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燃機對社會的影響
內燃機的出現解決了汽車、飛機的動力問題,為他們的發明提供了條件,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加強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㈡ 誰發明了內燃機
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機。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勒努瓦首先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這台煤氣機的熱效率為4%左右。英國的巴尼特曾提倡將可燃混合氣在點火之前進行壓縮,隨後又有人著文論述對可燃混合氣進行壓縮的重要作用,並且指出壓縮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內燃機的效率。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沙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這就是最早的四沖程工作循環。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運用羅沙的原理,創製成功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單缸、卧式、3.2千瓦(4.4馬力)的四沖程內燃機,仍以煤氣為燃料,採用火焰點火,轉速為156.7轉/分,壓縮比為2.66,熱效率達到14%,運轉平穩。在當時,無論是功率還是熱效率,它都是最高的。奧托內燃機獲得推廣,性能也在提高。1880年單機功率達到11~15千瓦(15~20馬力),到1893年又提高到150千瓦。由於壓縮比的提高,熱效率也隨之增高,1886年熱效率為15.5%,1897年已高達20~26%。1881年,英國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功第一台二沖程的煤氣機,並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隨著石油的開發,比煤氣易於運輸攜帶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首先獲得試用的是易於揮發的汽油。1883年,德國的戴姆勒創製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機,它的特點是輕型和高速。當時其他內燃機的轉速不超過200轉/分,它卻一躍而達到800轉/分,特別適應交通動輸機械的要求。1885~1886年,汽油機作為汽車動力運行成功,大大推動了汽車的發展。同時,汽車的發展又促進了汽油機的改進和提高。不久汽油機又用作了小船的動力。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受麵粉廠粉塵爆炸的啟發,設想將吸入氣缸的空氣高度壓縮,使其溫度超過燃料的自燃溫度,再用高壓空氣將燃料吹入氣缸,使之著火燃燒。他首創的壓縮點火式內燃機(柴油機)於1897年研製成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狄塞爾開始力圖使內燃機實現卡諾循環,以求獲得最高的熱效率,但實際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壓燃燒,其熱效率達26%。壓縮點火式內燃機的問世,引起了世界機械業的極大興趣,壓縮點火式內燃機也以發明者而命名為狄塞爾引擎。這種內燃機以後大多用柴油為燃料,故又稱為柴油機。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於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於艦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製成,1920年左右開始用於汽車和農業機械。早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誕生以前,人們就曾致力於創造旋轉活塞式的內燃機,但均未獲成功。直到1954年,聯邦德國工程師汪克爾解決了密封問題後,才於1957年研製出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它具有近似三角形的旋轉活塞,在特定型面的氣缸內作旋轉運動,按奧托循環工作。這種發動機功率高、體積小、振動小、運轉平穩、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但由於它燃料經濟性較差、低速扭矩低、排氣性能不理想,所以還只是在個別型號的轎車上得到採用。
㈢ 內燃機發明在汽車發展中的作用
內燃機的發明,使人類的許多夢想得以實現:飛機、汽車、農用拖拉機、潛艇、坦克等內等,都是在內燃容機發明之後才研製成功的。內燃機也使石油成為新興燃料。內燃機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影響無與倫比。就世界政治而言,產油國家的勢力空前強大,因為發達國家不能一日無油。今天,要維持世界繁榮,石油供應就萬萬不能中斷。
1886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首先把汽油發動機裝在自製的船上,在德國納卡河上航行成功。船舶汽油發動機由於速度很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普遍用於魚雷艇、汽艇及海岸巡邏艇上。
採用柴油發動機,主要是為了經濟而不是為了提高航速。它比蒸汽機輕巧,節省艙位。1902年,第一台船用柴油機裝在法國運河船"小皮爾"號上。兩年後,俄國油輪"旺達爾"號建成,在伏爾加河和裏海上航行,是世界上第一艘柴油遠洋輪船。從1930年代起,新造的客輪及貨輪大都採用柴油發動機。柴油機是遊艇上最普遍裝置的輔機。如今,只有軍艦和最大的郵船仍舊使用蒸汽發動機。
㈣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發明有哪些作用
內燃機的發明,使人類的許多夢想得以實現:飛機、汽車、農用拖拉機、潛艇、坦克等等,都是在內燃機發明之後才研製成功的。內燃機也使石油成為新興燃料。內燃機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影響無與倫比。就世界政治而言,產油國家的勢力空前強大,因為發達國家不能一日無油。今天,要維持世界繁榮,石油供應就萬萬不能中斷。
1886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首先把汽油發動機裝在自製的船上,在德國納卡河上航行成功。船舶汽油發動機由於速度很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普遍用於魚雷艇、汽艇及海岸巡邏艇上。
採用柴油發動機,主要是為了經濟而不是為了提高航速。它比蒸汽機輕巧,節省艙位。1902年,第一台船用柴油機裝在法國運河船"小皮爾"號上。兩年後,俄國油輪"旺達爾"號建成,在伏爾加河和裏海上航行,是世界上第一艘柴油遠洋輪船。從1930年代起,新造的客輪及貨輪大都採用柴油發動機。柴油機是遊艇上最普遍裝置的輔機。如今,只有軍艦和最大的郵船仍舊使用蒸汽發動機。
