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裡有郭沫若的《創造者》啊 哪裡有郭沫若的《創造者》啊
目錄有內容要自己去買書
"上卷白樺自選詩
黎煥頤自選詩
趙麗宏自選詩
季振邦自選詩
田永昌自選詩
寧宇自選詩
宮璽自選詩
張燁自選詩
林裕華自選詩
姜金城自選詩
謝其規自選詩
朱金晨自選詩
李天靖自選詩
趙首先自選詩
徐芳自選詩
陳鳴華自選詩
劉希濤自選詩
桂興華自選詩
楊明自選詩
陳柏森自選詩
嚴力自選詩
路鴻自選詩
武佩珧自選詩
許德民自選詩
王小龍自選詩
陳東東自選詩
宋琳自選詩
孫悅自選詩
王寅自選詩
宋慶平自選詩
韋泱自選詩
陸新瑾自選詩
陸澄自選詩下卷孟好轉自選詩
孫曉剛自選詩
默默自選詩
薛錫祥自選詩
程林自選詩
韓高琦自選詩
丁麗英自選詩
鐵舞自選詩
繆克構自選詩
余志成自選詩
俞志發自選詩
王亞崗自選詩張健桐自選詩
陳忠村自選詩
小魚兒自選詩
陳曉霞自選詩
海岸自選詩
成雅明自選詩
錢濤自選詩
丁飛龍自選詩
李剛自選詩
冬青自選詩上海的詩與詩的上海謝冕上海向來是開風氣之先的地方。當我們回顧中國新詩發展的百年歷程時,當我們檢閱中國新詩近一個世紀的創作實績時,上海無論如何是繞不過去的名字。以往人們談論上海,都注意到這個城市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前沿和先鋒的地位。上海在金融、貿易、製造業以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從來都是中國的驕傲。但是上海在新文化的提倡和建立、在新文學歷史和新詩歷史上的光輝而卓越的貢獻,往往被它的經濟優勢的光芒所遮蔽,乃至於被忽略。其實,上海在新文化的建設方面的作用,在中國始終充當著不容忽視的先行者的角色。城市的繁榮,出版印刷業的發達,以及人才的集中所形成的優勢,使上海在中國文化的建設中享有無可替代的榮光。在涉及中國詩歌的領域時,情況也是如此。人們都記得最早發表新詩的《新青年》是在上海編輯發行的。要是沒有當年以上海為基地的《新青年》對於白話詩的大膽試驗與實踐,也許也不會有今天我們面對的詩歌事實。《新青年》當時選擇上海絕非偶然,乃是由於當日唯有上海能夠提供這樣從事開天闢地事業的環境和氛圍。所以,上海應當自豪。上海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港口,上海吸納著、吞吐著一切來自外界的新信息。在相對保守的中國,上海始終是最先,也最積極傳播新思想和新精神的都市。許多激勵文學和詩歌進行新的創造的靈感,都來自上海(後來還有香港),而後,通過上海傳播到中國的各個角落。論及中國新詩艱難而輝煌的歷程,我們始終都沒忘了向這座城市致敬。我們不會忘記它在近百年的光景中,對中國新詩事業所施加的長遠影響。繼《新青年》之後,上海陸續在每個時段為中國的文學和詩歌默默地貢獻著。這個城市屬於詩,詩也始終鍾情於這個城市。先說在新詩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的創造社,它一直堅持在上海開展詩歌和文學的事業。《創遣》季刊是創造社成立之後最早發刊的文藝刊物。1922年3月15日創刊,由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編輯,上海泰東圖書局發行。《創造》季刊於詩的貢獻甚多,郭沫若的《創造者》是對於新詩熱情的呼喚和禮贊:「我要高贊這最初的耍兒,我要高贊這開辟洪荒的大我。」在出版季刊的同時,1923年7月21日,創造社同人又在《中華新報》開辟《創造日》副刊。郭沫若在代卷頭語《背著兩個十字架》中說:「永遠受了詛咒,永遠受著苦難的國民喲!我們對於你不惜我們的血淚,我們只希望你從十字架上復活。」。《創造日》出了一百期停刊。同年5月接著辦《創造周報》,由上海泰東圖書局發行。郭沫若在發刊詞《創世工程之第七日》中寫道:「上帝,我們是不甘於這樣充滿缺陷的人生,我們是要重新創遣我們的自我。」…創造社以此為契機,以多種形式,鍥而不舍地以上海為據點,為中國詩歌開創了創造的時代。這情景是非常動人的。要說的還有「新月」。