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青少年創造力調查表

青少年創造力調查表

發布時間:2021-06-20 15:20:51

Ⅰ 你認為制約我國青少年創造性發展與發揮的因素有哪些

一、改變當前教育體制;應試教育與創造力培養是根本對立的,如果不對應試教育進行改革,那版對青權少年進行創造力培養就是一句空話,或者說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要想對應試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首先是改變以分數論英雄的做法,淡化學生考「點」背「點」的分數意識。二、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家庭中教育應該讓青少年把「自信」擺到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橋梁的位置上。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動機;創造性的發揮,離步開學生個體的主觀因素,更離不開他所處的環境,由此可以看出,要培養學生創造力,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則是必不可少的。四、增加教育投入,以便更好的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增加教育投入問題是一個相當難的事情,應該要繼續貫徹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方針。總之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要求家庭,學校,政府和青少年個人都要發揮積極作用,各方面共同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青少年創造力不足的問題,充分提高青少年的創造力。

Ⅱ 為什麼青少年具有強大的創造力

因為青少年有著豐富的想相力,思維模式沒有被各種條條框框的固化,思維活躍。

Ⅲ 如何培養青少年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青少年還會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嗎

是人都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不僅青少年有,老年人都還也有。
創造力和想像力版都是高度權抽象的能力。能力都只代表一種可能性,是潛在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又不將能力發揮出來那他也是白扯。再說高能力包含的一定有培養和維護該能力的高成本,從這一點說高能力並不算什麼好事兒。一個小學生和博士生都做同樣的事情,當然要小學生來做,因為小學生有高潛力利用率。至於創造力和想像力,本身不可度量,只有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實踐鍛煉,才能不斷提高。
一定要記住一點,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揮能力所做的事情,那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現在大部分家長注重小孩潛能開發,卻不注重小孩潛能發揮,這只能是本末倒置,適得其反。
希望我的回答對解決你的疑問有所助益。

Ⅳ 造成青少年創造力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應該是有教育的問題,無論怎樣青少年是在受教育的階段,教育給了他們什麼理念,他們基本內固定在這個理念容里,超出的想法或許會因為思想而熄滅,或許會因為阻擋而止步,亦或會因為嘲諷而無終,象花園里的樹木一樣,多餘的枝到時間就會修整掉,所以說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創造力弱應該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Ⅳ 誰能提供一些關於中國當代青少年創造力的數據

