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606葯物是如何被發明的
說起606,這里可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這位「幻想醫師」名叫保羅·埃爾利希。他是羅伯特·科赫的高徒。在科赫發明他的細菌染色法時,埃爾利希曾建立了赫赫戰功。既然染料在玻璃片上能滲入細菌,使細菌著色而死,那麼,借用染料能不能殺死侵入體內的微生物呢?他常常想,如果給活的動物染色,可以看到染料順著血液流動的情景,那就可以明白活體動物的一切了。他就試著給一隻兔子的靜脈注射一點染料亞甲基藍。他注視著顏色流經動物的血液和身體,還神秘地挑選活的神經末梢染成藍色,但不染別的部分。每次試驗,他都只能把亞甲基藍染到一種組織上。這種做法使保羅·埃爾利希升起了一個怪念頭,這引導他發明他的魔彈。他又胡思亂想起來,這里有一種染料,只給一隻動物的一種組織染色,其餘的一切組織都不管,那麼一定有一種染料,它不進攻人的組織,而只進攻侵害人的微生物,並把它們殺死。
這樣,1901年,在他的8年魔彈研究的開始,他讀到了拉弗蘭的研究報告。拉弗蘭是發現瘧疾微生物的人,最近他又忙於研究錐蟲。他拿這種有鰭的惡魔給老鼠注射,老鼠百分之百死亡。他又在得病的老鼠皮下注射砷,雖然砷殺死了老鼠體內的錐蟲,但老鼠也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
這一次,埃爾利希決定試試了。錐蟲真是一種極好的研究材料,它不太難看見且易在老鼠體內生長。一定能找到一種染料,殺死老鼠體內的錐蟲,但老鼠卻安然無恙。
1902年,埃爾利希動手獵逐微生物。
他買來大批健康的老鼠,然後讓錐蟲感染他們,看著老鼠一個個病倒。他開始試驗不同的染料。
一批,二批,三批,四批……成千頭小白鼠全部死掉了,從來沒有一隻在注入了錐蟲後會重新復活過來的。
一種,二種,三種,四種……近五百種五顏六色的染料全部試完了,可是沒有一種染料能夠挽救這些小白鼠的生命,在死去小白鼠的血液里,依然充滿著許許多多繁殖起來的錐蟲。
一天早上,蓬頭垢面,嘴上還叼著雪茄的埃爾利希來到實驗室,對他的助手講,如果把染料的結構稍稍變動一下,譬如加一個硫基,也許它們在血液里溶解得更好,也許能殺死錐蟲。
新的試驗又開始了。
這一次,他們把加了硫基的染料注射到快死的老鼠體內。鏡檢的結果看來,血液中的錐蟲數量越來越少,可老鼠也在呻吟聲中痛苦地死去。
又失敗了。
畢竟,加入疏基的染料殺死了錐蟲。這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預兆啊!
時間又過去了幾年。
博覽群書的埃爾利希這天突然看到一篇報道,報道說:在非洲黑人中間流行一種由錐蟲感染的昏睡病,感染了此病的黑人在昏睡中大批死去,有一種名叫阿托西的葯可以殺死人體內錐蟲,但卻使病人雙眼失明,再也看不見一絲光亮。看到這篇報道,埃爾利希為之一振,染料加入硫化物可殺死錐蟲,如果把阿托西改變一下,通過改造,一定可以既殺死錐蟲,又不損傷眼睛。
說干就干。保羅·埃爾利希組織他所有的實驗工作人員開始對阿托西進行改造工作。
沒有白天,沒有黑夜;
沒有節日,沒有假日;
實驗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經過改變了化學結構的「阿托西」已經用到第605種了,但是小白鼠依舊是死亡,不過在這漫長而艱苦的斗爭中,埃爾利希有了充足的信心,對付錐蟲的魔彈一定可以製造出來,哪怕要試驗一千次,二千次,無論如何,勝利一定會到來。
1909年到來了。
這一年,埃爾利希已年過50,他的日子不多了,在全體人員共同努力下,魔彈606終於發明了。606,它的大名是「二氧二氨基倡砷苯二氫氯化物」。它對錐蟲的功效之大,正如它的名稱之長一樣不凡,一針下去,就肅清了一隻老鼠血液里的錐蟲,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它從不使老鼠瞎眼,也從不把老鼠的血化為水。
606的發明,使非洲人從昏睡病的痛苦中解救出來。而且,經過後來的改造,606還可以殺死其他一些微生物。
㈡ 是誰發明的葯
國古書中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學」的記載,可見中國人用天然植物作為葯物的歷史在炎黃二帝時期即已開始。夏禹時代,即公元前2140年,中國人已知釀酒,以後即發展出葯酒用於治病。一直延續至今的中葯湯劑的發明,始於商湯王朝時代。到後漢張仲景及晉代葛洪時期,已有完整的葯物及其劑型的記述。公元657年,中國唐朝帝國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國性的葯典。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葯學大全,是明代李時珍畢其一生精力所著的《本草綱目》。 古希臘時期有用葯的記載,醫學先驅克拉底已開始用礦物和植物治病。化學葯物則始於瑞士煉丹家巴拉塞爾蘇斯。其後,德國葯師塞圖內爾於1805年從鴉片中提純了嗎啡,並開始了生物鹼類的半合成工作。德國化學家艾利希則在1885年首先提出並大力發展化學治療學,是現代化學治療學的奠基人。 現代葯學的內容包括了葯物(葯材)的製造,鑒別與分析,配合,葯理,保存,標准化工作,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在內。其中就葯物製造看,常以構效關系為理論指導;就葯物作用看,已深入到亞細胞-分子水平進行研究。 現代葯物有化學來源與生物來源兩大類。化學來源的葯物涉及到葯物設計,葯物化學,生物合成葯物化學等;天然來源的葯物則涉及天然葯物化學,植物化學分類學,生化葯學等。(圖一)華夏文明始祖之一軒轅黃帝,中國醫學和用葯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此
