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保定漢墓發現千年前的「高壓鍋」,高壓鍋會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現代我們使用的高壓鍋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它的發明者是法國醫生德尼·帕潘。據說德尼·帕潘當時在西藏高原地區煮肉,但是西藏地區海拔高大氣稀薄,水即便是沸騰了也達不到一百攝氏度,無論他如何煮,肉都是不熟。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尼·帕潘發明了高壓鍋。
雖然高壓鍋是1675年被發明的,可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在一千多年的西漢時期就能明白其工作原理,並且將原理付諸實踐,運用在烹煮食物的鼎上面,製造了一口“千年前的高壓鍋”,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同時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B. 古代頭飾是誰發明創造
古人很重視頭發的修飾。早在新石器時代有類似現在「童花頭」的發式,並且梳理得非常整齊,不知在五千多年前,究竟用什麼工具或方法才能作這樣的修剪。《妝台記》(唐代宇文氏及著)中描述周文王的發髻很高,並在髻上加放珠翠翹花等裝飾物。周朝的統治階級制定了整套的貴族禮儀服飾和頭飾來確定等級,不同的等級其發式及頭飾的配戴是不同的,但是還允許使用假發。
後漢時梁冀的妻子孫壽獨創的偏墮馬髻非常著名。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長沙丞相軑侯利倉之妻辛追夫人的發式上可以看出,頭發的梳理和盤結非常細致、精美,而且還用假發盤制發髻。漢以後的女子的發式越來越細膩精美,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與此同時,裝飾發型的飾品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如玉簪、白花、步搖、耳塞等,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
C. 辛追夫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嗎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另外的七大奇跡:
1. 金字塔
金字塔是七大奇觀中最古老,也是惟—一處保存得相對完整的遺跡,我們至今仍未揭開它的全部秘密。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高原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在古代埃及文中,因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所以被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2.亞歷山大燈塔
遵照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的命令,亞歷山大城的法羅斯燈塔於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島上,它至少有122米高,用閃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00年
建造地點:埃及亞歷山大港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後,它的高度當之無愧地使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築師索斯查圖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築在三層台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它也是六大奇跡中最晚消失的一個。十四世紀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它。
3.巴比倫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建造的。見過巴比倫空中花園的作家們都將它描述為一座層疊的平台建築,每一層上種植了棕櫚和其他樹木。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600年
建造地點:巴比倫,現在的伊拉克巴格達附近
這座神話般的建築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一個妃子修建的,大約120米見方,高出地面20多米。據說它要由奴隸們轉動機械裝置從下面的幼發拉底河裡抽上大量的水來灌溉花園里的花草。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4.阿爾忒彌斯神廟
克羅伊斯所建造,他是土耳其以弗所古代王國呂底亞的國王。神廟里供奉著生育和多產女神阿爾忒彌斯。公元前356年神廟被燒毀。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點:希臘城邦埃斐索斯,現在的土耳其西海岸
神廟建築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整個建築的設計師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有兩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約12至18米高。神廟的底座約為60乘120米。原廟毀於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後建起的廟於公元262年再罹火難。
阿爾忒彌斯神殿曾經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爾忒彌斯神殿於公元前550年由建築師Samos、Chersihon及他的兒子Metagenes設計,以愛奧尼亞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撐的建築。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當時最大的建築物。整座建築物均由P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和Phradmon等當時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後來在公元前356年,神殿為大火及侵略所毀,其後的重建,大理石柱長度增至21.7米,並且多了十三級階梯圍繞在旁邊。最後,由於愛菲索斯人轉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 John Chrysostom摧毀後,從此永遠在世界上消失了。