㈤ 簡述奧利發明的四沖程內燃機對汽車發明有什麼影響
約在1860年,奧托聽說艾蒂安·勒努瓦(1822年-1900年)最近發明了燃氣機──第一台可使用的內燃機。奧托認識到如果勒努瓦燃氣機能夠使用液體燃料來開動,它的用途就會大大地增多,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必與一個煤氣管道相連接。他很快就發明出一種汽化器,但是他的專利申請卻被專利局否決了,因為已經有人發明出類似的裝置。奧托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而是竭盡全力改革努勒瓦燃氣機。早在1861年,他就設想要製造一台基本上全新型的引擎,一種使用四部沖程的引擎(與使用兩部沖程的努勒瓦原型引擎不同)。1862年2月,奧托製造出一台四部沖程引擎工作樣機。他在把這台新引擎變得實用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特別是在點火裝置方面的困難,不久便把它擱置一旁。但是他又發明了「常壓引擎」,一種革新的二部沖程引擎,靠煤氣做動力。1863年他獲得該項革新的專利權,不久就找到了一個為他提供資助的夥伴,名叫尤金·蘭根。他倆建立了一個小公司,繼續改進引擎。1867年他們的二部沖程引擎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贏得一枚金牌。從此銷路暢通;公司利潤暴長。1872年他們聘請才華非凡、管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戈特利葉博·戴姆勒幫助生產引擎。雖然二部沖程引擎創利巨多,但是奧托還是念念不忘他最初設想的四部沖程引擎。他確信四部沖程引擎如果對燃料與空氣的混合物先壓縮後點火,就會比任何改進的勒努瓦二部沖程引擎在效率上都要高得多。1876年,奧托設計出來一個改進的點火系統,有了這個系統就可以製造出一台實用的四部沖程引擎。第一台這樣的樣機於1816年5月製造出來了,翌年就獲得了一項專利權。四部沖程引擎的功率和性能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此一下子就打入了市場,大獲成功。僅在隨後的十年中就銷售了三萬多台,各種類型的勒努瓦引擎很快就被淘汰了。1886年,奧托因發明四部沖程引擎而獲得的德國專利權被一項專利權起訴給推翻了。原來法國人阿爾方斯·博。羅夏在1862年設計出一種基本相似的裝置,並獲得專利權。但是人們不應該把博·羅夏看作是一位有影響的人物,他的發明也從未打入市場,實際上他也從未製造出一台樣機,奧托也不了解有關他發明的任何情況。奧托公司雖然失去了有價值的專利權,但是仍在繼續賺錢。到1891年他與德國科隆去世時,公司生意興隆,財值萬貫。1882年戈特利葉·博·戴姆勒離開了該公司,他決心要把奧托引擎應用到交通工具上去。1883年,他發明一種先進的點火系統(但不是今天普遍使用的那一種),使引擎能以700—900轉/分的速率運轉(奧托引擎的最大速率為180-200轉/分),並且還煞費苦心製造出一台重量很輕的引擎。1885年他把一台引擎附系在一輛自行車上,由此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車。翌年戴姆勒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但是卡爾·本茲卻搶先一步,他在幾個月前就製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一 輛三輪汽車── 一輛無容否認的汽車。本茲的汽車與戴姆勒的汽車一樣,也是用奧托引擎作動力。本茲引擎的轉速遠沒有達到400轉/秒的速率,這就不足以使他的汽車有實用價值。本茲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汽車,幾年內就成功地打入了市場。戈特利葉·博·戴姆勒的汽車比本茲的稍遲些打入市場,但也獲得了成功。最後,本茲和戴姆勒兩家公司合並成一家,著名的默西迪斯—本茲牌汽車就是由這家合並公司生產的。
㈥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什麼
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機。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勒努瓦首先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這台煤氣機的熱效率為4%左右。 英國的巴尼特曾提倡將可燃混合氣在點火之前進行壓縮,隨後又有人著文論述對可燃混合氣進行壓縮的重要作用,並且指出壓縮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內燃機的效率。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沙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這就是最早的四沖程工作循環。 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運用羅沙的原理,創製成功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單缸、卧式、3.2千瓦(4.4馬力)的四沖程內燃機,仍以煤氣為燃料,採用火焰點火,轉速為156.7轉/分,壓縮比為2.66,熱效率達到14%,運轉平穩。在當時,無論是功率還是熱效率,它都是最高的。 奧托內燃機獲得推廣,性能也在提高。1880年單機功率達到11~15千瓦(15~20馬力),到1893年又提高到150千瓦。由於壓縮比的提高,熱效率也隨之增高,1886年熱效率為15.5%,1897年已高達20~26%。1881年,英國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功第一台二沖程的煤氣機,並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 隨著石油的開發,比煤氣易於運輸攜帶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首先獲得試用的是易於揮發的汽油。1883年,德國的戴姆勒創製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機,它的特點是輕型和高速。當時其他內燃機的轉速不超過200轉/分,它卻一躍而達到800轉/分,特別適應交通動輸機械的要求。1885~1886年,汽油機作為汽車動力運行成功,大大推動了汽車的發展。同時,汽車的發展又促進了汽油機的改進和提高。不久汽油機又用作了小船的動力。 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受麵粉廠粉塵爆炸的啟發,設想將吸入氣缸的空氣高度壓縮,使其溫度超過燃料的自燃溫度,再用高壓空氣將燃料吹入氣缸,使之著火燃燒。他首創的壓縮點火式內燃機(柴油機)於1897年研製成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 狄塞爾開始力圖使內燃機實現卡諾循環,以求獲得最高的熱效率,但實際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壓燃燒,其熱效率達26%。