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年來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項重大發明
17、18世紀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法律思想家,從格勞秀斯到盧梭,都是以自然法作為自己理論的基礎的。從思想淵源來說,他們的自然法學說,直接導源於羅馬法學家。當然,羅馬法學家的自然法學說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自然法學說,無論在階級本質或思想內容上,都是不同的。上面已講過,羅馬法學家的自然法學說是為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主效勞的,它被用來論證萬民法高於公民法,從而適應當時羅馬帝國新的階級關系和政治制度的需要。與此不同,17、18世紀的自然法學說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壓迫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需要。這種學說的一般公式是:人類原先處於自然狀態中,由代表人類「理性」、「正義」的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種自然權利,也即天賦的、不可讓渡的權利: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為了更好地享有這種自然權利,他們通過社會契約,建立了政府。從這里,17、18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們進一步得出了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或民主共和國的結論。美國獨立戰爭時的《獨立宣言》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的《人權宣言》都奠基於這種自然法學說。
羅馬法的歷史作用也還在於:資產階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是從羅馬法的除奴隸外的自由民的私人平等發展而來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論述平等觀念的歷史發展時,就談到了羅馬帝國時期自由民的私人平等以及近代資產階級對平等的要求。資產階級革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戰鬥口號下進行的,那時資產階級將自己的平等要求宣布為「天賦人權」。
資產階級所講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當然不同於羅馬帝國時期自由民之間的「私人平等」。因為在一般資本主義社會中,沒有自由民和奴隸之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著不分等級,不分百萬富翁和窮光蛋,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且;在羅馬帝國時期,自由民的「平等」也僅僅是私人的,即所謂私法領域中的平等;談不到資本主義社會中公民政治上的「平等」權利。同時,資產階級的平等要求在歷史上也起過一定進步作用,它意味著摧毀封建等級制度,促進新興資本主義的成長。但是這種「平等」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精闢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資產階級所宣揚的「平等」權利的實質:「勞動力的買和賣是在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的界限以內進行的,這個領域確實是天賦人權的真正樂園。那裡占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自由!因為商品例如勞動力的買者和賣者:只取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們是作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締結契約的。契約是他們的意志藉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現的最後結果。平等!因為他們彼此只是作為商品所有者發生關系,用等價物交換等價物。所有權!因為他們都只支配自己的東西……」但是一當離開勞動力買賣的市場之後,「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於後。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總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資產階級所講的「法律前人人平等」,成法律上的「平等」權利,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實質上則是僱傭奴隸制,是資本家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奴役,是資本對勞動的壓迫。
如上所述,羅馬法在促進西方世界資本主義的興起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就資產階級各國來說,羅馬法的這種影響並不是一樣的。一般地說,它對屬於羅馬法傳統各國的影響,遠比英國法傳統的國家為深。這里就涉及到西方資產階級的兩大法律傳統或所謂兩大法系的問題。
由於經濟、階級根源的共同性,加上特定的歷史條件,資產階級各國的法律往往是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下繼承前資本主義社會或另一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就產生了西方資產階級國家的兩大法律傳統,即羅馬法和英國法兩大傳統。屬於羅馬法傳統的法律,一般是根據古羅馬法或者是根據以羅馬法為基礎而制定的《法國民法典》而發展的;屬於英國法傳統的法律,一般是根據英國中世紀的或資本主義的法律而發展的.在歐洲中世紀末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除了英國以外,這種發展到處都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在英國,諾曼人征服後。就有了一個強大的集中的君主統治,它能以自己的王室法律取代舊的法律秩序,因而當西歐大陸在中世紀開展「採用羅馬法」運動時,英國仍能保持自己的法律傳統。但正如馬克思、思格斯指出的,「即使在英國,為了私法特別其中關於動產的那一部分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得不參照羅馬法的諸原則。」目前,屬於英國法傳統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以及其他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各國和大部分地區。在資產階級法學中,英國法傳統又往往稱為英美法系。
羅馬法的影響更擴大到全世界廣大地區。在資產階級法學中,羅馬法傳統又稱為「大陸法」或「民法」.它對西歐大陸的影響更大。 同一個羅馬法為基礎,創造像《法蘭西民法典》這樣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這里講的《法蘭西民法典》就是拿破崙在19世紀初親自參加制定的法典,通常又稱《拿破崙法典》。 它不僅統一了全法國的法律,更重要的是以新的資本主義的法律代替了腐朽的封建法律,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法國以及世界上很大部分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時拿破崙還制定了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商法四個法典,但最重要的是《民法典》。這是拿破崙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重大貢獻。就立法技術而論,《拿破崙法典》以准確和明確著稱。
羅馬法在歷史上的作用,不僅在於它曾服務於羅馬奴隸制社會,而且還在於它積極地促進過新興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和鞏固,「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拿破崙法典》就是在羅馬法的基礎上制定的。作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法律傳統之一的淵源,羅馬法對現代資產階級各國的法律制度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創造
漢字,文學,醫學,建築....