5.宙斯神像
奧林匹斯山的宙斯神像是古希雕刻家菲迪亞斯的傑作。他用象牙來製作宙斯神像的軀體,用黃金製成宙斯神像的長袍。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點:希臘奧林匹亞城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Olympia)城,第一個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776年)的就是在此地舉辦。
神殿是以表面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神殿共由三十四個科林斯式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為41.1米乘107.75米,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的建築,整座神像及他穿的長袍都是由黃金製成,他頭戴橄欖編織的環,右手握著由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拿著一把鑲有閃爍耀眼金屬的權杖,上面有一隻鷹停留著,而他所座的寶座則以獅身人面像、勝利女神及神話人物裝飾,不包括寶座,僅神像就相等於四層高的現代樓宇,使坐在寶座上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位於奧林比亞的神殿於公元5年被大火摧毀。宙斯神像雖然因被運到君士坦丁堡而倖免於難,可是最終亦難逃厄運,於公元462被大火燒毀。
6.摩索拉斯陵墓
據說,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約45米高,底座上部呈階梯形的金字塔狀,卡里亞王國摩索拉斯國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頂端。陵墓毀於公元三世紀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點:現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區
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築由兩名希臘設計師設計,外面裝飾以奇異的雕刻花紋。甫一建成就聲名遠播,公元15世紀初毀於大地震。現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一點剩餘的雕刻。
摩索拉斯陵墓建造在哈利卡納蘇斯,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乘30米,高45米,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輪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
7.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這座巨像建在羅德市港口的入口處。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巨像鑄造完工後過了56年,毀於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時間:公元前282年完工
建造地點:愛琴海,希臘羅德港
羅德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德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羅德島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於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德島曾經被許多勢力范圍統治過,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歷山大大帝。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後,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馬其頓(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過艱苦的戰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築了十二年,高約33米,與紐約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裡面用復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0年多後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隻是從腿中間過去,非常壯觀而有趣。
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築師Chares設計,經過十二年的興建,羅德島巨像於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以後更被用作燈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卻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邊。公元654年,羅德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加困難。
D. 歷史上的辛追到底怎樣的一個人要有歷史性的,謝謝
《古墓探秘》第128頁載:從墓中出土的印章上可以知道她的名字叫「幸追」,但人們習慣稱她辛追。
E. 神秘的圈圈,史前的人造文明,到底是真是假
網路上有很多人對古代一些思想和發達技術很詫異,認為這些事物現在科學也解釋不了,有些古代人造物品現在也造不出來,這說明史前文明是存在的。那麼事實到底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當然,既然相信科學,就要具有科學精神,科學精神要求我們這樣認識:科學從來在路上,永遠沒有止境,隨著科學發展,或許未來會有顛覆性發現,有新的證據證明古代存在我們迄今沒有認識的事物,到那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汲取這些知識,或許會改變我們今天的認知。
但在沒有新的發現和證據前,我們只能相信現在符合科學邏輯的發現和理論。我們可以想像,可以質疑,怎麼想怎麼質疑都行,但不能把想像和質疑代替現實和事實。迄今全世界沒有發現外星人和史前文明存在的任何有價值證據,這是鐵的事實。
F. 電熨斗是誰發明的
