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不竭發展的動力,它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國在國際社會中拔得頭籌的關鍵。即便是在一個小小的公司中,其創新能力的強與弱能夠最終決定該公司在行業競爭中的存與無。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巨頭與它擁有一支極具創新能力的團隊密切相關――沒有這支創新團隊就沒有今天的蘋果。因此,在現在乃至未來社會中,創新型人才仍舊是社會對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創新型人才也極為短缺。
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不僅意義重大,還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任何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成人不同,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他們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去發現。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有意地為兒童創造出一片能夠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的天空,注意呵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勵,對於幼兒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的社會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兒美術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具有極高的契合點。美術是美的藝術,它能夠培養一個人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發現力,能夠在不斷的欣賞和品鑒中形成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其次,美術過程本身就是創作。作為一門藝術,它並不是對現實事物「鏡子式」的描摹,而是經過作者的創作和加工後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態度的綜合藝術。因而,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當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誠然,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早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共識,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這一認識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依舊存在一些需要及時更正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正視這些問題,然後著手找到解決策略是改進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一大關鍵。
1.對兒童創造力的呵護度不夠
兒童的創造能力需要呵護。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審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視角來評判和限制兒童的創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勵幼兒敢於創造,勇於付諸行動,少一些對創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卻沒有給兒童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發揮。比如,我們不需要告訴孩子雪花必須畫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們可以是彩色的;我們也無需告訴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現,在他們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對兒童的作品進行評判的時候,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正。兒童也有好勝心,當他們的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時候,會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創作慾望,會賦予他們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氣去創作。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中逐漸形成的。
2.有時未能抓住引導幼兒教育的時機
一些教師不善於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比如,一個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樹葉在夏天是綠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黃色的呢?」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解釋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師就會反問:「那你覺得秋天的樹葉應該是什麼顏色的呢?」此時,兒童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為雨後的彩虹把他們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為粉色能夠讓他們變得更漂亮啊」。顯然,後者抓住了對兒童進行創造力引導的時機,極大地激發和釋放了兒童的創造慾望。
3.忽視了不同年齡段兒童創造力的特點
兒童的美術繪畫能力按照年齡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期:塗鴉期、象徵期和寫實期。塗鴉期屬於有意識但是無目的的隨意塗鴉時期;象徵期的兒童有了圖形的概念,開始能夠利用一些圖形進行創作;寫實期的兒童能夠形象化,能夠對現實當中的事物加以創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師卻沒有遵照兒童在不同繪畫期的創造力的特點,在美術教室布置中懸掛一些復雜的素描、油畫,這看似從小培養兒童高雅的藝術鑒賞能力,但實際上兒童對這些畫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兒童創造力的培養講求一定的原則和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成果:
1.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創作的特點
