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區域活動的創造

區域活動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20 09:09:35

『壹』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與創造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與生俱來就有藝術創造的潛能,幼兒的創造強調了自身發展的個體價值,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表現、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必需抓住幼兒這一時期,實施有效的發展策略,以發展其創造力。我們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主要著眼於挖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使幼兒接受一些創造活動的熏陶,產生一些最初的創造意識。美術活動是幼兒園進行創造教育的良好途徑。可正規美術活動往往是教師預設大於幼兒生成,技能的傳授與幼兒創造力培養之間的度把握不夠准確。而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根據自己需求自主的選擇材料進行活動,創造力能得到更好的發掘。結合我園的區級課題本學年我嘗試了在美術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鼓勵幼兒創造的心理氛圍
1、寬容理解幼兒 創造性的本質就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偏離了常規而感到焦慮不安,幼兒也是如此。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我總是以一顆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言行,從不輕易指責孩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才能。一次活動中,一個孩子做值日生負責收顏料,可好久也不見他出來。原來他躲在廁所里正用顏料在地磚上「揮灑作畫」呢!他發現我時下意識的把手藏在背後,感到恐慌和不安。我敏銳的覺察到孩子的創造性,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請大家討論並特意在陽台上辟出了一片可供幼兒揮灑的空間,形成了我班頗具特色的「瓷磚天天畫」。孩子們在這片方寸空間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所以,面對幼兒看似「出格」行為,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寬容理解幼兒並通過幫助啟發使幼兒敢想敢做,從而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
2、賞識幼兒 賞識是對幼兒創造力的肯定,更是開發幼兒創造力的催化劑。幼兒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於發展創造力就應當受到認可、肯定和賞識。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老師欣賞的目光,滿意的點頭,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給幼兒帶來莫大的快樂,能較好的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在「裝飾區」里,幼兒習慣於用記號筆裝飾杯子,一幼兒改變了方法:使用報紙條給杯子穿上「橫條紋衣服」。我立即對她的改變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贊賞道:多棒的服裝設計師,把杯娃娃打扮得這么漂亮!她漲紅了臉,顯得很激動。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內心的自豪,體驗了賞識的價值。從此這個孩子便對裝飾杯子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翻出了很多的花樣,比如:給杯子娃娃戴上赤豆項鏈,為杯子娃娃穿上絨線裙……因此,賞識幼兒每一次不起眼的創造,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形成幼兒內在的創造傾向。
二、為幼兒創設求異創造的物質環境
