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納米技術發明

納米技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0 04:14:35

『壹』 納米技術是誰發明

已故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查理·范曼

資料來源:

要理解納米技術的真正涵義還須從納米技術思想的起源開始。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美國物理學家查理·范曼的演講,他在1959年向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晶元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有關。范曼質問道,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呢?實際上這一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從單個分子,甚至單個原子創造物質的啟示。如果把人體分解成組成它的基本單元,我們獲得的將是一小桶的氧、氫和氮,一小堆碳、鈣和鹽,微量的硫、磷、鐵和鎂,以及微不足道的20種或更多的其他化學元素。它們的總價值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大自然就是採用它們自己的、科學家們稱之為納米工程的方法,把這些廉價的、豐富的、無生命單元轉成具有自生成、自維持、自修復、自意識能力的生靈,可以行走、扭動、游泳,具有嗅覺和視覺,甚至可以思想和做夢,其價值無與倫比。因此,納米技術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力圖在納米尺度精確操縱原子或分子來製造產品的技術,統稱為「由底向上」或「由小到大」的加工技術。

『貳』 納米技術是誰發現的

已故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查理·范曼 資料來源: 要理解納米技術的真正涵義還須從納米技術思想的起源開始。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美國物理學家查理·范曼的演講,他在1959年向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晶元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有關。范曼質問道,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呢?實際上這一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從單個分子,甚至單個原子創造物質的啟示。如果把人體分解成組成它的基本單元,我們獲得的將是一小桶的氧、氫和氮,一小堆碳、鈣和鹽,微量的硫、磷、鐵和鎂,以及微不足道的20種或更多的其他化學元素。它們的總價值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大自然就是採用它們自己的、科學家們稱之為納米工程的方法,把這些廉價的、豐富的、無生命單元轉成具有自生成、自維持、自修復、自意識能力的生靈,可以行走、扭動、游泳,具有嗅覺和視覺,甚至可以思想和做夢,其價值無與倫比。因此,納米技術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力圖在納米尺度精確操縱原子或分子來製造產品的技術,統稱為「由底向上」或「由小到大」的加工技術。
滿意請採納

『叄』 納米技術誰發明的 能的永生嗎

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查理·范曼。
不能得永生。
納米技術是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科學技術,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納米科學技術是以許多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學(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結合的產物,納米科學技術又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例如:納米物理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技術和納米計量學等。

『肆』 科學家用納米技術發明了什麼

英國一名商人最近發明了一種瓶子,可以把污水在幾秒之內凈化為飲用水。英國媒體認為,這一發明也許會改變向災區供應飲用水的方式。

發明人邁克爾·普利特查德在英國的伊普斯威奇經營水處理業務。在看到有關2004年東南亞大海嘯以及隨後一年發生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的卡特里娜颶風的報道後,他有了研發這種水瓶的構想。

傳統的過濾器可以濾除長度大於200納米的細菌,但是對於典型長度為25納米的病毒則無能為力。而普利特查德的瓶子可以凈化任何污水,包括人類排泄物。其使用的過濾器,可以濾除長度大於15納米的任何物體,這意味著無需使用化學葯劑就可以把病毒濾掉。

『伍』 納米技術發明史

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1959年所作的一次題為《在底部還有很大空間》的演講。這位當時在加州理工大學任教的教授向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晶元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有關。費曼質問道,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他說:「至少依我看來,物理學的規律不排除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製造物品的可能性。」
70年代,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納米科技的構想,1974年,科學家谷口紀男(Norio Taniguchi)最早使用納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

『陸』 中國納米技術發展史

「納米技術」這一名稱是很難說清最初是由誰提出的。因為是誰首先在代表10億分之1米這一單位上附加了技術一詞的,至今也難以確定。不過,從首先論述分子與原子這一級別的長度單位-納米的重要性這一點上來看,美國邏輯物理學家Richard Philips Feynman博士於1959年進行的演講最早點燃了納米技術的導火索(圖)。但是,一直到1999年,納米技術一詞除了專家之外,普通人知之甚少。之所以在2000年有關納米技術的報道突然增加,是因為美國前總統比爾

『柒』 問:納米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研究善看,關於納米技術分為三種概念:

第一種,是1986年美國科學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創造的機器》一書中提出的分子納米技術。根據這一概念,可以使組合分子的機器實用化,從而可以任意組合所有種類的分子,可以製造出任何種類的分子結構。這種概念的納米技術還未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種概念把納米技術定位為徽加工技術的極限。也就是通過納米精度的"加工"來人工形成納米大小的結構的技術。這種納米級的加工技術,也使半導體微型化即將達到極限。現有技術即使發展下去,從理論上講終將會達到限度,這是因為,如果把電路的線幅逐漸變小,將使構成電路的絕緣膜變得極薄,這樣將破壞絕緣效果。此外,還有發熱和晃動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新型的納米技術。