鑒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處於不同階段的繪畫期,教師應該順應兒童在不同時期內創造力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現在的很多美術教學中,給學生展現優秀美術作品的教學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過展示一些模範、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總是給幼兒展示這樣的畫作,幼兒會習慣於學習和臨摹,難道這不是對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扼殺嗎?筆者以為,這無異於把兒童的思維限制於條條框框之中。因而,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內兒童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象徵期,教師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圖形後,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組合、自己創作。
2.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創造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
環境對一個
❷ 我們應該如何在美術活動中,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1.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動力,有了興趣,才能對美術活動感到愉快,化被動為主動,使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得到提高。所以,作為老師應尊重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一次,我讓孩子們畫意願畫,我給孩子們講29屆奧運會在中國召開,外國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中國的事情,可他們不認識中國字,希望我們能畫一幅畫告訴他們中國小朋友的事情,孩子們聽了積極性很高,王都小朋友畫了一幅天安門和長城,他介紹說:「我叫王都,我們中國有天安門和長城,美極了,歡迎你來玩」。劉樂畫了一位跑步運動員,他說:「這是中國的劉翔叔叔,他可棒了,雖然將運動員的手臂和腿畫得像管子似的,鞋子又畫得特別大,但這並不妨礙他筆下運動員的跑跳動作。這一幅幅圖畫雖然看不出什麼驚人的發現,也沒有高超的技巧,但他們都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全班28個孩子的作品,從造型構圖、色彩選擇,都是按他們自己的體會、理解及意願來畫的,表現了不同的形式,發揮了它們潛在的創造力。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內因。2.充分理解幼兒,給他們一定自由自在的作畫時間、空間,啟發幼兒創造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孩子的素質和天資,孩子的創造,只有當他有時間,從事自行選擇和喜愛的勞動才能得到發展。」幼兒繪畫的過程是游戲的過程,也是表現他們情感和想像力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一次美術活動中,主題是《小帆船》,豆豆小朋友畫得非常好,畫好了帆船,畫面上還畫有人捕魚,畫得有太陽、藍天、小鳥,鳥中還有一隻大孔雀,這幅畫雖然違背常識,但充分表現了他的認識、想像和創造力,他畫的速度較快,色彩隨意,線條自由,雖然畫得相當不錯,但我還是讓他自由添畫一些東西,等我巡視一圈回來時,他的畫已經面目全非,縱橫交錯的線條,畫滿了一張紙,畫面給破壞了,我非常生氣,但忍住了,就問他為什麼這樣時,他說:「漁船碰到了海盜,他們打起來了,這些道道是槍炮的痕跡。」他很滿足,並不覺得他這張畫被破壞。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沒有指責他,因為他這種大膽自信,敢想敢畫富有創造性的能力是難能可貴的,作為教師要特別的加以保護和啟發,不能傷害他。記得在小班一次春遊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畫一幅畫,甜甜小朋友說「老師,我要自由自在的畫畫」,他對自己充滿信心,我笑笑說:「可以」。見他隨手用彩筆在紙上畫了各大半圓,說是公園,接著畫了一個女孩、一個男孩,畫上了五彩繽紛的花朵和小樹,又畫上蝴蝶、蜜蜂、蝸牛、和小鳥,還在左上角添了一個紅紅的太陽,並邊講邊畫,聽他優美動聽的講述,看著美妙的畫面,這使我深刻認識到,孩子在自由繪畫中,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觀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以他們天真的眼光,豐富的想像,奇特的構圖去創造真正的兒童藝術,這才是最有價值的。3.在美術活動中,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開發幼兒的創造力以兒童為主體,在美術活動中創造豐富的物質環境,主動選擇材料,主動提出目標,獨立操作,完成任務,如在活動《有趣的表情》中,教師先品嘗,辣、酸、甜的味道,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感知,老師表情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親自嘗其中有味道的水。嘗一嘗是什麼味道後再照鏡子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給幼兒提供創造機會,整個活動體現「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彩筆畫、蠟筆畫、水粉畫是孩子們經常畫的,有的孩子因能力有限提高較慢,有的孩子就失去了興趣,是否能採用一些是繪畫又像游戲的活動呢?我對我班幼兒採用了潑墨和吹墨兩種繪畫教學收到很好教學效果。其實,潑墨顧名思義是將墨潑在紙上作畫。潑墨在孩子手持的宣紙上時,孩子還來不及晃動,墨已在紙中央形成了一個大餅,黑乎乎的一團。「老師這是什麼呀?」「你慢慢想想,如果在這添上幾筆會像什麼呢?」在一來一去的兩個問號中,孩子得到了啟示。寥寥幾筆,一隻毛茸茸的小雞誕生了。然而這蘊含其中的是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發展,孩子不怕困難的精神得到了體現。例如:有個小男孩,由於動作又快又大,潑的墨四處流淌,他呆住了,「這是什麼呀?」左看不像,右看不是,小朋友都畫完了,他也不放棄,突然他拿起筆,這里添幾筆,那裡畫幾下,一隻熊貓在吃竹子的畫出來了。孩子開心地笑了,這次成功的體驗讓他對繪畫充滿了自信。還有我讓幼兒用粉筆在地上塗塗抹抹,這對孩子來說也是較好的游戲性繪畫方法,孩子特別喜歡,幼兒可以自由交談,自由走動,邊畫邊觀察別人的畫,並要求幼兒畫有故事情節的畫,幼兒的主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作畫,而且畫面豐富,線條流暢,生動有童趣。4.在美術活動中,注重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幼兒學習美術的特點是既模仿又創造,模仿中有創造,創造又來自於模仿,因此教師在教幼兒繪畫時,應讓幼兒觀察實物、圖片、充分感知、熟悉對象,在積累豐富表象的同時,積極啟發幼兒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想像和表現的能力,教師在教繪畫時,力求做到知識技能與思維活動的最佳結合,達到情緒體驗――表象體驗――創造表現的統一。例如:我教幼兒畫側面小狗,帶來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狗讓幼兒觀察,孩子非常感興趣,讓幼兒邊觀察,教師邊講解示範從中讓幼兒掌握小狗的外形特徵,根據幼兒的不同層次要求幼兒添畫,畫小狗的各種動態,在繪畫中,幼兒畫小狗有的在跑,有的抬頭,有的畫了三隻小狗一個比一個小還排成隊,這個小朋友講他的畫時說:「這是爸爸、媽媽再教孩子跑步。」初看幼兒畫畫都是側面小狗,好像是一種技能的再現,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看出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有頭的方向變化,腿的變化,身子長短的變化等,體現了兒童畫的情趣美,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對幼兒進行觀察訓練,讓他們學會欣賞作品,觀察作品中有什麼,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每個活動後,讓幼兒學會比一比,自己的畫和別人的畫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並能說出為什麼這樣表現,教師還可以用添畫的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例如:教師先畫個圓,讓幼兒添上幾筆看看可以變成什麼?