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激勵應遵循哪些原則
轉載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在《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第四章學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節 學校管理方法 三、注重激勵的方法中介紹幾種激勵教師方面的理論,對教師激勵的原則並沒有專門的論述。
關於「教師激勵應遵循哪些原則」許多學者和專家有不同的觀點,例如:
♣1994年第五期《北京教育》梁茂生的《激勵教師成就需要的理論原則 》一文中,對教師激勵的原則進行論述,該文認為教師激勵的原則包括:「1、遵循『第一』需要的原則;2、遵循優勢需要的主導作用原則;3、遵循需要與行為之間的主觀調節原則;4、遵循公平原則;5、遵循以正強化為主的原則。
♣《教育激勵理論探討》一文認為教師的激勵原則有:
目的性原則。教育激勵有很強的目的性,無論教師還是家長等,激勵學生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總是圍繞實現某個總目標和幾個長遠目標進行一系列激勵活動。當然,更多的是為實觀某一近期的具體的目標而激勵學生。無論正激勵,還是負激勵,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實現某一願望,無目的的激勵是盲目的,也是無意義的。
針對性原則。教育激勵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激勵的對象應該十分明確,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激勵不會完全一樣。即使是對同類學生進行激勵,也要因人而異。有的激勵是針對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勵是針對某一學科學習的,有的則是為培養學生的某種能力的,有的負激勵則是矯正某位學生的某一不良行為的。針對性強的激勵往往比較容易見效,激勵的方式方法要運用恰當。
及時性原則。運用教育激勵一定要及時,越及時效果越好。及時的程度與學生的年齡成反比例關系,即年齡越小激勵越要及時。當然,對中學生、大學生的激勵也要及時。學生課堂回答得好,老師應隨口贊揚,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揚;當天某同學做了好事當天就表揚;某同學某科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這次考試進步了,應馬上表揚鼓勵他;家長承諾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給獎勵,也應及時兌現。若言而無信,或遲遲不兌現,以後的激勵就不靈了。
有效性原則。實施激勵者應注意收集反饋的信息,某種激勵實施後,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關心實際效果,要關注、重視激勵的有效性,不該表揚的表揚了,不該批評的批評了,都會適得其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負激勵,一定要慎用。從我們問卷調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來看,不少負激勵不僅無效,而且還有負作用,有的甚至使學生喪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師和家長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發展。教育激勵的有效性原則很重要,這一點應引起教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
整體性原則。教育學生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教育激勵活動也是一個很復雜的整體。建立教育激勵機制時,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從全局出發,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光治標,要治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整個激勵活動要協調一致,認識要統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當,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張老師主張要創新,鼓勵創新,而李老師反對學生創新,認為這是跟風趕時髦,結果弄得學生無所適從。又如對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不能王老師大力提倡,積極支持,而劉老師又說這是「小兒科」,搞小發明會因小失大,會耽誤主考課程,兩者激勵的方向、目標不一致,會使學生茫然不知所措。
♣《學校管理中運用激勵的理性思考》一文認為教師激勵的原則有:
(1)行為強化原則。我們知道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引起行為,當人的行為結果有利於集體,並得到組織的贊揚、獎賞和肯定時,這樣的行為就會重復出現,同時也就起到了強化、激勵的作用。這里的行為指向雖然沒有變,但對其的強化起到了對積極性的保護與維持功用,在此基礎上,順應教職工個體的良好心態,漸次提出適度的工作要求,可較好地激發他們工作的鑽研與創造的熱情。
(2)需要分層原則。美國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馬洛斯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類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級到高級,以層次形式出現的,某一層次的需要得到相對滿足時,較高一級的層次需要就成為新的激勵因素。所以,管理者,不僅要對教職工需要特點與相對優勢要進行個別了解與把握外,而且要按照管理目標對教職工的需要合理性,合乎於管理的程度進行認真的研究,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
(3)目標挑戰原則。每一位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都有被認可、被贊揚的願望,當他們的成就感被充分激發的時候,他們對事業的追求必將是自發的、自覺的,並不再以謀生的態度對待工作。然而這種成就感主要還是來自於可測的、有形的目標。因此,激勵的目標應盡可能明確,並具有可操作性的規范和標准,尤其與具體的人相關時,應具體化,這種具體化可按最近發展區理論,使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這種挑戰性又不是高不可攀,從而提高目標激勵的效果。
(4)歸因慎重原則。一般說來,被管理者對管理者關於自己工作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歸結傾向是十分看重的,所以管理者如果把管理者工作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努力與機遇等因素,那麼被管理者往往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肯定,從而無助於提高人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學校領導對教職工的工作成敗與工作行為的原因歸結因持慎重的態度,不能輕易地歸結於能力、學術水平等比較穩定的,內在的以及不可控制的因素。
