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顏體的代表作品
「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中年作品以《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為其代表作,個人風格尚未形成,結體謹嚴,清麗俊秀,老年作品首推《顏勤禮碑》為其代表作,此時外拓開張,剛勁雄強的個人風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則以《麻姑山仙壇記》等為代表,用筆結體多古拙之趣。
『貳』 歐體,顏體,柳體的創始人是誰
1、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2、歐陽詢(557-641)統一了楷書風格,顏真卿(709-785)開創雄渾的顏體字,柳公權創立柳體字則以骨力取勝。
3、書法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四千年來,產生了無數傑出的書法家和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這些書法家在作品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並且被後世推崇和繼承,對中國書法藝術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字體大的分類上存在楷體、行書、草書等主要類型.因為楷體字易於辨認,通用性強,所以在使用中較多出現.楷書經鍾繇首創,二王發展,魏碑創新,到了唐代,把魏晉時期風格截然不同的南北風格的楷體統一起來.這種統一工作在被譽為初唐四大家的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8)、薛稷(649-713)那裡得以完成,真正的楷書直到唐代才最終成熟.主要的楷體有:歐體、顏體、柳體、魏碑體等.顏真卿(709-785)開創顏體字.顏楷用筆藏頭護尾,線條骨肉豐腴,結子端莊雄麗,篇章朴茂充實,把楷書之美推向了極致.其總體風格是森嚴大度,雄渾剛健,堂堂正正,氣勢磅礴.柳公權(778-865)的楷書形成了另一種風格.與顏真卿齊名,俗稱「顏筋柳骨」,說明柳公權以骨力取勝.柳公權的楷書工整規范,深得帝王喜愛。
4、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現在漢字的形體結構基本脫胎於柳體、魏碑體,在魏晉南北朝的北方地區流行,這一時期保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主要在一大批的石碑上,並以北魏最多,所以就把這種書體稱為「魏碑體」。魏碑體多用方筆,結體橫肩,內圓外方,給人以粗獷豪放之感。
『叄』 顏真卿是怎麼開創的顏體書法
在唐代的唐玄宗年間,強盛一時的大唐王朝遭至沉重的打擊。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公然謀反,帶兵長驅直入向大唐都城長安逼近。與此同時他還派兵偷襲黃河以北的土地,短短的時間內,黃河以北24郡除了顏真卿所擔任的平原太守城池還屬於大唐之外其他城均失守。
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3000兵擴充到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後方討伐叛軍。
經過殘酷的戰斗,顏真卿因為他卓越的見識和忠誠,被推為聯軍盟主,一共統領河北軍隊20萬人,橫掃燕趙,將叛軍安祿山趕出了河北大地。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侄兒不幸戰死,顏真卿為了悼念侄兒書寫了《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深受後人稱贊。
顏真卿在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起過突出作用,到中央任職後,立場剛正,大義凜然。他的忠烈行為贏得人們的贊譽,他的性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書法風格。
顏真卿
『肆』 顏真卿創立了一種什麼新的字體
顏體
唐代顏真卿所寫的字體 ,渾厚挺拔,開闊雄勁。
唐書法家顏真卿的字體風格。其書法初學 褚遂良 ,後學張旭筆法,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古法為之一變,世稱「顏體」。 白沙 《康有為和他的<廣藝舟雙楫>》:「如果說, 魏晉以前『體』這個字是表示書體的話,在魏晉以後就轉向表示個人風格,如『顏體』、『柳體』、『趙體』,並非是三種字體,僅僅表示三種不同風格的書法而已。」呂更榮《中國書法簡史》第八講(三):「 顏真卿的書法,主要得到了張旭的指導,上承王羲之的傳統,又習初唐四家特點,兼收南北朝書法新鮮營養。學習時有選擇,有取捨,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稱為『顏體』。」
『伍』 顏體書法是誰寫的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陸』 顏體是誰創建的
顏真卿
『柒』 柳體和顏體分別是那個創立的啊
柳體是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頫、顏真卿、歐陽詢合稱「四大書法家」。顏體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書史亦稱顏魯公。為人剛直不阿。唐代書法革新家,為盛唐書法樹立一面旗幟。顏真卿自幼學書,又得到張旭親授,並師法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人,融會貫通,加以發展,形成獨特風格。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人稱"顏體"。其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練渾厚之勢,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
顏真卿開拓了書藝的嶄新的話恢宏境界: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斗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捌』 顏真卿的資料誰有>
顏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字清臣,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歷事四帝,官到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曾與從兄顏杲卿聯合起兵抗擊安祿山叛亂,功勛卓著;後被叛將李希烈所殺,壯烈殉國。生前以功業節操獲封「魯郡開國公」,身後被追封為「司徒」,謚號「文忠」,世稱「顏魯公」。是繼「書聖」王羲之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書法家,是唐代新書體「顏體」的創造者,世稱「亞聖」。在書學史上「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蘇軾曾有「詩止於杜子美,書止於魯公」一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勾如曲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節有態,筆力雄強,沉著端莊」是其書法的獨特風格,其墨跡有200多種,雖經千年滄桑,至今仍有大量流傳。他那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千年來深為海內外華人和漢學友人所共仰,其墨跡成為後人學書的典範樣本,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光輝燦爛的瑰寶。
為弘揚歷史文化,繼承顏真卿的愛國思想和書法藝術遺產,費縣下大力氣挖掘、徵集、整理了費縣琅琊顏氏發祥地、琅琊顏氏始祖和顏真卿的大量有關史料,縣委、縣政府於1994年2月成立了「費縣顏真卿研究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研究和對外聯絡活動。先後籌資在縣城建塑了顏真卿大型漢白玉雕像,舉辦了兩次顏真卿故里書畫展,整理出版了《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碑帖,修復了《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碑,修復了顏林、諸滿「孝悌里」牌坊和「雙忠橋」。1997年,費縣又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會後編輯出版了論文集《翰墨忠烈顏真卿》,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顏真卿志》。
『玖』 唐代書法流派顏體的創始人是誰
顏真卿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拾』 顏真卿個人介紹
顏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其楷書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𫖯並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五代孫。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真卿少年喪父,由母親殷氏(殷踐猷之長妹)撫養長大。「少好儒學,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士,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743年)前去洛陽訪張旭。歷任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侍御史、武部員外郎。
(10)顏體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傳統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50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其書品與人品頗為貼合。
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著作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後人編有《顏魯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