皮亞傑認識理論認為: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美術區域活動作為一種新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活動區中自主的與各種材料交互作用。所以,只有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才能體現出幼兒的自主活動,更大程度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1、開放活動區的環境,拓展幼兒創造的空間 活動區的環境要開放,我精心的構思活動室的每塊牆面、每個角落,讓活動區環境處處成為幼兒求異創造表現的天地。壁面環境「超級變變變」是幼兒求異創作的成果。幼兒大膽利用廢舊光碟裝飾或製作成形態各異的小動物,有小鳥、螃蟹、牛、蜘蛛、熊、大象等。「創意架」上全是幼兒的創造。很多是用牛奶盒和食品包裝盒製作的「變形機器人」,用樂百氏奶瓶和玻璃瓶製作的瓶娃娃,用多種廢舊材料裝飾的鏡框,還有長著掛歷紙頭發、橡皮泥條頭發、絨線段頭發、絲帶頭發、竹飯炒臉蛋、穿著各色塑料薄膜裙子的「漂亮媽媽」, 雖沒經過精細的加工,但無不透露出幼兒思維的新奇。燈管也是活動區環境的一份子,經過細心創設也成為一處創意作品的風景線,餐碗動物、信封民族娃娃、材料各異的服裝秀懸掛其上。總之,創設開放的活動區環境並充分利用發揮了幼兒求異創造的能力。
2、提供豐富變化的物質材料,誘發幼兒求異創造 幼兒的求異創造離不開物質材料,只有豐富多彩難易適度的材料才能保證幼兒活動的質量。我在提供材料上吸引幼兒共同搜集,因為幼兒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發幼兒的創造。老師提供的材料不能過分精細和復雜,應使幼兒不用太復雜的技巧就可以獲得滿足感,材料要富有變化性能吸引幼兒更多的直接參與活動,顏色鮮亮、小巧、易折、形狀易引發想像的材料很受幼兒歡迎。總之,在材料提供上大至紙箱,小到紐扣、綠豆,但凡是就要丟進垃圾筒的干凈廢品都要考慮是否可以進幼兒的「百寶箱」。這些材料都會讓幼兒感到如獲至寶,均可成為觸發幼兒創造靈感的觸點。幼兒的創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模仿經驗內化後的改變。而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上舉一反三正是幼兒創造的特點。比如:在「製作區」里,我提供了瓶蓋、金魚外形、金魚眼睛等材料。幼兒摸索出「瓶蓋金魚」的製作方法以後便不在滿足於此,一大箱應有盡有的材料誘發了幼兒的創造動機,有的用圓筒薯片蓋做成「薯片蓋金魚」;有的用三角形葯盒做成「葯盒金魚」;有的用有凹痕的餅干殼做成「餅干盒金魚」;還有的幼兒用自己收集的開心果果殼做成了「果殼金魚」。豐富合適的材料使幼兒飽滿的創造慾望一觸即發,在經驗—材料—成品之間,思維在對材料直觀感受的刺激下,伴隨著創造的沖動走向聯想,並在經驗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大小不一的瓶蓋組合成了不倒翁娃娃、可愛的熊貓等。就這樣,豐富變化的材料環境成為幼兒的創造樂園。
三、適時介入,促使幼兒創造力發展
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要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我們進行觀察的目的是為了准確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並及時分析,給予適時適度的幫助。
1、教師要善於觀察,捕捉幼兒的創造火花。 活動中幼兒的創造火花是稍縱即逝的,所以老師要細心的觀察捕捉。我觀察到一個孩子把蟹殼拿在手裡反復看了好半天,然後頗費了一番力氣在上面粘了兩根麥管感覺不滿意失望的將其丟在一旁。我及時的問他:「為什麼不做下去?」「因為我覺得不象小兔子的耳朵。」原來聰明的孩子把蟹殼當作兔子的臉,在裝耳朵時遇到了麻煩。我引導說:「小兔的耳朵這么長,打個彎吧!」孩子看著看著,眉宇舒展了。他重新燃起了創造的火花,飛快的在殼上剪貼了眼睛和三瓣嘴,一個活靈活現的兔子就做成了。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他一氣呵成製作了「小貓頭」、「小狗頭」、「小豬頭」。可以看出,老師細心的觀察和適時點撥可以重新點亮孩子的創造火花,保證幼兒的創造順利進行。
2、教師要適時介入,激活幼兒的創造思維 中班上學期,在剪紙區里,幼兒會用走公園的方法圍著白紙有進有出的剪出形態各異的「雛形」。但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幼兒只會從一個角度進行觀察,創造思維處於停滯狀態。我覺得有必要適時介入以激活幼兒的創造思維。一個孩子說:「老師,我剪了一個小烏龜。」「確實象烏龜耶!多怪的一張紙呀,轉過來看看象什麼?側過來看看又象什麼?」旁邊的小朋友急切的說:「老師,反過來看還象小兔呢!」 幼兒在驚訝的同時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他們積極的投入了對「雛形」紙的「改造」,變出了不同的動物。後來,幼兒又由此及彼的對廢報紙及邊角料進行「改造」,形成了一次小小的創造熱潮。
四、進行一些創造力訓練,發掘幼兒的創造潛力
美術區域活動內容廣泛豐富,包羅萬象,為創造力訓練提供了有利因素。我針對幼兒思維及年齡特點有意識的對他們進行一些創造力訓練,譬如:想像力、聯想能力、擴散思維、推理判斷等方面的練習。
