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類發明旅行

人類發明旅行

發布時間:2021-06-20 20:54:08

A. 花兒與少年羅馬假日中說人類光發明了旅行,卻一直在追問旅行的意義

這就是人類的獨特性啊--思考

B. 求人類的發明歷史

太科幻了。。N多得 NB 得人啊 。。舉不玩啊。。。

C. 人類在尚不具備「旅行觀念」是就已經開始「旅行」實踐了,這句話是對的嗎

雖然旅遊古已有之,但絕非有了人類就有旅遊。旅遊是人類進化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伴隨著人類歷史的演變而不斷發展變化的。
第一節旅遊的產生
盡管世界各地社會發展有快有慢,旅遊的產生有先有後,但就旅遊活動來說,都經歷了一
個從萌芽、產生、發展而日趨成熟的過程。研究結果表明:旅遊是從旅行中孕育又從旅行中分
離出來的。
一、旅行導源於遷徙活動
在脫離動物界以後,在農業生產方式發明以前,人類在一段非常漫長的歲月里一直過著流
動***。人們以鬆散的團伙組織,依靠採集、漁獲、狩獵等集體勞動並共同分享勞動產品而
延續生命,因而,采獵生活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最直接。
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長都有明顯的季節性,各類動物的行蹤和聚散活動區域也隨著季節的變
更而變化。早期人類只有順應自然條件和季節變化的規律進行採集和狩獵活動,根本沒有能力
也沒有自主意識去對大自然進行人為的控制。因此,當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用完了,就遷移到
另一個地方繼續採集或狩獵,形成一種流動性的生存方式。可見,采獵生產活動的最大特徵就
是「季節性的遷移和集散」。這就是早期人類為生存需要而進行的遷徙活動,這種遷徙活動構
成了早期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當然,早期人類的遠途遷徙有的是受到諸如氣候
的變化、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因素的威脅所驅使,但主要的還是由采獵生存方式固有的流動特
點所決定的。這正是在遠古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下,人類不斷拓展生活領域和生存空間的艱苦卓
絕的活動。
盡管上述的遷徙活動並不符合現代的旅行概念,但在客觀上,「遷徙」與「旅行」卻有共
同的外部特徵空間移動。不同的是,前者是早期人類為了生存而被動地適應自然環境的一
種「自然行為」;後者卻是人類社會進化到一定階段、具有明確目的意識的一種「自由行為」。
但在這里必須特別指出的是,正是這種遷徙活動,才極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視野,為人類意識
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活的源泉。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早期人類的遷徙活動是對人類有自主意
識的旅行「預演」,或者說,人類在尚不具備「旅行觀念」時就已經開始「旅行」的實踐了。
二、旅遊在旅行的發展中孕育和分離
旅行觀念產生的基礎和條件
眾所周知,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社會大分工的結果,首先使人類從流動***走向定居化,
標志著人類的智慧的進步、理性的提高和勞動創造的文化意識的發展;第二,由於物質資料生
產方式的改進,促使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剩餘勞動產品的增多而產生了手工業,並從家庭
勞動中分離出來;第三,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使得從事不同性質勞動的人員的勞動及其產
品需要進行交換,互補有無,因而,許多產品的生產目的已不是單純為了自己消費,而更多的
是為了交換。這就標志著人類的剩餘勞動產品已逐漸轉化成商品,故而,商業也到了應運而生
的歷史階段,這就是人類旅行觀念產生的社會基礎和條件,並促使有自覺目的的意識的旅行活
動的萌芽。
商人開創了旅行的先河
隨著商業的產生和商人的出現,商品交換關系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它不同於早期的
以物易物,而是以商人為中介的發達的商品流通形式。因此,為了推銷商品,不斷擴大購銷渠
道,佔領更多市場,商人們就得及時掌握各地的產銷信息,並外出進行產品交換和長途販運活
動,於是,具有明確功利目的的經商旅行活動就應運而生。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商人們已「遍
走了他們所知道的世界」。所以,就整個世界而言,可以說是商人開創了旅行的先河。
經商旅行孕育著旅遊的因子
誠然,旅行經商,其目的在於獲得商業利潤,是一種功利性的經濟活動,並非為了消遣娛
樂、游覽觀光。然而,正是由於商業利益的驅動,才使商人們的足跡遍布天下。為了促成交
易,商人們自是免不了上要結識官宦、士林,下要接觸百姓人家,這實質上就是一種廣泛的社會
交往活動。而通過社會交往獲得人際溝通和關系的和諧,不但是經商之道,而且能夠給人一種精
神上、心理上的愉快感受。這一切都反映了經商旅行已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旅遊氣息和某種內涵。
「享樂旅行」的出現標志著旅遊的誕生
所謂「享樂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娛樂和享受人生價值的需要而進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
動。在古代的這種享樂旅行,有的自開始就具有非功利性享樂活動的自覺目的;而更多的則是
在經商旅行或為其他事務功利目的的旅行過程中,留出一段時間所進行的游覽觀光活動。它標
志著旅遊的誕生,意味著旅遊與旅行的分離。因此,享樂旅行實質上就是具有現代旅遊意義和
本質特徵的古代旅遊活動。
三、旅遊的產生源於人類意識的發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經濟條件的成熟
人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是有意識的。然而,意識並非從來就有,而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
的結果。人的生存意識、社會意識、精神文化意識等,是隨著人類自身的進化和社會歷史的發
展而產生和發展的。由此可以了解,享樂旅行或旅遊之所以發生,是源於人類文化意識的發
展,尤其是審美意識的發展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並非有了人類就有旅遊。
人類的任何活動或者是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必須符合歷史發展的條件,並在一定的歷史條件
下進行,而不能單憑個人的意志而隨心所欲。在這個歷史條件中,經濟條件是起決定作用。即
人們只有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條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會產生外出旅遊的享樂念
頭。如果一日三餐尚且自顧不暇,哪敢奢求更高級的生活享受?正如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所說
「皇宮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的哲理名言。由此不難明白,為什麼旅
游不可能出現在人類還處在蒙昧時期和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而只能產生在社會、
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階級社會中。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旅遊是人類自身的進化和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產生的,其
基礎條件是人類意識的發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和進步。就個
體而論,旅遊者的產生,是追求自身價值實現的文化意識和經濟條件成熟的結果。所以,旅遊
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種社會活動方式。
因此,從整個人類歷史來考察,人類具有自覺目的意識的旅行萌芽於原始社會的末期。而
具有現代意義的旅行和旅遊活動是文明社會的產物,即形成於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
定歷史階段的階級社會中並首先在世界的文明古國中出現。
第二節旅遊的概念
人類的旅遊活動發展到今天,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們對旅遊的認識也在逐漸擴大和
深入。
一、旅遊的定義
旅遊的定義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在西方語言中,「旅遊」一詞的英語原文是「,即有「長途旅行,依次經過」的意
思,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語言中就普遍使用英文「(旅遊)一詞(最早見於年
英國出版的《牛津詞典》),其詞義是:離家遠行,參觀游覽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裡)。顯
然, 」源於含有巡迴或環行意思的