變成花、變成太陽,變成小兔子頭等等。也可以用任何圖形讓幼兒進行拼畫練習,以此來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例如有一次,我請幼兒畫蘋果樹時,有的幼兒畫的樹上有大蘋果,小蘋果,有的蘋果紅,有的蘋果綠,有一個小朋友畫的一個大蘋果上有一個小洞,洞里爬著一條小蟲,還有個幼兒畫了掛著各種顏色的蘋果和蘋果樹,他告訴我說:「老師,因為太陽能發出七色的光,蘋果吸收紅光就變成紅蘋果,吸收藍光就變成藍蘋果。」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思維,才能畫出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畫面。總之,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經常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培養幼兒興趣,充分給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空間,讓幼兒主動學習,主動觀察事物,幼兒的思維就會逐步開闊、活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創造力,來描繪他們的童心世界。
❸ 美術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時期下,對於教育的要求逐漸提高,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向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看齊。因此在幼兒時期,也是一個人發展的初始時期,應當更好地針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並且其想像力較之更大歲數的孩子更加豐富。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具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力。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因為美術課程的獨特性,對於孩子的創造力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實現自身的發展,應該開展美術教育,引導孩子不斷將自身內心的情感展現出來,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師在其中應當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引導孩子不斷通過藝術的創造來展現內心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既培養了孩子對美術知識的興趣,也在新時期下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對於其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❹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不竭發展的動力,它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國在國際社會中拔得頭籌的關鍵。即便是在一個小小的公司中,其創新能力的強與弱能夠最終決定該公司在行業競爭中的存與無。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巨頭與它擁有一支極具創新能力的團隊密切相關――沒有這支創新團隊就沒有今天的蘋果。因此,在現在乃至未來社會中,創新型人才仍舊是社會對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創新型人才也極為短缺。
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不僅意義重大,還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任何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成人不同,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他們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去發現。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有意地為兒童創造出一片能夠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的天空,注意呵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勵,對於幼兒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的社會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兒美術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具有極高的契合點。美術是美的藝術,它能夠培養一個人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發現力,能夠在不斷的欣賞和品鑒中形成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其次,美術過程本身就是創作。作為一門藝術,它並不是對現實事物「鏡子式」的描摹,而是經過作者的創作和加工後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態度的綜合藝術。因而,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當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誠然,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早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共識,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這一認識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依舊存在一些需要及時更正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正視這些問題,然後著手找到解決策略是改進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一大關鍵。
1.對兒童創造力的呵護度不夠
兒童的創造能力需要呵護。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審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視角來評判和限制兒童的創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勵幼兒敢於創造,勇於付諸行動,少一些對創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卻沒有給兒童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發揮。比如,我們不需要告訴孩子雪花必須畫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們可以是彩色的;我們也無需告訴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現,在他們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對兒童的作品進行評判的時候,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正。兒童也有好勝心,當他們的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時候,會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創作慾望,會賦予他們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氣去創作。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中逐漸形成的。