(5)參與合作原則。客觀上,人有參與的需要。在集體的目標,規章制度制定的過程中,管理者真誠邀請被管理者一道合作研究,可拉近教職工與校長的心理距離,會使更多的教職工體檢理解目標與制度制定的背景、依據及可操作性與可實現性。雖然合作討論的結果由校長宣布,但所有的教職工將會愉快地完成目標、執行制度,尤其對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任務,最易於採取參與合作方法,有助於教職工更全面和深刻地把握完成任務應採取的措施,從而激發人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6)情感注入原則。在任何一種工作中,尤其是在教學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情緒是特別重要的。事實上,教師情緒好就能靈活機動、與人為善,精神飽滿,上出合乎要求的、有趣的課;教師情緒不好,就會失去語言能力,工作的熱情會大大降低。雖然影響教師情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學校領導者首先要意識到校內無小事,再細小的事也是大事,所以要注意加強與教師的情感交流,嘗試換位體驗教師工作的甘苦,真誠傾聽教師的呼聲,在校內形成關心人,團結人,同志式的氛圍。這樣不僅可使教職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緒,而且更能激發教職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熱情。由於激勵因素不是單一存在的。因此,實行激勵措施應遵循的原則也不僅限於這幾方面,也不能單純地遵循上述某一原則,應綜合地加以運用。
《情感激勵與師資隊伍建設研究》一文認為:教師激勵的原則有:情(1)准確地把握激勵時機——適時性原則
從某種角度來看,激勵原則如同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採用時間。在學校管理實際中,並不存在一種絕對有效的、時時適宜的激勵時機,激勵時機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制宜的。從事學校管理的領導者,應根據具體客觀條件,靈活地選擇激勵的時機或採用綜合激勵的形式,以有效地發揮激勵的作用。激勵原則在不同時間運用,其作用與效果有顯然不同的。根據時間上的快慢差異,激勵時機分為及時激勵和延時激勵。根據時間間隔,可分為規則激勵與不規則激勵;根據工作周期可分為期前激勵、期中激勵和期末激勵。比如在學期初,領導可以表揚一些在上學年中教育、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在學期末當然要總結表揚一批先進。在學期中間,只要教師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績,都應及時表揚和獎勵。這種表揚和獎勵,激勵的不僅僅是本人,更是為其他教師樹立榜樣,以此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激情。
(2)相應採取激勵頻率——頻率性原則
激勵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進行激勵的次數,它一般以一個工作學習周期為時間單位的。激勵頻率與激勵效果之間並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兩者很可能成反比關系。因此,只有區分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激勵頻率,才能有效發揮激勵作用。激勵頻率的選擇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包括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任務目標的明確程度、激勵對象的自身素質、工作學習狀況及人際關系等。一般來說,如果工作學習性質比較復雜,任務比較繁重,激勵頻率應相應提高。反之,則相反。對於目標任務比較明確,短期見效的工作,激勵頻率應當高。反之,則相反。在具體的學校管理中,學校管理者應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恰如其分地把握激勵頻率。
(3)恰當地運用激勵程度——適度性原則
激勵程度是激勵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激勵效果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所謂激勵程度,是指激勵量的大小,即獎賞或懲罰標準的高低。能否恰當地掌握激勵程度,將直接影響激勵作用的發揮:過量激勵和不足量激勵不但起不到激勵的應有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造成對工作積極性的挫傷。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如果設定的激勵程度偏低,就會使被激勵者產生不滿足感、失落感,從而喪失繼續前進的動力;如果設定的激勵程度偏高,則會使被激勵者產生過分滿足感,感到輕而易舉,也會喪失上升的動力。所以,學校管理者恰如其分地從量上把握激勵。激勵程度要適中,超過了一定的限度或不到一定程度,激勵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4)正確地確定激勵方向——方向性原則
所謂激勵方向是指激勵的針對性,即針對什麼樣的內容來實施激勵。它對激勵的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行為動機起源於五種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需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但這一過程並不是一種間斷的階梯式的跳躍,而是一種連續的、波浪式的演進。不同的需要通常是同時並存的,但在不同時期,各種需要的刺激作用也是不同的,總存在一種起最大刺激作用的優勢需要。一般來說,當較低層次的需要相對得到滿足以後,較高層次的優勢需要才會出現。這一理論表明,激勵方向選擇與激勵作用的發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當某一層次的優勢需要基本得到滿足時,激勵的作用就難以繼續保持,只有把激勵方向轉移到滿足更高層次的優勢需要,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激勵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激勵方向選擇是以優勢需要的發現為其前提條件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要努力發現不同階段的優勢需要,正確區分個體優勢需要與群體優勢需要,以提高激勵的效果。激勵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還有情感激勵、公平激勵、期望激勵、民主激勵等。而我們認為:情感激勵對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將起積極作用。
《激勵的一般原則》一文認為激勵的原則有:「目標結合的原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外激與內激相結合的原則;正激與負激相結合的原則;按需激勵的原則;民主公正原則。」
《激勵的原則》一文認為激勵的原則有:
□ 實事求是原則
企業領導激勵操作的過程,就是根據客觀實際需要,施以相應刺激和鼓勵,從而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達到激勵的效果。這要求企業領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斷滿足和引導人們的實際需要。人的需要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網路體系。根據不同的標准,人們對它進行描述並分類,但就其最一般本質而言,它是人為了生存和發展對外界對象的一種依賴關系。人有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前者所表現的是人對自然界的一種依賴關系,後者能表現的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個體對群體的一種依賴關系。個體的需要越多、越豐富,固然表明他自身越發展,但也表明他對外界對象的依賴性越強。從根本上講,人的任何需要都是「社會創造的需要,需要只有進入「社會創造」范圍,才能真正成為人的實際需要。例如,人類的祖先最初穿上衣服是出於生理上禦寒的需要,樹葉和獸皮成為原始社會的禦寒遮蓋之物,那麼現在人們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謂絢麗燦爛、多姿多彩,這些變化的每個方面無不是「社會創造」的。