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製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仙後」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有了低音大鼓。鼓聲可使節拍鮮明,粗獷有力。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五穀,我國才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國社會的進步可謂大矣!我國北京的先農壇就是為了祭奠神農(即伏羲)而建造的,這里表達炎黃子孫對他的敬佩之情。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製造繩索,直徑約2毫米的馬尼拉繩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會折斷,而同樣粗的尼龍繩則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3.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發明》的作文
美國《大西洋》月刊11月號(提前出版)刊登題為《自車輪問世以來50項最偉大的技術突破》的文章。文章邀請12位科學家、歷史學家和技術專家列舉自車輪(車輪被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其大規模使用一般認為始於約6000年前。)問世以來最偉大的創新。以下是他們給出的結果:
1.印刷機(15世紀30年代)
印刷機的發明是一個標志著「知識開始自由復制」的轉折點。
2.電(19世紀末)
催生了電燈,還有下面第4、9、16、24、28、44和45項發明,以及現代生活中的大多數物品。
3.盤尼西林(1928年)
於1928年被意外發現,但二戰結束後抗生素才開始廣泛使用。當時,抗生素成為治療過去被視為絕症的疾病的靈丹妙葯。
4.半導體電子產品(20世紀中期)
這是虛擬世界的物質基礎。
5.光學鏡片(13世紀)
眼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人類的集體智商,並最終導致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誕生。
6.紙(2世紀)
「有了紙以後,作畫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在發明紙之前,人們在經濟上承擔不起。」——查爾斯·曼(美國當代科技作家)
7.內燃機(20世紀末)
內燃機將空氣和燃料變成動力,最終取代蒸汽機。
8.牛痘疫苗(1796年)
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曾利用牛痘病毒來預防天花。但直到路易·巴斯德在1885年研製出狂犬病疫苗後,醫學界和一些國家的政府才開始接受使某人生病可以防止其繼續生病的看法。
9.互聯網(20世紀60年代)
互聯網是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
10.蒸汽機(1712年)
蒸汽機為推動工業革命發展的工廠、火車和輪船提供了動力。
11.固氮技術(1918年)
由於發明了合成氨氣的方法,德國化學家、化學武器之父弗里茨·哈貝爾獲得諾貝爾獎。合成氨氣的方法曾被用於製造對綠色革命至關重要的新型化肥。
12.衛生系統(19世紀中期)
衛生系統問世是人類目前比1880年多活40年的一個主要原因。
13.製冷技術(19世紀50年代)
「發現製冷方法改變了我們的吃飯乃至生活方式,其深遠意義幾乎與發現烹飪方法相當。」——喬治·戴森(美國當代科技作家)
14.火葯(10世紀)
隨著火葯的發明,人類把殺人「外包」給了機器。
15.飛機(1903年)
