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是誰發明的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②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有誰知道謝謝了!拜託各位大神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③ 電影是誰發明的
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
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④ 電影起源於哪個國家
真要追溯起源的話,應該演算法國吧,六零年代「法國新電影」,當初高達、楚浮這些影評人,反對美國好萊塢或夢工廠等產業體制下生產的巨資電影,認為這些電影已淪為生產線下的產物,全都套用相同的模型,已不再具有生命。
這些法國新時代的年輕人放下影評人的身分跨入電影創作者著行列,開始拍攝許多低成本的短片。沒有豪華的搭景,沒有完美的鏡頭運動與燈光,幾乎都使用素人演員。他們抽去這些巨資電影操作觀者情感的煽情元素或方法,從另一個觀點切入,並依照布萊希特史詩劇場里的「疏離效果」,破壞原本大眾熟悉的電影語言,強調電影的可能性應該在文本之外,讓大眾看電影不再只是沉浸於劇情中任由作者擺布,反而是能開始獨立思考,成為整部電影創作的一環。
而現在流行的「微電影」則是這幾年網路高速發展的產物,網路媒體的興起與發展,給微電影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但是微電影的出現也離不開時代的需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時間被越來越分散,被無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難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電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⑤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⑥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有誰知道謝謝了!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⑦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們的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
盧米埃爾兄弟採取的是更為現實主義的態度。他們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地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劃船出海的漁民、登岸的攝影師和街頭行進中的警察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一種重現生活的機器」,而不是像愛迪生的「電影視鏡」那樣,僅僅是一種製造動作的機器」。
(7)電影發明於擴展閱讀
在電影萌芽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攝影傾向:一種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一種以梅里埃為代表,主要記載舞台上已經加工的虛構的生活圖畫。沿著這兩種創作方式,發展成後來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片種。這兩種傾向反映到故事片攝影中來,又逐步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繪畫派和紀實派。
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
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正是在這「活動電影機」的呼呼轉動中,盧米埃爾兄弟和他們的攝影師們攝制了以《火車進站》、《工廠的大門》等為代表的最初一批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開山鼻祖。