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脈動罐發明

脈動罐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0 23:35:17

A. 世界上第一支按動鉛筆是誰發明

自動鉛筆的歷史:世界上第一支自動鉛筆於1822年在英國發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發明了一種自動鉛筆,為了出口,給這種鉛筆取名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開始這種新的書寫工具並不受到日本國內認可,直到出口訂單激增,受到國外認可之外,日本國內的需求才迅速增長。早川公司也憑借自動鉛筆的銷售得到了擴張。
自動鉛筆於1970年代末開始在日本校園普及,並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產,自動鉛筆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製成的細筆芯(俗稱鉛芯),放入筆芯後關上後面的蓋子以防止筆芯跌出來。自動鉛筆內有彈簧,按壓後面的蓋子可以使筆芯由前端固定長度伸出,並寫出粗細相同的字體。
木製鉛筆為了維持書寫順利,需要時常卷削,自動鉛筆的出現正順應了人們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動鉛筆,顧名思義,即不用卷削,能自動或半自動出芯的鉛筆。
19世紀中期,自動鉛筆在歐洲以手工藝品出現。19世紀末期德國開始商品化生產,但鉛芯仍需人工削尖,產量有限。1903年日本開始使用機械製造活動鉛筆,其結構簡單,均為旋轉式。40年代美國派克公司首批生產0.9mm旋轉式活動鉛筆,鉛芯無須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製成功0.5mm和0.7mm合成樹脂細鉛芯,並開發了新型三爪卡頭,取代了傳統的金屬三爪卡頭。同年日本派羅德自來水筆株式會社首次生產出脈動式細芯活動鉛筆。70年代又相繼開發了二次撳動式、雙卡撳動式和甩打撳動式結構芯活動鉛筆。1979年聯邦德國法伯·卡斯特鉛筆廠首次推出自動出芯式活動鉛筆。1980年前後又研製成功了塑料二爪卡頭,使自動鉛筆在材料和結構上有了新的突破。 [編輯本段]分類活動鉛筆按鉛筆直徑大小分為粗芯(大於0.9m)和細芯(小於0.9m)活動鉛筆。按出芯方式,可分為墜芯式、旋轉式、脈動式和自動補償式,4種活動鉛筆。墜芯式靠鉛芯重力自動出鉛芯。旋轉式靠旋轉輸送鉛芯。脈動式(撳動式)靠撳動輸送鉛芯,結構有一次撳動式,即撳動一次出鉛芯。二次撳動式,第一次撳動筆嘴伸出筆桿,第二次撳動鉛芯伸出。雙卡頭撳動式,採用雙卡頭結構,縮短了卡頭和筆嘴端部距離,使活動鉛筆內最後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殘留鉛芯,不用撳動可出一支整鉛芯將其頂出,即可連續書寫。自動補償式(自動出芯)無須旋轉或脈動裝置,可自動補償鉛芯,連續書寫。 [編輯本段]結構脈動式機芯結構是活動鉛筆普遍採用的基本結構形式,主要由筆桿、尖套、護芯管、卡頭、鎖緊箍、彈簧等組成(見圖脈動式活動鉛筆結構示意)。當儲芯管受撳動壓力(手指壓力)作用時,克服彈簧的彈性力向下移動,並使卡頭爪片張開,同時鉛芯依靠自身的重力,離開在儲芯管內的原來位置,在制動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著護芯管壁移動一定長度。撳動壓力釋放後,彈簧恢復原位,鉛芯被鎖緊箍和卡頭自動鎖緊定位,完成一次脈動出芯過程。依此往復即可連續脈動出芯。 [編輯本段]樹脂細鉛芯細芯活動鉛筆的專用鉛芯,具有撓曲強度高、書寫性能好等特點。它主要以合成樹脂為鉛芯的粘結劑,常用的有聚乙烯醇、瀝青、呋喃樹脂、聚氯乙烯、ABC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石墨為鉛芯的著色劑;常用溶劑有水、乙醇等;常以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等為增塑劑,用來降低樹脂在高溫下的流動粘度,改善成型工性能;常以硬脂酸鉛為穩定劑,防止樹脂老化,抑制氧化過程進行;以液體石蠟、低分子聚乙烯等為潤滑劑,改善樹脂熔體的流動性能。
樹脂細鉛芯的製造是在惰性氣體(如氬氣)保護下或密封條件下,經高溫焙燒碳化而形成石墨化結構,使其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和較好的書寫性能。