2.有時未能抓住引導幼兒教育的時機
一些教師不善於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比如,一個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樹葉在夏天是綠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黃色的呢?」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解釋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師就會反問:「那你覺得秋天的樹葉應該是什麼顏色的呢?」此時,兒童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為雨後的彩虹把他們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為粉色能夠讓他們變得更漂亮啊」。顯然,後者抓住了對兒童進行創造力引導的時機,極大地激發和釋放了兒童的創造慾望。
3.忽視了不同年齡段兒童創造力的特點
兒童的美術繪畫能力按照年齡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期:塗鴉期、象徵期和寫實期。塗鴉期屬於有意識但是無目的的隨意塗鴉時期;象徵期的兒童有了圖形的概念,開始能夠利用一些圖形進行創作;寫實期的兒童能夠形象化,能夠對現實當中的事物加以創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師卻沒有遵照兒童在不同繪畫期的創造力的特點,在美術教室布置中懸掛一些復雜的素描、油畫,這看似從小培養兒童高雅的藝術鑒賞能力,但實際上兒童對這些畫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兒童創造力的培養講求一定的原則和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成果:
1.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創作的特點
鑒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處於不同階段的繪畫期,教師應該順應兒童在不同時期內創造力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現在的很多美術教學中,給學生展現優秀美術作品的教學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過展示一些模範、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總是給幼兒展示這樣的畫作,幼兒會習慣於學習和臨摹,難道這不是對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扼殺嗎?筆者以為,這無異於把兒童的思維限制於條條框框之中。因而,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內兒童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象徵期,教師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圖形後,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組合、自己創作。
2.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創造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和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創造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能夠在無形當中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能夠為他們提供舒適的創作環境,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這里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包括幼兒園牆體的設計、美術器材的使用、室內藝術品的擺放等等。創造富於藝術性的物質環境,可以在活動室掛置名畫、幼兒作品,也可以通過擺放雕塑等藝術品實現。而心理環境的創造要求教師對兒童的創作和繪畫多鼓勵、多支持,同時兒童之間也有一定的樂於創作的氛圍。
3.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形式切忌單一,除了繪畫以外,還可以包括美術欣賞、手工製作、戶外活動等。比如,教師可以為兒童提供一些彩色的紙片作為創作素材,讓兒童自己創造性地粘貼出自己想要表現的事物。再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一次戶外郊遊,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生活中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小型的競賽。比如,我曾經在班級內舉辦了一個名為「多彩的石頭」的小型比賽,通過給孩子們發一塊石頭,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像用粉筆給石頭上色。孩子們的創造力讓我大開眼界。
4.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創造型教師的引導
要想培養出兒童的創造力,首先就需要一名創造型的教師。教師的這種創造力體現在:首先,教師要有創造性欣賞的眼光,能夠理解兒童眼中的世界,能夠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理解他們的創作;其次,要有創新的教學手法,教學形式多樣,教學內容多姿多彩,只有這樣才能對兒童施以創造性的引導;最後,要對師生關系有創造性的理解。創造型教師不會高高在上控制他們,而是和他們處於平等地位,尊重和愛護他們富於個性的表現,特別是鼓勵他們的創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創造意圖,哪怕再「離譜」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只有這樣,幼兒的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自我意願才能得以實現,其創造力才會不斷提高。
總之,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創作的特點,需要創造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需要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最重要的是需要創造型教師的引導。培養出未來需要的創造型人才,還需要其他學科同美術學科一起努力,一起呵護幼兒的創造力。
❺ 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如果想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發揮好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必須要給幼兒多一些創造的機會。而且要積極的鼓勵孩子們去創造。多表揚。多鼓勵。讓孩子們發揮想像力。
