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早發明漢字的人是誰
【倉頡的簡介】
倉頡也稱蒼頡,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傳說中的倉頡】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著名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倉頡,史皇氏,今河南南樂縣西十八公里吳村人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台北有倉頡陵墓。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㈡ 漢字的發明人是誰
簡介《漢字的起源》
漢字起源問題,是學術界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兩千多年來,學術界不能科學定位原始漢字產生的時間、地點,不知道發明人是誰,不知道發明漢字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技術背景、地理氣候生物環境,更不知道原始漢字的品質。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認為文字的形式與創造文字的民族的思想品質相對應,拼音文字對應優秀民族,圖畫文字象形文字對應原始民族「野蠻民族」。如果漢字是象形文字,中華民族就是「劣等民族」。這種觀點是偏見的,是錯誤的,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不接受歸不接受,如果我們長期弄不明白漢字起源問題,我們在思想上、精神上就會很被動,在世界各民族面前就缺乏底氣。漢字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中華民族有責任有能力弄明白漢字起源問題。
以往的古文字專家錯誤地認為原始漢字是象形字,是圖畫文字。在研究活動中,凡是遇到古文字,必在象形上動腦筋,必在圖畫上「猜謎語」。謎語猜了兩千多年,不但沒有解決漢字的起源問題,還落入了西方學者「劣等民族」的圈套。此路不通啊!此路不通就走新路,我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新路就是理論創新。作者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創立了漢字起源學新理論,解決了漢字產生的時間、地點、氣候條件、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技術背景,找到了發明人,基本弄清了漢字的品質、內容、數量等問題。
這個新理論就是「漢字發明說」,基本論點是:漢字起源於生殖崇拜文化,發明於陰爻陽爻編碼的太極文化,創造於繪畫、結繩、契刻、編貝等。漢字啟動了人類文明
第一批文字的基本內容根據古文字研究成果和中國古文化的特徵確認。
圖1 伏羲氏九九歸一1024字圖
該圖的形式根據南宋朱熹所傳「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及其他圖式補充而成。細節介紹如下:
O無極,宇宙的奇點(宇宙的起點)
太極,宇宙的原始狀態。
二儀,指清濁二氣,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二 儀也稱陰陽二爻,演變為漢字的祖和妣。
四象,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時間和空間。四象演變為漢字的春夏秋冬和東南西北。
八卦,地球生物圈環境:天空氣象,地形地貌,生物和人類百姓等。
八卦演變為風、豐、王、水、火等字。
四爻,大概是計量單位。
五爻,不清楚
六爻,也稱疊卦,記載了夏朝社會全貌:政治、經濟、文化、農牧業、軍事,法律、教育衛生等。
七爻,不
八爻,不詳。
九爻,記載的是上至九天,下至十八層地獄的鬼神世界。
九九歸一,為無極。這個無極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消化了九爻後的無極,是新的宇宙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黑洞」。
一批漢字誕生在距今6300年+-200年。這第一批文字就是伏羲易。與此同時,在華夏大地上又產生了內容相同,形式各異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合稱上古三易。上古三易為漢字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上古三易陰爻陽爻比較如下:
不讓發那麼多字 你自己去看吧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17751.html?si=1
㈢ 中國漢字的發明者是誰在什麼時候
這里有個歷史知識ABC需要重溫一下:即漢字的發明者是侯剛。侯剛是誰?是倉頡帝。古人尊稱倉頡為倉頡帝。倉頡帝就是漢字的發明者。中國自古有倉頡造字一說。 漢字的發明權應歸侯剛所有,這早已成為歷史定論,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任何人不得侵權。倉頡帝(侯剛)是我們老先人幾千年前就確認的老先人,是我們老先人的老先人了,難道我們能數典忘祖嗎?請大家看看明白: 《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載:「倉頡帝姓侯名剛,見《古篆文》中。」《辭海》記載:「倉頡,也作蒼頡。舊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造字者。《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倉頡篇,字書。秦朝為了統一和簡化文字,改用小篆編寫了三種字書:李斯作《倉頡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趙高作《爰歷篇》,作為兒童識字課本。西漢時合為一本,改為隸書,統稱《倉頡篇》。」 近悉韓國有人認為,所謂「漢字」,可能是由高麗人祖先發明並發展的,至少,也有可能是其他阿爾泰語系的非華人游牧民族創造的,雖然人口眾多的中國人也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書寫系統等等。韓國人這純屬無稽之談。韓國人是搶文化、搶歷史榮譽搶瘋了。韓國人會鑽空子,捷足先登,已嘗到了申報端午祭文化遺產的甜頭,據說現正擬將祭孔大典和中醫申報文化遺產,竟然有人又暴出「漢字」也是韓國人所造的奇聞。這進一步說明,他們具有欲將中華文明性質的文化形態逐漸「變臉」,最終據為己有的心態和行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由此我看出三點:一是看出韓國人重視文化的可愛之處;二是看出抄襲和侵權者的可鄙之處;三是看出我們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宣傳的必要。 韓國人搶著申請文化遺產,為本國文化造勢,這未可厚非。這些年韓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確實發展較快,人的綜合素質也有了提高,很多方面不乏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不論怎樣,都要承認歷史,尊重事實。所以我要正告那些抄襲和侵權者一句:韓國小子,對中國古文化覬覦尚可,但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作事說話還是悠著點!