飛機改變了我們的旅行和戰爭方式以及我們的世界觀。
16.個人電腦(20世紀70年代)
像杠桿(第48項)和算盤(第43項)一樣,個人電腦提高了人類的能力。
17.指南針(12世紀)
指南針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甚至是在海上。
18.汽車(19世紀末)
汽車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文化以及我們的風景。
19.工業煉鋼技術(19世紀50年代)
貝西默煉鋼法使鋼鐵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而大規模生產的鋼鐵又成為現代工業的基礎。
20.口服避孕葯(1960年)
口服避孕葯掀起了一場社會革命。
21.核裂變(1939年)
核裂變技術在破壞與創造方面賦予了人類新的力量。
22.綠色革命(20世紀中期)
將合成肥料(第11項)和科學植物育種(第38項)之類的技術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世界糧食產量,超過10億人免遭挨餓的厄運。
23.六分儀(1757年)
人們可以使用六分儀確定星星的位置並製作地圖。
24.電話(1876年)
有了電話,人們的聲音就可以「旅行」了。
25.按字母順序排列法(公元前1000年)
人們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對知識進行檢索。
26.電報(1837年)
喬爾·莫基爾(美國當代經濟歷史學家)說,在電報發明之前,「信息的傳遞速度跟一個人騎著馬傳遞信息一樣慢」。
27.機械鍾表(15世紀)
機械鍾表可以用來測量時間。
28.無線電(1906年)
無線電當年首次展示了電子大眾媒體傳播思想的能力。
29.照相技術(19世紀初)
照相技術改變了新聞學、藝術和文化,也改變了人們目睹自己真容的方式。
30.鏵式犁(18世紀)
鏵式犁首先同時具有耕地和翻地的能力。如果沒有鏵式犁,人們所知道的農業就不會在北歐或美國中西部存在。
31.阿基米德螺旋泵(公元前3世紀)
據信這位古希臘科學家是最早的水泵設計者之一。這種水泵改變了灌溉方式,很多污水處理廠目前仍在使用。
32.軋棉機(1793年)
軋棉機曾使美國南方的棉花產業制度化。
33.巴氏殺菌(1863年)
這是路易·巴斯德的細菌理論首次投入實際應用的成果之一。巴氏殺菌指的是通過加熱給葡萄酒、啤酒和牛奶消毒,被普遍視為史上最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之一。
34.格列高利歷(1582年)
格列高利歷(即現行公歷)由儒略歷改進而來:向前跳10天,以使世界與四季同步。
35.煉油技術(19世紀中期)
如果沒有煉油技術,石油鑽井技術(第39項)將變得毫無意義。
36.蒸汽渦輪機(1884年)
渦輪機在今天的能源基礎設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渦輪機發電量佔世界發電總量的80%。
37.水泥(公元前1000年)
水泥奠定了文明的基礎。
38.科學植物育種法(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初,一些科學家發現了奧地利植物學家格雷戈爾·門德爾寫於1866年、但早已被人遺忘的一篇論文。直到那時,我們才弄清植物育種的方法。
39.石油鑽井技術(1859年)
石油鑽井技術推動了現代經濟的發展,但也導致了氣候變化。
40.帆船(公元前4000年)
帆船改變了人們的旅行和戰爭方式以及世界觀。
41.火箭技術(1926年)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走出地球的唯一辦法。」
42.紙幣(11世紀)
「紙幣」是處於現代經濟核心的一個抽象概念。
43.算盤(公元前3000年)
算盤是提高人類智力的首批工具之一。
44.空調設備(1902年)
如果沒有空調,人們會在休斯敦或班加羅爾創業嗎?