㈢ 避孕葯的發明人是誰
20世紀40年代,美國化學家Russel Marker認為合成性激素可以由植物的根部提取的甾體(類固醇)合成,他在墨西哥發現一種叫Dioscorea Mexicana的野生山芋可產生天然的孕激素。科學家的競爭促使第一個口服避孕葯的出現。到了1944年,德國科學家Bickenbach和Paulikovics研究使用孕激素抑制排卵的方法。 1950年,71歲的Margaret Sanger,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組建人,面見了生物學家Gregory Pincus,並拿出了5萬美元(也有說法是並非Margaret本人拿出的這筆巨額資助,而是另一個女性)資助他的研究工作。Pincus第一次研發測試了激素荷爾蒙避孕。世界在這個支點上開始慢慢移動了。1951年,Carl Djerassi教授,1923年出生的著名科學家,除去別的成績,他因為合成了可的松(糖皮質激素)而在避孕葯歷史上扮演了關鍵人物。1951年他合成了第一個合成孕激素炔諾酮—第一種口服避孕葯中的關鍵成分。1956年,Gregory Pincus與他的同事Min Chuh Chang博士、哈佛大學的婦科學家John Rock,在波多黎各和海地的6萬名女性中,進行了第一次長期臨床試驗,雌激素和孕激素這兩種性激素被製成小劑量葯片,顯然,它們能夠防止懷孕。 接著就到了另一個重要時期:20世紀60年代,那是避孕和女權爭取地位且廣泛推廣的熱情年代。60年代是多姿多彩有聲有色的。Beatles結束了貝多芬們的時代。「Make Love, Not War」這個口號在迷你裙中間流行。東德和美國都推出了第一種避孕葯片。歷史上第一次,大多數國家的女人們可以控制她們的生育,選擇何時當媽媽。以前,在窮人生活里,生孩子是憑運氣的,嬰兒的死亡率很高,但是在中產、富有人群中,關於生育的知識開始依靠口耳相傳的方式得到普及。所以,避孕葯的出現,是一次普及性的女性革命。 1960年,美國公司Searle推出了Enovid,是世界上最早一款獲得批准上市的避孕葯。在隨後的兩年中,美國女性發現她們可以不再擔心懷孕而享受性愛本身。這也必然引起了男性人群的注意。在14年中,1000萬美國女性服用避孕葯。關於婚外戀及性的爭論也就此開始引爆。 1961年,柏林牆將德國分為兩半。前蘇聯宇航員Yuri Gagarin在地球外盤旋。德國先靈公司在澳洲和德國上市Anovlar—歐洲第一款避孕葯誕生。40年後,200位著名歷史學家公認:避孕葯的影響力甚至大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原子彈。 避孕葯引起的爭議在歐洲還沒有熄火。醫生們只給已婚婦女開避孕葯方,為了「經期的問題」。在1968年6月,Konbret雜志刊登了一個清單,寫上了能夠給單身女性提供避孕服務的醫生名址,可謂沖出了層層包圍。避孕葯開始成為女性獨立的一個標志。「選擇自由」的觀點隨之誕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避孕葯不再引起太大爭議了。全球超過5000萬女性服用避孕葯。
㈣ 格列寧是哪國發明的葯,他的產權是哪個國家。他是哪一年被發明出來的,發明人叫什麼有沒有人知道啊
這種病叫做慢性白細胞性白血病,他是人類可以控制的白血病,為什麼呢?1983年美國專國立屬癌症研究所,發現了是9號染色體ABL基因 和22號染色體的BCR的基因會斷裂重新組合,導致這種病形成。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諾華公司研製出格列衛,這種葯物是小分子靶向葯物,可以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這種葯物有多神奇呢?經過專家研究,這種葯物能讓患病者10年的存活概率從百分之五十的提高到百分之九十。那這種葯物為什麼這么貴?是不是葯廠特別黑心呢?不是的,因為這個葯的研發經過了幾十年,其中投入了幾十億美金。由於葯物的專利期是有限的,所以葯廠必須在有效期賺夠足夠的費用。
仿製葯並不是假葯,仿製葯必須滿足3個條件1.葯學等效性2.生物等效性3.賦形劑可以.不同。印度的葯為什麼那麼便宜?因為印度很多人比較窮,修改了自己的專利法,允許強仿,印度政府覺得老百姓吃不起正規葯怎麼辦?那好了只能仿製了,讓老百姓有葯可以吃。
㈤ 磺胺葯是一種很重要的葯,是誰發明的
是多馬克發明的,他出生於德國勃蘭登省拉哥鎮(現屬於波蘭),他因發明了磺胺類葯物獲得回了諾貝爾生理答學和醫學獎。
多馬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任了伍柏塔爾染料公司實驗病理學和細菌學實驗室主任。他與同事以蓬勃發展的德國化學工業為後盾,把染料合成和新醫葯的研究結合起來。
他們先後合成了1000多種偶氮化合物,最終發現了一種早在1908年就已由人工合成的橘紅色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快速而緊密地與羊毛蛋白質結合,因而被用來給紡織品著色,商品名為「百浪多息」。它能夠快速而有效的殺死鏈球菌,且生物毒性很小。需要提起的是,這種化合物第一次人體實驗是用於拯救多馬克因鏈球菌感染而奄奄一息的女兒,實驗結果是成功的,由此磺胺類葯的生產推廣和研究發展一發而不可收。
