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紅外線蛇發明的

紅外線蛇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19 20:38:21

㈠ 科學家是怎麼用蛇製作出紅外線的

響尾蛇能夠准確無誤地捕捉到小動物,不是它的眼睛具有夜視功能,而在於它,位於眼睛和鼻孔之間的呈漏斗狀的頰窩。頰窩被分隔成內室和外室,外室直接開口於外界,是熱收集器;內室以一細管通向眼前角,上面分布著腦神經末梢。頰窩就是響尾蛇的「熱眼」,或者我們也可以稱它為「紅外線遙感器」。
科學家們根據響尾蛇「熱眼」的原理,用對熱極其敏感的半導體元件製成了「人造熱眼」,把它安裝在導彈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響尾蛇導彈」

㈡ 那被科學家在蛇的啟示發明了紅外線

你怎麼知道得

㈢ 人類從眼鏡蛇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發,發明了紅外線接收器50字

發明紅外線接收器應該是在響尾蛇的身上得到的啟示,並不是眼鏡蛇。
響尾蛇的最大特點是對溫度十分敏感,只要周圍的溫度有攝氏一千分之一度的變化,這種特性全靠它頭部兩側的肉窩。這肉窩位於眼睛和鼻子之間,形狀像個漏斗。就是這個「漏斗」狀的「耳朵」,使它能感受到
溫度的變化。
我們知道,熱是由於發熱體發出的熱線產生的。這種熱線科學上叫紅外線。
導彈專家受到響尾蛇的啟發,發明了紅外線接收器。

㈣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英國物理學家F. W. 赫胥爾】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F. W. 赫胥爾發現了紅外線回,紅外線是一種電答磁波,它在電磁波連續頻譜中的位置是處於無線電波與可見光之間的區域。紅外線輻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最為廣泛的電磁波輻射,它是基於任何物體在常規環境下都會產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無規則的運動,並不停地輻射出熱紅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運動愈劇烈,輻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輻射的能量愈小。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因自身的分子運動而輻射出紅外線。著名的普朗克定律表明溫度、波長和能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紅外總能量隨溫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峰值波長隨溫度的增加向短波移動。根據斯蒂芬·玻耳茲曼定律,當溫度變化時,紅外總能量與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當溫度有較小的變化時,會引起總能量的很大變化。

㈤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人眼能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主要集中在0.38微米~0.78微米附近的譜段內。其中又可細分為紫、藍、青、綠、黃、橙、紅七色光。那麼在紅光以後就沒有其它光線了嗎?其實不然,紅光以後很長一段頻率就是紅外線,只是人眼看不到而已。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胥爾在研究各種色光的熱量時,有意地把暗室中唯一的窗戶用木板堵住,並在板上開了一條矩形的孔,孔內裝一個分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這個棱鏡時,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帶。在試驗中,他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在光帶紅光外的溫度計,比室內其它溫度計的指示值都要高。經過多次試驗,這個所謂含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赫胥爾宣布,太陽發出的光線中除可見光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因而叫做紅外線。 紅外線其實也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被科學家劃分為三個波段,近紅外:波長為0.78微米~3.0微米,中紅外:波長為3.0微米~20微米,遠紅外:波長為20微米~1000微米。 紅外線的發現標志著人類認識自然的又一次飛躍。 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大家都知道,收音機接收電磁波可以發出聲音,電視機接收電磁波可以顯示圖象。自然界中五光十色的光線都是電磁波。通過實驗發現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那麼,從收音機、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和人眼到的光線以及紅外線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呢?其根本差別就在於波長范圍不同。 我們常用的交流電也是以電磁波的形式沿著導線傳播的,它的波長有6000公里,可以說是波長最長的電磁波。收音機接收的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大致是從幾百米到幾十米,叫做中波或短波。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波長范圍從幾米到幾厘米,叫做微波。最短的無線電波波長只有幾毫米。紅外線也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1微米等於千分之一毫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還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波段: 近紅外:波長為0.78~3.0微米 中紅外:波長為3.0~20微米 遠紅外:波長為20~1000微米 波長比0.78微米更短的電磁波便是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范圍0.38微米到0.78微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顏色不同,其波長與顏色的關系如圖1所示。 比可見光波長更短的電磁波是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可見光、紫外線以及各種射線組成了一個連續的電磁波波譜. 紅外線的特點 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表明,不僅太陽光中有紅外線,而且任何溫度高與絕對零度的物體(如人體等)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就是冰和雪,因為它們的溫度也源源高與絕對零度,所以也在不斷的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的最大特點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就是說,任何「熱」的物體雖然不發光但都能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又稱為熱輻射線簡稱熱輻射。 紅外線和可見光相比的另一個特點是,色彩豐富多樣,。由於可見光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倍(780nm~380nm),所以也叫作一個倍頻程。而紅外線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0倍,即具有10個倍頻程。因此,如果可見光能表現為7種顏色,則紅外線便可能表現70種顏色,顯示了豐富的色彩。 紅外線透過煙霧的性能好,這是它的又一個特點

㈥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哪種動物發明的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蛇發明的,如紅外線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㈦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1800年的一天早晨,年過花甲的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通過桌上的一塊三棱鏡,正在內欣賞太容陽光透過它形成的七色綵帶。

忽然,他想:「陽光帶有熱,可是組成太陽光的七種單色光中,哪一種攜帶的熱最多呢?」他靈機一動:「如果測得了每種光的溫度,不就知道了嗎?」

赫歇爾在實驗室牆上貼上一張白紙,並讓七色光帶照在紙屏上。在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以及紅光區外和紫光區外的位置上各掛一支溫度計。他發現綠光區的溫度上升了3℃,紫光區的溫度上升了2℃,紫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幾乎沒有變化……然而令他吃驚的是,紅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竟上升了7℃。