人的需要,怎樣得到滿足?這始終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過程。一方面,它同一定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密不可分。如果從需要為生產提供行為動機這一角度來看,那麼需要的滿足是先行的;如果從生產為需要提供現實物來看,那麼生產又是先行的,兩者之間互為條件。另一方面,任何生產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進行的。人類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也是一個人們的社會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所以,一說到需要的滿足,就只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下產生和滿足的需要。正因為如此,需要滿足的方式也必然是一種具體的社會歷史的方式。企業領導的激勵操作只有符合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人們的社會關系的歷史趨勢,才能真正既肯定和滿足人的合理需要,又調整和規范這種需要,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成為促進人的發展的必要的社會形式。也只有這種激勵,才具有合理性、現實性和科學性。
□ 適時適度原則
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而「度」是質與量的統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事物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內,能夠恰如其分地體現和最好地滿足人們實際需要的量,即最佳適度量。企業領導在激勵操作過程中,必須掌握適時適度原則,追求最佳適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掌握火候」、「恰到好處」、「注意分寸」等。例如,尊重職工的自尊,從正反兩方面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重要性,並在他們表現良好時給予鼓勵,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不過雖然不吝於誇獎下級,卻絕不能讓他們陶醉於榮譽里,也絕不讓他們覺得只要這一次表現得很好,就可以不必在乎以後的工作成績。有時候你可以指出下級的一些小缺點,潑點冷水,要求他們達到更高的水平,藉此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比如說某同志犯錯誤,他已有所認識,企業領導如能對其正確地批評鼓勵,他就會順利地檢查改正,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假如企業領導對他批評激勵不當,分寸注意不夠,「火候」沒把握住,要麼無限上綱,使其無法接受;要麼輕描淡寫,使之不能引以為訓,都不能達到批評激勵的目的。企業領導在激勵操作過程中,要想做到掌握分寸,恰到好處,必須善於捕捉時機。社會進程中普遍存在著某種「時機」。古人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敏稅地覺察、巧妙地運用「時機」,進行激勵操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則,反應遲緩,優柔寡斷,將會錯失良機,起不到激發人們積極性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有肯定和否定的兩極性,並且都有一定發生、發展的過程。把握激勵的時機,就是企業領導充分利用人們處於積極情緒狀態下的時機,運用適當的激勵方式和手段,使其內心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並努力將其積極的情緒轉化為行動,實現其預定的控制目標。根據對一些企業領導激勵操作成功的案例分析,以下時期是激勵操作的最佳時機:(1)面臨新的組織環境時。管理心理學認為,組織環境的不同,往往影響或決定人們行為的不同。實踐表明,即使一個較為落後的人,當他面臨一種新的組織環境時,也最容易喚起他的自尊心,使其自我鞭策:「要做出一個好樣子,給企業領導和群眾留下一個好印象。」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企業領導及時的激勵控制最容易收到良好效果。(2)對過錯有悔過之意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錯之後,在內、外因素影響下,多數人遲早都會有悔過之意。企業領導應善於發現這種悔過的任何微小症狀,因勢利導,對其進行定向激勵。(3)處於某種生理或心理困境時。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的困難、事業的挫折、災害的侵襲、生活的艱辛、生理上的病殘等等,都會使人陷人心理或生理上的困境。處於這種困境中的人,猶如掉進陷井一樣,會頓生一種獲得理解或幫助的強烈期待。企業領導如果及時表現出關切和理解,盡己所能幫助排憂解難,就能產生最佳的激勵控制效果。古人雲:「受人一餐,終生相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4)對某種需求有著強烈願望時。需求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內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的行為動力和行為選擇,實表明,當人們對學歷、經濟利益、婚姻、住房、職業、業務提高等存在某種程度的需求時,他們內心就會產生相應的願望,並且力圖使之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應不失時機地關心上述合情合理的需求,努力創造條件全部或部分地解決問題,就能有效地保持人們的工作熱情,防止各種牢騷的出現。(5)在物質或精神方面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時。實踐表明,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得到一定滿足,就會表現出積極的情緒,心態會變得更加寬容和友好。在這種情況下,對其施之激勵控制,被領導者容易接受企業領導的意志。(6)「舉棋不定」時。一個人的行為選擇,往往受各種因素、各方力量的制約和影響。在上與下、進與退、爭與讓、公與私之間,許多人都面臨艱
難的抉擇,常處於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最需要一種新的力量,也最容易受這種力量的控制。這也是激勵控制大顯身手的最佳時機。掌握激勵控制的最佳時機,是激勵控制藝術的內在要求。選擇最佳時機對被領導者實行激勵控制,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事物總是不斷運動並發展變化的,上述這些時機也不是靜止的,必須及時抓住並巧妙地運用,不然就會坐失良機。我們常說的「事後諸葛亮」、「馬後炮」,就是說有些好的激勵方式、手段和途徑,失去了時機,再好也沒什麼用處,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此,企業領導實施激勵操作時,必須注意講究以下三性:一是真誠性,做到真心誠意地對待人;二是敏感性,做到察言觀色,處處留心;三是持久性,做到跟蹤激勵,持之以恆。
□ 公平合理原則
人們的工作動機和積極性,既受他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相對報酬的影響。當個體把他的報酬與貢獻的比率同他人的比率作比較時,如果比較相等,則認為公平合理並感到滿意,從而心情舒暢,努力工作;否則就會感到不公平、不合理,從而影響工作情緒。