B. 自動鉛筆是由誰發明的

人們常用的鋼筆和自動鉛筆也是由克羅埃西亞人愛德華·番卡拉發明的。現在英語中的「Pen」就是由他的名子而來。
自動鉛筆和普通鉛筆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發明的.
其中的一個

C. 脈動真空滅菌器誰發明的

沒有明確的發明者,
1958 年諾克斯和帕尼克特為大不列顛的醫學研究理事會做報告時,指出滅菌器的櫃室內空氣被預先真空而排除至-0.22KPa以後再注入蒸汽能獲得良好的滅菌效果,因為真空條件下增強了蒸汽對敷料和織物的滲透而加速了滅菌的效果.
隨後,真空型滅菌設備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

D. 無脈動發電機是發明還是實用新型

無脈動發電機一般應該是是發明專利,不會是實用新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一般申請的都是小物件。

E. 自動鉛筆是有哪個國家發明的哪個公司

英國。
世界上第一支自動鉛筆於1822年在英國發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發明了一種自動鉛筆,為了出口,給這種鉛筆取名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開始這種新的書寫工具並不受到日本國內認可,直到出口訂單激增,受到國外認可之外,日本國內的需求才迅速增長。早川公司也憑借自動鉛筆的銷售得到了擴張。
自動鉛筆於1970年代末開始在日本校園普及,並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產,自動鉛筆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製成的細筆芯(俗稱鉛芯),放入筆芯後關上後面的蓋子以防止筆芯跌出來。自動鉛筆內有彈簧,按壓後面的蓋子可以使筆芯由前端固定長度伸出,並寫出粗細相同的字體。
木製鉛筆為了維持書寫順利,需要時常卷削,自動鉛筆的出現正順應了人們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動鉛筆,顧名思義,即不用卷削,能自動或半自動出芯的鉛筆。
19世紀中期,自動鉛筆在歐洲以手工藝品出現。19世紀末期德國開始商品化生產,但鉛芯仍需人工削尖,產量有限。1903年日本開始使用機械製造活動鉛筆,其結構簡單,均為旋轉式。40年代美國派克公司首批生產0.9mm旋轉式活動鉛筆,鉛芯無須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製成功0.5mm和0.7mm合成樹脂細鉛芯,並開發了新型三爪卡頭,取代了傳統的金屬三爪卡頭。同年日本派羅德自來水筆株式會社首次生產出脈動式細芯活動鉛筆。70年代又相繼開發了二次撳動式、雙卡撳動式和甩打撳動式結構芯活動鉛筆。1979年聯邦德國法伯·卡斯特鉛筆廠首次推出自動出芯式活動鉛筆。1980年前後又研製成功了塑料二爪卡頭,使自動鉛筆在材料和結構上有了新的突破。

F. 我平時用 脈動 飲料的塑料瓶裝水喝,瓶底的有個 6 字,請問 循環使用這個瓶子喝水對身體有害嗎

個人覺得脈動是大品牌,不敢做太過分吧,以下是專業資料:
6代表PS(聚苯乙烯)
常見於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放出有害化學物質。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以及: 記者采訪後了解到,我國採用三角形符號作為塑料回收標志,三角形里邊的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不過這個標志是非強制性的,有的廠家沒有進行標注,這也不屬於違規行為。

專家告訴記者,標有數字1、2、4、5的塑料產品,是相對安全的;而數字3,代表使用的材質是聚氯乙烯,一般常用於雨衣、下水管、非食品用塑料膜等,用於食品用包裝的聚氯乙烯很少,如果裝飲料千萬別購買。

塑料瓶不能長期用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人夏天出門都喜歡帶個飲料瓶,裝點白開水、茶水等,但很少有人聽過塑料瓶不能重復使用。

