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民國時期的發明

民國時期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0 12:30:14

⑴ 民國時期的冰棍兒發展史

中國是冰棍的故鄉。早在3000多年以前,中國就有用冰解暑的記載。後來皇宮有用奶和糖製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大約700多年前),皇宮里又有了類似現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那時,元朝統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製作冰酪。直到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華回國前,元世祖才讓人把這種珍品的製作方法教給他。馬可·波羅回去後,又把這種製作方法傳給了義大利王室,義大利王室把這種方法保密了約300年,到1533年,法國國王和義大利人結婚以後,製作冰酪的方法才由義大利傳入法國,1777年美國紐約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廣告。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當盛夏到來之際,北京大街上還有人買冬天入窖保存下來的天然冰塊、冰核。大約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絕招」:先把天然冰放進一個大木桶里,加入適量的食鹽,這樣的木桶就成了一個「土冷凍室」。再准備許多圓柱形小鐵筒,每個小鐵筒里都裝滿加了香料和糖的水,並插上一根木棍。然後把一個個裝滿糖水的小鐵筒放進「土冷凍室」大木桶里,封閉起來冷凍。經過半小時後,小鐵筒里的糖水就凍結成了冰棍。由於這種解暑食品很受顧客的歡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門大街出現了專售冰棍的商店。

⑵ 民國時期,經濟,科技,有沒有發展

有發展啊有個差不多十年的小黃金發展後來被日本入侵打斷瞭然後經濟倒退

⑶ 民國期間的歷史

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護國運動開始;新文化運動開始。1916年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張勛復辟失敗;護法運動開始。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5年孫中山逝世;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7月國民革命失敗;8月1日南昌起義;8月7日八七會議;8月湘贛邊秋收起義;8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年底廣州起義。

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偽滿洲國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10月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12月12日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9月凇滬會戰;平型關大捷;秋中國共產黨陝北洛川會議;12月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台兒庄戰役;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1942年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雙十協定簽字。

(3)民國時期的發明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

統一之後,民國進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於定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遷台。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積為1141萬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二大國(僅次於俄羅斯)。

民國堅持共和制政體,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初期頒布臨時約法,後以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為背景,國民政府實施軍政期,訓政期,憲政期,抗戰後召開國民大會,確定了總統制。

民國時期外交呈現了一個國際化與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遵循國際規則與維護國家利益、法理上的獨立與事實上的自主等。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網路

⑷ 民國時期工業發展的歷程

第一階段:1912民國成立——1918一戰結束狀況:進一步發展階段(短暫春天、黃金時期)原因:①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壓迫,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客觀外部條件);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③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如抵制日貨等以及「實業救國」風氣的形成,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但一戰期間,日美加緊侵華,民族工業發展也並不順利第二階段:1918一戰結束——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夕狀況:發展受挫原因:①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加緊對華侵略② 封建主義的壓迫控制、封建軍閥混戰,沒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第三階段: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狀況:獲得顯著發展(夏天)原因: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以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而開展的「改訂新約運動」等措施,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得到顯著發展。(但由於官僚資本的擠壓、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民族資本的發展仍然受到阻礙)第四階段:1937-1945年抗戰時期狀況:日益萎縮(秋天)原因:① 淪陷區,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並民族工業② 國統區,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並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第五階段:1945—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狀況:陷入絕境(冬天)原因:解放戰爭時期,為內戰籌集軍費,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掠奪措施① 國民政府加緊剝削人民,苛捐雜稅多如牛毛;② 濫發紙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③ 尋求美國的援助,使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湧入。④ 官僚資本依賴壟斷地位排擠壓制民族資本主義

⑸ 漢語注音符號是在民國的時候才發明的。那民國之前的人都是用什麼來注音的

民國之前,一般是用別的同音字來注音。例如:「鼎」可用「頂」字來注音,這樣注音有一定缺陷:你需要以很大的漢字識記量為基礎,也就是說你必須要記很多的基礎字,只要記住一個基礎字其餘這個類型的字就都知道了。

⑹ 歸納中國歷史發展歷程。(從遠古到民國)

還有很多沒貼過來
中國歷史(1)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山頂洞人復原胸像

3、北京人(右圖)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司母戊大方鼎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右圖)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 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老 子 授 經 圖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右圖)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 《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孫武像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未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左圖)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鍾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編鍾