公平合理的原則,要求企業領導必須對下屬的貢獻(所有投入)給予恰如其分的確認。如有不恰當之處,就會使下屬有不公正的感覺。另一方面是下屬個性接受的各種東西——交換關系的結果即報酬,也必須得到個人的承認。一個人在評價自己所得報酬是否公平時所用的標準是什麼?在一般情況下是以同事、同行、親友、鄰居等作為參照系,也可用自己做過的工作或擔任過的角色參考依據。那麼什麼情況下人們會感到不公平呢?(1)成果與投入在相當程度上偏離了上述參照系的比率,覺得自己在工作上的投入與自己從工作得到的結果上相比較,兩者不相稱。(2)認為自己比別人幹得多,卻和別人得到同樣的報酬甚至比別人得到的少。造成不公平感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領導的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二是人們在心理上往往有這樣一種傾向,即對績效估價過低,報酬估價過高;三是有些人存在嫉妒心理,有「紅眼病」;四是少數人錯誤地認為,公平就是平均主義。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工作報酬不滿意,而他們又認為這是由於不公正造成的,結果是:謀求更多的工資報酬;減低工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就會出現職業流動,有人甚至出工不出力,消極怠工。比如說由於出租汽車公司、賓館飯店對小汽車實行承包,使小車司機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公共汽車司機的工作條件差、工資收入低,他們會感到自己投入的勞動與得到的獎酬之比遠遠低於參照系——小車司機。公共汽車司機則會採取相應的平衡措施,如有人想「跳槽」,有人對乘客不禮貌,有人拖延出車時間,使城市交通問題更加嚴重。
□ 有益性原則
激勵是對人們良好行為或成果的積極肯定的信息反饋,其目的在於促使人們保持和增強這種行為,加快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效益。激勵的這一規定性決定了其有益性,有益性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表現在激勵前(考核獎勵對象);其二表現在獎勵後(檢查激勵效果)。這兩者應該是統一的、全面的。時代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據變化情況,不斷修改、調整獎勵標准,以保持連續不斷的有益性是明智之舉。如1982 年國務院頒布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對於改善經營管理、推動技術進步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條件中規定的部分內容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激勵的有益性程度下降。為此,國務院1986 年對該條例作了重要修改,增加了改善經營管理、推廣應用科技成果方面的內容,拓寬了合理化建議的領域;適當增加了每個等級的獎勵水平,增加了以酌情獎勵作為技術儲備的建設項目;增加了群眾監督的規定等。獎勵的有益性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檢查獎勵後的效果。獎勵是一個封閉的控制系統,應該具有「雙向通訊」的特徵,即既要發布指令信息(激勵),又要接受反饋信息(激勵後果)。通過信息的反饋檢查和調節激勵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經常在激勵實際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激勵對象的確定是正確的,但由於被激勵者所處環境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起到積極鼓勵作用,有的則增加了集體內部成員之間的矛盾,產生了消極作用。如果我們注意接收激勵的反饋信息,事先做好集體成員的思想工作或改變激勵的方式和內容,就有可能保證激勵前後效益一致性,真正使激勵發揮全面的連續的積極作用。
□ 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為了搞好激勵,必須充分認識和重視執行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同時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各有側重,應因時、因事、因人制宜。在兩種激勵結合時,必有主有輔,對此,要靈活掌握,不可機械地、固定地予以規定。精神激勵是一種高層次激勵,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控制和調節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當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水平較高時,他在精神激勵的激勵下,可以放棄自己對某些物質利益的追求或為了某種需要將物質獎勵讓於他人。但是,一般情況下,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不滿足他們最基本的物質需要,僅靠精神激勵是難以調動其持久旺盛的積極性的。這時,物質生活的改善,物質激勵的施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們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是千差萬別的,各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變化多樣的,要根據這種運動變化的復雜情況,搞好兩種獎勵的結合,並各有側重,切忌「單打一」。比如說,「本田」公司非常注意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他們設立了物質獎和精神獎,鼓勵職員對車輛設計和製造提出改進意見,從而使職員對公司有著強烈的責任感。(2)注意人們對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新要求,不斷改變和發展激勵的內容和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精神和物質需要標准越來越高,如果再用五六十年代的激勵標准,發幾元獎金,發個口杯、臉盆或發張獎狀,出個光榮榜,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里,既要注意防止人們的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傾向,幫助人們正確評價獎勵的價值,同時,又要在可能和允許的情況下,不斷發展和豐富激勵物,變換激勵的形式,以提高激勵的吸引力和促進力。(3)改變精神獎勵頒發的單一性和照顧性,提高精神激勵的效率。在分別執行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時,人們往往比較重視物質激勵的內容和形式,使物質激勵搞得較為豐富多彩;而實施精神激勵時明顯地表現出單一性和照顧性。如某些企業開展勞動競爭,對優質高產者予以物質激勵是不含糊的,但對思想作風表現良好者的獎勵卻顯得過於單薄,在光榮榜、紀念冊上轉悠,毫無新鮮感;有時,給予精神激勵也僅僅是為了照顧那些未能獲得物質獎的員工或單位,而且照顧面過寬。即使獲得了精神激勵,他們自己和周圍人並不感到光榮,往往失去了精神激勵的積極作用。
《激勵的基本原則》一文認為激勵的原則有:「目標結合原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引導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明確性原則;時效性原則;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按需激勵原則。」
㈡ 孩子能做出來的科技小發明
https://..com/question/1818605083150798948.html
槍的故事——圓珠筆槍
造槍工藝流程:一支圓珠筆心(三分之一處有卡子的),用一枚橡膠蓋套上,再用一根硬鐵
絲、鐵絲或者銅絲磨平一頭,另一頭扭成一個回環,槍就做好了。子彈么,就是紙彈,用一小團紙醮水揉成剛好能夠摁進筆心裡的大小,用鋼針快速一推,叭!小小的濕紙團就發射出去,做得好的槍,一般射程大約有兩米,打前排同學的腦袋,那還是基本上一打一個准兒的。
降落傘
大家一定看到過飛行員穿著降落傘跳傘的鏡頭吧,降落傘在天上飄呀飄呀可真漂亮。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降落傘呢?
