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了糍粑

誰發明了糍粑

發布時間:2021-06-20 07:34:03

『壹』 艾糍粑(艾饃)的歷史

由來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貳』 糍粑的歷史發展

發展歷史: 糍粑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保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糍粑「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糍粑的習俗。到明朝、清朝的時候,糍粑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吃,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糍粑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濃重的歷史氣息。

『叄』 洋芋糍粑的發祥地在哪如何產生的

九寨溝藏胞製作的洋芋糍粑,即是以土豆為主要原料烹調的膳食。製作時先將土豆煮熟,剝皮,然後在專用器具里捶搗,使之成為粘性很強的闐干糊狀物,食用時切成塊狀煮入酸菜湯內即成。吃時再根據各處口味放入精鹽、紅油辣椒或伴以蜂蜜、炒黃豆面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肆』 洋芋糍粑最早在什麼地方出現

我覺得應該是羌族聚集地里,那的一位人生產的, 他可能是受到了什麼啟發發明了洋芋糍粑的。

『伍』 糍粑是哪產的有誰知道嗎

糍粑是糯米蒸煮後,經攪拌搗碎後,做成餅狀或其他形狀的特色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只是叫法不一樣罷了。

『陸』 糍粑和月餅是誰發明的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從習俗上看,過去中秋節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現在送禮更興旺。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嘗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嘗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山東
即墨等地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陝西
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浙江
杭州的蒓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蒓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蒓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並使蒓菜成為思鄉的象徵。
蒓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蒓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蒓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蒓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蒓為多為好。
●四川
除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
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製作煙熏鴨,鹵水的調制極為重要。鹵水要用老鹵,每次鹵時加入適時的香料,食鹽、糖色,鹵制時要用重物將鴨子充分壓入鹵水中,鹵制時間一般以20分鍾左右為宜,時間過長鴨肉質老,影響質量和口感。
●廣東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這與潮人過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潮地氣候、農事生產有很大關系。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製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一年一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一個潮汕人不品嘗一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貴州
黔式月餅不同於廣式月餅,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麵粉500克、豬板油、糖稀、清水拌勻
揉成水油皮;麵粉250克與豬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別下劑後,將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開暗酥製成40克一個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按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細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棗、瓜蓉、熟粉、冰糖、鹽拌勻成餡料。
將適量的餡 料包入皮坯劑中,收口朝下,壓成扁圓形,放入刷過油的烤盤中,入烤爐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爐溫烤15~20分鍾至表面金黃、裡面成熟即成。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層次分明;餡心甜中帶咸,香甜爽口,營養豐富。師傅說酥層要開得薄而均勻,月餅坯子入烤盤時要墊上一張白油紙。
●台灣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近年來,台灣的中秋節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活動———烤肉。
此外,台灣一食品公司根據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節期間暑氣未消的特點,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餅。何為雪月餅?雪月餅就是冰淇淋月餅,清涼降溫,口感滑爽,內餡分三種口味———香檳甜心、夏威夷派對、維也納咖啡。此款月餅還全面採用日式精緻包裝、具有保溫作用的保力龍包裝盒,保證雪月餅在一定時間內不融化。

『柒』 艾草糍粑的創始人是誰

由來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
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捌』 薯餅是誰發明的

你說的是」旺旺雪餅「嗎?如果是,可以告訴你,發明者已經不可考證啦。在湖南農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年春節前,家家戶戶做一種叫做」糍粑「的食品

『玖』 糍粑的由來

糍粑,有些地方也叫年糕、粑糍。用糯米製作而成,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在南方許多地區,人們習慣於在春節前製作,春節期間和春節之後食用。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實現了自己的宏願,率領吳兵攻破了楚國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屍以報仇雪恨。此後,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吳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後,吳王大喜。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自知自己結怨甚多,恐日後有人難以容他。回營後,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飢的食物也。」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多次拒絕伍子胥的忠告,竟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後不久,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年糕以蘇州觀前街的稻香村年糕為最佳品。這兒有豬油年糕和果仁紅、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細而甜,色澤白亮,製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來又香又甜。豬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棗泥等四個品種,其共同特點是色澤鮮亮,肥潤香糯,久吃不厭。我國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蘇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歡迎的名特產品。

製作原料:糯米10千克(有的地方摻些普通大米、黃米、糯玉米等)。

製作方法:在南方一些地區,製作糍粑又叫作「打糍粑」,每年冬至前一個月家家戶戶便開始碾好糯米,准備乾柴,准備做糍粑。不少地方將做糍粑當作一項協作活動,也是一項吉祥如意的事。由村裡的長者統一安排日期,排定順序,互助進行。必須趕在冬至這一天之前做成。據說冬至這一天將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來,可一直保留到第二年春天而不會變質。製作時將上好的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4小時,然後濾幹上籠屜大火蒸熟,後放入木桶內用木棍反復杵打和攪拌成泥狀,然後做成直徑20厘米、厚約3厘米的圓餅,放涼變硬後放清水中浸泡儲存。食時可切條蒸食、炸食、烤食、煮食、炒食、煨食均可,其味細膩香甜。做糍粑講究糯米的質量、水質以及製作的季節。一般在冬季製作為好。以湖北鄂州華容一帶的糍粑最為出色。

特點:柔軟細膩,香甜可口,食用方便,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拾』 雪餅是誰發明的這個人叫什麼名字

你說的是」旺旺雪餅「嗎?如果是,可以告訴你,發明者已經不可考證啦。在湖南農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年春節前,家家戶戶做一種叫做」糍粑「的食品。」糍粑「用油一炸,沾上白糖,除了形狀而外,口感、香脆、酥鬆等各個方面與」旺旺雪餅「完全相同。而且,由於整個過程保證了純天然、無添加劑,吃著更放心。據當地老鄉說,」糍粑「是從古代直到今天的傳統食品。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了糍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