想像是對記憶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的一種形象思維,也是一種創造性形象思維。幼兒常常能由一個簡單的形狀想像出無數的象形物。借形想像符合幼兒具象思維和善於想像的特點,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形式。幼兒通常會就某一形狀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認識中積極「搜索」象形物並動手「發明」。我在「變畫區」中給幼兒提供不同圖形的底版,啟發幼兒想像變出不同的象形物體。給幼兒有幾根弧線的底版,幼兒想像變出「媽媽的頭發」、「彎彎的小河」、「小蛇賽跑」;給幼兒兩個半圓的底版,幼兒想像變出了瓢蟲、烏龜、蘑菇;給幼兒圓柱體的底版,幼兒想像變出了電池、垃圾筒、木樁;給幼兒兩線交叉的底版,幼兒想像變出了剪刀、風車、小魚。幼兒的想像力越來越豐富,後來我提供了只有一根直線的底版,幼兒居然想像變出十幾種東西:鉛筆、金箍棒、小旗、鏟子、半塊餅干、小飯勺、氣球、一把劍-----運用類似「智力激盪」手法進行想像力的訓練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在「加工區」里投放一次性飯盒、蟹殼、光明牛奶盒等易引發想像的材料,啟發幼兒根據這些廢品進行加工。孩子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一個孩子在一次性飯盒的旁邊插上幾根麥管變成了大閘蟹;另一個孩子則把飯盒打開,粘上數字及屏幕變成一隻手提電腦!有的幼兒則用牛奶盒挖了許多洞洞,再用一次性筷子搭上縱橫的架子變成了「金茂大廈」。可見,把借形想像作為訓練的手段,可以使幼兒的創造力上一個台階。
我還在活動區中投放了一些與創造力有關的內容,如:讓幼兒對一張似是而非的圖案從任何一個角度去觀察、猜測,做任意的想像;讓幼兒看一些抽象的圖片,進行想像記錄(結合我班名畫欣賞的教學,我提供了畫家米羅的作品讓幼兒大膽想像、聯想,每人看的都有所不同,創造力得到培養)
五、正確把握評價的度,激發幼兒的創造激情
1、教師把握好評價的尺度,注重幼兒的創造過程 評價是美術區域活動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不能用評價藝術作品的眼光去嚴格評價幼兒的作品。老師還要注意麵向全體,給每個幼兒機會,使孩子的創造火花都得到展現,獲得成功感。講評時,一個平時沉默寡語的孩子手拿自己的作品(糖盒、煙盒、餅干盒簡單的粘貼在一起),目光里滿含著期待。面對其他孩子舉得高高的精美創意品,我有點漠視其作品,可又不忍迴避孩子期待的目光,於是請他介紹自己的作品。原來,下面的餅干盒是爸爸媽媽的房間和大家吃飯看電視的地方,上面的糖盒是自己的房間,而那個扁平的煙盒是家裡的大陽台,孩子還說多曬太陽身體才會健康。這么不起眼的組合卻被孩子說的如此美好,我及時的報以這個孩子熱烈的掌聲,共同為這幢房子取名為「陽光別墅」。我想:這不就是孩子的創造思維嗎?我慶幸剛才沒有漠然視之。所以,我們評價的目的不是將幼兒分成等級或追求某種成果,而是看活動過程中有無童趣,有無創造思維的閃光點。

2、傾聽和了解孩子的創造意圖,釋放孩子的創造激情 我們評價時要屏棄教師一言堂的做法,給幼兒充分表述自己創造的機會。每次活動結束時,幼兒都有強烈的表達願望。這時,我們最好做一個合格的聽眾,請幼兒把自己的創造思路淋漓盡致的展示給我們,這樣有利於孩子下一次的創造。如:活動還沒結束,一個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把一個稀奇古怪、裝備復雜的「怪物」介紹給我們:我做了個會吃垃圾的機器人,大嘴巴是吞垃圾的,肚臍眼是排放垃圾的,兩根管子是送走造出來的氣的------孩子說的眉飛色舞,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可以看出我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幼兒求新求異的創造思路充分展露,使幼兒創造的激情得以釋放。
經過一學年的探索,我認為美術區域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幼兒來說,這種活動形式寬松,幼兒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由積極的進行表現和創造,創造能力易於提高。對老師來說,這種活動區別於集體的正規活動,老師可以及時充分的觀察和了解到每個幼兒的狀況,及時的進行引導和幫助幼兒生成,利於各種層次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現有水平,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使幼兒陶醉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為幼兒以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貳』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創建有效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是指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貫穿與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在區域活動中構建有效的師幼互動,能有助於幼兒進行區域活動,從而使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並以自己適合的方式與步調進進行活動,使其個性與創造力得到主動、充分的發展。呢?