其實很簡單,准備手帕1條(或是拿塑料袋剪下一塊正方形),一些線和橡皮泥。先在手帕的四角綁上線(注意四條線必須一樣長),再讓四條線的另一端埋進大約50克的橡皮泥里,讓孩子抓住手帕的中心點往上拋,看看會怎樣?空氣會使你的降落傘鼓起來,飄呀飄地慢慢落回地面。如果降落傘垂直快速地落到地面,讓孩子減少橡皮泥的重量,或者在降落傘上方戳一個小洞再試試看,也許效果會好些!
再在降落傘的下面繫上一個很輕的小娃娃,用力往上拋,讓她做勇敢的飛行員,為我們表演跳傘!
玩撲克
准備1條干凈的毛巾和1副撲克。
先把毛巾鋪在桌上,拿出十張撲克,一張接一張面朝下排成一列。提醒孩子要細心,注意每張撲克要蓋住前一張的一半,毛巾可使撲克不易滑動。
再把第一張撲克輕輕往後翻,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張跟一張地翻過來,直到最後一張為止。這種現象叫做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僅撲克可以這樣玩,
麻將牌、積木也可以類似這樣玩:先一一豎著排好,之間空的距離小於麻將牌或積木的高度,再把第一個麻將牌或積木牌輕輕往後推,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個跟一個地倒下來,直到最後一個為止。
大家一定在電視里看到過很多人合作玩這種游戲,不斷變換出許多美麗的圖案。有可能的話讓孩子找幾個同伴,幫助孩子一起設計,這種游戲很能培養孩子的細心、恆心和合作精神!
糖的燃燒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燒嗎?什麼條件下糖才可以燃燒?
材料:糖1—2塊、火柴1盒、煙灰少許、盤子1個
操作:
1 將方糖放在盤子上,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2 在糖上放煙灰少許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講解:
1 糖直接遇到火,是不容易燃燒的。
2 糖上放少許煙灰,利用煙灰燃燒溫度較高,達到燃點,糖就可以燃燒起來。
創造:知道用什麼方法使燃燒的火苗熄滅?試著製造個滅火器。
水制放大鏡
思考:水也能當放大鏡,你知道嗎?
材料:水、保鮮膜、大碗1個、彩色珠子
操作: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鮮膜封住碗。
2. 用手輕輕把碗口上面的保鮮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鮮膜成倒錐形。
3. 將水倒在保鮮膜上, 通過水看碗中的物體,觀察彩色珠子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講解:碗里的物品看起來大了不少,這是因為保鮮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鏡,而通過凸透鏡看到的物體往往會大於原有形態。
雲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雲是怎麼形成的嗎?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錐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塊、玻璃瓶(帶可旋轉蓋)
操作:
1 在瓶子蓋上戳個洞,在洞中插入吸管,並用橡皮泥將吸管周圍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搖晃均勻,然後把水倒出來。
3 靠近瓶口,點燃一根火柴。
4 吹滅火柴,把冒煙的火柴扔進瓶子中,讓煙進入瓶子。
5 迅速擰緊瓶蓋,通過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氣。
6 停止吹氣,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氣留在瓶中。
7 松開吸管,當空氣沖出瓶子時,瓶子中就產生了雲。
講解:
1、往瓶子中吹氣,增加壓力。
2、松開吸管後氣壓下降,空氣變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氣附著在煙中的塵粒上,凝結成極小的水滴,許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雲。
創造:你能用其它方法製作雲嗎?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燒手
光與彩虹
思考:你用什麼辦法能製作出與空中彩虹顏色一樣的彩虹?
材料:清水1盆、平面鏡1個
操作:
把鏡子斜插入水盆中,鏡面對這陽光,在水盆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講解:
將鏡子插入水中時,在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創造:
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製造出美麗的彩虹?
變色的碘
思考:碘酒的顏色遇到燃燒的火柴時,會有變化嗎?
材料:帶蓋的玻璃瓶1個、碘酒1瓶、火柴1盒、水少許
步驟:
1 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二、三滴的碘酒,觀察顏色。
3 同時使用2—3根火柴,點燃後立即放入瓶中燃燒,並用瓶蓋蓋住瓶口。
4 搖晃瓶子,觀察顏色的變化。
講解:
1、液的顏色是棕色的。
2、火柴的煙霧可以使碘變成無色的碘離子,所以瓶子中的碘酒溶液會變成無色透明的水溶液
創造:火柴中含有一些易燃物質,當你點燃火柴時,除了火光,是否聞到異味呢?會帶來什麼樣的污染呢?
湯匙變磁鐵
思考:你知道金屬湯勺為什麼變成了磁鐵?
材料:金屬湯匙、磁鐵、鐵釘、曲別針
操作:
1、用金屬湯勺去吸鐵釘、曲別針
2、准備一支金屬湯匙,手裡拿一塊磁鐵慢慢地在湯匙上來回摩擦。
3、湯勺將鐵釘、曲別針吸起來了
4、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湯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講解:
構成湯匙的金屬物質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的小磁鐵,但由於它們的磁場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個湯匙也就沒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塊真正磁鐵的磁力將湯匙內部的小磁鐵的磁場強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湯匙就會表現出磁力。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內部小磁鐵的排列又被破壞掉,湯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創造:你還能把什麼物品磁化,用來磁化的物品應該是什麼物質製作的?