詩歌的新月派也是以上海為根據地,《新月》創刊於1928年。在它的周圍集中了一批當時最具活力的詩人。《新月》一創刊就表示了對中國新詩命運的關注。《新月》創刊所申的原則,以及它所團結的詩人極具挑戰性的創作實踐,對於中國新詩的價值,是明顯的和久遠的。「我們不敢附和唯美與頹廢,因為我們不甘犧牲人生的闊大,為要雕鏤一隻金鑲玉嵌的酒杯。美我們是尊重而且愛好的,但與其咀嚼罪惡的美艷還不如省會德性的永恆。」…先不說這些話澄清了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社團創作傾向的多少誤解,僅就「新月」諸詩人所致力於中國新詩的格律建設以凸顯詩的音樂特質的努力,人們也應該感念當年誕生於上海的這一份刊物。關於上海與中國詩歌事業的緣分,需要用一部專門的著作來講述。這顯然不是此刻我們要做的事。但是,既已開了頭,有些史料方面的事,還是忍不住要說說。這里不能不提到同樣創刊於上海的《現代》雜志,它在上海上詩壇六十家推動中國文學和中國詩歌的現代進程中的功績,人們當然不會忘記。①我們對於上海與詩歌的審視已經從20年代轉到了30年代,40年代依然有許多值得敘述的詩歌故事,在中國歷史大變革的前夜的上海,曾經出現過《中國新詩》和《詩創遣》。這兩個詩歌刊物,特別是前者,對於大轉型的中國詩歌以巨大的震蔫,這也已是當今學界公認的事實,不需我再多加解釋。上海和詩的因緣仍在繼續。上海以它在工業建設中的特殊地位,為中國的工業題材詩歌貢獻了顯著的業績。在新時期的詩歌創作中,上海的詩人們提出了城市詩的主張,並有著非常突出的實踐,只要熟悉新時期詩歌創作的人,對這段歷史都不會陌生。此外,上海詩人在促進中國現代詩的創新和探索方面,也是為世人所矚目。人們通常用「海上詩壇」或「海上詩人」來稱呼和評價上海對中國現代詩的貢獻。中國許多傑出的詩人都為舒展自己的靈感和想像力而選擇上海。他們以上海為立足點,又從上海把詩的火種帶向了遠方,戴望舒和紀弦都是這樣的人。上海的土地和天空成就了詩,詩也永遠銘記著上海。有的詩人已經走遠,但人們記住了他們堅強的身影和閃光的足跡。有更多的詩人正在這里勤奮而智慧地工作著,我們總是能夠聽到從黃浦江畔傳來的美好的聲音。上海是無愧於中國的。《海上詩壇六十家》的嫡輯出版,是為顯示當今上海的詩歌創作實力而作出的舉措。它是一次大聚會,也是一次全面的大展示。我在這里會見了我所熟悉的年長的和年輕的朋友,我也從中認識了我所不熟悉的更加年輕的一代新人。我聆聽著他們不同的聲音,這聲音發自他們已經獲得自由的心靈。他們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同的。但他們的確展現了他們的藝術個性和詩歌夢想。我懷著感動的心情享受這一切。這是一個藝術多元的時代。我多次講過,當今的創作是各行其是的,一致的標准已經消失。人們都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習慣歌唱,他們不再承認有什麼必須一體遵照的法則。人們正在學會寬容。人們不再尋求、也不再對統一的風格懷有期待。詩人將向前走去,詩歌將在這種行進中校正自己的歧誤。詩歌的另一個名稱叫希望。基於上述的原因,我在這篇文字中避免涉及具體的詩作,這是要請大家原諒的。但在文章的末了,我想破例引用具體的詩句。一位經歷過苦難和窒息的詩人,他聲稱「只願做一個愛和被愛的人」,他有時會發出一聲嘆息,他驚奇於「嘆息也會有風暴般的回聲」。他的苦痛是深沉的,「痛苦莫過於此了,必須用自己的手指去掐斷自己的歌喉」,所幸這樣的悲哀正在遠去。這是一棵久經風霜的「越冬的白樺」,他聆聽著自己的軀干被嚴寒肢解的聲音,但他還是發現了絕境中的希望。這位歷盡滄桑的詩人,送給我們的依然是執著,堅定、頑強的信念:我們和這塊土地是一體的這是我們全部的不幸和幸運山脈連著我們的骨骼江河連著我們的血管我從不為自己的苦難疼痛、呻吟我卻會為你的傷痕顫栗、痙攣、直到死對大地、天空、城市、鄉村和人民的偉大的愛,這是上海的詩人們給予我們的最強大、最動人,也最持久的詩意。2006年1月28日至2月1日,正是舊歷乙酉、丙戊交替之時,於北京大學上海上詩壇六十家"
⑵ 中國女排的輝煌創造者
1986年榮膺五連冠.