熨燙衣料用具。古稱「熨斗」,亦稱「火斗」、「金斗」。古代銅熨斗,有的有「熨斗直衣」的銘文,說明它是熨燙衣服的用具。熨斗,在我國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熨斗這個名稱的來歷,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種烹調用具「熨斗」,熨斗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則是採用鎏金工藝精製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 約16世紀,荷蘭裁縫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斗加熱。18世紀最常用的是鐵鑄的實心熨斗,人們往往交替使用兩個熨斗: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電熨斗源於美國,查德森把電能轉為熱能,研製成電熨斗。1932年,出現了可調溫的電熨斗。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古稱熨斗為鈷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里有兩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地名裡面還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鎮、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為熨斗使用得早、用得廣泛所致。晉代的《杜預集》上寫道:「葯杵臼、澡盤、熨斗……皆民間之急用也。」晉人關於熨斗還有《晉書·韓康伯傳》載:「母方為大絝,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兩柄尚熱。」 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卧具》中記錄的那隻「熨斗金塗色,簪管白牙纏」也不錯;或者《淮南王》里傳說 「炮烙始於斗」 的那一隻,該書又註:「斗,熨斗也。紂王見熨斗爛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宋高承《事物紀原·舟車帷幄部·熨斗》也引證皇甫謐(又是晉人,晉代大概是最注重穿衣的朝代了,從繁復到裸體兩個極端都有)的《帝王世紀》「紂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之舉手輒爛,與妲己為戲笑。」看樣子真有這樣變態的東西存在,雖然不是用來熨燙衣服,但熨人皮的更少見,「今人以伸帛者」不過是紂王「其遺意也。」猶見珍貴。馬王堆的辛追夫人,她的薴麻織品則的的確確是用「漢熨斗……伸帛之器」燙熨過的,假不了。 《隋書》記有李穆讓自己的兒子李渾入京,拿了熨斗作為信物給隋文帝,說:「願執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會叛變,估計這只熨斗也有刻度,那些不準確的刻度表示為尺,可以丈量天下的意思,算是一種權杖。拿著這么個玩意,高祖大悅。 時至今日,熨斗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熨斗基本不採用原始炭火加熱的方法,代之以電加熱、蒸汽加熱。故又稱電熨斗和蒸汽熨斗等。款式也是五花八門。
G. 馬王堆女屍是否能復活
如果克窿技術再發展的話,完全有可能,但問題是倫理道德不允許。
H. 人是怎麼找到辛追墓的
1、1971年底,當地駐軍在馬王堆的兩個小山坡建造地下醫院,施工中經常遇到塌方,用鋼釺進行鑽探時從鑽孔里冒出了嗆人的氣體,有人用火點燃了一道神秘的藍色火焰。被點燃的那神秘的藍色火焰讓人感到恐懼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館的侯良馬上意識到,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話里把這樣的墓叫火坑墓。
1971年,在長沙市郊的馬王堆鄉,三座漢墓被發掘出來,成為了當時轟動全國的考古發現。在三座漢墓中,最出名的的一號漢墓,墓主人是一名女子,出土的時候,屍體完整,色澤和剛埋葬的女屍一樣。這名女子,距今已經已經2100多年了,她的名字辛追,這座墓被稱為辛追墓。
2、馬王堆簡介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的長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這里先後發掘了3座西漢時期墓葬。墓葬的結構宏偉復雜,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三棺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內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共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印章、封泥、竹木器、農畜產品、中草葯等遺物3000餘件。此外,墓葬中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以及中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
I. 有誰知道漢朝辛追的軼事
辛追(前217年-前168年),出生地不詳,生於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於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歲。
利蒼,他早年隨漢高祖劉邦參加過秦漢農民戰爭、楚漢之爭,漢初因功升任長沙國的丞相,後來,利蒼死於呂後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
兩千年前的漢代,生產能力和科技水平遠遠不及現代社會,如果沒有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我們會一相情願地認為,漢朝人的生活是簡陋粗糙的。
但是,辛追——長沙王丞相利蒼之妻,這個有智慧的奇女子,用精心准備的、到另一個世界享用的陪葬品,向全世界展示了漢朝人生活的精緻與時尚,讓全世界領略到了絢麗多彩的漢朝文明。
(9)辛追發明擴展閱讀:
在長沙馬王堆中有這樣一個墓葬,墓葬的主人是位夫人,這就是知名的辛追夫人,這位夫人非常的出名,她出名的原因不是因為她有多麼高的成就,而是因為她的屍體歷經千年卻沒有腐爛。
真正使她達到防腐要求的是棺槨中的液體,裡面的液體是後來滲進去的,經檢查,液體中含有硫化汞等防腐物質,這就是長時間形成的防腐劑了。
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說屍體在底下所處的環境是恆溫、恆濕、缺氧、無菌環境,所以導致了屍體沒有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