除了飲料瓶,現在不少家庭喜歡買大桶的食用油。平時為了使用方便,把大桶里的油再倒進小桶里,「又不會把熱油倒進塑料桶,應該是安全的吧?」但是專家表示,這同樣是個不好的習慣。反復使用小塑料油瓶,雖然沒有加熱,但長期存放的話還是有有害物質析出。

如果家庭購買調味瓶、調味罐,最好還是選購玻璃的。如果喝水,常用瓷杯或玻璃杯就可以了,盡量不要用飲料瓶來盛裝熱水。

塑料瓶回收後做工業用途

既然塑料瓶最好不要長期重復使用,那麼回收的瓶子最終怎麼處理,會不會讓廠家繼續裝飲料了呢?

對此,專家表示不會,並解釋說,塑料瓶的確是可以回收的,但回收以後堅決不允許用作食品包裝,否則質監部門一旦發現將立即取消相關廠家的生產許可證。且由於塑料瓶回收處理的時候某些性能已經改變,很難再用作生產塑料瓶,一般廠家都沒有這個加工能力。回收以後的塑料瓶多作為工業用途,市民不必太過緊張。(薛玲)

瓶底數字的秘密

1代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一般礦泉水、碳酸飲料和功能飲料瓶都用這一材質。其耐熱至70℃易變形,長時間重復使用可能會釋放出有害物質。高溫天氣不要把礦泉水長期存放在露天或車里,也不要直接把開水沖進礦泉水瓶里。

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見白色葯瓶、清潔用品、沐浴產品,不要循環使用。

3代表PVC(聚氯乙烯)
常見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只能耐熱81℃,高溫時容易有不好的物質產生,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

4代表LDPE(低密度聚乙烯)

目前市場上的保鮮膜、塑料膜等多用這種材質,但它耐熱性不強,建議大家在將食物放入微波爐加熱前,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5代表PP(聚丙烯)

微波爐餐盒採用這種材質製成,耐130℃高溫,透明度差,這是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潔後可重復使用。有些餐盒盒體以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6號PS(聚苯乙烯)製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溫,所以不能與盒體一並放進微波爐。
6代表PS(聚苯乙烯)
常見於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放出有害化學物質。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7代表PC其他類
常見於水壺、太空杯、奶瓶。百貨公司常用這些材質的水杯當贈品。不過,這種材質的水杯很容易釋放出有毒物質雙酚A,對人體有害。另外,使用這種水杯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曬。
希望採納吧
材料來自網路