一、創設區域活動的互動環境,支持幼兒與區域環境的互動。
區域活動中的互動環境不是事先確定的,而是隨著主題的深入不斷發展的,要讓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喜愛的活動,應該充分發揮區域活動中互動環境。
1、確定方位
區域環境創設是為了給幼兒一個自由實踐的學習環境,因此,區域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發揮,能否更好的實現幼兒和環境的互動還取決與諸多因素。如區域環境創設的空間是否合適、材料的擺放是否合理、是否便於幼兒取用、是否便於用來引導幼兒學習等。
2、材料的收集
區域環境創設的具體內容及目標確定後,便要根據內容和目標收集適當的活動材料,而材料的收集也是比較關鍵的。材料的特性、數量的多少往往決定了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同時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將材料的收集工作也作為幼兒學習的過程。我們和孩子一起設計和准備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渠道想、問、看、找,並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比如,在《蔬菜一家子》的主題活動中,家長為孩子准備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讓幼兒大開眼界,我們就開設活動區讓幼兒進行嘗試,幼兒用各種蔬菜製作了各種蔬菜造型。
3、材料的投放
要使區域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探索、想像、創造,就要使孩子能夠自由的選擇、發便的利用。孩子得到自主、自由選擇與材料相互作用,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材料的擺放要歸類,讓幼兒看得見、取得著。
為了使區域環境具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探究和發展,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或把部分環境叫交給幼兒所能實現的要讓區域環境與幼兒「對話」。要積極啟發和引導幼兒探索區角環境中的內容、操作材料。比如我們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得區角環境的創設不斷地變化從而豐富起來,在活動中,我們不斷了解幼兒的需要,並隨之創設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在「秋天的水果」主題活動的參觀、美工、操作活動時,布置了活動區:果葉配對、猜猜看、泥工水果等。幼兒在材料的收集、剪、貼、畫等環境創設中發展感官、訓練技能,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在區域活動中把握師幼互動的內涵,樹立教師正確的角色定位。
教師的指導,基本任務是為幼兒創設適合他們年齡特點與學習需要的,由不同內容的活動區構成的游戲活動環境(包括游戲活動所需的心理環境等),在沒有壓迫的活動中,能體現真正的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如果教師的介入和指導變成了對幼兒游戲的控制,去導演去指揮活動,或者乾脆放任自流,不幹預幼兒的活動,那必然影響建立積極的師幼行為。《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根據教育需要不斷轉換角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可見,在區域活動中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極其重要的。
(一)、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幼兒游戲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愛一切孩子」,「愛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兒的活動中,教師既是知道者又是參與者。參與幼兒的游戲,使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夥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在一次結構游戲活動中,我讓幾位幼兒合作搭一艘船,我沒有去干涉他們,只是和其他幼兒在合作構造其他東西。活動結束時,我們驚奇發現: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條件下,幾個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輪船。從甲板到駕駛室,從船艙到娛樂設備,一應俱全,在這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體現。又一次結構游戲活動,教師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這幾個搭船的孩子,「一定要搭出來,要和上次一樣漂亮!」孩子開始動工了,這一次,老師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特別的關注,每每看到幼兒停在那兒,或是搭的不合他們的意,他們就催促、干涉甚至讓幼兒重來。活動結束了,一艘船還是沒有成功。兩個鮮明的事實,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在游戲時,應當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過多的干預會限制他們,太高的期望會造成幼兒的壓力,使得他們的想像創造能力發揮失常。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教師的意志強加於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安全、平等的環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的、真實的表現自己。
(二)教師在游戲中對幼兒的自主活動給予鼓勵、幫助、推進。
