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常生活用品改進小發明有哪些
需要工具:紙杯、剪刀、美工刀、馬克筆
第一步、首先用馬克筆在紙杯上畫出要剪的圖案,如下圖所示:
B. 在運載工具領域還有哪些重要發明誕生
指南車只是對機械的發展有啟示作用,在陸地上行走和活動根本不需要這樣復雜的方向指示器。三國時另外一項發明是蜀國人蒲元發明出來的獨輪車——木牛流馬。這是一種適應於崎嶇山路小道上由人來推行的輕便的運載工具,諸葛亮首先在軍事運輸中採用了它。這一發明後來在沒有通衢大道的丘陵和山區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在平原地區的短距離轉運中也有用處。但在中長距離的運輸中,牛車和馬車仍然是最重要的工具。生活於魏晉之際的劉景宜發明了一種水轉連磨,用中間的一個巨輪帶動周圍8個石磨,這可算是相當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機械了。
C. 把一個小工具上面加個東西可以做兩用是發明嗎
肯定也是一種小的發明呀,如果真的是很實用的話,你還可以去申請一個專利的。
D. 搞發明基本需要哪些工具
得看你的發明是哪個方向,例如,如果是機械類就需要銑床,電焊機,切割機等專等,如果是電子類屬就需要電工工具箱(裡面有好多工具),,,發明這東西現在老費錢了,作為一種愛好還行,,做職業比較悲劇,當然了弄好了收益也是相當賺錢的。
E. 生產工具發明的三個階段及發明時間
我國古代的生產工具,大體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是生產工具的石器時代,或者說是生產工具的非金屬時代。第二個大的發展階段,進入了青銅器時代。第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即鐵器時代,或者說叫古典機具時代。
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在大約二萬年前,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最先出現鐵器使用的是古埃及與蘇美,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現極少量的使用,但大多是在隕石中得到鐵,而非由鐵礦中提取。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小亞細亞,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越來越多地由隕石礦中提練鐵。北京平谷和劉家河商墓也出土了公元前14世紀時商朝的5件鐵刃銅鉞,中國古人將鐵稱為「天石」。
F. 我現在有一種構思對某種工具改進,或者這么說原來這種工具是應用范圍和我要發明的物品應用范圍基本上可以
實用新型保抄護的是結構,襲看了你的描述你改進的工具,是一個有結構的東西,你的c只要在結構上和用途上比a有顯著的進步和創新,就可以得到保護,如果別人只改外觀,不改結構的生產你的產品還是侵權的!放心大膽的做吧! 加油, 我支持你!
G. 利用現有工具組合起來發明了一個新用處的發明應該如何申請專利
首先,公民具有申請專利的權利,國知局不能以相同的技術方案為由,拒絕你的申請。
也就是說,你申請什麼東西都好,這個是你的權利,但是,能否給你授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次,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專利審查指南記載:
組合發明對於創造性的判斷
組合發明,是指將某些技術方案進行組合,構成一項新的技術方案,以解決現有技術客觀存在的技術問題。
在進行組合發明創造性的判斷時通常需要考慮:組合後的各技術特徵在功能上是否彼此相互支持、組合的難易程度、現有技術中是否存在組合的啟示以及組合後的技術效果等。
(1)顯而易見的組合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僅僅是將某些已知產品或方法組合或連接在一起,各自以其常規的方式工作,而且總的技術效果是各組合部分效果之總和,組合後的各技術特徵之間在功能上無相互作用關系,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疊加,則這種組合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例如】