G. 最先發明自動鉛筆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支自動鉛筆於1822年在英國發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發明了一種自動鉛筆,為了出口,給這種鉛筆取名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開始這種新的書寫工具並不受到日本國內認可,直到出口訂單激增,受到國外認可之外,日本國內的需求才迅速增長。早川公司也憑借自動鉛筆的銷售得到了擴張。
自動鉛筆於1970年代末開始在日本校園普及,並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產,自動鉛筆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製成的細筆芯(俗稱鉛芯),放入筆芯後關上後面的蓋子以防止筆芯跌出來。自動鉛筆內有彈簧,按壓後面的蓋子可以使筆芯由前端固定長度伸出,並寫出粗細相同的字體。
木製鉛筆為了維持書寫順利,需要時常卷削,自動鉛筆的出現正順應了人們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動鉛筆,顧名思義,即不用卷削,能自動或半自動出芯的鉛筆。
19世紀中期,自動鉛筆在歐洲以手工藝品出現。19世紀末期德國開始商品化生產,但鉛芯仍需人工削尖,產量有限。1903年日本開始使用機械製造活動鉛筆,其結構簡單,均為旋轉式。40年代美國派克公司首批生產0.9mm旋轉式活動鉛筆,鉛芯無須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製成功0.5mm和0.7mm合成樹脂細鉛芯,並開發了新型三爪卡頭,取代了傳統的金屬三爪卡頭。同年日本派羅德自來水筆株式會社首次生產出脈動式細芯活動鉛筆。70年代又相繼開發了二次撳動式、雙卡撳動式和甩打撳動式結構芯活動鉛筆。1979年聯邦德國法伯·卡斯特鉛筆廠首次推出自動出芯式活動鉛筆。1980年前後又研製成功了塑料二爪卡頭,使自動鉛筆在材料和結構上有了新的突破。
[編輯本段]分類
活動鉛筆按鉛筆直徑大小分為粗芯(大於0.9m)和細芯(小於0.9m)活動鉛筆。按出芯方式,可分為墜芯式、旋轉式、脈動式和自動補償式,4種活動鉛筆。墜芯式靠鉛芯重力自動出鉛芯。旋轉式靠旋轉輸送鉛芯。脈動式(撳動式)靠撳動輸送鉛芯,結構有一次撳動式,即撳動一次出鉛芯。二次撳動式,第一次撳動筆嘴伸出筆桿,第二次撳動鉛芯伸出。雙卡頭撳動式,採用雙卡頭結構,縮短了卡頭和筆嘴端部距離,使活動鉛筆內最後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殘留鉛芯,不用撳動可出一支整鉛芯將其頂出,即可連續書寫。自動補償式(自動出芯)無須旋轉或脈動裝置,可自動補償鉛芯,連續書寫。
[編輯本段]結構
脈動式機芯結構是活動鉛筆普遍採用的基本結構形式,主要由筆桿、尖套、護芯管、卡頭、鎖緊箍、彈簧等組成(見圖脈動式活動鉛筆結構示意)。當儲芯管受撳動壓力(手指壓力)作用時,克服彈簧的彈性力向下移動,並使卡頭爪片張開,同時鉛芯依靠自身的重力,離開在儲芯管內的原來位置,在制動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著護芯管壁移動一定長度。撳動壓力釋放後,彈簧恢復原位,鉛芯被鎖緊箍和卡頭自動鎖緊定位,完成一次脈動出芯過程。依此往復即可連續脈動出芯。
[編輯本段]樹脂細鉛芯
細芯活動鉛筆的專用鉛芯,具有撓曲強度高、書寫性能好等特點。它主要以合成樹脂為鉛芯的粘結劑,常用的有聚乙烯醇、瀝青、呋喃樹脂、聚氯乙烯、ABC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石墨為鉛芯的著色劑;常用溶劑有水、乙醇等;常以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等為增塑劑,用來降低樹脂在高溫下的流動粘度,改善成型工性能;常以硬脂酸鉛為穩定劑,防止樹脂老化,抑制氧化過程進行;以液體石蠟、低分子聚乙烯等為潤滑劑,改善樹脂熔體的流動性能。
樹脂細鉛芯的製造是在惰性氣體(如氬氣)保護下或密封條件下,經高溫焙燒碳化而形成石墨化結構,使其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和較好的書寫性能。

H. 脈動真空滅菌器誰發明的

脈動真空滅菌器的滅菌效果更好,范圍更廣。有些復雜的器械像有腔隙有包裝的普通滅菌器就沒辦法滅菌了。簡單來說就是普通滅菌器能滅菌的脈動真空滅菌器都能做到,反之卻不成立了!一般來說醫院口腔科和手術室都會配真空滅菌器的!

