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四大發明描述法表示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中國四大發明的集合為:
{x| x是中國四大發明 }
② 簡述四大發明
指南針簡介
指南針前身——司南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簡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
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火葯簡介
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歷史沿革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歷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唐朝金剛經的書法雕刻技術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印度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歷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敦煌被發現。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發達的黃金時期,許多道士參與印刷術的研發與創新,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3]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③ 有關四大發明的詩或句子
宋-曾豐【呈羅春信】詩曰:「......車中幸有司南柄//試與迷途指大方」。
晉版-楊方【合歡詩五首權】「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炎煙......」。
唐-徐鉉【和江西蕭少卿見寄二首】「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紀窮通聚散三......」。
唐-戴叔倫【贈徐山人】「......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
宋-陳造【次韻方秘正】「......路迷端倚司南駕//金換還隨過海舟」。
宋-彭龜年【寄黃商伯兼簡詹元善】「......滔滔迷所往,莫望指南針」。
宋-文天祥【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 關於古代四大發明的詩詞
詩贊火葯發明
四大發明世界巔,流芳千古寫詩篇。
先人傑士靈丹煉,炸爆之時啟示研。
醫術漢秦來記錄,火葯唐代軍事連。
槍林彈雨輝煌鑄,科技前沿史冊乾。
詩贊指南針
九州地理雄雞唱,龍縱圖騰玉宇翔。
四大發明多貢獻,先賢創意綻芳長。
司南戰國時來造,朝向一個固有方。
閃爍星辰永不落,指南針績世代揚。
指南針的航海功績
揚帆破浪征程難,七下西洋敢為先。
航海驚濤磐若石,建功立業膽悠然。
通商友好連非亞,華夏文明世代傳。
三寶英豪彰史冊,指南針績就前賢。
其它的詩詞:
宋-曾豐【呈羅春信】詩曰:「......車中幸有司南柄,試與迷途指大方」。
晉-楊方【合歡詩五首】「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炎煙......」。
唐-徐鉉【和江西蕭少卿見寄二首】「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紀窮通聚散三......」。
唐-戴叔倫【贈徐山人】「......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
宋-陳造【次韻方秘正】「......路迷端倚司南駕,金換還隨過海舟」。
宋-彭龜年【寄黃商伯兼簡詹元善】「......滔滔迷所往,莫望指南針」。
宋-文天祥【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⑤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用描述法怎麼表示
指南針. 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⑥ 形容四大發明的成語
流芳千古、家喻戶曉、澤被後世、厥功至偉、舉世聞名。
一、流芳千古
白話釋義:美名永傳於後世。
朝代:清
作者:佚名
出處:·《說呼全傳》:「樓船笳吹曉霞橫,旌節新移寵若驚。運道風柔思報國,沙場塵斂喜消兵。恩綸加惠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聞。宋主聽奸生禍亂,征遼平寇舊功臣。」
翻譯:樓船笳吹朝霞橫,旌節新移寵若驚。好運道風柔思報國,沙漠灰塵收集喜歡消除戰爭。恩線加惠朱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聽到。宋國君主聽信姦邪產生禍亂,征遼平寇舊功臣
二、家喻戶曉
白話釋義:每家每戶都知道。
朝代:宋
作者:樓鑰
出處:·《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戶曉。」
翻譯:而就有被罪的宗旨;不能用家喻戶曉
三、澤被後世
白話釋義:澤:恩澤,恩惠。被:覆蓋。恩惠遍及到後代的人民。
朝代:近代
作者:陶鑄
出處:《崇高的理想》:「李冰父子為了解決當時成都平原的水利問題,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終於修成了澤被後世的都江堰。」
四、厥功至偉
白話釋義:「在某件事上,他(他們)的功勞很大」,是用來褒獎某人的功勞和貢獻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宣帝紀》:「恩惠卓異,厥功茂焉。」
翻譯:恩惠卓著,厥功茂呢
五、舉世聞名
白話釋義: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朝代:北齊
作者:顏之推
出處:·《顏氏家訓·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翻譯: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整個世界只知道他的書,反而以能遮住自己的
⑦ 關於四大發明的作文怎麼寫
自從四大發明都誕生了,他們的創造者都成了神仙.他們有一個寶物版,那個寶物有很強的磁權力.但不幸的是寶物被人給盜了.他們便派出了各自的寵物.分別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它們便走上了尋找寶物的征圖.首先,警犬:指南針聞著寶物的宗跡,一定可以找到盜賊.到了城外,士兵不讓進,這時大汗:火葯把城門炸了.進去卻找不到盜賊,這時,智多星:造紙術把辦法寫在紙上,卻爭的看不來,另一位也現身了沒錯就是印刷術把辦法復制了三份.找到了盜賊,把寶物奪了回來.回去以後創造者們問:誰起了關建作用?指南針說:是我,要不是我他們跟本找不到盜賊.火葯不滿的說:明明是我,要不是我,他們根本進不了城門.造紙術生氣地說:要不是我的聰明才智,你們也沒辦法.只有印刷術說:大家不要爭搶,每個人都有功勞.創造者們說:你們要像印刷術一樣謙虛.從此,四大發明成了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