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性格是怎樣發展成熟的呢?它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或者它有無變化?這些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學愛好者所關心的問題。性格的發展、形成及變化,和人的遺傳、環境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遺傳因素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人的性格?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爭議頗大的問題。一般理論都傾向認為,遺傳因素通過氣質和智力而影響人的性格。在遺傳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氣質,按照自己的活動方式,使性格具有獨特的色彩。例如同樣是助人為樂的性格特徵,多血質的人在幫助人時動作敏捷、熱情溢於言表,而粘液質的人則沉著冷靜,情感蘊含在心。氣質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所決定,所以,一開始氣質就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速度。
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早已為詹森研究證明了。不論兒童是由生身父母還是由收養或寄養家庭撫養,他們和生身父母之間在智商上總有顯著的相關。詹森把此歸因於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進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和類型的影響,而智力對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這作用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來。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冷靜地審時度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客觀規律,這樣就會促使自己勇於克服困難,在艱難險阻中表現出自覺、大膽、果斷和堅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因此大凡政治家、發明家、作家、藝術家,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兼有高度發達的智力、創造力和優良的性格特徵。
性格不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環境是性格發展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環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活動圈子以及工作實踐來發生效應的。
性格的成熟是相對的,絕對的成熟是不存在的。從人所處環境的變化不定來講,性格也有一定變化,但是,除非較大刺激(比如失戀、對自己重要的人發生意外、重大失敗或挫折等),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穩定不變。
二、性格內向形成的原因
性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內向是一種用於區分人格類型的簡單方法。最早由榮格所提出,他認為這是一種可能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定向以及圍繞個人內在世界的主觀知覺與認識占優勢的人格類型。現在一般認為,內向人的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易與他人隨便接觸,對一般人顯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嚴肅、敏感;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喜好幻想;情緒活動比較穩定;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1.性格內向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有一位性格內向的人說:「我並不是厭世,但我確實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義。我對人對事都沒有特殊的愛戀,我希望可以躲起來不必面對這個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外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太難應付了,每天由辦公室回到家裡的時候,我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一定要留在家裡,無論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所以為了逃避與別人比較高低,我在盡可能范圍之內都避免與別人接觸。我很怕向別人提出問題,我怕被人罵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許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過且過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別人識穿我的無知,因此我加倍謹慎,避免與人接觸。雖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覺得很安全,但同時我也覺得孤獨。我嚮往能多幾個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這么怕與人接觸,我希望可以仔細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環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內向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1)由於自我意識敏感而產生對人的「緊張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學生與異性接觸時,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異性,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
(2)家庭背景這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屬於較為冷漠的人,他們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位患者說:「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鼓勵我有好奇心,他們對我的問題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閑事,做好份內的事。」家長不鼓勵子女去結交朋友,或參加任何課余活動,他們認為這類活動會使兒女「分心」,對正常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踏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於學校及家裡。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里成長的兒童,對於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他在剛踏入社會做事時,無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這些人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反感,使他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入自己的個人世界。
(3)與經歷有關性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在人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人的家庭、學校、工作等,人與環境關系發展的過程便是經歷,經歷也是性格形成的條件。
3.怎樣正確對待與改變過於內向的性格?