一項帶有電子表的圓珠筆的發明,發明的內容是將已知的電子表安裝在已知的圓珠筆的筆身上。將電子表同圓珠筆組合後,兩者仍各自以其常規的方式工作,在功能上沒有相互作用關系,只是一種簡單的疊加,因而這種組合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此外,如果組合僅僅是公知結構的變型,或者組合處於常規技術繼續發展的范圍之內,而沒有取得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則這樣的組合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2)非顯而易見的組合
如果組合的各技術特徵在功能上彼此支持,並取得了新的技術效果;或者說組合後的技術效果比每個技術特徵效果的總和更優越,則這種組合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發明具備創造性。其中組合發明的每個單獨的技術特徵本身是否完全或部分已知並不影響對該發明創造性的評價。
【例如】
一項「深冷處理及化學鍍鎳-磷-稀土工藝」的發明,發明的內容是將公知的深冷處理和化學鍍相互組合。現有技術在深冷處理後需要對工件採用非常規溫度回火處理,以消除應力,穩定組織和性能。本發明在深冷處理後,對工件不作回火或時效處理,而是在80℃ ±10℃的鍍液中進行化學鍍,這不但省去了所說的回火或時效處理,還使該工件仍具有穩定的基體組織以及耐磨、耐蝕並與基體結合良好的鍍層,這種組合發明的技術效果,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預先是難以想到的,因而,該發明具備創造性。
由此可見,將現有技術進行組合,若是非顯而易見的組合,是具有創造性的,也是可以獲得授權的。
H. 我們要發明小東西或改造!速度知道來最好有圖
1.用一個外徑7厘米的鐵皮罐頭盒,把一個盒底去掉,另一盒底用木錘敲成喇叭口狀,如圖9.7-1所示。2.找一段長15厘米,直徑2-3毫米的鋼絲,麥面打磨光滑,由罐頭盒外下側壁上開的孔插(鋼絲不與側壁接觸)至盒內上側壁用錫焊牢,中部用一段1毫米粗的鋼絲與喇叭狀的頂點焊接在一起。在鋼絲的下端點做一個可以固定留聲機唱針的金屬套管,結構如圖9.7-2所示。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3.在罐頭盒無蓋的一面安裝一個木質把手,其位置如圖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使用方法】 手持把手,將唱針尖輕輕放在正在轉動的電唱機唱片上,即可聽到聲音。 【原理說明】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唱片上的凹凸不平,引起唱針的振動,通過鋼絲帶動喇叭口振動,利用罐頭筒的共振箱作用,而使人聽到清晰的唱片上錄制的聲音。 內容轉載自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showart.asp?art_id=888 http://www.zxskj.com/showart.asp?art_id=888
I. 什麼叫吊裝工具
吊裝工具包括有:起重吊鉤,鋼絲繩,吊裝帶,起重鏈條,吊裝帶,吊裝繩,起重滑車等等都叫吊裝工具。
J. 關於吊裝作業中常用的起重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起重工具和起重機械包括千斤頂、倒鏈、卡環、繩卡、吊鉤、手搬葫蘆、絞磨、滑車和滑車組等。
1.滑車和滑車組
滑車和滑車組是起重吊裝、搬運作業中較常用的起重工具。
滑車是由吊鉤鏈環、滑輪、軸、軸套和夾板等組成。按輪數的多少分為單門、雙門和多門滑車。按滑車與吊物的連接方式可分為吊鉤式、鏈環式、吊環式和吊梁式4 種。一般中小型的滑車多屬於吊鉤式、鏈環式和吊環式,而大型滑車採用吊環式和吊梁式。按輪和軸的接觸不同可分為輪軸間裝滑動軸承及滾動軸承兩種。按夾板是否可以打開來分,有開口滑車和閉口滑車。開口滑車的夾板是可以打開的,便於裝繩索,一般的都是單門滑車,它常用於扒桿底腳處作導向滑車用。滑車按使用的方式不同又分為定滑車和動滑車。