第三種概念是從生物的角度出發而提出的。本來,生物在細胞和生物膜內就存在納米級的結構。

『捌』 納米技術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20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對微觀世界有了更深認識,隨著對微觀世界了解的逐步增多,人們認識到實際上微觀世界裡同樣奧妙無窮,別有洞天。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就提出了要在小處做文章的想法。他說以前人類都是把能夠看得見的東西做成各種形狀,得到各種工具,為什麼不能從單個分子甚至原子出發而組裝製造物品呢。費曼憧憬說:「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個個原子,製造產品將會產生怎樣的奇跡?」今天伴隨著納米科技的一步步發展,費曼提出的設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夢想將以實現。

199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推出驚世之作——一個跳蚤般大小,但「五臟俱全」的納米機器人誕生了。

1990年7月,在美國巴爾的摩同時舉辦了第一屆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和第五屆國際掃描隧道顯微學術會議,標志著納米科技的正式誕生,科學家們正式提出了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和納米機械學的概念,並決定出版《納米技術》、《納米生物學》和《納米結構材料》三種國際性專業期刊。從此,一門嶄新的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科學技術——納米科技成為了全世界科技界的密切關注的焦點。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斯托默說:「納米技術給了我們工具來擺弄自然界的極端——原子和分子。萬物都由它們而構成……創造新事物的可能性看來是無窮無盡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霍夫曼說:「納米技術是一種天才的方法,能夠對各種大小、性質錯綜復雜的結構進行控制。這是未來的方法,精確而且對環境保護十分有利。」一時間,「納米熱」遍及全球,世界各國紛紛製造出了對納米科技的相關戰略和計劃,並且還投入巨資來搶奪納米研究。

從納米科技誕生之日起,納米科技就不斷取得了各種新的研究成果。其顯著特點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銜接十分緊密,實驗室成果的轉化速度之快出乎人們的預料。令人們感到十分驚訝。198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搬動原子團寫下了「斯坦福大學」的英文名字。1991年,在日本首次發明和製作納米碳管,它的質量是相同體積鋼的1/6,而強度卻是鋼的10倍,於是,納米碳管立刻成為納米的技術熱點。1992年,日本著手研製能進處人人體血管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從而引發了一場醫學革命。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自如地操縱原子並且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我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1994年,美國著手研製「蚊子」導彈、「麻雀」衛星、「蒼蠅」飛機、「螞蟻」士兵等。1995年,科學家研究並證實了納米碳管是可以用來製作壁掛電視。1996年,我國實現納米碳管大面積定向生長。顯示出了我們對納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1997年,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和美國IBM公司共同研製成功第一個分子級放大器,其活性部分是一個直徑只有0?7納米的碳分子,因而把電子元件縮小1萬倍,標志著納米技術開始進入實用階段。1998年,被譽為「稻草變黃金」的納米金剛石粉被我國研究人員成功地研製出來了。同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成功地制備出量子磁碟。這種磁碟是由磁性納米棒組成的納米陣列體系,美國商家已組織有關人員將這項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納米技術逐步走向市場,預計2005年市場銷售額可達400億美元。

1999年,韓國製成納米碳管陰極彩色顯示器樣管。1999年7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惠普公司合作研製成功100納米晶元;美國正在研製量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美國柯達公司成功地研製了一種既具有顏料,又具有染料功能的新型納米粉體,預計將給彩色印像業帶來一次創新性、革命性的變革……

看來在納米這樣如此微小的境地,還真是別有洞天,大有可為。科學家們相信有一天納米會走人我們的日常生活,為我們創造出各種現在不敢想像的奇跡。

『玖』 納米技術是誰發明的

1959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預言,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做更小的機器,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造產品,這是關於納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納米科技的構想,1974年,科學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納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

1982年,科學家發明研究納米的重要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對納米科技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990年7月,第一屆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標志著納米科學技術的正式誕生。

1991年,碳納米管被人類發現,它的質量是相同體積鋼的六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10倍,成為納米技術研究的熱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莫利教授認為,納米碳管將是未來最佳纖維的首選材料,也將被廣泛用於超微導線、超微開關以及納米級電子線路等。

1993年,繼198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搬走原子團「寫」下斯坦福大學英文名字、1990年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鎳表面用36個氙原子排出「IBM」之後,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自如地操縱原子成功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我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1997年,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用單電子移動單電子,利用這種技術可望在20年後研製成功速度和存貯容量比現在提高成千上萬倍的量子計算機。

1999年,巴西和美國科學家在進行納米碳管實驗時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夠稱量十億分之一克的物體,即相當於一個病毒的重量;此後不久,德國科學家研製出能稱量單個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國和巴西科學家聯合創造的紀錄。

到1999年,納米技術逐步走向市場,全年納米產品的營業額達到500億美元。

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劃,投入巨資搶占納米技術戰略高地。日本設立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納米技術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計劃的研發重點;德國專門建立納米技術研究網;美國將納米計劃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政府部門將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方面的投資從1997年的1.16億美元增加到 2001年的4.97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納米技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