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挖掘和申請並取得專利
簡單而言,專利挖掘就是尋找新的技術方案。
至於專利申請,整個大陸(港澳台和我們不同),申請專利的程序都是相同的。
授權時間,從提交到授權(如果能夠被授權),發明基本在2年半左右,實用新型半年左右,提交的材料包括請求書、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以及其他必要的證明材料。
費用的話,官費這一塊,是否申請費減區別很大的,個人和公司不同。
請留下聯系方式,或者給我發私信,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繼續提問。
『貳』 如何做專利挖掘,尋找專利點
創新點或不同點,即為專利挖掘點,在工作和生活中比比皆是。
『叄』 檢索專利的專利大王小程序如何進入
搜索進入
掃碼進入
分享進入
『肆』 我們團隊自己設計了一套微信小程序,請問這個可以申請國家的發明專利嗎
軟體類的很難申請發明專利,如果結合硬體倒是可以申請發明專利,軟體一般申請的是著作權
『伍』 怎麼挖掘專利技術
可以從企業內部進行挖掘。很多企業家或技術人員通常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專利申請只有是技術水平比較高,有比較大的革命性的突破或者是有系列的研究發明才可以申請專利保護。這種想法無疑大錯特錯!只要是一丁點技術上的突破,能夠解決一類問題並且帶來效益的就可以申請專利,這樣會避免延誤專利申請的最佳時機,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可以站在競爭對手的肩膀上看問題。如果無法避開他人的核心專利來研發技術,那麼就可以圍繞這一核心專利,申請諸多相關的外圍專利,逼迫競爭對手在開發上無法正常進行,從而達成雙方和合作,獲得利益。
另外可以完善創新機制。要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深入了解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的需求,從而進行有目的性的技術的研發。這是專利挖掘的一個明智的方法,即「他們要什麼,我們給予什麼」。
『陸』 如何進行專利的布局與挖掘
一、企業專利挖掘
1. 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專利挖掘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產品質量上存在缺陷,或者用戶體驗感覺較差等,這些問題往往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可以這些問題收集、整理並分析,找出存在此類問題是技術瓶頸沒有突破還是市場方向把握不準,而後在此基礎採取頭腦風暴方式進行討論,釐清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技術的創新點和保護方式,最後由企業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和專利代理人綜合市場、法律、技術等方面因素,篩選出最具價值並且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方案申報專利。
2. 以競爭對手技術為導向進行專利挖掘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專利挖掘方面,更應重視競爭對手的技術研究方向,分析競爭對手專利挖掘和布局的重點,而後採取針對性的專利挖掘策略。企業在進入某一市場時,往往提前進行專利挖掘和布局,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主要競爭對手專利信息,了解競爭對手技術開發的市場布局重點,而後結合企業自身優勢梳理創新點,進而挖掘出能很好保護自己產品技術並能限制競爭對手的專利。
3. 以項目研究為導向進行專利挖掘
企業在進行某一項技術攻關時,往往是以項目研究的形式開展的。以項目研究為導向,首先要明確項目要突破的技術難點和相對現有技術實現的所有功能,並將實現這一目的每個技術點進行細分,明確每個技術點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實施路徑。其次,將每個功能的技術要素進行全面分析,確定技術要素是否符合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要求,是否符合專利的申請范圍。
二、企業專利布局
專利布局要根據市場的專利情況、自身的專利情況、競爭對手的專利情況以及法律法規等相關因素經過綜合考慮後進行合理規劃,企業常用的專利布局主要有以下幾種[3]。
1. 路障式布局
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的必需的一種或幾種技術解決方案申請專利,形成路障式專利的布局模式。路障式布局的優點是申請與維護成本較低,缺點是競爭者可以通過迴避設計繞開路障。
2. 城牆式布局
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的所有規避設計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城牆式專利的布局模式。城牆式布局可以抵禦競爭者侵入自己的技術領地,不給競爭者進行規避設計和尋找替代方案的任何空間。
3. 地毯式布局
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或產品的所有技術解決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地毯式專利網的布局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限制競爭對手進入,其缺點是成本太高,耗時耗力。
4. 圍欄式布局
是指在核心專利由競爭者掌握時,將圍繞該技術主題的許多技術解決方案申請專利,形成圍欄式專利布局模式。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後進入此領域的「技術跟隨型」企業。
上述幾種專利布局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簡單的好壞之分。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技術領域和實際發展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混合模式進行專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