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了儒教

誰創造了儒教

發布時間:2021-06-20 23:15:09

⑴ 儒教的實際創始人是()

孔子。

公元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孝為核心價值,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

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沖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儒教,又稱儒學、儒家、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

(1)誰創造了儒教擴展閱讀

由來與發展

儒教發源自堯舜禹的五教。中國儒學史可以分為先秦儒學、漢唐儒學、宋明儒學、清代儒學等不同階段。因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儒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核心與主幹。

漢朝孝武皇帝時定為中國官方統治思想,尊六經立學宮,重視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儀制度的建設,被稱為經學,或者漢學,此後成為中國的正統。唐朝制定了《開元禮》成為後代禮儀制度的模範,其中對於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詳細的、具有法典意義的規定。

《四書集注》,成為宋代以後官方培養人才的標准教科書。理學以及心學又被稱為宋學。

明代,陳獻章開啟明代心學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教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明代中晚期,湛若水與王陽明是當時心學的兩個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說被稱「王湛」之學。

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止讀經,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國早年還曾有「打倒孔家店」的運動,到國民政府時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為國家祭祀。中國大陸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後,儒教重新逐漸得到重視。

儒教至今對很多中國人的思想依然有很重大的影響。儒教也是古代韓國和越南的官方正統思想,現在儒教對韓國、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⑵ 儒家思想是誰創立的求答案...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⑶ 儒家創始人是誰

儒家創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3)誰創造了儒教擴展閱讀

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系。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⑷ 儒教什麼時間創立的

(1)前儒教時期——秦漢以前;

(2)准儒教時期——兩漢;

(3)三教並立時期——魏晉、隋唐;

(4)儒教形成時期——北宋(張、程);

(5)儒教完成時期——南宋(朱熹);