教師是活動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由於幼兒特定的心理和心理環境,在活動區活動中,教師的態度、語言,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指導至關重要。在活動中,教師應盡量不直接或少直接干預,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包括與環境、材料、同伴的互通,產生互動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發展狀態,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及表現,作出適宜、及時的反應,提供適時的、適當的隱性指導、幫助,並隊活動區活動進行調整、補充、修正。教師可以用啟發式的語言、動作,幫助幼兒。比如,當幼兒在選擇活動區,對材料發生困難,露出膽怯、退縮情緒時,如果我們只盲目地說:「大膽一點就行了!」這反而適得其反。我們只有試著調整或環境和材料,給予幼兒逐步推進的方法,使得他克服緊張情緒,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建立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夥伴關系是影響其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性因素。幼兒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文明禮貌、友好謙讓,在游戲中互相協商角色、互助交換玩具,這些都為游戲的繼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加強幼兒的情感教育和集體教育,建立互助、友愛、和諧的夥伴關系,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集體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創設師幼互動的活動區環境;同時,在共同的游戲中,充當良好師幼互動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促進者,對自己的角色正確定位,深入、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在玩中、學中掌握幼兒各方面的狀況,深入分析、研究,及時作出自我反省,才能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叄』 幼兒園區域活動可以創設哪些內容

一、幼兒園區角游戲的概念與內容區角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 二、開展區角活動的意義: 1、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2、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3、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 5、增強幼兒的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三、常見的活動區角及功能 1、操作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語言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主要功能是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戲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有助於幼兒學習各種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主要有:開心娃娃家、小小美發屋、娃娃超市、快樂美食城、快樂小吃吧,小醫院等。 7、益智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棋類活動、拼圖活動等益智類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8、自然角:主要功能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觀察自然的窗口,使他們能自主的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探索,從而激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四、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1、區域設置過於形式化:設置的位置大大超出幼兒的視平線或可操作的范圍;沒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主題、形式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沒有考慮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 2、材料投放的盲目性:材料缺少經常性的變化;有的活動材料單一不豐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有的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各年齡班投放的材料大同小異,千篇一律。 3、教師指導欠恰當:有些教師指導的隨意性大;教師指導時不能引發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的觀察不夠深入,了解不夠全面;教師無法引導活動向縱深方向發展,。沒有及時生成新的內容和目標。 4、區域評價活動或簡或省,常常可有可無。 五、區角游戲活動內容及材料的提供區角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材料注重自然資源、廢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自然資源:花、草、落葉、樹枝、稻草、果實、種子泥巴,還有各類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等豐富活動的材料,都可以運用在語言區、科學區、美工區等區域中。 (2)廢舊資源: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易拉罐等等,例如快樂美食城角色區,家長和老師一起動手,利用各種廢舊材料,有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等,設計製作了海鮮類、飲料類、面點類、燒烤類、砂鍋類等近50個不同的品種,非常豐富。 (一)美工區的教育作用1.學習觀察和感受周圍事物,並用美工材料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觸各種材料的機會,使幼兒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工具進行立體造型活動。 3.發展創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現力,體驗成功。 4.訓練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美工區的設計1.活動的內容在美工區內可以進行平面造型,如:手工(撕紙、粘貼、剪紙、折紙)、繪畫(石頭、雞蛋、臉譜、紙盤、紙碗、印染、噴畫、吹畫、水彩、鏤空畫、拓印、印章畫、水粉畫、版畫)、泥工(捏泥、和面團、紙、粘土等)、廢舊材料製作(紙盒、易拉罐、紙杯等)、裝飾物製作(彩環、燈籠等)。 美工區的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包括選材、活動方式等都應考慮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能否吸引幼兒積極地參加美工活動。如: 小巧手角:幼兒可以撿樹葉,有的幼兒粘貼,有的幼兒用樹葉來畫出一幅幅可愛的樹葉寶寶畫。 玩線角:投放各色毛線、白紙、膠水或糨糊、剪刀,幼兒在白紙上畫好花、動物等圖案,運用剪刀將毛線剪成線段或線絨進行粘貼。 手工角:投放火柴盒、牙膏盒、各類小紙盒、各色彩紙,用火柴盒拼、插、粘製作多種物品,幼兒用彩紙折疊小動物。

『肆』 如何通過區域活動進行幼兒的創新思維培養

在多年的幼教理論學習和保教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區域游戲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我把自己通過區域游戲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實踐心得、感悟以及反思加以總結,與大家分享。
一、區域游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區域游戲,這是因為在區域游戲中,幼兒能找到無窮的樂趣,並樂此不疲,也說明了區域游戲與幼兒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這種天然的聯系不是偶然的,是有其自身的心理基礎的。
首先,區域游戲是幼兒主動、自願進行的活動,這種內在的參與動機正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所需要的。孩子進入幼兒期後,隨著動作和語言的發展以及生活范圍的擴大和獨立性的增長,他們會逐漸產生渴望參加成人社會生活的強烈願望,但是幼兒本身具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能力又令他們不可能參與成人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區域游戲作為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模擬,便受到幼兒的歡迎。
其次,區域游戲是自由的活動,且伴隨著快樂和愉悅,能夠為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民主、寬松的氣氛。
再次,區域游戲是虛構的,具有較強的變化性。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和理解對區域游戲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在這個可變的過程中,幼兒的創新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由此可見,區域游戲是幼兒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的重要活動形式,區域游戲本身的特點和性質,與創新能力培養所需要的條件幾乎相似。這些觀點為我們利用區域游戲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理論基礎。只要我們善於利用區域游戲,便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鍛煉與發展創新能力。
二、區域游戲對幼兒創新能力培養的多元性
區域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的過程是創造、想像的過程。幼兒的許多創新意識、創新靈感都是在區域游戲中無意產生的,它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元的。
(一)通過構建豐富的區域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豐富的區域游戲材料,尤其是可塑性的材料可為幼兒想像和創造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應多為幼兒提供沙、土、積木等具有較強的可塑造性或靈活性的區域游戲材料,它們在幼兒手中可以隨意改變形狀和構築多樣的「建築物」。比如:幼兒利用積木可以建築不同的房屋,也可以建造他們心目中的坦克、裝甲車等。在建築房屋時,有的小朋友搭建成高層樓房,有的建成四合院。