43、在出土的鍾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鍾,最為珍貴。這套編鍾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准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右圖)
44、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 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 萬里長城 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 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萬里長城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 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 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左圖)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漢景帝 漢文帝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 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右圖右)、漢景帝(右圖左)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 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 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 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 「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⑺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經過了怎樣的曲折歷程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經過了下面四個階段曲折歷程:

1、1912~1919年,由於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特別是「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鬆了對華的經濟侵略,於是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但由於「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春天短暫,曇花一現。

2、1927~1936年,由於國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這個時期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民族資本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族工業遭受空前殘酷的打擊,在淪陷區日本野蠻的經濟掠奪,在國統區官僚資本的壓榨,使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4、民國末年,由於美國經濟侵略的加劇,官僚資本對民族企業的摧殘擠壓,加之國民政府不斷增捐加稅,民族工業陷入絕境。


(7)民國時期的發明擴展閱讀:

一、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背景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後,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

還有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實業救國;以及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思想運動,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下,紡織業,麵粉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其中,張謇、周學熙、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等人都為這些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

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35年進行了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和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小編認為美中不足的是,這段時期的發展是十分短暫的。

三、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由於抗戰時期,民族工業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都是使民族工業遭到打擊的原因。

四、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非常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2、在政治方面,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提供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壯大,為民主主義革命和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在思想方面,它有利地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⑻ 近代100年來,很多重要發明。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7805407/answer/8603843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導讀
近代500年裡,中國在發明創新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再過五十年、一百年重寫世界發明創新史,中國能否改變過去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能否持續提升中國人享有的自由。