I. 磁療是哪個年代發明的,誰發明的

療(magnetotherapy),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磁療的常用方法有:①靜磁療法。用於穴位和病變局部。②動磁療法。又稱旋磁和脈動磁療法。③磁化水療法和磁針療法等。臨床常用以治療軟組織損傷、表淺血管瘤、乳腺增生、神經痛、胃腸功能紊亂等。 但中國政府的反邪教協會和中國科學院科普雜志《NETWON科學世界》(2009.5)《磁療真的能治病嗎?》一文表示,磁療不可能治療疾病。
國內宣傳磁療的文章通常會說磁療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在中醫學上古已有之。《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中醫葯典籍的確有用磁石治病的記載,不過那基本上是把磁石當成葯物,搗碎了口服,據說能「平肝潛陽、安神鎮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治療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腰肢痹痛、陽萎、子宮不收、脫肛等多種疾病,和現在說的磁療並不是一回事。現在很少有人還會去吃磁石了,因為知道自己沒有孫悟空「飢餐鐵丸,渴飲銅汁」的本領,磁石搗得再碎也是無法被人體吸收的。《本草綱目》所載的磁石葯方只有一個和磁療相近:把一小粒磁石放進耳朵里,據稱能夠治療耳聾。現在即使是最狂熱的磁療提倡者,也不敢再說磁療有這樣的神效吧。
現在流行的磁療是從西方傳進來的,算得上是「西醫」,但是屬於西方的另類醫學,被國際主流科學界公認為偽科學。磁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瑞士醫生和煉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1493-1543),他猜測,既然磁石能夠吸引鐵,那麼也許也能夠把病從人體內可吸出來。
到了18世紀,磁療被奧地利醫生麥斯麥發揚光大。他在一位患精神疾病的女孩身上放磁石,然後用磁鐵棒在患者前後擺動,居然把女孩的病給治好了。他提出了一個「動物磁性」理論,認為許多疾病是由於動物磁性失調,如果能導引這股磁性,就可以治病。起初他還用磁鐵來做導引,後來發現他可以用自己的「動物磁性」讓幾乎所有的東西(木頭、紙張、水等等)都帶上磁性來導引。他用這套方法——被稱為「麥斯麥術」——治好了很多人,受到眾多追捧,也引起了敵意。1784年,當麥斯麥在巴黎行醫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下令成立由富蘭克林、拉瓦錫等人組成的委員對此進行調查。他們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麥斯麥術」的療效完全來自於病人的想像和強烈的願望。現在看來,「麥斯麥術」其實就是一種催眠術,是利用心理暗示來治病,和磁力沒有關系。
19世紀末,電的應用讓人們見識了電磁的威力,磁療獲得了新生,在美國等國家開始有人推銷磁療產品,並逐漸被推廣到了全世界。從那以後磁療產品的花樣越來越多,聲稱的療效越來越誇張,市場也越來越大。現在全世界磁療產品的年銷售額超過了10億美元,除了磁療儀器、磁療床、磁療毯等設備,還有用來貼敷在身體各個部位的衣、帽、鞋、褲、墊、枕、項鏈、手鐲等隨身服飾,其中又以磁療鞋墊最為流行。磁療被認為能治療幾乎所有的常見疾病,例如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腎炎、關節炎、失眠、癌症等等,據說治療關節疼痛的效果尤其好;並有平衡內分泌系統、改善免疫功能、抗衰老、消除疲勞、增強記憶的保健功效,「是人類理想的健康之寶」。大多數人對此深信不疑。根據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調查,在聽說過磁療的美國人當中,有14%的人認為它非常科學,另有54%的人認為它有些科學,只有25%的人正確地認為它不科學。
所謂磁療是試圖應用磁場來治療疾病。磁場有的是恆定的,有的是變化的。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變化的磁場就會產生電場,電場會對神經細胞、肌肉細胞等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好有壞,如果磁場強度過大,就很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不過,市場上的磁療產品,基本上都是靠鐵磁片或通以直流電的電磁鐵來產生磁場,都屬於恆定磁場(或靜磁場),它們不會產生電場,對身體的影響如果有的話,完全是靠磁場自身的作用。那麼恆定磁場有沒有可能對身體組織產生影響呢?