在1981-1986年間,中國女排在世界盃、奧運會、世錦賽上獲得了「五連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其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健兒為國爭光!
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在1981年11月第三屆世界盃、首獲世界盃冠軍;1982年9月,稱霸秘魯第九屆世錦賽,二連冠;1984年8月,獲洛杉磯奧運會冠軍,贏得世界冠軍「三連冠」。
首次奪冠,1981年獲第三屆世界盃冠軍(日本)。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比賽採用單循環制,經過了7輪28場比賽,中國女排7戰全勝(其中11月16日,與東道主日本隊的冠亞軍決戰中以3比2獲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
在本屆比賽上,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
兩連冠 1982年獲第九屆世錦賽冠軍(秘魯)
中國女排帶著一場負分進入復賽,形勢十分嚴峻。主教練袁偉民果斷起用年輕隊員梁艷,鄭美珠、替下周曉蘭、陳招娣。以3比0輕取古巴。贏得了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此後中國女排又以3比0戰勝前蘇聯隊,殺入四強。並最終在與東道主秘魯隊的冠亞軍決戰中以3比0完勝,獲得本屆錦標賽冠軍。
三連冠 1984年獲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冠軍(美國)
8月3日預賽的最後一場對美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以1比3失利。半決賽中國隊以3比0輕取日本後,8月8日的中美決戰上中國女排絲毫沒有受到小組賽失利的影響,以3比0完勝對手。
四連冠 1985年獲第四屆世界盃冠軍(日本)
在這次世界大賽中、中、古之戰是世人注目的焦點。賽前雙方均以3比0擊敗了實力雄厚的前蘇聯隊,因此這場比賽可謂本屆比賽的冠軍爭奪戰,最後中國女排以3比1獲勝。
在本屆比賽上,鄧若曾獲「優秀教練員獎」,郎平獲「最佳選手獎」及「優秀選手獎」,楊錫蘭獲「最佳二傳獎」及「優秀選手」獎;鄭美珠獲「優秀選手」獎。
五連冠 1986年獲第十屆世錦賽冠軍(捷克斯洛伐克)
當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第十屆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在極為困難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冠亞軍決戰中以3比1戰勝了古巴隊,最終以8戰8勝的出色戰績,蟬聯冠軍,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
在本屆錦標賽上,張蓉芳獲得「最佳教練員獎」,楊錫蘭獲得「最佳運動員獎」和「最佳二傳手獎」,楊曉君獲得「最佳一傳獎」。
⑶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又不刺眼的光輝出自哪裡
出自《蘇東坡突圍》。
這是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出自其散文集《山居筆記》中的《蘇東坡突圍》。
原文: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作者:余秋雨,國際著名文化史學者、文學家、散文家、作家、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是公認的全球華人社區影響最大的極少數作家之一。
(3)輝煌創造者擴展閱讀:
賞析
文章的語言頗優美,用蘇軾烏台詩案前政治、文學上的如日中天反襯出被貶黃州後的窘迫。對於蘇軾達觀、幽默、瀟灑的性格描寫得到位,這也是下文他能突圍的基礎之一。同時也深刻地說明了一個人即使在生活上遇到重重困境,他仍可以在精神上超脫,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另一種意義上突圍。從蘇東坡的際遇,他也進行了分析,對於中國古代不健康的社會體製做了反思。
然而,作者認為蘇東坡之所以會遭到這樣的困境是因為有很多小人妒忌他,誹謗他,即使宋神宗並不太想裁決蘇東坡,宋神宗母親也很欣賞蘇東坡。
⑷ 中國兩彈一星的創造者是誰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者們,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們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經受住了生命極限的考驗。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憤圖強,銳意創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他們所具有的驚人毅力和勇氣,顯示了中華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決心和能力。
「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為了在新形勢下大力弘揚研製「兩彈一星」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23位科技專家,是人民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業者的光輝榜樣。讓所有中國人記住他們!