多搞一些美術教學活動。看看孩子們誰畫的最好。每次畫完之後都要說一說他們的想法。發現長處及時鼓勵。
❻ 如何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力
如何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力
幼兒正處於一個創造和發展的時期。我們應為他們打開創造的大門,培養他們探索發現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讓幼兒在廣闊自由的天地里進行創造。使他們漸漸從無到有,從潛在到現實。愉快的進行創造表現體現自身價值,健康充實的成長。對於幼兒來說,讓他們去動腦筋、付出時間和心思,創作一幅作品、或為問題尋求答案,從中得到一些新體驗,嘗到一次成功的滿足感,這便是創造力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並不是讓他們做出一鳴驚人的事情因此在發展幼兒的創造力的時候,不要超之過急,應尊重每個幼兒的發展特點,給他們寬松的氛圍,循序漸進的發展其創造力。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創造的慾望。
創造激情來源於興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有趣的物體,有意思的事物,出於好奇常引發興趣,好奇心驅使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興趣,激發創造的激情,促進創造思維活動。因此,教師要巧妙地抓住兒童純潔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依據興趣和繪畫技巧特點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挖掘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慾望。例如:在粘貼畫《有趣的春天》時,教師用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興趣,以提問引導的方式激起他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在故事中思索發現,這樣他們在做畫時就把一些饒有意味、生動感人的畫面特徵通過自己的想像表現在作品裡,從中激發了孩子創造的慾望。@_@我是分割線@_@二、 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挖掘幼兒創造的潛力
人的創造活動是從觀察開始的,觀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認真仔細的觀察,可以幫助幼兒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為幼兒創造用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鼓勵他們多聽、多看、多觸摸、多嘗試,從而達到發展幼兒感官、開闊眼界、豐富想像的目的。如大班畫「美麗的春天」時,教師先組織幼兒觀察春天自然界的變化,帶領幼兒去尋找春天,觀看春天的自然風景、錄像帶或風景圖片,演唱有關春天的歌曲等。通過上述活動讓幼兒了解春天的特徵:春天到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小草露出了嫩綠的小芽,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新裝,迎春花開放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農民伯伯正忙著播種……。教師啟發幼兒:「這么美麗的春天,我們畫下來好不好?於是幼兒就紛紛投入到創作中,一幅幅風格各異「美麗的春天」便躍然紙上了。
三、 動手動腦,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手腦並用。當幼兒產生了創造意識後,就會迫不及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果。如:泥工活動捏茶壺時,教師出示自己事先捏好的茶壺,引導幼兒觀察茶壺的結構組成,並講解製作步驟。然後要求幼兒製作茶壺。由於幼兒年齡小,再加製作較復雜,幼兒在團出茶壺的身子時無法將壺嘴按放在壺身上,教師就啟發幼兒動動腦子,怎樣才能把壺嘴按在壺身上,幼兒通過討論後找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法---用牙簽棒將壺身壺嘴連接,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壺嘴角度千差萬別,教師再次讓孩子觀察後討論,找出製作不合理的地方,並說明原因,通過幾次嘗試幼兒又掌握了壺柄的連接方法,這樣就製作出一個好看的茶壺,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_@我是分割線@_@在掌握了製作工藝後,教師啟發幼兒進行創意設計。每個幼兒都積極思維,各式各樣的茶壺便相繼而生,方形的,圓形的,大的、小的、品種各異,個別幼兒還製作了勺子、鍋、鏟、碗等,他們把這些「餐具」放置在桌上,就地取材,還玩起了做飯游戲。這一過程,訓練了幼兒的橫向思維,創造精神得以體現。
四、保護幼兒個性發展,開發創造潛能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傳統的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喜歡用同一的繪畫工具,同一的繪畫方法來要求幼兒完成任務,其結果是幼兒很想去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但最終必將導致幼兒的從眾性。因此,當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方法後,教師就從「橫向繪畫創作」和「縱向繪畫創作」這兩方面著手,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創造力的發展。如:在綜合繪畫活動「美麗的家」時,教師進行橫向繪畫指導,也就是說同一主題畫或想像畫,幼兒可以自行選擇繪畫工具和繪畫手段加以創作,於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油畫棒、彩筆、水彩棉簽等多種繪畫工具。允許幼兒自由選擇繪畫工具,並引導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獨創的想像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繪出了不同風格的畫圖「美麗的家」。接下來,教師組織孩子又進行了較復雜的「縱向繪畫創作」。通過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使用這種方法繪制組合的畫面色彩豐富,布局飽滿,大大開發了孩子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了幼兒獨創的想像力。
幼兒正處在創造和發展的初期,他們需要教育者為他們打開創造的大門,願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們的孩子,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把普通的東西點化成智慧和美的藝術品,才可以讓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繪畫空間里自由想像、大膽創造,畫出一片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天空。
❼ 美術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創造性