㈥ 黃蓮素葯片是哪年發明的
由東北制葯總廠開發的人工合成黃連素新工藝日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廠人工合成黃連素的工藝路線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1981年,國家投巨資建成了年產30噸規模的生產線,但由於生產成本高,無法與植物提取黃連素競爭,1994年下馬。1999年,該廠再次研發新的合成工藝,使黃連素當年新增銷售額約1.7億元,新增純利潤2714萬元。人工合成黃連素技術在成本、質量等方面與植物提取法相比具有絕對優勢,可有效地避免植物提取法對環境產生的嚴重破壞。
㈦ 中葯是誰發明的
中葯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學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衣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葯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葯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葯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中國葯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葯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葯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每葯之下不但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並增加了產地、採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大大豐富了《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到了唐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對外交通日益頻繁,外國葯物陸續輸入,葯物品種日見增加。為了適應形勢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經,稱為「唐本草」後又命蘇敬等重加修正,增葯114種,於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稱為《新修本草》或《唐新本草》,此書由當時的政府修訂和頒行,所以可算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葯典。這部本草載葯844種,並附有葯物圖譜,開創了中國本草著作圖文對照的先例,不但對中國葯物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不久即流傳國外,對世界醫葯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以上所述是中國古代葯物知識的三次總結,以後每隔一定時期,由於葯物知識的不斷豐富,便有新的總結出現。如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注本草》,都是總結性的。到了北宋後期,蜀醫唐慎微編成了《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他將《嘉祐補注本草》與《圖經本草》合並,增葯500多種,井收集了醫家和民間的許多單方驗方,補充了經史文獻中得來的大量葯物資料,使得此書內容更為充實,體例亦較完備,曾由政府派人修訂三次,加上了「大觀」、「政和」、「紹興」的年號,作為官書刊行。明代的偉大醫葯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在《證類本草》的基礎上)進行徹底的修訂,「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編成了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本草著——《本草綱目》,於李時珍死後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書載葯1892種,附方11000多個。李時珍在這部書中全面整理和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人民的葯物知識,並作了很大發展。他改繪葯圖,訂正錯誤,並按葯物的自然屬性,分為十六綱,六十類,每葯之下,分釋名、集解、修治、主治、發明、附方及有關葯物等項,體例詳明,用字嚴謹,是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也是中國科學史中極其輝煌的成就。