱讀


拍攝過程

《創新中國》在影片拍攝期間,聯系了國內頂級科研團隊,復原了和央視紀錄頻道淵源深厚的已逝播音員李易的聲音,為紀錄片配音。這一舉動,既充滿著電視人的情懷,是對李易的致敬和懷念,更是對創新精神的最好詮釋。

弘揚創新精神、鼓舞創新者,是《創新中國》紀錄片的核心價值觀。「講好創新故事」幾乎成了創作團隊的口號,而這並非易事。「創新,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激動人心。

現在我們才發現,科技領域的故事並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平淡而刻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紀錄片最好的題材」總導演史岩如此解說,「我們通過製作《創新中國》,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創新者的艱辛。有時候,堅持比創意更重要。」製片人徐歡透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創新中國(央視大型紀錄片)

參考資料來源:央視網-紀錄片《創新中國》-頂級首播_紀實台

『陸』 如何評價BBC拍的關於中國的最新紀錄片《中國創造》

中西方價值體系完全不一樣,加上長期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分化,不能夠期望視專頻完全透過西屬方視角來正確解讀中國。視頻里
面介紹和解讀中國都帶有濃厚的西方價值輸出,和西方傳統的固化思維。當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和反思是有意義的,但是因為其產生的激烈的價值反饋則沒有
必要有害而無益。 還是要客觀,保持平常心吧!

『柒』 如何評價BBC拍的關於中國的紀錄片《中國創造》

這部紀錄片拍的還是非常的不錯的,甚至比我們國內拍的要更好,這是真的拍的比我們國內好,bb聲音就是不一般呀,拍出來的東西總是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捌』 中國紀錄片的創作方式

紀錄片是供人們觀賞的藝術品,「好看」是紀錄片的「核」。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講故事」。那麼故事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筆者認為,故事是由矛盾構成的。我們在選材或者拍攝的時候,首先要看所拍攝的題材中有沒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創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節細節。作者還要在後期的剪輯中,不妨使用設置懸念、人物鋪墊、交叉敘事、加快節奏等故事片創作手法,以加強紀錄片的故事化創作。在真實紀錄的基礎上,紀錄片故事的敘事方式與故事片並沒有多大區別,如懸念、細節、鋪墊、重復、高潮等,這不僅是故事片的專利,也可以在紀錄片中派上用場。一般說來,打擊犯罪紀錄片的收視率會高於普通紀錄片,如《中華之劍》、《潛伏行動》曾經引起收視沖擊波,畫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構成了視覺的懸念。
紀錄片故事化創作有這樣幾種不同形態:
1、畫面語言直接敘述故事;2、對畫面進行故事化剪輯;3、講述故事兼有畫面接應;4、話筒采訪故事,配上相應的畫面;5、解說詞直接敘述故事
在紀錄片的創作中,我們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種創作形式,紀錄片都不應該是嚴肅的政治論文和哲學講義,它應該是供人們觀賞溝通的藝術品。而藝術品的主要價值就是好看。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紀錄片中,已經大大加強了節目的故事性。象長紀錄片《毛毛告狀》、《伴》等,不僅片中有故事、矛盾,還有人物沖突。近日評出的第四屆《中華薈萃》紀錄片獎中,獲得一等獎的《草台幫的頭家》《簡潔人生》、《馬明山的故事》等節目都是故事性強、可視性強的作品。去年獲得中國紀錄片大獎的《陳小梅進城》、《紙殤》、《阮奶奶徵婚》等,更是紀錄片故事化的典範。
細節也是紀錄片故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細節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細節作為情節的一部分也直接參與故事,換句話說,細節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紀錄片留給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個個真實感人的細節。日本獲國際大獎的《小鴨子》里,編導在公園內野鴨成長遷移的過程中捕捉了這群野鴨中最小最弱的一隻並用兩個細節扣住觀眾心弦:一是當鴨群紛紛離開池塘,只剩最後一隻最小的不能飛,它幾次想條跳過最後一個石階,卻一次一次總是失敗,它並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幾次,才成功。這個細節在展示過程中,觀眾綳緊了神經,心也隨著小鴨子的起跳而跳動。第二個細節是當鴨群長大,欲離開皇家公園時,所有的小鴨均揮舞著翅膀直沖雲霄,惟獨那隻最小的鴨子試飛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氣餒的小鴨直至第八次才穩穩地升空與夥伴們會合。這一細節是鴨子故事的終結,也給了觀眾巨大的心靈沖擊與感情洗禮。
然而今天,有些創作者一談起紀錄片的故事化,就害怕把自己的紀錄片說成是故事片。實際上,我們把紀錄片拍的象故事片那麼好看不是更好嗎!紀錄片與故事片的根本區別不在於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虛構還是非虛構」。如果因為保持與故事片的距離而丟棄故事性,無疑是為了潑洗澡水,連孩子一起倒掉了。

『玖』 中國紀錄片的創新

可以看看CCTV9,這是紀錄錄屏道。

『拾』 BBC紀錄片《中國創造》的片尾曲名字是什麼

上網看看

閱讀全文

與創造中國紀錄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