45.電視(20世紀初)
電視把世界帶到了人們的家庭中。
46.麻醉法(1846年)
針對乙醚的首次公開展示,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寫道:「極端痛苦的情景已被徹底遺忘,由於備受煎熬而緊鎖的眉頭已被永遠撫平。」
47.釘子(公元前2000年)
釘子「使人們有了棲身之地,進而延長了壽命」——萊斯利·伯林(美國當代歷史學家)
48.杠桿(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沒有車輪。據信當時他們嚴重依賴杠桿。
49.裝配線(1913年)
裝配線使基於手藝的經濟變成了大眾市場經濟。
50.聯合收割機(20世紀30年代)
聯合收割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人們可以從事新型工作。
4.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創新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創新
火葯,活字印刷,指南針,船閘,算盤,簡儀,煉焦,元代大紡車,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秈型雜交水稻
5. 人類的重大發明和創新,文明進程的重大變革是什麼造成的
人類的重大發明和創新,文明進程的重大變革是生態激勵造成的。
比如人類古老文明有四個起源,它們都與水的存在有關。古希臘愛琴海的文明,小亞細亞兩河流域的阿拉伯世界文明,印度河古老的文明,和中國黃河產生的華夏文明。古希臘所帶來的哲學和猶太教的興起,使西方人關注的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除了古希臘的文明所引發的對人類文明的進化巨大變化外,其他三種文化,經歷了幾千年後,依然在日復一日地被後代作為生活的指南,直到新的文化成就侵犯到自己的價值觀領域。
(5)人類歷史進程偉大發明創新擴展閱讀:
世界現代化論壇聯合主席、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教授在論壇上提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周期表,將人類從誕生到21世紀末的文明進程,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知識文明4個發展周期,每個周期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4個發展階段。
人類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是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是第二次現代化。
以此為基礎,可建立人類文明與世界現代化的周期表、坐標系和路線圖,用以描述和反映文明與現代化的相互關系。
6. 從科學技術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有很多優秀的發明,但是要論最偉大的發明,電燈絕對算是其中之一。在電燈發明之前,人類社會除了白天的陽光能夠給人帶來光明,晚上總是漆黑一片,後來雖然有了煤油燈、火把等可以代替陽光的照明工具,但是人類社會大部分時間還是黑暗的。這些照明工具也沒有辦法完全替代陽光。因為能源材料的限制,人們也不能一直使用這些工具。
但是無論是火葯還是電燈,這些發明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也沒有誰更偉大這樣的說法。社會在進步,人們也在不斷的發明,發明是一項創新,是永不停息的。沒有最偉大的發明,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是永恆的。
7. 人類歷歷史階段中各個重大創新
1、計算機的出現讓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就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
信息化時代按照托夫勒的觀點,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其代表性象徵為「計算機」,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
隨著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衰落,人類社會正在向信息時代過渡,跨進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會形態是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
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會與前兩次浪潮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以體能和機械能為主,而是以智能為主。
2、移動支付讓中國進入到了無現金時代
對於消費者來說,我們可以在實體店直接掃描二維碼,輕松付款。而無需攜帶現金,無需找零,無需刷卡簽字,很大程度上節約我們的時間,並且可以避免假幣問題帶來的麻煩。
加之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經常會在網上做一些滿減、搶紅包的活動,不僅給予我們優惠,更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另外,通過移動支付的快捷轉賬,我們可以輕松地實現生活繳費、車票購買、手機充值等,真正做到足不出戶也能辦理各種業務;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具有財富管理、教育公益、購物娛樂,提供第三方服務等功能,來滿足我們不同層次的需求,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3、高鐵時代
2009年12月26日,全程1069千米的武漢至廣州高速客運專線建成通車,列車最高運行速度380km/h,鐵路設計速度350km/h,標志著中國大陸正式進入高速鐵路時代。
武廣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解決了我國最繁忙鐵路交通路段的運輸問題,從根本上上緩解了春運壓力,突破了國內最大的鐵運瓶頸,滿足了最重要龐大的客流需求,所以是真正意義上能代表中國走進高速鐵路時代。此前竣工通車的部分高速鐵路並未產生高鐵時代的影響力。
4、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5、電氣時代
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發明。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8.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縱觀古今中外,在人類健康史上,能稱得上最偉大發明的有(按時間順序排列):版
1、牛痘接種法權
牛痘接種法的創始人是18世紀的英國人愛德華.琴納,他的這項發明不僅使人類免受了天花的肆虐,並且還為以後的許多科學家不懈地向傳染病展開新的攻擊開辟了一條道路。
2、抗瘧葯
抗瘧葯的發明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中國科技工作者經過艱苦努力研製成功的,是世界抗瘧葯史上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3、根治心腦血管病的樊字療法
根治心腦血管病的樊字療法,是當代中國科學家樊長喜先生發明的。樊字療法不需吃葯打針,從體外直接疏通血管,徹底鏟除心腦血管病。
9.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我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文字。雖然人類有很多偉大的發明,諸如汽車、手機版、權衛星、指南針、造紙、輪船等等;但是這些發明有些多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被淘汰,被另一個先進的技術發明取代,但是文字,自從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雖然有所變化,但是任然不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被淘汰,相反,會因為時代的進入而更加精密和博大。其他一切知識的傳播都需要文字。書籍、閱讀、理解、信息、交流等等各個領域無不與文字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好不猶豫的說:沒有文字就沒有人類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