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類模仿蜜蜂創造出了什麼

人類模仿蜜蜂創造出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20 19:07:57

『壹』 人類根據蜜蜂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抄通過認真觀察根據蜜襲蜂眼睛的特點發明了復眼相機。
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復眼結構的啟發,最新設計一種「復眼」數碼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人類眼睛和所有相機都是使用單個透鏡聚焦光線至一個光敏組織或者材料物質上,這種排列能夠製造高解析度圖像,但是復眼卻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
復眼相機是由伊利諾伊大學的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和同事設計的,詳細的內容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它將潛在用於研製監控攝像機或者外科手術內窺鏡。
羅傑斯說:「這款復眼相機的解析度相當於火蟻或者樹皮甲蟲,這種專業的成像系統可用於一些特殊行業以及科學研究領域。」

『貳』 人類根據蜜蜂發明了什麼東西

科學家通過認真觀察根據蜜蜂眼睛的特點(復眼)發明了復眼相機

『叄』 人們模仿什麼造出了什麼模仿什麼製成了什麼

一、人們模仿壁虎發明了吸盤。

二、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能跳躍的車。

三、人們模仿麥稈建造了超高的大樓

四、人們模仿鯊魚發明了泳衣。

五、人們模仿鋸齒草發明了鋸子。

拓展資料:

仿生

仿生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臘語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術涵義的ics而組成的詞。大約從1960年才開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 [1] 。例如關於信息接收、信息傳遞、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統的功能和行為,來建造技術系統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機器的界限,將各種不同的系統溝通起來。

運用仿生方法可創制新的機械,發明現代化識辨儀器,改進通信系統,設計新穎的工藝和研製人工臟器等。如現代的飛機、極地越野汽車、雷達系統的電子蛙眼、航海的聲納系統、航空建造工程的蜂窩結構、人工腎及人工心臟等,都是仿生的結晶。

『肆』 人類還模仿了那些生物創造出一些新東西

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回潛艇答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塊干膠炮彈.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伍』 人類根據蜜蜂發明了什麼有哪些關於大自然的啟示作文

看了動物世界這本書,我從書中了解到啄木鳥、食蟻獸的生活特性和特異能,從它們身上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同時也得到一個啟發:
在農村果園里,我們常常發現害蟲鑽進樹干、成熟的果子里,為了保護果林,農民們只得不斷地大量噴農葯,這樣的結果呢?不但成本高,而且人們在食用時,超標的農葯讓人們望而生畏,如果滅蟲不及時,人們也只得把那些「無葯可救」的果樹心痛地砍掉。在現代化的農村裡,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啄木鳥來幫果樹們看病。
大自然給人們有許多的啟示,飛機是根據蜻蜓發明的、流狀形的輪船是仿照海底的鯨發明的,那麼我在想:我們何不仿照啄木鳥的嘴和食蟻獸的舌頭來製造一種輕便的滅蟲機呢?在這種滅蟲機里,我們可以裝一塊電腦晶元,這樣,它就可以准確無誤探測到病樹,然後,我們可以按一下手柄上的一個紅鍵,從那裡面就會彈出一個類似啄木鳥的嘴一樣的又尖又帶勾的鋼管,它可以准確無誤地在有害蟲的樹上打一個極小的洞,然後用帶勾的鋼管嘴將它勾出。要是白蟻呢?大家不要慌,我們可以先將鋼管嘴收進去,然後,再按綠色的健,一條仿食蟻獸的舌頭就會從裡面彈來,那富有粘性的長舌,一「鑽」進洞里,那白蟻便會輕而易舉地全部被消滅。
從啄木鳥和食蟻獸覓食中,我們得到了一個啟發,從而也從中得到了一個創新

大自然的啟示
日本的科學家從螞蟻覓食中受到了啟示。他們開發出一種大規模集成電路,模擬覓食的螞蟻齊心合力搬運食物,從距離最近的「食物源」順次向「蟻巢」源源不斷地輸送信息。根據這種新的信息處理方法,人們很可能開發出一種新型計算模式的計算機呢。

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示還有很多。比如:模仿雞蛋外形的特點,建造了拱形橋;受鳥兒飛翔的啟示,發明了飛機;從茅草劃破手指,發明了鋸……大自然中林林總總的動物、植物以各自獨特的生存方式,向我們暗示著一個個自然的奧秘。