會自動倒下的一摞硬幣
思考:橫放在桌上的一疊硬幣為什麼會自動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幣、磁鐵
操作:
1. 將十枚硬幣疊成整齊的圓柱形橫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鐵在硬幣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這疊橫放的硬幣
3. 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自動倒下
講解:
由於這疊硬幣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使其中每枚硬幣的上端都分別磁化,由於同性相斥,加上硬幣之間緊貼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這疊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就會自動倒下
創造:
你能用磁鐵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實驗嗎?
大力士——紙
思考:你能想像一張紙能夠舉起一本書嗎?你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嗎?
材料:紙、膠帶、1本書
操作:
1. 把紙放在兩本並排分開放的書上,使紙的中間部分懸空。把一本書放在紙的懸空處。
2. 把紙捲成一個紙卷,用膠帶粘好紙的邊緣處。
3. 把紙卷立起來,並在上面放一本書。
4. 思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
講解:
1. 一張紙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主要取決於紙張受力時的彎矩。彎矩即紙張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的點之間的距離。彎矩越大,紙張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紙上,則紙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點幾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彎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豎直的紙卷上,紙的彎矩較大,因此承受的力較多。
創造:
想一想,把紙還可以折成哪些形狀,以便承擔壓力。
不同的承載量
思考:為什麼卡紙變形後,它的承載量會不同
材料:紙卡1張(30×20cm)、相同高的紙盒兩個、硬幣若干枚
操作:
1、 一張卡紙懸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紙盒上,紙上只能放兩枚硬幣。
2、 把紙卡折成波浪形狀,架在相同高的紙盒上,波浪形狀的卡紙上能放多枚硬幣。
講解:
波浪的卡紙比平整的卡紙承載的硬幣個數多。
創造:
怎樣變化卡紙,使卡紙上放的硬幣更多?
神奇墨水
思考:空無一字的白紙,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圖案就會顯現出來,你會製作這種隱形墨水嗎?
材料:毛筆1支、打火機1個、糖水1杯、白紙1張
操作:
1. 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字或畫圖
2. 晾乾後,看字形、圖案如何
3. 用打火機稍為烤一烤,觀察有什麼變化
講解:
1. 干後,字形、圖案會消失。
2. 火烤之後,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創造:試試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
蛋殼的堅固與脆弱
思考:你認為蛋殼是堅固的還是脆弱的,它在什麼時候容易破碎,什麼時候不容易破碎?
材料:杯子(與半個蛋殼直徑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個蛋殼2個、細鐵棒一根
操作:
1、蛋殼開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
2、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沒被砸破
3、蛋殼開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
4、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被砸破
講解:
1、鐵棒創擊蛋殼凹處,力量都由創擊點承受,容易創破。鐵棒創擊蛋殼凸處,力量分散,不容易創破。
2、一樣的材質,一樣的創擊力量,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空中跳動的乒乓球
思考:吹風機朝上方,對著乒乓球吹風,你認為乒乓球會被吹走嗎?
材料:乒乓球1個、吹風機1把
流程:
1、用一隻手握住吹風機,另一隻手將球放在吹風機的上方。
2、開動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
說明:
1、吹風機朝上對著乒乓球吹,由於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會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
2、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樣的。
延伸:
如果換成水流,代替氣流,乒乓球會怎樣呢?
誰的力量大
思考:燕尾夾和鎖頭哪一個重呢?兩者之間栓一條線繩轉轉看,誰的「力量」大呢?
材料:線繩1根、圓珠筆桿1支、金屬小扳手(比夾子重的金屬物品)1個、夾子1個
操作:
1、在圓珠筆桿中,穿一條約五十厘米長的線繩,線的一端拴上一個夾子,另一端則繫上一個比夾子重的金屬小扳手。
2、雙手手心相對夾住垂直的筆桿,金屬小扳手一端在下。
3、緩緩搓動筆桿,讓夾子作圓周運動,漸漸加速旋轉,看看有什麼現象。
講解:
1、小扳手是比夾子來的重。
2、當轉速加快時,會產生更大的離心力,而把金屬小扳手往上提升。
創造:
物體除了輕重差別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動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時和騎車時,雨點打在臉上,又什麼不同的感覺。
再現指紋
思考:用手指肚在紙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紙上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怎樣才能看見你留下的指紋?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蠟燭、白紙、火柴
操作:
1、在白紙上印上指紋。
2、看一看白紙上並沒有指紋的印跡。
3、用少量碘酒放進鐵盒裡。
4、點燃蠟燭,使碘酒在蠟燭上方加熱(一直加熱到碘酒變干,有紫紅色蒸氣放出時),將印有指紋一面的白紙對著蒸氣。
5、過一會兒,紙上就顯現出淺色的指紋。
講解:
1、紙上為什麼會顯出指紋來呢?原來,人的皮膚表面總有些油脂,對皮膚起保護作用,皮膚表面的指紋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紙上,油脂就被紙吸收,油脂在紙上分布也同樣是不均勻的,但和指紋上油脂分布情況相同。
2、碘酒受熱時會變成氣體,氣體受冷時又會直接變成固體,它在油脂里極易溶解,於是紙上就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指紋。
燭火熄滅了
思考:蠟燭除了用口吹熄外,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蠟燭1支、小蘇打若干、食用醋少許、火柴1盒、碗1個
流程:
1 將點燃的蠟燭在碗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油,將蠟燭固定在碗中
2 將蘇打粉放在蠟燭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於碗中
3 蠟燭熄滅了
說明:
1、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2、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後,燭火會熄滅。
延伸:
想一想,燭火熄滅要有什麼條件?你知道還有哪幾種是熄滅蠟燭的方法嗎?