李時珍長期親自上山采葯,遠窮僻壤,遍詢土俗,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對葯物進行實地考查和整理研究,並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力辟迂儒之謬論,痛斥方士之邪說,糾正了古代本草中不少葯物品種和葯效方面的錯誤,才使《本草綱目》一書達到前代一切本草遠未達到的水平,這部書在十六世紀初就流傳中外,曾經多次刻印並被譯成多種文字,不但對世界醫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也是研究動植礦物的重要典籍。清代乾隆年間趙學敏編成《本草綱目拾遺》一書,對《本草綱目》作了一些正誤和補充,增葯716種。由漢到清,本草著作不下百餘種,各有所長,但可稱為總結性的,只有上述幾書。其餘如地方性的《滇南本草》(明。蘭茂)、專記外來葯物的《海葯本草》(唐。李殉)。記載食物療法的《食療本草》(唐。孟銑)、記載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側重葯物鑒別的《本草衍義》(宋。寇宗黃)、側重葯物炮炙的《炮炙論》(南北朝劉宋。雷敩)以及便於學習誦讀、翻檢查閱或臨症參考的中小型本草多種。清代道光年間,吳其浚的兩部專論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專長編》問世,前者記載植物1714種,後者描述了植物838種。對於每種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產地敘述頗詳,並附有精確插圖,尤其著重植物的葯用價值與同名異物的考證,所以雖非葯物專著,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中國古代人民關於葯物的知識還收栽在許多醫學和方劑學的著作中。例如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唐。孫思邈的《干金備急方》和《千金翼方》、宋。陳師文等所編的《太平惠民和濟局方》、明。朱橚等的《普濟方》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書籍中收載的葯物和方劑,很多至今還被廣泛地應用著,具有很好的療效。很多中草葯的療效不但經受住了長期醫療實踐的檢驗,而且也已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有些中草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結構等也已經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黃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黃鹼、常山治瘧的有效成分常山鹼、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氫掌葉防己鹼(延胡索乙素)、黃連和黃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櫱鹼(黃連素)、黃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黃芩素、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番瀉甙等等。為了保證葯物的療效,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於葯物的栽培、採收、加工、炮製、貯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大量事實證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實踐所積累起來的醫葯遺產是極為豐富、極為寶貴的。我們應當珍視這個祖國醫葯學的偉大寶庫,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㈧ 葯片上的糖衣是誰發明的
呵呵,我只知道葯片是1840年發明的,因為壓片機械的出現才有了片劑葯。據說糖衣是一位母親發明的。
㈨ 誰發明了葯片糖衣
我發明的~!謝謝支持
㈩ 葯物是誰發明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神農氏即炎帝。中國傳說中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回晚期,《淮答南子·修務訓》:「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識水泉之甘苦,……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帝王世紀》稱:「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葯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古代文獻論述神農氏嘗百草而始有醫葯者相當豐富,四川至今還有一個感人的神話傳說,說神農氏為了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他嘗盡了百草,有一天嘗到一種劇毒的斷腸草,終於他的腸子斷爛,為人民犧牲了生命。正因為此,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葯物的著作,約成書於漢代,被命名為《神農本草經》,即寓有尊崇懷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