(1)應當認識到:性格的內向與外向各有優缺點。研究表明,內傾與外傾型在學習中的表現是不同的。內傾型的最主要優點是遇事沉著、善於思考,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但內傾型的人思想較狹隘,容易產生自卑感,愛摳小事,忽視大局,這也會影響學習。外傾型的最大長處是性格爽朗、倔強,遇事不怯場,反應;較快,學得也較快;但外傾型的人往往從興趣、情感出發,缺乏計劃性和堅持性,影響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2)對於怕「人」的內向性格患者,首先要引導他們對周圍環境里的事物產生興趣。具體方法是:患者每天下班之後,不要馬上回家,而要到一個熱鬧的場所呆一段時間,然後回家將他所觀察到的一切記錄下來。這種做法的目的是想將患者從他的個人世界裡拖出來,讓他投入一些以前不敢置身的環境,並對這些環境作出詳細的觀察。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患者對一切接觸過而向來沒有留意過的事物逐漸產生興趣,想逗留在外的願望也就加強,逗留的時間也自然地增加了很多。
(3)第二步要主動地與他人接觸。在正式開始前,我們要教患者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
(4)研究表明,中學生性格的內傾與外傾類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後已趨於穩定狀態。也就是說,性格的內傾與外傾類型及其表現,在高中階段已經成熟。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一是抓緊中學生內傾與外傾型成熟或穩定前的性格的塑造;二是要根據內傾與外傾類型的測定,判斷各類不同性格類型的中學生,在某種條件下可能發生的行動,有針對性地安排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使他們更好地成長。
(5)我們要認識到大多數人屬於中間型,兼有內傾和外傾的特徵。了解一個人性格的內傾與外傾的特點,對於他的性格培養及其使用,發揮其長處,克服其不足都有一定的意義。
許多性格極端內向的人都生活在孤寂之中,他們渴望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使自己生活得有意義一些,可惜他們缺乏基本的社交技巧去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假如你遇到一個這樣的人,你可嘗試用以上方法去幫助他。
㈡ 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人格的形成與先天因素有關。人們在僅出生幾天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不同的脾氣性格了。比如,研究者在新生兒床邊製造一些聲響的時候,有些新生兒會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而有的新生兒則是轉開了頭。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那些會轉向聲源的新生兒,更有可能在之後成長為外向的人,而相對的,另一些新生兒則更可能成長為內向的人。
㈢ 什麼性格的人最有創造力拜託了各位 謝謝
完美型性格的優點:完美型性格的人是個思想家,他們對待目標嚴肅認真。他們強調做事的先後次序和組織,他們崇尚美感和才智。他們不會一時沖動,尋找刺激;反之,他們會為自己的生活作長遠且最好的安排。如果這世界少了完美型性格的人,我們會少了許多詩歌、文學、哲學和音樂,埋藏於我們性格深處的教養、品位、才幹便會失去,世界可能少了很多工程師、發明家、科學家,我們的經濟和資訊都會失去平衡。亞里士多德說過:「所有天才都有完美型的特點。」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通常都是完美型的。他們天資聰穎,潛能若被恰當地激發,得以發揮,便產生了巨人。盡管米開朗基羅早已去世,不可能接受我們的測試,但他毫無疑問是完美型的。他在創作經典的摩西·大衛和彼亞塔等雕塑前,深入研究過人類的體形結構,在停屍房裡親自解剖屍體,研究肌肉和筋健。他比同時期的雕塑家都研究得深入,因此他的創作在當今仍被推崇,並被視為珍品。完美型的人是最有天賦的、最具創造力的,他們可能有音樂、哲學、詩歌、文學等方面的才華。完美型的人對細節特別留神,所以是活潑型的最佳旅遊伴侶。他們能保管好機票、行李,記住從第幾號門進去。完美型的人通常穿著整齊。男士穿得很得體,女士把每一簇頭發梳得恰到好處。他們總希望周圍的環境整潔,他們甚至跟在別人後面撿丟到地上的垃圾。完美型的人座右銘是:如果值得做,就要做得好。一件工作如果由完美型的人負責,你便知道這件工作會做得很好而且能夠准時完成。完美型的人對別人關心體貼,熱心助人,他們是做律師的材料。他們善解人意,他們願意聆聽別人的困難,幫助分析,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完美型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要求完美的配偶。他們交友謹慎,寧願只有幾個知己,而不願像活潑型那樣,有太多的熟人。哦,這個世界多麼需要完美型!洞悉人類心靈世界的敏銳目光,欣賞世界之美善的藝術品位。創作前無古人之驚世作品的才華,工作忙亂時入微的觀察。思維縝密,始終如一的處事目標。只要事情值得做,就必定做好的誓決。任何事情都做得有條不紊、圓滿成功的理想。
㈣ 單一簡單性格的人容易創造
不懂,人是不同於機器的。七情六慾證明人是有多樣性格的。你的單一性格富有創造性是誰告訴你的?
㈤ 什麼是完成人物性格具體化個人化創造的必備條件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與性格之間確實有分歧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有自己的個性化跟性格是有相同的。所以在現在都必備的條件下,個性化是佔主要的那種條件。這種個性化能展示出自己的那種生活的方式。也可以對自己的生活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這樣做。確實對自己的那種生活創造必備的條件。他們的做法是非常好的。
㈥ 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性格是怎樣發展成熟的呢?它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或者它有無變化?這些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學愛好者所關心的問題。性格的發展、形成及變化,和人的遺傳、環境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遺傳因素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人的性格?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爭議頗大的問題。一般理論都傾向認為,遺傳因素通過氣質和智力而影響人的性格。在遺傳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氣質,按照自己的活動方式,使性格具有獨特的色彩。例如同樣是助人為樂的性格特徵,多血質的人在幫助人時動作敏捷、熱情溢於言表,而粘液質的人則沉著冷靜,情感蘊含在心。氣質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所決定,所以,一開始氣質就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速度。
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早已為詹森研究證明了。不論兒童是由生身父母還是由收養或寄養家庭撫養,他們和生身父母之間在智商上總有顯著的相關。詹森把此歸因於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進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和類型的影響,而智力對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這作用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來。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冷靜地審時度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客觀規律,這樣就會促使自己勇於克服困難,在艱難險阻中表現出自覺、大膽、果斷和堅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因此大凡政治家、發明家、作家、藝術家,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兼有高度發達的智力、創造力和優良的性格特徵。
性格不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環境是性格發展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環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活動圈子以及工作實踐來發生效應的。