空中點燭
思考:火柴在蠟燭的上空點燃,蠟燭為什麼會燃燒呢?
材料:蠟燭、火柴
操作:
1、點燃一支蠟燭
2、燃燒一會兒的蠟燭頂端燒成了杯狀
2、將點燃的蠟燭吹滅
3、吹滅後的蠟燭冒出了青煙
4、用火柴點燃剛剛熄滅的蠟燭冒出的青煙時,蠟燭會立刻復燃
講解:
點著蠟燭後,可看到蠟燭頂端的蠟慢慢熔化,頂端明顯地燒成了杯狀,在「杯」中盛著熔成液狀的燭油。然後,燭油沿著燭芯爬升上去,在燭芯上端達到燃點而燒起來,在燃燒產生的熱量的作用下,燭油會汽化成「青煙」。顯然,「青煙」就是蠟的氣體狀態。
創造:你知道水的氣體狀態是什麼?你能用什麼辦法製造水蒸氣?
紐扣的出現與消失
思考:小朋友,當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時,看到的是筷子「折斷」的樣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材料:紐扣1枚、水少許、淺底盤1個、玻璃杯1個
流程:
1、將紐扣放在盤中。
2、杯子杯口朝上,壓在紐扣上。
3、往杯內倒入清水。
4、注入水後的杯子看不清紐扣。
5、加些水到盤子中,可以看得見紐扣。
說明:
1、當杯子漸漸注入水時,由於光線折射,紐扣的影像會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盤子中,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紐扣影像會重新出現。
延伸:
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空氣進入玻璃中,就會產生一些折射的現象,那麼,就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認識浮力
思考:當我們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樣漂浮著,我們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撐我們。但你可知道怎樣測量浮力嗎?
材料:1個彈簧秤、1把鎖、1個裝水的玻璃杯
操作:
1. 先把鎖掛在彈簧秤下,記錄彈簧秤的刻度。
2. 然後將彈簧秤掛的鎖放入水中,記錄此時彈簧秤的刻度。
3. 比較兩次記錄下的刻度,思考為什麼會不同。
講解:
1. 鎖浸在水中,會受到水對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兩次記錄的差值就是水對小銅鎖的浮力。
創造:
用彈簧秤再稱別的物體(比如小木塊,橡皮頭等),觀察不同的物體的浮力大小。
冰塊融化後會怎樣
思考: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個冰塊,然後倒滿水。當冰融化後,杯內的水會溢出來嗎?
材料: 1塊冰塊、2個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盤上放置一個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塊冰。
2.往杯中倒滿水,使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
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融化後,水會不會溢出 杯子。
講解:
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質量變輕,自然會浮在水面上。當冰塊融化時,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體積,因此,水不會溢出。
其實冰塊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個冰塊的水的體積。
自動旋轉的奧秘
思考:裝滿水的紙盒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空的牛奶紙盒、釘子、60厘米長的繩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
2、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
3、將一根大約60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
4、將紙盒放在盤子上,打開紙盒口,快速地將紙盒灌滿水
5、用手提起紙盒頂部的繩子,紙盒順時針旋轉
講解:水流產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紙盒的四個角均受到這個推力。由於這個力作用在每個側面的左下角,所以紙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創造:
1、如果在每個側面的中心扎孔,紙盒會怎樣旋轉
2、如果孔位於每個側面的右下角的話,紙盒將向哪個方向旋轉
小船與船漿
思考:看過劃船嗎?親自動手劃過船?知道船在水上為什麼會向前移動嗎?
材料:剪刀1把、紙板1塊、橡皮筋1條、臉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長約12厘米×8厘米的硬紙板
2. 一端剪成尖形為船頭,另一端中央剪下約5厘米的缺口為船尾
3. 剪一塊約3厘米×5厘米的紙板坐船漿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處,並將船漿綁好
5. 將紙板槳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動
6. 若把紙板槳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後移動
說明:
1、橡皮筋扭轉的方向不同,船行駛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紙船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橡皮筋扭轉的能量。
延伸:
仔細觀察劃船的動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麼關系呢?
水的壓力
思考:你們知道水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嗎?
材料:1個裝牛奶的矩形豎直紙盒、1卷膠帶、1個釘子、水若干、平盤
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釘子在任意一個側面戳三個孔。三個孔的位置分別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膠帶把三個孔封住。
3. 將紙盒中加滿水。
4. 將平盤放在有孔的側面的下方,將膠布撕開。觀察三個孔的噴水有什麼不同。
講解:
1. 實驗發現,從底部流出的水噴射得最遠,其次是中部的水,噴得最近的是從頂部噴出的水。
2. 水的壓力由深度決定,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水越潛,壓力就越小。
創造:
如果你會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壓力。使頭位於水深不同的位置,你會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壓力是不同的。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側壁劃上幾條刀痕後再裝滿水,水為什麼水不會從刀痕處流出來?