幼兒一起創作,各自「創造」出不同的模型,互相之間能給予潛在的啟發,能互相吸收新穎的構思,達到「思維碰撞」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游戲材料多種多樣的使用,可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二)通過參與製作區域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在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們可因陋就簡,發動幼兒收集各類他們喜愛的廢舊材料,如:廢舊KT板、各種紙盒(鞋盒、衣盒、牛奶盒、餅干盒、舊薯片筒、方便麵盒等)、紙箱等,和幼兒一起把這些廢舊材料清洗干凈,清潔消毒,用即時貼等裝飾一下,製作成幼兒感興趣的色彩鮮艷的半成品區域游戲材料,投放到各個活動區,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和創造力,動手去探究,做出各種實用美觀的區域游戲玩具和物品。半成品的區域游戲材料最大的優點就在於能進行重新組合,拼裝新物體,給幼兒提供的自由發揮想像、創新的空間餘地較大,並能做到一物多用,不斷激發出幼兒的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從而使幼兒敢於創新,樂於創新。事實證明,幼兒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可以將洗凈裝飾的各種飲料瓶想像成話筒、花瓶等;也可以用許多的鞋盒子包裝好拼搭成一幢幢漂亮的高樓大廈;還可以用塑料鹽水瓶的透明特點搭建出水晶別墅等。幼兒在這種感興趣的區域游戲中自由地想像、構建、創造,更有利於他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通過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積極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及時、恰到好處的指導,而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更能激發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引導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幼兒的區域游戲意願。
在區域游戲活動中,無疑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當幼兒自發進行有主題、有情節、有趣味的區域游戲時,教師不要隨意介入,要讓幼兒的區域游戲在愉快的氛圍中發生、發展、結束。因為,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他的創新能力最易被激發。
2.引導幼兒合理分配角色,創造性地進行角色游戲。
角色區的角色扮演是幼兒再現生活經驗以及創造新經驗的游戲活動。在角色區的觀察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有很多創造性的行為,在與同伴的交往游戲中,幼兒又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在醫院的角色區中,常常會碰到幾個小朋友都想做醫生的情況,這時候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請幼兒共同討論,看看幼兒自己能否想出好辦法,教師從中指導,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討論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3.發現幼兒的潛能,使其發揮到最大限度。
每位幼兒都有巨大的潛能,關鍵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活動中去觀察發現。當幼兒在某一方面具有潛能時,那他的創新能力也一定很強。但是興趣和潛能不是一回事,如有的幼兒對科學活動特別有興趣,但他不一定有這方面的潛能。當然,當潛能和興趣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最好的了。所以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幼兒區域活動時細心觀察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的潛能,設法為幼兒提供有利於其潛能發展的活動場地、材料等等。
4.給幼兒足夠的創造時間。
幼兒完成創作需要足夠的時間,有的教師因為其他活動,而不能保證幼兒區域活動的時間。幼兒的創新也是需要一時的靈感,這次沒能夠完成,可能到下次就沒有這方面的靈感了。時間太短或不足,也就等於剝奪了幼兒在這方面的快樂。間隔時間長了,他的創造火花也就一點點地被掐滅了。
5.實施以鼓勵為主,開放式的評價。
教師要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進行適當評價。對於能力強的幼兒,評價是為了下次更高層次的活動。因此,教師多激勵其創造性的發揮,促進其繼續創新。對於能力弱的幼兒,評價是為了其自信心與積極性的建立與提高。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教師要觀察每位幼兒的操作,及時對幼兒創造性的發現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對其做出總結和升華。
當然,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與教育實踐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區域游戲活動時,善於細心觀察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的潛能,接受幼兒新奇的想法和做法,設法為幼兒提供有利於其潛能發展的活動材料、場地等,引導幼兒從問題出發,不斷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伍』 如何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 充滿競爭的21世紀,需要富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21世紀中國的希望所在。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只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個體發展的最具潛力時期。主要表現在具有一些創新的意識:敢想、敢說、敢做。要把幼兒的智慧潛能、創造潛能轉化為創新能力。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從幼兒自身的特點出發,從中加以引導。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中材料豐富,形式多樣。是供幼兒自我選擇,自主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良好途徑。