一、近代500年裡,中國的發明創新幾乎為零
中華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並且是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國有過輝煌的發明創造,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過去500年,中國在發明創造方面乏善可陳。讓我用數字說明這一點。
根據英國科學博物館的學者Jack Challoner的統計,從舊石器時代(250萬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間產生了1001項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其中中國有30項,佔3%。
這30項全部出現在1500年之前,佔1500年前全球163項重大發明的18.4%,其中最後一項是1498年發明的牙刷,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項重大發明。在1500年之後500多年全世界838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中國。
經濟增長源自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的不斷出現。傳統的社會只有農業、冶金、陶瓷、手工藝等幾個行業,其中農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現在我們有多少個行業?
按照國際多層分類標准,僅出口產品,兩位數編碼的行業有97個,4位數編碼的行業有1222個,6位數編碼的行業有5053個,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這些新的行業全是過去300年裡創造的,每一件新產品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在這些眾多的新產業和新產品中,沒有一個新行業或重要產品是中國人發明的!
以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產業是1880年代中期由德國人卡爾·本茨、戴姆勒和邁巴赫等人創造的,之後經歷一系列的技術進步,僅從1900到1981年間,就有600多項重要創新(Albernathy, Clark and kantrow (1984))。
中國現在是第一汽車生產大國,但如果你寫一部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史,榜上有名有姓的發明家數以千計,里邊有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比利時人,瑞典人、瑞士人、日本人,但不會有中國人!
即使像冶金、陶瓷、紡織等這些在17世紀之前中國曾經領先的傳統行業,過去三百年裡的重大發明創造,沒有一項是我們中國人做出的。
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公元1500年之前和1500年之後的不同。1500年之前,全球分割成不同的區域,各區域之間基本處於封閉狀態,一項新技術在一個地方出現,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微乎其微,對人類整體的貢獻非常有限。
比如說,東漢的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了造紙,但中國的造紙技術到公元751年後才傳到伊斯蘭世界,又過了三四百年才傳到西歐。我上小學的時候,練字還得用「土盤」,用不起紙。
但1500年之後,全球開始一體化,不僅技術發明的速度加快,技術擴散的速度變得更快,一項新技術一旦在一個地方出現,很快就會被其他地方引進,對人類整體的進步發生重大影響。
比如,德國人於1886年發明了汽車,15年之後,法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國,又過了15年,美國取代法國成為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到1930年,美國汽車普及率已達到60%。
因此,1500年之後,創新才真正有了國家間的可比性,誰優誰劣一目瞭然!中國在過去500年沒有做出一項可以載入史冊的發明創造,意味著我們對人類進步的貢獻幾乎為零!比我們的祖先差遠了!
我還要強調一下人口規模問題,國家規模有大有小,國家之間簡單比較誰的發明創造多,容易產生誤導。
理論上講,給定其他條件,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越大,創新越多,技術進步越快。並且,創新之比與人口之比是指數關系,不是簡單的等比例關系。原因有二:第一,知識在生產上具有重要規模經濟和外溢效應;第二,知識在使用方面不具有排他性。
10多年前,美國物理學家Geoffrey West等人發現,在城市生活中,人類的發明創造與人口的關系遵循正5/4指數縮放規則: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是另一個城市的10倍,那麼,發明創造總量是後者的10的四分之五次方,即17.8倍。
以此來看,中國對世界發明創新的貢獻與中國的人口規模太不成比例。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日本的10倍,英國的20倍,瑞士的165倍。
按照知識創造的指數縮放法則,中國的發明創造應該是美國的5.6倍,日本的17.8倍,英國的42.3倍,瑞士的591倍。但實際情況是,近代500年裡,中國在發明創新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
瑞士人發明了手術鉗,電子助聽器,安全帶,整形技術,液晶顯示器,等等。中國人民銀行印刷人民幣使用的防偽油墨是瑞士的技術,中國生產的麵粉有60%-70%是由瑞士布勒公司的機器加工的。
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是中國人基因有問題嗎?
二、中國的體制扼殺創造性
顯然不是!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解釋古代中國的輝煌。
問題顯然出在我們的體制和制度,中國體制的基本特點是限制人的自由,扼殺人的創造性,扼殺企業家精神。
無論政府管制、反壟斷法,還是產業政策、國有企業、宏觀經濟政策,都是阻礙我們國家創新的一些重要的體制和政策,如果這些障礙不清除,中國創新的潛力不可能發揮出來。
1、政府監管
從古到今,政府監管一直是阻礙人類創新的重要因素。產業革命早期,英國議會通過的法律曾明文禁止生產印花棉布,阿克賴特不得不走上法庭為自己生產印花布辯護;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政府曾禁止生產和進口棉布,有16000名企業家因違反此法被判死刑。
政府監管通常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名義出現,但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者,不是消費者。
這是因為,創新作為創造性的破壞,意味著用新產品代替老產品,新產業代替老產業,新企業代替老企業,一定會動既得利益者——現有企業、現有行業的乳酪。
監管部門打著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借口,但這個借口是不成立的,因為它忽略了市場的聲譽機制。它假定市場上每個人都在試圖騙人,其實企業家明白,商業上的成功要靠好的聲譽。
2、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其實應該叫《反競爭法》,因為反壟斷法所反的那些行為正是市場中企業的競爭手段,尤其是通過創新來競爭的措施。