㈣ 中國漢字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文字的創作人是倉頡。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回記載倉頡是黃帝答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㈤ 中國漢字的發明人是誰
漢字起源問題,是學術界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兩千多年來,學術界不能科學定位原始漢字產生的時間、地點,不知道發明人是誰,不知道發明漢字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技術背景、地理氣候生物環境,更不知道原始漢字的品質。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認為文字的形式與創造文字的民族的思想品質相對應,拼音文字對應優秀民族,圖畫文字象形文字對應原始民族「野蠻民族」。如果漢字是象形文字,中華民族就是「劣等民族」。這種觀點是偏見的,是錯誤的,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不接受歸不接受,如果我們長期弄不明白漢字起源問題,我們在思想上、精神上就會很被動,在世界各民族面前就缺乏底氣。漢字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中華民族有責任有能力弄明白漢字起源問題。
以往的古文字專家錯誤地認為原始漢字是象形字,是圖畫文字。在研究活動中,凡是遇到古文字,必在象形上動腦筋,必在圖畫上「猜謎語」。謎語猜了兩千多年,不但沒有解決漢字的起源問題,還落入了西方學者「劣等民族」的圈套。此路不通啊!此路不通就走新路,我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新路就是理論創新。作者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創立了漢字起源學新理論,解決了漢字產生的時間、地點、氣候條件、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技術背景,找到了發明人,基本弄清了漢字的品質、內容、數量等問題。
這個新理論就是「漢字發明說」,基本論點是:漢字起源於生殖崇拜文化,發明於陰爻陽爻編碼的太極文化,創造於繪畫、結繩、契刻、編貝等。漢字啟動了人類文明。
㈥ 中國漢字是誰最先發明出來的
倉頡最先發明的。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6)漢字的發明人是誰擴展閱讀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
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准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㈦ 中國的漢字是哪年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黃帝時期的造字史官,倉頡,史皇氏,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大臣,他根據鳥和其它動物的腳印創造了文字。中國人認為,文字是有魔力的,所以就把倉頡尊為制字先師。倉頡的生日是在農歷的3月2日。 簡介「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載:倉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於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另一說山西臨汾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 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建於漢代的倉頡廟內有一塊《倉聖鳥跡書碑》,黑色的石頭上刻著28個古怪的符號,相傳這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書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㈧ 漢字是什麼人發明的
倉頡是漢字發明者。陝西白水縣倉頡廟,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內級文物。陝南、河南、山東都容有類似的倉頡廟,此乃唯一「國家級保護單位」。
古人一向觀點明確,太史公曰、異史氏曰……責任分明。最早記述倉頡的是荀況的《荀子》,呂不韋《呂氏春秋》、韓非《韓非子》也提到此公,贊他「雙瞳四目」。中國古書上有三人「目有重瞳」:虞舜、項羽、倉頡。唐堯眉分八彩,把天下禪讓給目有重瞳的虞舜,「重瞳」特指帝王之相。項羽是「武霸王」,倉頡是「文聖人」。
炎帝(神農氏)國家衰敗,各部落不聽號令。黃帝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比農耕文明更擅長武力,他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豸、虎,與炎帝決戰於大阪泉之野,三戰方得其志。戰敗的炎帝退出黃河流域,遠走南方。蚩尤不服黃帝統治,黃帝再戰於涿鹿,殺蚩尤。諸侯尊黃帝軒轅為天子,取代神農氏。
這段歷史被黃帝的史官倉頡記錄下來,共用28個漢字,倉頡由此成為發明漢字的鼻祖。這28個漢字,老鴨一個都不認識。今天,中國大陸以外的港、澳、台、海外諸國,凡是使用傳統繁體字的華人群體,最常用的鍵盤語言還是「蒼頡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