一、投入豐富的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材料,引發幼兒的創新慾望。
與集體教育相比,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可謂五花八門:有思維型的連線、走迷宮、分類;有動手型的穿珠、刺綉、插塑、擰螺絲;有探討型的拼裝玩具、電珠發亮;有綜合型的自製玩具區等等。可謂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科學奧秘、藝術裝飾等領域初淺的知識、技能無不蘊涵其中。每種材料都是幼兒感興趣的,因為興趣是創造的發動機。新型、趣味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創造慾望。滿足幼兒求知探索、主動探究的願望。
1、材料的層次性。每個幼兒本身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必須要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讓幼兒在熟練操作的基礎上自發的開展創造活動。材料的層次有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是我在區域活動中分別投入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的操作材料。其中一顆星是最簡單的適合水平一般的幼兒,然後在操作熟練的基礎上再去操作兩顆星,甚至三顆星。有的材料的層次是蘊涵在操作過程中的。如穿編活動:一開始幼兒是一根根的穿過去,等到操作熟練以後,就會巧妙的運用各種顏色,創造性地自編各種美麗的圖案了。
2、材料的開放性。投入的材料不是讓幼兒去完成某些任務,也不要有太多的直接可供幼兒模仿的範例。而是可以根據幼兒自己的思維去創造。如美工區:可提供各種廢舊盒子,再提供一些彩色紙和其他輔助材料,就可讓幼兒自己去創作,自己去探索。"這些東西可以做什麼呢?"引導幼兒從外形等方面去觀察創造。
3、材料投放的隨機性。教師要隨時抓住教育契機,根據幼兒的興趣,隨機豐富區域活動的材料。如我發現有一段時間里幼兒忽然對電比較感興趣,於是我就在科學區投一些與電有關的材料。如電池、電動玩具、摩擦起電等。以滿足幼兒的需求,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
4、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誘發幼兒的創造性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在創設區域時一下子投入了許多的材料,而且一勞永逸,永不更換。時間一長,幼兒就對它們失去了興趣,沒有新鮮感,更談不上什麼創新了。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經常性的給各個區域投入一些新鮮的東西,吸引幼兒的創造慾望。
二、營造自由、自主、寬松的區域活動環境,點燃幼兒的創新火花。
陶行知早在20--40年代就指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就是要給幼兒極大的自由,從而使他們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氛圍里會有一種心理安全感,當產生了這種心理安全感,也就是他的創新能力最有利發展和表現的時候。
1、尊重幼兒的選擇,鼓勵幼兒的積極創造。幼兒的創造性是內部誘發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最易誘發幼兒的創造意識。有的教師在區域活動時並沒有讓幼兒充分自選,而是硬性規定:你們玩什麼,他們玩什麼。而且有很多規則:不準亂走,不準大聲喧嘩等等。每次活動時,總有幼兒抱怨,連連嘆氣:"今天又玩這個,真沒勁。"活動時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試想:孩子在這樣的活動情況下是否能發揮其創造性呢?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的創造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2、做幼兒的朋友,捕捉他們的創造火花。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發現"和"異想天開"。而這種"發現"和"異想天開"是必須在一個自由、安全、寬松的環境中實現。卡爾。榮格說:"如果缺少異想天開的游戲,則不可能產生創造活動-----"。記得有一次在區域活動時,小朋友都圍著超超,我一看原來是孩子們對超超的遙控小汽車產生了興趣,情緒很激動。有的幼兒原本在認真地進行活動。結果也被這喧鬧聲吸引過去了。無心再開展活動。當時我真的忍無可忍。但我還是壓住自己的情緒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遙控器怎麼這么能幹,可以讓小汽車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拐呢?"小朋友馬上開展了討論,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孩子們從磁場等方面進行了討論。還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家裡所有帶遙控器的電器是什麼原因?整個過程孩子們十分投入專注。
所以說,好奇心是誘發創新的原動力,營造自由、自主的寬松環境對於發掘幼兒的創新潛能的益處是無窮的。且具有現實的操作價值。因為它是激發幼兒創新性活動動機的良好基礎。同時又促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在情感上:幼兒會感到安全、滿足;在行為上:幼兒更願意去冒險、嘗試,更願意以創新的方式表現自我。讓我們教師多為孩子營造寬松環境用寬容的心去捕捉每一個孩子閃爍的創造火花。

閱讀全文

與區域活動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