壓縮點火式內燃機的問世,引起了世界機械業的極大興趣,壓縮點火式內燃機也以發明者而命名為狄塞爾引擎。 這種內燃機以後大多用柴油為燃料,故又稱為柴油機。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於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於艦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製成,1920年左右開始用於汽車和農業機械。 早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誕生以前,人們就曾致力於創造旋轉活塞式的內燃機,但均未獲成功。直到1954年,聯邦德國工程師汪克爾解決了密封問題後,才於1957年研製出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它具有近似三角形的旋轉活塞,在特定型面的氣缸內作旋轉運動,按奧托循環工作。這種發動機功率高、體積小、振動小、運轉平穩、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但由於它燃料經濟性較差、低速扭矩低、排氣性能不理想,所以還只是在個別型號的轎車上得到採用。
㈦ 內燃機的發明
內燃機發明時間在19世紀80年代左右,活塞式內燃機起源於荷蘭物理內學家惠更斯用火葯爆容炸獲取動力的研究,但因火葯燃燒難以控制而未獲成功。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這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是比較完善的機械。它熱效率高、功率和轉速范圍寬、配套方便、機動性好,所以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全世界各種類型的汽車、拖拉機、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小型移動電站和戰車等都以內燃機為動力。海上商船、內河船舶和常規艦艇,以及某些小型飛機也都由內燃機來推進。世界上內燃機的保有量在動力機械中居首位,它在人類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㈧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內燃機是卡爾·本茨在19世紀80年代左右發明的。
卡爾·本茨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台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轉/分,功率約為0.7千瓦)。但這台發動機並沒有改變賓士公司的經濟窘境,破產的威脅依然存在。
這位不服輸的德國人,並沒有被清貧打敗。經過多年努力後,1886年1月29日本茨終於又研製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與對手不同的是,本茨將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車架上)。
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賓士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
(8)內燃機發明及影響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活塞式內燃機起源於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用火葯爆炸獲取動力的研究,但因火葯燃燒難以控制而未獲成功。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這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是比較完善的機械。
它熱效率高、功率和轉速范圍寬、配套方便、機動性好,所以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全世界各種類型的汽車、拖拉機、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小型移動電站和戰車等都以內燃機為動力。
海上商船、內河船舶和常規艦艇,以及某些小型飛機也都由內燃機來推進。世界上內燃機的保有量在動力機械中居首位,它在人類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後人們又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內燃機方案,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均未付諸實用。直到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機。
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勒努瓦首先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這台煤氣機的熱效率為4%左右。
英國的巴尼特曾提倡將可燃混合氣在點火之前進行壓縮,隨後又有人著文論述對可燃混合氣進行壓縮的重要作用,並且指出壓縮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內燃機的效率。
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沙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這就是最早的四沖程工作循環。
㈨ 內燃機發明有何影響
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候。
㈩ 內燃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1670年,荷蘭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惠更斯發明了採用火葯在氣缸內燃燒專膨脹推動屬活塞做功的機械,即「內燃機」。用火葯作燃料的火葯發動機是現代內燃機原理的萌芽。
1801年,法國化學家菲利普.勒本,採用煤干餾得到的煤氣和氫氣作燃料,製成了將煤氣和氫氣與空氣混合後點燃產生膨脹力推動活塞的發動機,這項發明被譽為內燃機發展史上開拓性的一步。1862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創製成功了二沖程卧式內燃機。1862年法國科學家德羅夏在卡諾(法國)熱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工作原理,德國發明家奧托在1876年設計製成了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
希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