「兩彈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氣的史詩,「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為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躍,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⑸ 蛋彩畫的創造者是誰
蛋彩畫的創造者是誰?
——不詳。
蛋彩畫最初在古埃及墓室壁畫中使用,此後由羅馬傳到歐洲,盛行於14~16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西方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當時的著名畫家如:喬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提香等都曾用蛋彩畫進行創作。
蛋彩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是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畫,多畫在表面敷有石膏的畫板上。盛行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為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文藝復興時代曾獲得輝煌成就,到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
⑹ 我的祖國,可愛的中國,你創造了輝煌的歷史...誰寫的
作者是秋釀醇酒(傅翔)。
我的祖國,高山巍峨,
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暮色蒼茫,
任憑風雲掠過,堅實的脊背頂住了億萬年的滄桑從容不迫。
我的祖國,大河奔騰,
浩盪的洪流沖過歷史翻卷的漩渦,
激流勇進,洗刷百年污濁,
驚濤駭浪拍擊峽谷湧起過多少命運的顛簸。
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的傳統文化,
大漠收殘陽,明月醉荷花,
廣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還在熠熠閃爍。
我的祖國,人民勤勞,五十六個民族相濡以沫,
東方神韻的精彩,人文風貌的風流,
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就是我的祖國,這就是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你有一個神聖的名字,那就是中國!
那就是中國啊,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搏動的心臟跳動著五千年的脈搏,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涌動的血液奔騰著長江黃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黃色的皮膚印著祖先留下的顏色,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黑色的眼睛流露著謙遜的笑窩,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堅強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氣魄,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遼闊的海疆裝滿了我所有的寄託。
我的祖國,可愛的中國,
你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你養育了偉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數千年的狂風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堅強,抵住內憂外患闖過歲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華民族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開放氣勢磅礴。
可愛的祖國啊,無論我走到那裡,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無論我身居何方,
你都溫暖著我的心窩。
可愛的祖國啊,你把住新世紀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實力,
創造震驚世界的奇跡。
你用勤勞,你用智慧,進行了又一次更加輝煌的開拓!
祖國啊,祖國,你永遠充滿希望,
祖國啊,祖國,你永遠朝氣蓬勃!
(6)輝煌創造者擴展閱讀
「我的祖國」是任何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無法忘懷的題材。一個國家最深層的精神底蘊也只有它自己的兒女才可能譜寫。陳培勛對祖國滿懷深情,將中國的土地、文化、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氣節都濃縮在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中。
《我的祖國》由三首交響詩組成,原寫於1960-1964年,「文革」中總譜遺失,1976年重寫第一、二樂章,1989年重寫第三樂章。
第一樂章《前奏曲「詠雪」》。
第二樂章《英雄的詩篇「婁山關」》都出色地表現了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清平樂·婁山關》中的壯闊情懷。
第三樂章《敘事曲「追懷、展望與前進」》則以更加高遠的視野和胸懷為祖國追懷歷史、展望未來、奮發前進,中間插部的進行曲引用了群眾歌曲《在勝利的旗幟下前進》。
⑺ 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造者我國是世界聞名古國嗎
商朝時期是青銅文化的頂盛時期,我國是世界聞名古國的理由嘛~就因為中國的歷史悠久文化古老
我多問一句 :你在做什麼作業?
⑻ 論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立足中國國情不斷探索、不斷奮斗、不斷創新的結果。
1、歸根結底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70年的歷史雄辯地證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辦好中國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
2、7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彪炳史冊的偉大奇跡,還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倍加珍惜、悉心呵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70年來,我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立足中國國情不斷探索、不斷奮斗、不斷創新的結果。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近14億人口的大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一切奇跡都是奮斗的結果、創新的結果。
(8)輝煌創造者擴展閱讀:
7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的嚴重沖擊,但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表現出極強的韌性。
⑼ 我們的先民創造了輝煌成就,對此感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應該保持這種創造性,讓我們的文明綿延不息,成為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國家統一、政權鞏固、社會安定、疆域遼闊為文化繁榮發達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經濟繁榮是文化繁榮的物質前提。民族交往,對外交往頻繁,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達。統治階級的重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也是文化繁榮的重要因素。文化發展的繼承性。中國古代文化連綿不斷,前朝文化的繁榮為後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前人的成就。廣大人民的辛勤創造。勞動人民不僅是物質資料的直接創造者,也是科技文化成果的直接創造者。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