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有很多,其中有一種蛇叫響尾蛇,它有一種紅外線的眼睛,人類通過這種蛇的眼睛,研製出一種有著響尾蛇一樣眼睛的導彈,它的名字叫響尾蛇導彈,因為人類是仿照響尾蛇眼睛製造出來的,所以命名為響尾蛇導彈。
響尾蛇導彈能和響尾蛇一樣,能用"熱眼"准確無誤的跟蹤敵人,直至把敵人摧毀.因為響尾蛇的"熱眼"是根據敵人的溫度來判斷敵人的位置,飛機,戰艦,坦克等這些東西,響尾蛇導彈都能准確無誤的命中.法國研製的機動式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導彈。主要用於對付低空、超低空戰斗機、武裝直升機,以保衛機場、港口要地,也可用於對付巡航導彈。導彈長2.94米 ,彈徑0.156米,彈重84.5千克,發射筒長3.02米。戰斗部採用破片聚焦型,總重13.9千克,殺傷半徑6~8米。動力裝置為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為全程無線電指令制導,作戰半徑500~8500米,作戰高度50~3000米。導彈具有半越野機動能力。

五彩的蝴蝶錦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螢光翼鳳蝶,其後翅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裨益。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蘇聯昆蟲學家施萬維奇根據當時人們對偽裝缺乏認識的情況,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因此,盡管德軍費盡心機,但列寧格勒的軍事基地仍安然無惹,為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蜂巢由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六稜柱形小蜂房組成,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3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些結構與近代數學家精確計算出來的——菱形鈍角109。28』,銳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節省材料的結構,且容量大、極堅固,令許多專家贊嘆不止。人們仿其構造用各種材料製成蜂巢式夾層結構板,強度大、重量輕、不易傳導聲和熱,是建築及製造太空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復眼的每個單眼中相鄰地排列著對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陽准確定位。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功了偏振光導航儀,早已廣泛用於航海事業中。

蜻蜒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井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km/小時。此外,蜻蜒的飛行行為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仿效蜻蜒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跳蚤的跳躍本領十分高強,航空專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英國一飛機製造公司從其

『陸』 人類模仿什麼生物製造出了什麼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

『柒』 用「人類模仿什麼,造出了什麼」的仿生學的例子。

--海洋動物仿生學

海蜇,早在5億多年前就漂浮在海洋里,是一種極古老的腔腸動物,還是預報風暴最早、最准確的「順風耳」。因為它的「耳朵」(細柄上的小球)中有小小的聽石,風暴產生時發出的次聲波(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嚴生,頻率為8赫茲-13赫茲,傳播比風暴、波浪的速度快)沖擊小小聽石「球」壁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海蟄就穩約聽到了即將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便警惕地離岸游向大海避災。

人們模擬海蟄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它由喇叭、接受次聲波的共振器和把這種振動轉變為電脈沖的轉換器以及指示器組成。將這種儀器安裝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轉。當它接收到8赫茲-13赫茲的次聲波時,旋轉自動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風暴將要來臨的方向。指示器還可以告訴人們風暴的強度。這種儀器,可提前15小時左右預報風暴。

鱟,早在4億多年前出現於地球上,是老資格的海洋節肢動物。但它進化不大,眼睛卻很奇特--有4隻。前面的兩只小眼直徑只有0.5毫米左右,都有晶狀體和視網膜;視網膜中有50個-80個感光細胞,對近紫外輻射最敏感,但刺激停止後,小眼反應即降為零。

對鱟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兩側的復眼。受光束照射後,復眼產生脈沖。一隻眼受光束照射,一隻眼產主脈沖;兩隻眼同時受光束照射,兩隻眼同時產生脈沖,但比光束照射一隻眼時產生的脈沖的頻率略低些。人類受其啟示,研製成功一種電子模擬裝置,能解10個元素構成的網路方程,應用這個原理製成的電視攝影機,能在激光下提供清晰度較高的電視影象。

魚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里與海流搏鬥,並能准確地發現障礙物,確定正確的方向。這些本領十分奇特。科學研究表明,這些行為是魚類使用身體上的側線完成的,它是魚類的「第六感」系統,由數千個延伸整個身體的細小毛發細胞組成。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海水中,側線也會對魚類身體周圍的水流做出反應,從而正確地偵測到障礙物和水流的動物。

不久前,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科研小組仿生開發出一套可使機器人擁有「第六感」的人工側線,它與魚類的側線系統相似。這種人工側線由許多排列在表面的,類似於發束的微小矽片組成,每一條都通過微較鏈連接在一個電子感應器上。當水流與硅束接觸時,硅束會因不同的水流速度而彎曲,使感測能偵測到硅束彎曲的角度和方向,從而幫助機器人找出它想去的方向。
模擬昆蟲武器漫談