作為一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在以往的藝術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著「重技能輕情感」「重教師輕兒童」的現象。教師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多以「像不像」作為評價兒童藝術活動的標准,教育過程中忽視兒童情感、態度的培養,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模仿、訓練。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反思自己的藝術教育...活動,分析兒童藝術活動的特點,用新理念剖析教師的教育行為、教育評價標准,我們的藝術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發生著變化。 一、「像不像」扼殺了兒童藝術活動的靈魂——創造性 以繪畫為例,在我們關注「像不像」的時候,繪畫活動通常是這樣的四步曲:出示範例、示範、操作、講評。活動後,我們會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們畫的和教師的範例像極了,看起來大家畫得都很好,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很有成就感。新《綱要》的學習,使我們學會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來分析一下整個繪畫過程: ●示範的環節中,教師畫一步,孩子畫一步,教師畫什麼,孩子畫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只是學會了照著教師的範例畫畫,脫離了教師的示範,兒童依舊什麼都不會畫、不敢畫,他只是一個被動的接收器,不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更談不上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操作環節中,如果教師認為太陽是紅的,孩子的筆下就不能畫出其他的顏色。教師用公認的造型符號代替了兒童的雙眼,孩子畫出的是教師眼中的世界。 ●在評價環節中,教師以「像不像」為評價標准,雖然教師一再強調:要和其他小朋友畫得不一樣,可孩子的作品卻像克隆的一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正是教師的一步步示範,一句句步驟講解「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兒童的自主觀察和創造性表現。 很顯然,這樣的結果與《綱要》的理念是相悖的。那麼,我們的藝術活動應該追求什麼呢?在不斷地思索中,在無數次的觀念碰撞中,在一次次解讀《綱要》中,教師們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才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為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創造力,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藝術啟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的發生和進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體驗的過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邊的、經歷過的事物或兒童的想像、幻想。兒童藝術活動更多的需要情緒、情感的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變過去的「要我畫」為「我想畫」 「我能畫」。 二、「想不想」是兒童藝術創造活動的內驅力,教師要為兒童「大膽地想」「富有個性地想」創設條件 1.為兒童創設自由、輕松、和諧、積極的藝術活動氛圍,支持、鼓勵兒童「大膽地想」 美術活動是兒童「另一種語言」的表達過程,兒童用繪畫表達情感。「繪畫是兒童心靈的窗口,它反映兒童內心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善於理解、接納和欣賞兒童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要善於為兒童創設「想畫、敢畫、願意畫」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大膽地表現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在進行畫魚的美術活動中,針對幼兒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教師播放了《海底總動員》,動畫片馬上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發了他們活動的興趣。讓孩子看動畫片並非放任幼兒,教師在觀看中提示幼兒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魚的形態、變化,引導幼兒去捕捉自己的興趣點。「你們喜歡哪一種魚?」「它長得什麼樣,你能說一說嗎?」然後同家長、孩子們一起營造自己的「魚世界」。孩子們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鯨魚模型、動畫魚、毛絨玩具魚,教師在班內安置了水族箱,家長帶來各種關於魚類的書籍。孩子們提出了許多關於「魚」的問題, 「魚為什麼有那麼多顏色?」「魚睡覺不閉眼是真的嗎?」「為什麼魚的尾巴長得不一樣?」教師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進行整理,有的又拋給孩子,有的請家長幫忙回答,有的需要教師和孩子進行現場觀察後再找答案。這個過程,看似與美術活動無關,其實這正是兒童感知魚、體驗魚、喜歡魚、探索魚的過程。隨後教師注意到孩子們有了捏魚、畫魚的需求,剛開始,只有幾個孩子在美工區用彩泥捏魚,教師立刻為孩子們提供了烤箱,將他們的作品烘乾,並和孩子們一起製作海底世界的背景圖。這一行動立即激發了其他孩子的創作靈感,他們紛紛為自己班內的海底世界出謀劃策,有的要剪魚、有的要畫魚、有的要折魚。教師為孩子們准備了卡紙、皺紋紙、牛皮紙、彩色橡皮泥、本色陶泥、牙簽、玻璃瓶、易拉罐、顏料等,教師發現沒有教孩子怎樣畫魚、捏魚,可孩子們畫得五彩繽紛,捏得惟妙惟肖,當教師從烤箱中拿出孩子們自己捏的作品時,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是我捏的!」「這是我的海馬!」「我的章魚真漂亮!」一個孩子們自己營造的「海底世界」呈現在每一個孩子面前。巨大的成功帶給孩子無比的自信,更激發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願望,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提供的豐富材料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創設富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支持兒童「富有個性地想」 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種形式,孩子喜歡的是過程,而對於結果是不在意的。兒童美術最大的特點是兒童主觀和情感的表達,每位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各不相同,兒童美術活動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對兒童富有個性的表現予以鼓勵,支持兒童大膽地想。在「我是小小坦克手」活動中,教師首先和孩子們共同參觀了坦克訓練基地,各式坦克的型號、速度、作用,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偌大的坦克試驗場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為什麼坦克的跑道是拱形的?」「為什麼坦克能走坡路啊?」在乘坐坦克之後,大家對坦克的作用了解得更加全面而且具體。尤其在聽完坦克叔叔講關於每』一輛坦克的故事後,一種神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與各式坦克、與英勇的坦克叔叔合影留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孩子對於坦克的認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