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發明了火炮

中國發明了火炮

發布時間:2021-06-20 01:15:24

1. 第一門火炮是誰發明

當然是中國 到了元代,進一步發展成金屬鑄成的火銃,即火炮。現藏北京中國專歷史博屬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火炮口徑為10,5厘米,銃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火炮口徑為10,5厘米,銃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

2. 中國火炮發展史~

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葯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葯包、火葯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

到了十五世紀中期,火炮與火葯的技術已經達到高峰,躍升為重要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453年時,君士坦丁堡的城牆,被攻城巨炮所發射的大石炮彈所轟毀。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為小城門被轟開所致,但其實可歸因於炮轟讓突擊成為可能的因素。

中古時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時炮轟城牆以及在戰場上向大批的敵軍開火之用。它們可以精準地轟毀在城堡裡面建築物的垂直外牆,因此人們便發展出傾斜低矮的外牆取替高聳垂直的外牆。

現代的火炮是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具有強大的火力、較遠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較高的機動能力,能集中、突然、連續地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火力突擊。

主要用於支援、掩護步兵和裝甲兵的戰斗行動,並與其他兵種、軍種協同作戰,也可獨立進行火力戰斗。炮兵在歷史上有「戰爭之神」的稱號。

(2)中國發明了火炮擴展閱讀:

火炮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裝備單元,在戰場上有「戰爭之神」的美譽。在常規戰爭中如果沒有高性能、威力大的火炮給予強大的火力支援,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未開戰之前已經輸了。

所以世界各個軍事強國在進行裝備競賽中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火炮的發展中。我國也不例外,從無到有,從落後到強大,現在我國的火炮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在現代立體化戰爭中,火力仍然是戰鬥力的核心。火炮——戰場上的活力骨幹,以其火力強、靈活可靠、經濟性和通用性好等優點,已成為戰斗行動的主要內容和左右戰場形勢的重要因素。

火炮既可摧毀地面各種目標,也可以擊毀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艦艇。因此,作為提供進攻和防禦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規兵器中佔有鞏固的地位。

火炮的發展受到社會經濟能力和科學技水平的制約,同時也受到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飛快進步,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光電子和新材料等技術的發展,是火炮在設計、製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系列變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換代的步伐。

現代火炮早已不是單純的機械裝置,而是與先進的偵察、指揮、通信、運載手段以及高性能彈葯結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系統。因此,從不斷發展的戰略、威力、反應速度和機動能力在內的綜合性能,是火炮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高新科學技術在兵器領域的應用,引起火炮技術的總大變革。液體發射葯火炮、機器人火炮、電磁炮、電熱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論火炮的出現,將揭開火炮發展世上的新篇章。

3. 火炮在中國最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是火炮的故鄉。現代火炮是從中國古代發明的拋石機發展而來。拋石機也叫發石車。

拋石版機最權早用於戰爭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戰國時代。據《
三國志
·魏書》記載,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時,曹操曾使用拋石機攻破了袁紹的營壘,從而大獲全勝。

公元8世紀,火葯的發明使拋石機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公元10世紀,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後,拋石機便由拋石變為拋火球。火球又稱火葯彈。這便是最早的火炮。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

4. 火槍大炮是中國發明的嗎

火槍和大炮都是中國發明的。但是中國最初並未用來殺人,而是用來傳遞信號。

5. 中國發明了火葯,為何現代化的火炮卻誕生於西方

70多年前,魯迅先生發過一句著名的感慨,它說外國用火葯來製造子彈用來打仗,中國卻用它做成爆竹來敬神。大部分人挺認可這句話:是啊,我們比歐洲發明火葯早了500年,可我們卻走了歪門邪道,浪費了優勢,這有點像龜兔賽跑,中國是兔子,跑得快,但太過託大,路上開小差,浪費了領先,輸掉了比賽,讓人痛心。這個分析似乎沒錯,但問題是,這句話顯然不對,中國人發明了火葯之後,也是拿來打仗的,至少從唐朝開始就用上了。

但是為什麼到近代,中國作為玩火葯的老司機,反而不如西方?現代化的火炮為何誕生於歐洲呢?

今天,人文君准備用十分鍾來聊一下這個大問題。

故事得從中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中世紀的歐洲仍是封建社會,封建貴族有自己的封地,並在這些地方建築城堡、要塞作為據點。這些歐洲的城牆通常有著高聳的石牆,垂直聳立在平地,但這些牆並不厚,但對中世紀的戰爭型態而言,這樣的城牆夠用了。當時的戰爭嚴格說起來是貴族的事,甚少牽涉到平民百姓;因為當時的戰爭大多數仍是貴族騎士穿著重裝甲的互斗。

為了攻陷城堡,敵軍大多使用雲梯攀爬登上城樓,或是地道挖掘等作戰方式,想辦法讓城牆垮下來,接著進城後的近距離巷戰與貼身格鬥。這樣的攻城方式跟我們以往想像的或是從電視上看到的相去不遠,也一直主導著戰場。一直到大炮的出現改變了歐洲戰場。

十五世紀時,歐洲城牆的結構設計產生了重大的改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戰。這座巨大的城市控制著可能是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樞紐城市。為了防衛帝國首都,拜占庭帝國屢屢修建高聳厚實的城牆,有些城牆甚至厚達5公尺,高達12公尺。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堡壘,都無法與君士坦丁堡相提並論。

然而1453年,奧斯曼帝國試圖攻下這座堅固的城市。奧斯曼帝國用了傳統的挖掘地道、雲梯攻城等各種方法,但都無功而返。他們因此把大炮排列出來,試圖轟炸城牆,拜占庭的城牆最終仍被奧斯曼帝國的大炮轟出多個缺口。