各種與蝴蝶、蜻蜒、蜜蜂、蒼蠅和壁虱等昆蟲一模一樣的偵察機器人武器,以及形狀像螃蟹和魚的偵察與攻擊機器人武器從空中、地面和水中前往敵軍駐地和戰場的情景,使人想起科幻小說和電腦游戲。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超小型偵察機器人武器無疑會實用化。有人預測,模擬昆蟲武器將在21世紀中葉投入實用。
目前,美國步兵部隊在進行偵察和確定炮擊目標時,都是利用數米大小的無人駕駛飛機和無人駕駛直升機。而模擬昆蟲武器只有十幾厘米大小,它不採用螺旋槳,而是像真正的昆蟲那樣振翅飛行。一種稱為」微型空中工具」的超小型飛機長約20厘米,重約90克,飛行時間達二三十分鍾,機上的感測器可以將捕捉到的信息傳送出去。敵人司令部、秘密基地、兵工廠、元首辦公室和內閣會議室內部等,這些人造衛星和大型偵察機無法進入的地方,模擬昆蟲武器都可以憑借自身獨特的優點,毫不費力深入進行偵察。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位於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聖地亞國家研究所正在研製幾厘米到幾毫米大小的昆蟲機器人,目的在於偵察敵對國儲藏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設施和工廠的內部情況。這種機器人體積小,只有一種探測能力。因此,需要通過大量散布機器人來互相補充性能。工作人員首先在作為目標的設施附近設置外形如磚頭和岩石等物品的「主機」。昆蟲機器人根據事先制定的計劃,依靠自己的力量接近設施。一旦到達目標,即使是很小的縫隙也可以潛入,並將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主機」或者傳輸給從上空經過的人造衛星。結束了工作任務的機器人回到「主機」,由工作人員收回。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研製一種全長20厘米左右的昆蟲機器人。它雖然同真正的蝴蝶和鳥不太一樣,卻能在50米高的上空收集各種情報。稍加迷彩之後,不但肉眼看不到,就連雷達也難以探測到。
酷似空棘魚和海蟄的攻擊型機器人武器也登場了。給魚狀的機器人安裝炸葯,可以使其攻擊停泊在軍港的艦艇。這種機器魚上的炸葯的數量很少,無法將艦艇擊沉,但是能夠對聲納等軍艦的重要部位進行一發必中的攻擊,破壞其部分零件,就足以推遲其參加作戰的時間。
美國的研究機構為了將模擬昆蟲偵察機器人武器投入實用,正在推進各項研究工作。據說,如果進展順利,今後5年內美國可以將初步的模擬昆蟲偵察機器人武器投入實用。然而,在將模擬昆蟲武器投入實用上還面臨著種種困難。如何做到真正地像昆蟲那樣飛行,是研製工作的難點。傳送天線和提供動力是兩個最大的困難。天線和感測器越小,性能就越小,因此,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開發出與昆蟲的觸角同樣大小的天線。同時,能夠充分提供電力的小型燃料電池也正在研究之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正在開發像襯衫扣子那樣大的噴氣發動機,而如何消除噪音和如何解決只能使用20分鍾左右的燃料等問題,又將成為重大的課題。

• 蝴蝶與仿生

五彩的蝴蝶錦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熒光翼鳳蝶,其後翅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裨益。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 甲蟲與仿生

有一種步甲,當其自衛時,可噴射出具有惡臭的高溫液體「炮彈」,以迷惑、刺激和驚嚇敵害。科學家將其解剖後發現甲蟲體內有三個小室,分別儲有二元酚溶液、雙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雙氧水流到第三小室與生物酶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瞬間就成為 100 ℃的毒液,並迅速射出。這種原理已應用於軍事技術中。

螢火蟲可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光能,且轉化率達 100%,而普通電燈的發光效率只有6%。人們模仿螢火蟲的發光原理製成的冷光源可將發光效率提高十幾倍,大大節約了能量。另外,根據甲蟲的視動反應機制研製成功的空對地速度計已成功地應用於航空事業中。

• 蜻蜓與仿生

蜻蜓通過翅膀振動可以產生不同與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並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右和左右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 72km/小時。此外,蜻蜓的飛行行為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根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

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仿效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捌』 人類模仿了什麼造出了什麼

人類的仿生學發明有:

1、人類模仿了蝙蝠發明了雷達。

2、人類模仿蜻蜓,改進專了機翼屬抖動的問題。

3、人類模仿鯨的流線體,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

4、人類模仿了雞蛋的薄殼結構,設計出: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

5、人類模仿袋鼠的跳躍,製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類模仿鳥翼,製造出了飛機。

拓展資料:

1、仿生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人們研究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工作的原理,並根據這些原理發明出新的設備、工具和科技,創造出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

2、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在各種地方都會用到雷達,例如:飛機、航空等。

『玖』 人們有哪些仿造蜜蜂做成的東西

房子

閱讀全文

與人類模仿蜜蜂創造出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