磁療提倡者聲稱,由於血液中含有鐵,能被磁石吸引,所以磁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磁石能吸鐵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血液中的鐵並不是鐵金屬。鐵金屬之所以具有較強的磁性,是因為其中各個鐵原子能相互作用,向同一個方向平行排列起來。所謂「鐵磁性」現象是許許多多鐵原子相互合作的結果。但是在血液中,則是一個個鐵原子分別包裹在血紅蛋白中,雖然每個鐵原子具有磁性,但是彼此是分開的,磁性非常弱。相反的,血液中的其他成分(比如水)具有抗磁性。二者合起來,血液具有微弱的抗磁性,不僅不會被磁場吸引,還會被排斥。不過,磁療所產生的磁場強度不強,不足以對血液產生影響。它的強度甚至難以穿透皮膚(幾毫米以外就檢測不到),更不可能對內臟產生影響。
其實,磁療是否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費者自己就很容易驗證。如果磁石真的能吸引血液,那麼皮膚中的血液將會向它流去,我們就會看到皮膚與磁石接觸的地方發紅。實際上當然是見不到這種現象的。實驗表明,即使恆定磁場的強度高達1特斯拉(是市場上磁療產品的十幾、幾十倍),也對人體血液循環毫無影響。退一步說,即使血液中有某種成分能受磁場的作用,也不等於說這就會對血液循環、對身體會有好處。如果磁療真的對身體有良性作用,那麼如果磁場強度過強,就像葯物過量一樣,就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然而,臨床上廣泛採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使用的磁場強度是磁療產品的幾十倍,卻對身體無不良影響。
所以在理論上,我們無法為磁療提供科學依據。如果磁療真的具有保健、治療效果,那就是通過一種未知的神秘機制來發揮作用的。那麼磁療真的有效嗎?磁療產品的市場如此之大,顯然會有許多患者覺得它的確有療效。有的患者還會現身說法介紹自己如何得益於磁療。但是這在現代醫學看來沒有價值,因為就療效而言,個案沒有一點說服力。某個患者用了磁療產品之後病好了,並不等於就是磁療真的發揮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許多疾病本來不吃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結果,磁療所針對的都是慢性病,其病情受人的心理狀況的影響很大;甚至可能是誤診,病人本來就沒病。
要確定某種葯物或療法的療效,必須在做了大量的臨床試驗、進行統計之後才能確定。隨機的、雙盲的、有對照的臨床試驗是確定療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把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磁療,一組使用假磁療,但是患者和醫生都不知道某個患者被分到了哪一組(這種「雙盲」狀態才能既排除心理暗示對患者的作用,也能排除醫生在評估療效時的主管偏差),分組情況由第三方掌握,試驗結束後再解除「盲態」,比較磁療組和對照組的療效,如果磁療組的療效顯著高於對照組,才能確定磁療的確有效。
近年來,對磁療的效果有過一些隨機的、雙盲的、有對照的臨床試驗,主要是驗證磁療是否具有鎮痛作用。大部分臨床試驗結果都發現磁療無效,有個別的試驗則發現磁療的鎮痛效果明顯高於對照組。但是,要對磁療進行雙盲試驗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根據使用的治療設備是否能吸附金屬物體,患者、醫生很容易發現使用的磁療產品是真是假,從而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醫生的評估,而鎮痛的效果受心理狀態的影響尤其大。所以,那些認為磁療有鎮痛效果的試驗,也很難說那不是心理作用的結果。
總之,目前並無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磁療對什麼疾病會有療效,因此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沒有批准任何磁療產品用於醫療,禁止廠家宣傳磁療產品具有醫療、保健作用。有的磁療廠家因此被罰款、起訴。
市場上還有人推銷經過磁場處理的所謂「磁化水」。水具有抗磁性,在磁場作用下,水分子發生反向磁化,與磁鐵不是相互吸引,而是互相排斥。但是一旦磁場消失,這些作用也馬上消失,磁場不會殘留在水中,水分子的性質不會發生改變。因此「磁化水」和普通水的性質不會有任何差別。宣稱「磁化水」具有特殊的醫療、保健功能,是赤裸裸的騙局。

J. 脈動和紅牛有什麼區別

脈動一款運動維生素飲料,於2003年上市。以居住在城市的年輕人,年齡約18-35之間,由於工作需求,經常在戶外活動的人群為消費主體。

紅牛配料:牛磺酸,賴氨酸,肌醇,咖啡因,煙醯胺,維生素B6,維生素B12,白砂糖,檸檬酸,香精,檸檬酸鈉,苯甲酸鈉,檸檬黃,胭脂紅,水

儲存條件:常溫保存

保健功能:抗疲勞

注意事項:本品不能代替葯物,少年兒童不宜

閱讀全文

與脈動罐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