材料:塑料瓶一個、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個、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側壁用刀子平行於側壁劃幾條刀痕(要將側壁劃透),再用橡皮筋將這個塑料瓶在刀痕處攔腰箍緊.在塑料瓶蓋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與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與瓶口相對齊,然後往漏斗內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裝滿水為止,此時塑料瓶的刀痕處不出水.將漏斗舉高,就可見刀痕處有水流出來.
講解:一個容器里的液體,對容器底部(或側壁)產生的壓力,可以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量
注意:使用刀子危險請家長幫助
筆帽潛水員
思考: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們來做一個「潛水員」的玩具吧!
材料:塑料筆帽1個、橡皮泥1塊、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橡皮泥粘到筆帽底部。(筆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滿水,把筆帽放進瓶子,擰緊瓶蓋。
3 用力擠壓瓶子,觀察筆帽沉下瓶底。
4 松開手,筆帽又回到瓶子頂部。
講解:
1 筆帽里的空氣使它漂浮。
2 水壓進筆帽,筆帽很重並下沉。
3 水流出筆帽,筆帽變輕並上升。
創造:你能製作一個不同的潛水玩具嗎?2010-08-29 18:14
教你只做四個東西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1.橡皮筋動力小車:橡皮筋兩根,一次性筷子10雙(含備用),易拉罐一個,剪刀一把,美工刀,鐵絲5CM,飲料瓶蓋,強力膠
A:將易拉罐罐體剪下來,並利用剪下的鋁板經過繪畫,裁剪,得到一個螺旋槳葉片,並在螺旋槳葉片中間鑽取一個與鐵絲直徑略小一點的空,將鐵絲牢牢固定在孔上,然後將靠近葉片中心月1CM 的地方將鐵絲打一個結扣(就是把鐵絲擰一下),然後穿過飲料瓶蓋,穿過後再打一個結扣,這樣一來兩個結扣便將瓶蓋牢牢困死在他們(結扣)之間,然後將剩餘的鐵絲彎成一個鉤子
B:用兩根筷子在桌面上擺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兩根筷子為腰,將兩根筷子的交點稱為頂點,兩根筷子的腳成為底點,用強力膠粘合頂點,分別在兩根筷子底點上再粘合兩根一半長度的筷子,同樣再粘合他們的頂點,之後想一個二面角,然後再用一根筷子粘合兩個頂點
C:在第一回的等腰三角形底點上安裝一個帶軸承的輪子,在頂點安裝一個輪子,然後再在頂點上的筷子處於一半筷子頂點處連接橡筋,並將帶著瓶蓋的螺旋槳葉片安裝在一半筷子的頂點,調整相近長度將橡筋鉤掛在鐵絲鉤上
D:轉動葉片上發條,松動後,車子自行奔跑!
2。動力形。比上面簡單!輪胎3個,電池盒一個,馬達一個,導線兩根,筷子2雙,軸承一個(自行車輻條即可),強力膠,
A:在筷子的一端粘合另一雙筷子的1|3,呈現出中垂線的樣子,將軸承穿上兩個輪子並固定在短筷子上,再在長筷子中間用強力膠將電池盒站在中間,並引出兩根導線
B:在長筷子的另一端將剩下的一個輪子插在馬達的中軸上,將馬達用強力膠粘合在長筷子另一端,即簡單三輪筷子賽車,
C:電路連接:很簡單,轉上電池後,將兩根導線直接與馬達的兩個電片接上就行了(保證接觸良好就行),如果接上後發現車子倒退著走,那就將導線的位置顛倒一下就行了!
㈢ 關於護理的小發明
護士這幾個小發明,真得很給力!
沙袋固定裝置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主要為無張力網片修補術,該手術所用時間短,恢復快,可降低術後疝的復發,但手術後血腫發生率較高,因此患者手術後醫囑予傷口壓沙袋。
但是由於患者翻身或是側卧,沙袋容易滑脫或是偏離位置,壓迫止血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普外一科護士設計了一個沙袋固定裝置。固定裝置是在腹帶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能夠容納沙袋大小的口袋,將沙袋放於口袋中,用尼龍粘扣封口固定,外層腹帶粘扣扣好固定,能夠很好的固定沙袋,即使患者翻身或取半坐卧位,沙袋仍然不容易滑脫或是偏離位置。
尿管固定裝置
留置導尿是常見的護理操作,而多年來硅膠氣囊導尿管固定法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其引起的並發症如泌尿系感染、尿道黏膜損傷、疼痛等也很是讓臨床護士困擾。
該科護士發明的尿管固定外固定裝置將尿管置於大腿內側,不接觸床單,不易被糞便污染,阻斷了細菌經尿道逆行進入膀胱的途徑,減少了污染的機會,避免了因牽拉引起的陰莖頭、尿道外口疼痛、潰瘍等並發症,降低了脫管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護理人員識別標識
株洲市市中心醫院患者在住院期間所有治療護理都由專屬責任護士完成,但在治療護理集中的時段經常會有病人反映 「護士戴了口罩之後分不清誰是誰」。為了使患者更加容易識別自己的責任護士,該科制訂了護理人員識別標識,讓患者及家屬方便快捷識別自己的責任護士。
一次性無菌用品分隔欄
一次性無菌用品的使用,關繫到臨床護理安全,因此護士在使用一次性無菌用品前,應確保在有效期范圍內。但有時把即將超過有效期的物品與剛剛上新的無菌物品混放在一起,結果有的物品還未用完有效期就已到,造成浪費。因此該科在一次性無菌用品框內設計一個分隔欄,規范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使用,減少因過期造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