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鞍的發明意味著

馬鞍的發明意味著

發布時間:2021-06-20 02:16:02

① 馬鞍在哪個朝代開始應用的

據考證抄,最早的馬鐙發現襲於公元3、4世紀我國的北魏時期,馬鞍在我國可考證的朝代也要到東漢末年去了。對於商朝來說,馬鞍和馬鐙絕對是一個超越時代的「發明」。張紫星當時製作鞍鐙時,也是一時興起,不過今天帶出來展示出給黃飛虎看,卻是有刻意為之。

② 馬鐙究竟有多重要又是哪個朝代的誰發明的

馬鐙非常重要,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改變了歷史。馬鐙是西漢前的匈奴人發明的。

騎過馬的都知道,騎馬必須有馬鞍和馬鐙,如果沒有這兩樣東西,那麼騎馬就會很不方便,容易從馬背上掉下來。我們都知道馬鞍是放在馬背上用皮及木框做成的坐位,那麼馬鐙呢,馬鐙是什麼?

然而這么重要的馬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根據考古發現,中國在西漢時期就已經使用了馬鐙了,在出土的壁畫中可以發現,最早使用馬鐙的是匈奴人。在漢朝時期,馬鐙慢慢普及,很多戰車已經被馬取代,到了唐朝騎兵更是成為主戰力,由騎兵擊敗了周邊的游牧民族,因此可以發現馬鐙可能是匈奴人發明的。

③ 馬鞍什麼時候發明的

西漢來
西漢時期,弓箭是自匈奴和漢軍騎兵最重要的作戰武器,它的使用受到馬具的嚴重製約。沒有馬鞍的時候,在奔馬上射箭極為困難,因為騎手一邊要雙腿使勁夾住馬腹並保持平衡,一邊還要雙臂用力拉開弓並盡量使射出的箭命中目標,即便是自幼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這一作戰方式也是非常低效且難於實行的,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停住馬射箭或乾脆下馬發射;當高橋馬鞍投入應用後,它給予騎手一個縱向的穩定作用,使其可以在飛馳時向前方射箭,但由於橫向上無有效支撐,朝左右方向甚至轉身向後射箭時仍然容易跌落,是很危險的,前面引用西方學者的評價中就可看出這一點。但是,在史料中卻有這樣的記載:「匈奴追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這種轉身後射的情況,說明此時應已有馬鞍和馬鐙的使用。況且在漢代的史料中,除個別故意表示輕蔑漢軍者外,從未見到有關匈奴下馬作戰的記錄,假如沒有鞍鐙的應用,這不能不說是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④ 馬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中國戰場上最早

馬鞍是馬具之一,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馬鞍也是蒙族人代表勝利的象徵。

在中國所發現的最早表現高橋馬鞍的文物是東漢末年作品,而最早具備馬鐙的雕塑作品是長沙西晉永寧二年墓中的騎馬樂俑。

⑤ 馬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誰發明的

馬鞍是馬抄具之一,一種用包著襲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馬鞍也是蒙族人代表勝利的象徵。

在中國所發現的最早表現高橋馬鞍的文物是東漢末年作品,而最早具備馬鐙的雕塑作品是長沙西晉永寧二年墓中的騎馬樂俑。——常識歷史篇。

⑥ 馬鞍和馬鐙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漢代。

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國後世2000年的大致疆域,從此使「天下一統」的觀念深入漢民族的內心深處,並且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對周邊地區甚至遠至中西亞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次使中國作為一個穩固強大的帝國登上世界歷史的一級競爭舞台。

漢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於其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這一力量的最重要來源就是它能征善戰的騎兵部隊。

(6)馬鞍的發明意味著擴展閱讀:

馬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戰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因此的訓練難度極大,規模難以成型,戰鬥力也不及後世。

第一個革新(這只是一般性的看法,但其實際的發明順序不一定是這樣)是高橋馬鞍的出現,馬鞍兩端從平坦轉為高翹,限制了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了縱向的穩定性。

第二個則是馬鐙的使用,它通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面沖擊成為可能。

⑦ 馬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西漢時期,弓抄箭是襲匈奴和漢軍騎兵最重要的作戰武器,它的使用受到馬具的嚴重製約。沒有馬鞍的時候,在奔馬上射箭極為困難,因為騎手一邊要雙腿使勁夾住馬腹並保持平衡,一邊還要雙臂用力拉開弓並盡量使射出的箭命中目標,即便是自幼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這一作戰方式也是非常低效且難於實行的,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停住馬射箭或乾脆下馬發射;當高橋馬鞍投入應用後,它給予騎手一個縱向的穩定作用,使其可以在飛馳時向前方射箭,但由於橫向上無有效支撐,朝左右方向甚至轉身向後射箭時仍然容易跌落,是很危險的,前面引用西方學者的評價中就可看出這一點。但是,在史料中卻有這樣的記載:「匈奴追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這種轉身後射的情況,說明此時應已有馬鞍和馬鐙的使用。況且在漢代的史料中,除個別故意表示輕蔑漢軍者外,從未見到有關匈奴下馬作戰的記錄,假如沒有鞍鐙的應用,這不能不說是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⑧ 馬鞍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馬鞍是在兩漢時期出現的。

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國後世2000年的大致疆域,從此使「天下一統」的觀念深入漢民族的內心深處,並且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對周邊地區甚至遠至中西亞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次使中國作為一個穩固強大的帝國登上世界歷史的一級競爭舞台。

漢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於其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這一力量的最重要來源就是它能征善戰的騎兵部隊。而對於騎兵來講非常重要的馬具,其最關鍵的馬鞍和馬鐙在兩漢時代、尤其是西漢是否存在的問題也就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事情。

(8)馬鞍的發明意味著擴展閱讀

馬鞍的介紹

馬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戰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

因此的訓練難度極大,規模難以成型,戰鬥力也不及後世。

⑨ 馬鞍是哪位中國人發明的

馬鞍最早應是古時的凶奴人發明的.那時候凶奴人最先學會騎馬,這些人內首先發現在馬背上墊一點什麼東容西會舒服一點,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對其進行了改進,讓馬鞍前後都高出來一點點,這樣可以坐得更穩.我們可以從許多戰國時的陶俑那裡了解到這種鞍.但是那時候的鞍還沒有鐙,鐙可以使騎士雙腳有著力點,從而在馬上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在沒有鐙的戰國時代,騎手只能射箭,不能使用別的武器.所以叫作騎射.
最完善的馬鞍出現在盛唐時期,現在可以從那時候的唐三彩中看見.那時候那馬鞍前後都很高,配有馬鐙,唐朝的名畫,貴妃上馬圖,可以看見女人嬌嫩如楊妃,都可以安全的騎在馬上,把那個地方往馬鞍上磨蹭,而沒有感到不舒服,足見馬鞍的作用.
那時候戰士使用這種馬鞍,可以在馬上自如地使用各種兵器.戰鬥力大大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馬鞍的發明意味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