火炮何時、何地、何人發明的仍是個謎。但是至少在十五世紀,火炮已經廣泛地被歐洲幾個比較有錢的國家所運用。舉例來說,神聖羅馬帝國內較有錢的諸侯可以負擔的起買火炮攻打新教徒的城堡。而為了防禦火炮,新教徒們只好不斷地加厚原先的城牆,但效果也不佳。

中國的城牆自古以來的發展就已經具備文藝復興要塞的二個重要因素:夠厚、傾斜的牆面,因而足以抵擋大炮的攻擊設計。因此,某種程度而言,中國城牆的傳統設計,其實改變了中國的大炮發展方向,並且註定跟西方有所差異。

例如,順治二年,江陰百姓固守城池,也把大炮搬出來,抵擋清軍長達八十一天,最後清軍調集超過二百門大炮終於在東北角轟出一個開口,終於攻陷,並屠殺了這座城市。許多人都把江陰之役歸功於百姓的視死如歸、江陰城內大炮發揮功效等。但是,也許最該歸功的是江陰城的城牆。

所以,是不同的軍事環境,讓東西方的火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實,戰場和市場經濟是一樣的,只有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大家才有動力去搞發明創新。

換言之,城牆無法解釋中國跟歐洲所有的火器發展差異,以及為何有效的火器是在歐洲被發明、創造並運用,而不是發明火器的中國。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歐洲跟中國在火炮的運用上產生差距呢?

有專家認為,關鍵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國太和平,歐洲太戰亂1760年的乾隆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葯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6. 中國最早的火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7. 火炮是何時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7)中國發明了火炮擴展閱讀:

火炮的發明過程:

東漢時期,魏國曾發明過一種拋石的機械,它可以把石塊拋出很遠以殺傷敵人。這種炮也稱之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葯箭,火葯箭始於唐末宋初年間。即在箭頭上附上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我國歷史上試制火炮的先驅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們所製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屬炮的發明和製造,中間經過了100 多年的時間。由於火槍和突火槍的射程有限,人們想通過提高槍膛里的爆炸力,來延長其射程。但由於突火槍的槍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裝多了又會炸傷自己人。遲至元朝,終於出現用銅或鐵鑄成的筒式火炮,這類炮統稱「火銑」,又因為它威力大,被人尊稱為「鐵將軍」。

8. 大炮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經權威專家學者考察鑒定,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銅火銃為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8月5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上,有關這件火銃的發現和鑒定結果首次對外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歷代戰爭和戰略研究室副主任鍾少異研究員介紹,該銃為銅質,鑄造而成,銅色紫,表面略有綠銹。銃體堅固,重6210克,全長34.7厘米,保存完好。

銃身豎刻有兩行八思巴字銘文,這一文字為元代官方文字。經專家初步認定,這件銃製造時間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編號「數整八十」可知當時火銃的製造和使用都有了一定規模。

這件火銃發現於1987年7月,1998年10月入藏蒙元文化博物館,並於2004年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歷代戰爭和戰略研究室、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有關學者共同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此次內蒙古發現的這件銅碗口銃比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被視為中國和世界最早的火炮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年)碗口銃早了34年。此次新發現將世界火炮發明時間由原先認定的14世紀初期提前到13世紀晚期。據鍾少異介紹,火銃的發明是世界戰爭史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過渡的標志。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應用於軍事領域導致火器的創造。火器隨著蒙古人西征和東西方交往經由中亞、西亞傳入歐洲,對西方中世紀向早期資本主義過渡起到重大歷史性作用。

9. 火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10世紀,由於中國發明了火葯,拋石機演變到拋射火葯包和火葯彈,但射回程沒有答多大變化。13世紀中葉,中國出現了用竹筒製成的「突火槍」,這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火葯發射彈丸。

13世紀末,滑膛火炮在中國首先出現,稱作火銃。中國的火葯和火器很快就傳到了西方,火炮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

14世紀上半葉,歐洲製造出了一種發射石彈的短粗身管火炮,叫作臼炮。臼炮的威力已經很大了,可以在較遠的距離大面積殺傷敵人。

於是人們又將火炮安裝在艦船的兩舷,用於海戰。但很快,又有一種口徑較小的長管炮代替了臼炮,出現了從炮口裝進去再發射的球形實心彈和爆炸彈。

爆炸彈的出現,讓人們真正看到了大炮的威力。戰爭中誰擁有更多的可以發射爆炸彈的大炮,誰就擁有了主動權。

到17世紀,火炮已有加農炮和榴彈炮。但是,直到19世紀中葉,火炮基本上都是滑膛前裝炮,發射球形彈,射速慢,射程近,因為只靠炮管賦予炮彈飛行的方向,所以,早期這種滑膛炮不容易打誰。

10. 中國最早的火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古代一種口徑和重量都較大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由身管、葯室、炮尾等部分構成,滑膛回多為前裝,可發射石彈答、鉛彈、鐵彈和 爆 炸 彈等,大多配有專用炮架或炮車。明朝丘撰《大學衍義補》中記載:「今之制,用銅或鐵為具,如筒狀,中實以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線,用火發之」,「亦謂之,又謂之銃」。自元朝以後,古代火炮開始成為中國軍隊的重要裝備,主要用於攻守城塞,也用於野戰和水戰。
元朝和明朝前期的火炮中國發明和使用火炮不遲於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產和裝備部隊。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明了火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