學生就是要「學會生」 2006-01-13 22:27:37
大 中 小
「教育既應提供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動的世界的地圖,又應提供有助於在這個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針」。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每一個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 「學生」二字最根本的含義就是學會生存和發展。對於當代學生來說,一個「生」字自然應該理解為求知與創新,因為不求知無以創新,不創新無以生存。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學生,生生不息,人類才有希望。 學生就是要「學會生」●孫雲曉 一架小型飛機遭遇罕見的沙塵暴,墜落在茫茫沙漠之中,機身已經撞壞了,機上倖存的人們危在旦夕。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心,他們與外界失去了任何聯系,誰也不可能走出這死亡地帶,而機上殘存的水和食物僅能維持幾天。時間一點點過去,死神在一步步逼近。 2005年的五一長假期間,我在欣賞美國電影《鳳凰劫》時,被這突然襲來的災難情節緊緊地揪住了心。這是一群在沙漠中尋找石油的工人,在他們奉命撤離時,卻意外陷入絕境。 令人驚奇的是,一位偶然加入該群體的工人提出一個大膽設想。他說:「咱們造一架飛機吧!機身撞爛了,可以用機尾當機身,照樣可以飛起來,這是咱們脫險的唯一希望!」 大家全愣住了,連那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不相信會成功。的確,那位造飛機的倡議者只造過玩具飛機,誰敢相信他呢?但是,一位寧死也要走出沙漠的工人說:「人總要有點希望才能活下去!」他充滿哲理的話語激起了大家絕地求生的勇氣和信念,他們開始造飛機。盡管很多人將信將疑,可這架機尾改做機身的飛機,最終還是載著他們脫離了險境…… 觀眾們都明白,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然而都被深深地感染了,因為它揭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哲理——人生活在希望中,而希望在創造中。這絕非虛構的道理,這是無數生命奇跡的啟示。 我從這部電影和這個哲理,想到了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我願與大家討論一個最普遍又是最深刻的問題:什麼是學生?什麼是學習?我們該引導學生怎樣學習? 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的父母最重視孩子的學習。所以,華人學習成績比較優秀,是全球都公認的事實。實際上,這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或者說是用某些既定標准考量的結果。若不信,請看:在一些有關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國際比賽中,中國一流中小學派出的選手,參賽成績差不多總是名落孫山。因此,《中國青年報》曾發出驚呼:「中國學生的想像力哪兒去了?」 不久前,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合作,在全國10個省市對3737名中小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中小學生學習的大型調查。我直接參與了那次調查,至今清楚地記得調查的結果:在上課聽講遇到問題當場舉手提問的學生中,小學生佔13.8%,(已經夠少的了!)初中生和高中生居然僅佔5.7%和2.9%!進一步分析,調查者發現,「沒有把握就不舉手」者最多:小學生佔34.8%,初中生佔48.8%,高中生佔42.8%。可是,「知道也不舉手」者中,小學生佔4.5%,初中生佔14.5%,高中生竟佔33.8%!為什麼年齡越高越不敢或不願提問題了呢?專家們認為,年齡越大的學生越怕回答失誤丟面子,他們為了「面子」而選擇沉默。 更值得關注的一組數據是,在表示「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小學生僅佔8.4%,初中生佔10.7%,而高中生最低,僅為4.3%!我們同時還發現,小學生以「考大學」為學習目的的人數比例(14%)竟然超過了初中生(8.3%)和高中生(11.1%)。我們在另一項調查中發現,6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扭曲的,而扭曲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過大的學習壓力。 一個是厭倦學習,一個是不敢質疑,這兩大問題成為當代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大障礙,並有可能對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值得我們給予高度重視。 知道嗎?最近30年人類積累的知識,相當於過去2000年的總和未來兩年產生的信息量將比過去一萬年還多 這些驚人的數據出自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之口。2005年4月21日下午,在中央黨校禮堂,我親耳聆聽這位科學家的激情演講。他介紹說,大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之快,已經達到每秒130萬億次,並可能達到每秒300萬億次!在談到對策時,他講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創新」和「自主創新」。 我一邊聽一邊想,人類生存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學習的理念與方式也必須來一場革命!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1996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即《學習:內在的財富》值得格外關注,因為它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教育戰略。該報告最核心的思想是「終身學習」和「教育四大支柱」,而終身學習應建立在全體社會成員都能不斷進行四種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的基礎上。 對於教師與父母來說,應當怎麼做呢?毫無疑問,從觀念到行為都需要發生一些變化。 第一,要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既應提供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動的世界的地圖,又應提供有助於在這個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針」。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每一個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因為,「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 第二,樂學是萬善之源。為此,「同學業失敗現象作斗爭應被視為社會的緊迫需要」。「學校應能對每個學生的潛力形成一個正確的看法」,把「尊重個人的多樣化和特性」當做是一個根本的原則。「教育系統本身不應導致出現排斥現象」,「成功的基礎教育能夠激起繼續學習的慾望」。每個兒童無論他在哪裡,都應使他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學習科學而且終身成為『科學之友』」。 第三,21世紀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並不斷提高運用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種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既可將其視為一種人生手段,也可將其視為一種人生目的」。「作為目的,其基礎是樂於理解、認識和發現」。 第四,人才的概念從資格轉向能力,即綜合素質遠比學歷、職稱等資格重要。「能力則是每個人特有的一種混合物,它把通過技術和職業培訓獲得的嚴格意義上的資格、社會行為、協作能力、首創能力和冒險精神結合在一起」。「交往能力、與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決沖突的能力越來越重要」。而這些「的確不一定是持有最高文憑的人獨具的能力」。 第五,培養健康人格永遠是教育的核心任務和根本使命。因此,應當警惕「世界因技術發展而非人化」。「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教育的基本原則,「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 第六,學校與家庭應當建立起密切而牢固的合作關系。「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並在這方面負責情感和認識之間的聯系及價值觀和准則的傳授」。「家長與教師之間必須進行真正的對話,兒童的協調發展要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補充」。 試想一下,有什麼人會不喜歡上述的教育?在這樣一種充滿人文關懷並且活力無限的教育中,怎麼會有厭學者?怎麼會有失敗者?因為它激發出了人的認知需要,即獲得知識與能力的需要,而這種需要恰恰是每個人最重要最穩定的內在的學習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是一所充滿創造力的學校,究其原因,就是不斷給學生提供機會。1999年,該校一批學生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的一項重大科研項目——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研究。機會自然難得,矛盾也接踵而來。由於研究需要的時間長,與期末考試發生了沖突。讓學生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劉彭芝校長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之後,果斷地宣布:「既然全力以赴攻科研對你們成長更為有利,那就搬到郊外的實驗室去吧。課不用上了!期末考試免了!」這一個決定解放了學生,並被以後的事實證明其意義非同尋常。後來,這些學生的研究論文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多名學生考入劍橋、耶魯、清華、哥倫比亞等著名大學,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 我想起江西九江陳忠教授的話:「學生學生,是要學會生,不是學會死啊!」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學生」二字最根本的含義就是學會生存和發展。對於當代學生來說,一個「生」字自然應該理解為求知與創新,因為不求知無以創新,不創新無以生存。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學生,生生不息,人類才有希望。

Ⅵ 如何促進青少年創造力的發揮

一、改變來當前教育體自製;應試教育與創造力培養是根本對立的,如果不對應試教育進行改革,那對青少年進行創造力培養就是一句空話,或者說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要想對應試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首先是改變以分數論英雄的做法,淡化學生考「點」背「點」的分數意識。
二、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家庭中教育應該讓青少年把「自信」擺到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橋梁的位置上。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動機;創造性的發揮,離步開學生個體的主觀因素,更離不開他所處的環境,由此可以看出,要培養學生創造力,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則是必不可少的。
四、增加教育投入,以便更好的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增加教育投入問題是一個相當難的事情,應該要繼續貫徹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方針。
總之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要求家庭,學校,政府和青少年個人都要發揮積極作用,各方面共同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青少年創造力不足的問題,充分提高青少年的創造力。

Ⅶ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7)青少年創造力調查表擴展閱讀: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創造力-網路

Ⅷ 怎樣設計一份比較有創意的調查問卷從格式(版式)或者說內容上該如何創新

可以適當參考一下第一調查網,這種有獎問答的網站,

Ⅸ 關於青少年的發明創造

可以到青少年宮找輔導員幫忙看看,或直接找市科協。

閱讀全文

與青少年創造力調查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