赫歇爾分析認為,在紅光區外一定還有某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而且這種光線攜帶的熱量最多。

後來,科學界把這種看不見的光線命名為紅外線,而赫歇爾也因此留名科學史冊。

㈧ 蛇的什麼特長,發明了紅外線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
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

蛇的鼻子前端有一對特別靈敏的紅外線感覺器官,能檢測出周圍物體所散射出的微量熱量,因此,蛇就判斷出獵物和天敵所在的方位,以准確地捕到獵物和躲避襲擊。

所謂紅外線就是武器發出的熱,這個波長在紅外光譜里,人肉眼看不到,稱為紅外線。
但相關儀器能感知到,所以被開發成了武器的制導方式,導彈的彈頭專門感知敵武器的紅外熱源,主要是噴氣機的發動機尾噴口,或高速飛行是飛機的機頭與空氣劇烈摩擦產生的熱空氣團(始終圍繞在機頭附近,是飛機僅次於尾噴口的第二大紅外熱源)另外海軍艦艇的煙囪和陸軍車輛的發動機處也是紅外熱源強烈的地方!也易受紅外製導武器的攻擊。
按這個原理。大部分紅外製導導彈都是空對空導彈,比較有名氣的就是美國的"響尾蛇"系列,蘇聯的AA-3/8/11,法國的"魔術"系列,中國的"霹靂"系列,以及以色列的"怪蛇"系列。

㈨ 從蛇身上發明了紅外線的故事

響尾蛇毒性很大,它的眼睛對可見光幾乎失去了作用,然而它卻能敏捷地捕捉田鼠及其他小動物。經過人們的研究發現,原來這種捕捉能力應歸結於響尾蛇的熱感受器——「熱眼」。「熱眼」長在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mm,只有1cm長,呈喇叭形,外面有熱收集器能夠接收小動物身上發出來的紅外輻射,並把外界溫差和紅外線通過神經反映給大腦,大腦發出相應的「命令」,引導毒蛇去獵取食物。

4 0年代末期,人們研製出一種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其功能與響尾蛇相同。它是利用硫化鉛作紅外敏感元件,接收噴氣式飛機機尾噴管發出的波長為1—3微米的紅外輻射流,引導導彈從飛機尾部進行攻擊,它只需接收到熱源的存在和方位,並不要形成目標的熱象圖。在1982年6月的中東戰爭中敘利亞軍方損失的20多架飛機幾乎全部是「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擊落的。

紅外製導大多數是採用被動尋的制導系統。紅外製導的導彈在發射後利用目標本身的紅外輻射進行自動瞄準和跟蹤,直至最後命中目標。目標的紅外輻射主要來自其動力部分,如飛機與火箭的噴管、坦克的發動機、艦船的鍋爐及煙囪等。導彈的紅外製導原理如圖所示,來自目標的紅外輻射透過彈頭前端的整流罩,由光學系統會聚後投射到紅外探測器上(光敏元件),然後將紅外輻射由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再經電子線路和誤差鑒別裝置,形成作用於舵機的飛行控制信號,使導彈自動瞄準、跟蹤和命中目標。這種導彈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白天黑夜都可以使用,不必由人參與制導。其缺點是對目標本身的輻射或散射特性有較大的依賴性,需要在背景環境中將目標檢測出來。

有一種紅外熱成象制導反坦克導彈。用它攻擊坦克時就猶如警察戴著夜視眼鏡在夜間追捕已發現的逃犯那麼容易。這是因為在導彈頭部的導引頭中裝有大小與指甲差不多的紅外列陣探測器,它的功用是探測目標和導彈的相對位置,在導彈發射前對戰場進行搜索,一旦發現目標,就象照相機那樣攝取下目標圖象,貯存到裝在導彈上的微型計算機中,作為基準圖象。導彈發射後,紅外列陣探測器始終「盯著」目標。在導彈飛行中,以大約每秒25幀的速度連續攝取目標圖象,並依次逐幀地把圖象送入微型計算機中,與基準圖象進行比較;如有差異,說明導彈偏離了飛行彈道,計算機隨之就把這種代表導彈飛行偏差的差異變成電信號,指令導彈舵機動作,把導彈修正到正確的彈道上來。隨著導彈越來越接近目標,紅外探測器攝取的圖象就越來越大,如果這時導彈在運動或轉彎,相對位置的變化會使攝取的圖象形狀、大小發生變化。當探測器所攝得的圖象不能簡單地與基準圖象進行比較時,還可以靠彈上的計算機軟體來判別。這種巧妙的跟蹤技術是紅外列陣探測、微型計算機與圖象處理技術三者的結合,具有像人一樣的感覺和思維的能力。

紅外製導系統的分辨力高、抗干擾性強、設備簡單、重量輕、成本低,由於採用被動探測,無需紅外輻射源,所以隱蔽性也較好。

導彈發射後,母機駕駛人員可以不必再管導彈,而駕駛母機退出戰區,由導彈獨立地飛向目標,有利於消滅敵人、保全自己。而且,導彈越接近目標,來自目標的紅外輻射越強,制導精度就越高,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國已生產和試制的紅外製導導彈(包括空對空、空對地、地對空和反坦克導彈等)已超過50種。例如,美國「響尾蛇」、法國「魔術」、蘇聯「環礁AA—2」等空對空導彈和美國「小懈樹」、蘇聯「環礁--7」等防空導彈均採用紅外自動尋的制導技術。各國還正在努力發展機動性能強和敵我識別能力高的紅外製導導彈。

㈩ 科學家通過蛇類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通過蛇類的夜視功能,發明了「被動紅外線夜視儀」。

閱讀全文

與紅外線蛇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