傳統經濟學把壟斷和競爭的定義完全搞錯了。經濟學教科書中講的最理想的競爭是 「完全競爭」!所謂的完全競爭,就是眾多廠家以相同的技術、相同的成本生產完全相同的產品,收取相同的價格。
正如哈耶克指出的,這實際上是沒有競爭。這樣的完全競爭和創新是不相容的,只要有創新,競爭一定是「不完全的」,一定會導致所謂的「壟斷」,因為創新就是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市場份額其實是對創新成敗的最好檢驗,越成功的創新,吸引的客戶越多。但按照傳統經濟學的定義,客戶多了、市場份額大了,就限制了競爭。所以不難理解,歷史上受反壟斷法折磨最多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
中國人幾乎都在用微信,騰訊獨此一家,但是它仍然得不斷創新,因為總有人虎視眈眈。可以設想,如果馬化騰高枕無憂,認為自己享有壟斷地位,可以剝削消費者了,我想用不了一兩年他的公司就會徹底完蛋。
反對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優勢地位,其實就是反創新,因為所有創新,按流行的經濟學定義,都會形成壟斷,而且越大的創新,越有商業價值的創新,壟斷程度越高。如果你做了一個小的創新,也起不了大作用,但顛覆性的創新,就會形成所謂的壟斷。
3、產業政策
我曾經講過,由於人類認知的局限和激勵機制的扭曲,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凡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行業,不搞砸是不會罷手的。這里講一下產業政策如何扭曲企業家精神、阻礙創新。
首先,產業政策一定會導致尋租行為。有產業政策就有市場准入、信貸、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區別對待,誰能得到支持,誰不能得到支持,完全由政府官員說了算,這就帶來壟斷租金,實際上也是政策性的套利機會。最擅長尋租的人就會與政府搞關系,拿到優惠的人通常是尋租高手,而不是創新能手。
其次,產業政策使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創新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投入,要熬很長的時間,套利則容易得多。比如說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想辦法弄到牌照就可以拿到補貼,有些企業不生產汽車仍然得到每輛車20萬的補貼。有這么好的套利機會,為什麼要創新呢?
再次,產業政策會誤導企業家的投資選擇。本來在市場中,企業家投資什麼,或者創新於哪方面,要看市場前景,產品是不是有利可圖。而有了產業政策的誘惑,企業家投資什麼不是看其市場前景,而是看是否容易得到政府的資助和支持。這就像大學教授申請研究課題經費一樣,不是看什麼題目最有意義,而是看什麼題目好拿錢。
最後,產業政策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得到政府支持的企業處於優勢地位,而得不到政府支持的企業處於劣勢,即使後者的產品更有市場前景。前一類企業由於政府補貼可以賣得很便宜,更優秀的企業、更具創新的企業反而競爭不過不具創新力而只會尋租和政府搞關系的企業。
4、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由於激勵機制的扭曲和管理體制的約束,一定是短期行為,不可能有積極性創新。創新是先虧損,熬過很長時間才可能盈利,國有企業領導人不可能有這樣的耐心。
國有企業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民營企業的創新。這有六個原因:
一是為了維持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就要對市場施加准入限制,導致民營企業不能進入一些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壓縮了民營企業的創新空間。
二是國有企業擠佔了民營企業創新需要的資源,特別是信貸資本。時至今日,大部分的銀行貸款仍然是流向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很難,而且融資成本很高。
三是國有企業的低效率給民營企業提供了套利空間。如果一個地方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套利很容易,就不會有動力創新了。
四是當國有企業作為客戶存在的時候,民營企業作為供應商,產品是否賣得出去與其創新能力、產品質量關系不是很大,這些民營企業更可能靠找關系賣東西而不是靠產品質量和價格的優勢來賣東西,這本身就使得民營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降低。
五是當國有企業作為上游供應商時,像電信行業、公用事業部門,它們的法定壟斷地位會阻礙下游企業的創新能力。
六是國有企業的存在降低了整體經濟的自由競爭程度,也導致民營企業創新的動力不足。
5、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貨幣政策也會阻礙企業家創新。
根據熊彼特的商業周期理論: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新產品、新技術、新企業淘汰老產品、老技術、老企業的過程,創新周期決定了商業周期。用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一定會延緩和阻礙這個淘汰過程,從而有害於創新和經濟的長期增長。
有研究顯示,許多創新活動在衰退的低谷開始。原因是,當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企業無法從舊有和已經成熟的產品中獲利,便只能求助於通過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或推出新產品。
當企業因為產品銷售不好出現困難的時候,如果政府用信貸政策救企業,就會使得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從而阻礙創新。
三、創新說到底就是自由
其實創新說到底就是自由——有胡思亂想,那就會有創新,你不會為了你的想法去冒險的時候,創新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和宋代,這不是偶然的。這兩個時代也是中國人最自由的時代。
公元1500年之前,西方不亮,東方昏暗。公元1500年之後,西方一些國家經過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逐步走向自由和法治,我們卻原地踏步,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我必須強調,自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心靈不自由的時候,行動不可能自由;當言論不自由的時候,思想不可能自由。只有自由,才有創造。
讓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今天,飯前便後洗手已成習慣。但是,1847年,匈牙利內科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提出醫生和護士在接觸產婦前需要洗手的時候,他冒犯了同行,並因此丟掉了工作,在一個精神病院死去,終年47歲。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的觀點基於他對產褥熱的觀察,當時他所在的醫院有兩個產房,一個服務於富人,由專業醫生和護士精心照料,這些醫生不斷在接生和解剖屍體之間轉換工作;另一個服務於窮人,由接生婆負責。
他發現,富人得產褥熱的比例是窮人的三倍。他認為,原因是醫生不洗手。但他的看法與當時流行的醫學理論相矛盾,他也不能對自己的發現給出科學證明。