性格的成熟是相對的,絕對的成熟是不存在的。從人所處環境的變化不定來講,性格也有一定變化,但是,除非較大刺激(比如失戀、對自己重要的人發生意外、重大失敗或挫折等),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穩定不變。
2011年
㈦ 五行性格是誰創造出來的
江蘇大學博士,co沙盤創始人宋聯可博士提出來的,並且已經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開始運用。
㈧ 一個人的性格主要是怎麼形成的
不論兒童是由生身父母還是由收養或寄養家庭撫養,他們和生身父母之間在智商上總有顯著的相關。詹森把此歸因於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進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和類型的影響,而智力對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這作用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來。
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冷靜地審時度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客觀規律,這樣就會促使自己勇於克服困難,在艱難險阻中表現出自覺、大膽、果斷和堅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因此大凡政治家、發明家、作家、藝術家,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兼有高度發達的智力、創造力和優良的性格特徵。
性格不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環境是性格發展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環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活動圈子以及工作實踐來發生效應的。
性格的成熟是相對的,絕對的成熟是不存在的。從人所處環境的變化不定來講,性格也有一定變化,但是,除非較大刺激(比如失戀、對自己重要的人發生意外、重大失敗或挫折等),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穩定不變。
性格內向形成的原因
性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內向是一種用於區分人格類型的簡單方法。最早由榮格所提出,他認為這是一種可能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定向以及圍繞個人內在世界的主觀知覺與認識占優勢的人格類型。現在一般認為,內向人的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易與他人隨便接觸,對一般人顯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嚴肅、敏感;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喜好幻想;情緒活動比較穩定;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2.內向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1)由於自我意識敏感而產生對人的「緊張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學生與異性接觸時,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異性,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
(2)家庭背景這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屬於較為冷漠的人,他們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位患者說:「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鼓勵我有好奇心,他們對我的問題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閑事,做好份內的事。」
家長不鼓勵子女去結交朋友,或參加任何課余活動,他們認為這類活動會使兒女「分心」,對正常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踏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於學校及家裡。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里成長的兒童,對於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他在剛踏入社會做事時,無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這些人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反感,使他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入自己的個人世界。
(3)與經歷有關性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在人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人的家庭、學校、工作等,人與環境關系發展的過程便是經歷,經歷也是性格形成的條件。
㈨ 創造性格的力量是什麼
美國人奧斯本具有很強的創造性格,總結出「創造學」,被稱為「性格成功學中最偉大的突破性」。
年,25歲的奧斯本失業了,只有高中程度的奧斯本想當記者,可是,轉念再想想,自己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怎麼行呢?
奧斯本是一名性格好強的人,他終於去應聘了。
報刊主編問他:「在辦報方面你有什麼經驗?」
奧斯本做了實事求是的自我介紹後附加了一句,「不過,我寫了篇文章。」
主編接過讀罷,搖搖頭說:「年輕人,你的文章不怎麼樣,甚至還有不少語法、邏輯與修辭上的毛病……」
聽到這里,奧斯本的頭「轟」地響起來,但是,他咬緊牙關聽下去。
主編又說:「可是,有獨到的東西,是的,有獨到的見解。這很可貴!這個獨到的東西是創造。憑這一點,我願意試用你三個月。」
主編握住了奧斯本的手,臨行還叮嚀:「好好乾吧!」
狂喜的奧斯本反復體會主編的話,原來創造性有那麼重要。他又反復讀自己的文章,像嚴厲的法官那樣解剖自己:知識不夠,卻充滿神思遐想,這大概就是創造性吧?
他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人的價值在於創造,他決心要做一個有創造性的人。他還擬定:自到報社上班第一天起,就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
整整一個星期日,他研究主編給他的一大疊報紙,又買回其他各種報刊進行比較,於是,眾多的構想產生了。
星期一他去上班了,這是他第一天到報社,他竟迫不及待地沖進主編辦公室急匆匆地大聲說:「主編先生,我有一個想法。」
主編瞪大眼睛看看面前的奧斯本,聽他一口氣說完「想法」後給鎮住了。
原來奧斯本說:「看來,廣告是報紙的生命線,我們又無法與各大報紙競爭大廣告;而小工廠、小商店做不起大廣告,他們又急於想把自己的產品或商品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何不創造條頭廣告,收費低廉以滿足這一層次的工商業者的需要?」
這就是現在報紙廣泛採用的一條一條的分類廣告。當主編弄清楚奧斯本的「想法」後,高興地稱贊說:「好啊!好啊!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
奧斯本堅持發揮自己「神思遐想」的長處,堅持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也即「日有一創」。僅僅兩年,就使這張小報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報業托拉斯。他本人也由於獲得眾多專利,成為擁有巨資股份的副董事長。正當他的事業走向高峰的時候,他做出了令人驚奇的決定:辭職。原來他根據自己創造所獲的心得,又研究了許多發明家的創造思路,決意辭去職務,潛心探索。終於在1941年,他寫出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在世界上闡述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一門新的學科——「創造學」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