滑車組是由一定數量的定滑車和動滑車及繩索組成,因在吊重物時,不僅要改變力的方向,而且還要省力,這樣單用定滑車或動滑車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把定、動滑車聯在一起組成滑車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如果用多門定滑車和動滑車聯結在一起,組成多門滑車組,能達到用較小的力來起吊重的物體,只要採用 0.5一15t的卷揚機牽引滑車組的出端頭,就能吊起幾噸或幾百噸的物件。因此,滑車組是起重工作中使用較廣的起重工具。
2.千斤頂
千斤頂又叫舉重器,在起重工作中應用很廣。它用很小的力就能頂高很重的機械設備,還能校正設備安裝的偏差和構件的變形等。千斤頂的頂升高度一般為100—400mm,最大起重量可達500t。
千斤頂按其構造工作原理分為齒條式、螺旋式和液壓式3種。使用千斤頂時應放平,並在頂端和底腳部分加墊木板;千斤頂不要超負荷使用,頂升的高度不得超過活塞上的標志線;
頂升時要隨著物體的升高,在其下面用枕木墊好,以防千斤頂傾斜或回油而引起活塞突然下降;幾個千斤頂聯合使用時,應設置同步升降裝置。
3.卡環
卡環又名卸甲,用於繩扣(千斤繩、鋼絲繩)和繩扣,或繩扣與構件吊環之間的連接。它是在起重作業中用的較廣的連接工具。卡環由彎環與銷子兩部分組成,按彎環的形式分為直形和馬蹄形兩種;按銷子與彎環的連接形式分,有螺栓式和抽銷式卡環及半自動卡環。
卡環必須是鍛造的;在使用時不得超過規定的荷載;抽銷卡環經常用於柱子的吊裝,它可以在柱子就位固定後,可在地面上用事先系在銷子尾部的棕繩,將銷子拉出,解開吊索,避免了摘扣時的高空作業,減少了不安全因素,提高了吊裝效率。但在柱子的重量較大時,為提高安全度,須用螺栓式卡環。
4.繩卡
鋼絲繩的繩卡主要用於鋼絲繩的臨時連接和鋼絲繩穿繞滑車組時後手繩的固定,以及扒桿上纜風繩繩頭的固定等。
它是起重吊裝作業中用的較廣的鋼絲繩夾具。通常用的鋼絲繩卡子,有騎馬式、拳握式和壓板式3種。其中騎馬式卡是連接力最強的標准鋼絲繩卡子,應用最廣。
5.吊鉤
吊鉤根據外形的不同,分單鉤和雙鉤兩種。單鉤一般在中小型的起重機上用,也是常用的起重工具之一。在使用上單鉤較雙鉤簡便,且受力條件沒有雙鉤好,所以起重量大的起重機用雙鉤較多。雙鉤多用在橋式機門座式的起重機上。
吊鉤按鍛造的方法分鍛造鉤和板鉤。鍛造鉤採用20號優質碳素鋼,經過鍛造和沖壓,進行退火熱處理,以消除殘余的內應力,增加其韌性。要求硬度達到HB=75~135,再進行機加工。板鉤是由30mm厚的鋼板片鉚合製成的,有單鉤和雙鉤,在重型起重機上多用雙鉤。
6.構件的吊裝
構件吊裝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它也是施工組織設計的組成部分。施工方案中應根據吊裝構件的重量、用途、形狀和施工條件、環境選擇吊裝方法和吊裝的設備;吊裝人員的組成;吊裝的順序;構件校正、臨時固定的方式;懸空作業的防護等。
7.手搬葫蘆
手搬葫蘆是一種輕巧簡便的手動牽引機械。它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自重輕、攜帶方便、性能穩定等特點。
其工作原理是由兩對平滑自鎖的夾鉗,像兩只鋼爪一樣交替夾緊鋼絲繩,作直線往復運動,從而達到牽引作用。它能在各種工程中擔任牽引、卷揚、起重等作業。
使用手搬葫蘆時,起重量不準超過允許荷載,要按照標記的起重量使用;不能任意的加長手柄,應用鋼芯的鋼絲繩作業。
8.絞磨
絞磨是一種使用較普遍的人力牽引工具,主要用於起重速度不快、沒有電動卷揚機、亦沒有電源的偏僻地區及牽引力不大的施工作業。
絞磨是由卷繞鋼絲繩的磨芯、連接桿、磨桿及支承磨芯和連接桿的磨架等主要部分組成。絞磨的使用場地要平整寬敞,絞杠有足夠的回轉餘地。絞磨前面第一個導向滑輪應與絞磨的磨芯中心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鋼絲繩在磨芯纏繞的圈數不得少於3圈;絞磨要與地錨拉接牢固,磨架不得傾斜或懸空。
9.倒鏈
倒鏈又叫手拉葫蘆或神仙葫蘆,可用來起吊輕型構件、拉緊扒桿的纜風繩,及用在構件或設備運輸時拉緊捆綁的繩索。它適用於小型設備和重物的短距離吊裝,一般的起重量為0.5~1t,最大可達2t。
倒鏈使用前需檢查確認各部位靈敏無損;起重時,不能超出起重能力,在任何方向使用時,拉鏈方向應與鏈輪方向相同,要注意防止手拉鏈脫槽,拉鏈子的力量要均勻,不能過快過猛;要根據倒鏈的起重能力決定拉鏈的人數。如拉不動時,應查明原因再拉;當起吊重物中途停止時,要將手拉小鏈栓在起重鏈輪的大鏈上,以防時間過長而自鎖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