人類的衛生習慣是怎麼改變的?這與印刷機的發明有關。 1440年代,德國企業家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機。印刷機使得書籍和閱讀普及開來,許多人突然發現,他們原來是「遠視眼」,由此對眼鏡的需求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在印刷機發明一百年後,歐洲出現了數千家眼鏡製造商,並由此掀起一場光學技術的革命。
1590年,荷蘭眼鏡製造商JANSSEN父子把幾個鏡片累在一起放一個圓筒里,發現透過玻璃所觀察的物件被放大,由此發明了顯微鏡。英國科學家Robert Hook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胞,引起了科學和醫學一場革命。
但最初的顯微鏡解析度並不高,直到1870年代,德國鏡片製造商Carl Zeiss生產出了新的顯微鏡,它是基於精確的數學公式構造的。
正是藉助這種顯微鏡,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等人發現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細菌,證明當年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的觀點是正確的,由此創立了微生物理論和細菌學。正是微生物學和細菌學的創立,逐步改變人類的衛生習慣,並由此導致人類預期壽命的大幅度延長。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當初古騰堡的印刷機被禁止使用,或者只被允許印刷教會和行政當局審查過的讀物,那麼,閱讀就不會普及開來,對眼鏡的需求就不會那麼大,顯微鏡和望遠鏡就不會被發明出來,微生物學就不會創立,我們不可能喝上消毒牛奶,人類的預期壽命也不會從30多歲增加到70多歲,更不要幻想探索宇宙空間了。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是建立在西方世界過去300年發明創造所積累的技術的基礎上,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每一項重要技術和產品,都是別人發明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我們只是套利者,不是創新者,我們只是在別人建造的大廈上搭建了一個小閣樓,我們沒有狂妄自大的理由!
牛頓花了30年的時間發現了萬有引力,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搞明白了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我宣稱自己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過了牛頓30年的道路,你們一定覺得可笑。如果我再反過來嘲笑牛頓,那隻能說明我太無知!
我們常說中國用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我們需要問一問:中國何以做到這一點?簡單地說,就是大量使用化肥。中國人食物中大約一半的氮來自無機化肥。如果不使用化肥,一半的中國人會餓死。
氮肥的生產技術是那來的呢?是100多年前,德國科學家弗里茨·哈伯和BASF公司的工程師卡爾·博什發明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後,中國與美國做的第一單生意,就是訂購13套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合成氨尿素生產設備,其中8套來自美國的 KELLOGG公司。
我想用一下泰勒•考恩教授說的比喻:我們制度改革為什麼這么快?我們採集了大量的「低垂的果實」,但這個果實是會採摘殆盡的,所以未來還是要依賴於我們自己去栽樹,讓世界其他人也能採摘我們種的樹。
再過五十年、一百年重寫世界發明創新史,中國能否改變過去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能否持續提升中國人享有的自由。因為,只有自由,才能使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使中國變成一個創新型國家。

⑼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經過了怎樣的曲折歷程

第一階段:1912民國成立——1918一戰結束
狀況:進一步發展階段(短暫春天、黃金時期)
原因:①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壓迫,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客觀外部條件);
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③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如抵制日貨等以及「實業救國」風氣的形成,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但一戰期間,日美加緊侵華,民族工業發展也並不順利
第二階段:1918一戰結束——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夕
狀況:發展受挫
原因:①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加緊對華侵略
② 封建主義的壓迫控制、封建軍閥混戰,沒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
第三階段: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
狀況:獲得顯著發展(夏天)
原因: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以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而開展的「改訂新約運動」等措施,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得到顯著發展。
(但由於官僚資本的擠壓、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民族資本的發展仍然受到阻礙)
第四階段:1937-1945年抗戰時期
狀況:日益萎縮(秋天)
原因:① 淪陷區,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並民族工業
② 國統區,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並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
第五階段:1945—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
狀況:陷入絕境(冬天)
原因:解放戰爭時期,為內戰籌集軍費,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掠奪措施
① 國民政府加緊剝削人民,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② 濫發紙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③ 尋求美國的援助,使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湧入。
④ 官僚資本依賴壟斷地位排擠壓制民族資本主義

閱讀全文

與民國時期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