D. 人類能發明出時光機嗎

目前證實理論上已經被不可能造出時空機,現在的很多關於時空機的理專論都含有無法證實猜想理論在屬裡面..........

我們對時間的最佳認識是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來。在相對論問世前,一般認為時間是既絕對又普適,不論所處物理環境為何,它對每個人都一樣。在其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倡議,我們測到的兩個事件的時間間隔,會取決於觀察者如何運動。重要的一點是,做不同運動的兩位觀察者感受同樣兩個事件,這兩事件間流逝的時間並不相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暢銷書作者布萊恩-格林說,很多人都有過進行時光旅行的想法,他們或者是為了與故去的親密愛人重逢,或者是希望能制止慘絕人寰的殺戮等。時光旅行不失為一種美好的願望,它為各種科幻小說提供了絕妙的素材。關於如何回到過去,人們曾進行了無數的設想。「這些設想,如果仔細推敲,都是在跟物理學打擦邊球。我們認為,所有這些設想,幾乎無一成立。」

E. 「旅行者」的發明給人類帶來哪些福音

在離太陽系不遠的哨站1號,人類宇宙軍捕獲了旅行者號,並取出了旅行者號版上的志願者權,安葬在哨站附近的星系裡一顆無大氣層的行星上。本來維生裝置理應能夠讓志願者沉睡數百年,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出了問題,志願者已經醒來並死去,接到他屍骸的也不是外星人。 在這200多年裡,地球的科級逐漸升級,宇宙飛行器的技術逐漸成熟,越發普及。在旅行者載人號能夠發射之時,冰凍維生裝置剛剛發明,太空城還在構想中,火星殖民剛剛開始。但是到旅行者志願者的屍骨被安置之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天然極限:230歲,這才能適應宇宙旅行。太陽系能住人的地方已經住滿了人,包括像小行星帶一樣的太空城帶。許多人為了加入宇宙軍接受了身體改造,使得旁人分辨不出來他們到底算是計算機還是人。

F. 人類的發明有哪些

造人 最偉大的發明

G.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獲得了哪些發明.發現

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十項重大發明

1、 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2、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台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3、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4、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 」,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 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生了。
5、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6、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7、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8、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9、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 客機。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10、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人員證明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華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 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地對有關病症下葯。

H. 世界四個人類發明發祥地

黃河流域(華夏文明),恆河流域(印度文明),兩河流域(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埃及文明)

I. 21世紀人類的發明

1.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播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 客機。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人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J. 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了哪些啟發從而發明了哪些東西過程是怎樣的

從大自然得到啟發的發明如下:

1、振動陀螺儀:根據蒼蠅楫翅的導航原理,科學家們研製成功了一種新型振動陀螺儀。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過一個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裝在音叉兩臂四周的電磁鐵使音叉產生固定振幅和頻率的振動,就像蒼蠅振翅的振動那樣。

2、滑翔機:人類很早就憧憬象鳥一樣在空中飛翔。15世紀的偉大藝術家、發明家達·芬奇曾設計過一種撲翼機,設想人趴在上面,用手腳帶動 一對翅膀飛起來。古代的中國人,希臘人、巴比倫人和印度人也作過類似的嘗試。

1914年德國人哈斯研製出第一架現代滑翔機,它不僅能水平滑翔,還能藉助上升的暖氣作爬高飛行,並且其操縱性能更加完善。

3、電子蛙眼:仿生學家洛克根據蛙眼的原理和結構,發明了電子蛙眼。現代戰爭中,敵方可能發射導彈來攻擊我方目標,這時我方可以發射反導彈截擊對方的導彈,但敵方為了迷惑我方,又可能發射信號來擾亂我方的視線。

人們發現青蛙能看見活動的物體,卻看不清不動的物體,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明了電子蛙眼,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戰場上的裝備設施。

4、潛艇: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潛水員」號潛艇。艇體模仿海豚的外形設計,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

使用一部功率為59千瓦(80馬力)的蒸汽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由於「潛水員」號採用了蒸汽機作動力,尺寸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潛艇,成為了20世紀之前最大的一艘潛艇。

5、蠅眼照相機:蒼蠅的每隻小眼能獨立成像,並能迅速地分辨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

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們仿效蒼蠅復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製成了用於科研的「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解析度達4千條線。

閱讀全文

與人類發明旅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