(6)儒教凝固時期——明清。

⑸ 儒教是誰創辦的

董仲舒! 具體情況如下: 儒教是中國傳統的國家宗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神經和靈魂。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斷,儒教在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中也未曾中斷。並且這種演變和發展,基本上是一種自行的演變和發展,因而它的演變發展道路,可以作為宗教自行演變和發展的典型代表。 儒教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有傳說的歷史時期,即堯舜甚至更早的黃帝和更前的伏羲氏時代。依據傳說,在伏羲、黃帝時期,就已經有了王者祭天的傳統,因而具備了成為國家宗教的雛形,甚至已經由原始宗教演變為國家宗教。另一傳說則認為,大約在黃帝的子孫顓頊氏時代,經過了一次重要的「絕地天通」的宗教變革,才逐漸擺脫了原始的宗教狀態。此後的聖帝明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都對這個宗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依據可靠的文獻資料,則周代初年,曾經協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統治的周公姬旦,在周朝建立以後,曾經「制禮作樂」,建立了當時先進的政教一體的禮儀制度。但是數百年以後,這套制度逐漸遭到了破壞。春秋時代的孔丘,憂慮當時的混亂狀況,一生恓恓惶惶,希望國家恢復秩序和安定。他是當時最為博學的學者,因而得到許多人的尊敬,他被尊稱為「孔子」或「夫子」,人們稱呼他的名字就感到是一種褻瀆。但是他的主張得不到當時國君們的響應。於是,他整理了被認為是古代聖帝明王們創造的文化成果,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希望這些文獻能夠成為後世人們行為的依據。經由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獻,成為儒經或者儒經的基礎。由於周公姬旦和孔子在禮儀制度和宗教觀念上的重大貢獻,直到唐代,人們還常常是「周孔」並稱,認為他們是兩個最大的聖人,並把儒教的主張說成是「周孔之道」。 漢代由於國家統治的需要,從漢武帝開始,實行「獨尊儒術」的政策。儒者董仲舒依據孔子的思想,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對這傳統的國家宗教教義進行了新的解說。在董仲舒新解說的基礎上,後來的儒教不斷努力,逐漸使傳統宗教徹底建立在由周公、孔子奠定的儒家學說的基礎之上。因而,獨尊儒術,是傳統的國家宗教徹底儒化的開端,也是儒教的真正開端。 經由董仲舒重新解釋和發揮的儒教教義,重視禮儀制度的建設,特別是其中祭天、祭祖的禮儀制度建設。完備而復雜的禮儀制度有助於人們養成遵守秩序、安分守己的習慣,這正是儒教重視禮儀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禮儀制度的外在性質,也容易導致虛偽。魏晉時代,儒教思想家以王弼等人為代表,認為應該更加重視有形可見的行為(有)背後那無形可見的東西(無),並且認為,那背後無形可見的東西,比起有形可見的,更加重要。他們的意見雖然得到許多人的贊同,卻並沒有成為儒教國家的思想指導,因為他們講不出那個「無」是什麼,會導致由於理解不同而各行其是。 隋唐時代,禮儀制度的建設達到了高潮。唐代中期制訂的《開元禮》,成為後代禮儀制度的模範,其中對於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詳細的、具有法典意義的規定。這樣的制度建設本應使國家趨於安定,然而不久即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國家從此陷入混亂,唐代政權從此也一蹶不振。唐朝後期的儒者反思儒教的效能,一面主張應該堅決排斥佛教和道教,另一面認為應訴諸人們內心,培養人們遵守禮儀制度的虔誠,因而對於心性問題的探討逐漸成為儒者們最重要的理論方向。《孟子》、《大學》、《中庸》等過去被忽略的儒教典籍受到特別重視。到了宋代,經過程顥、程頤兄弟和他們的後繼者主要是朱熹的努力,《孟子》等著作受到特別的重視,和《論語》一起,被稱為「四書」,成為儒者們必修的最重要的著作。 這樣,儒教教義的演變也就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階段是重視禮儀制度建設的「周孔之道」,後一階段是重視培養內心虔誠的「孔孟之道」。清朝儒者把唐代及其以前階段的教義稱為「漢學」,而把宋代開始的儒學稱為「宋學」。禮儀制度的建設仍然是重要的,但是宋學更加要求自覺自願地遵守。在後人看來,他們過分強調內心修養,因而失去了治理國家的能力。然而在宋學的主張者看來,搞好內心的修養,就能夠精通國家的各項制度,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因為他們認為,人人心裡都有一個天賦的遵守禮儀制度的天理,問題在於要通過內心的修養,把這個天理開發出來,或者說,是把這被私慾遮蔽或污染了的天理顯現出來。

⑹ 儒家的創始人是誰

儒家又稱儒學、儒家學說,或稱為儒教,是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創始人孔子。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創立的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儒家的以人為文明核心、主體的思想,對我國以及東方文明有著重大影響。

⑺ 儒家思想是什麼時候開始創立的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是在春秋戰國時代建立的。

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孝為核心價值,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恕的思想、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儒家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學術流派,堪稱民族脊樑。

(7)誰創造了儒教擴展閱讀:

儒家在先秦時,和墨家並稱顯學。在秦始皇時受到重創,即所謂的"焚書坑儒"。至漢代,漢王朝以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為其文化建設的基本路線。由於宗經而尊儒,這也是儒家交上好運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以傳統封建社會為物質承擔者,而傳統封建社會以儒家思想為精神承擔者,傳統社會的瓦解,致使孔子聖人權威喪失。

當中國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時,近代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孔運動,經歷了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達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八十多年前,時人發憤於國之積弱,詬龜呼天。一批急欲救亡圖強的進步青年,以胡適、陳獨秀為主將,發起了一場中國近代以來「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運動"。他們抱著"打倒孔家店"的決絕姿態,否定了儒學。

⑻ 儒家學派是由誰在什麼時候創立的

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創。孔子的言論經門人整理為《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儒家學說以"仁"為中心,提倡"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崇尚"禮樂"、"仁義",倡導"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德治",重視倫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專政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

⑼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誰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⑽ 儒教創始人

儒教的創始人是孔丘,是人尊他為孔子或孔夫子。根據孔子生活的年代介於西元前六世紀與西元前五世紀期間,他強調理(合宜的行為舉止)、仁(有同情心的態度)以及孝(對父母祖先的崇敬)的重要性,這些教義至今仍為現代的中國人所推崇。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了儒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